◇◇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师堡商学院——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德国之声记者   从很多方面来看,师堡商学院都是独特的:它的院长师凯亚(Kai-Alexander Schlevogt)是一个三十出头岁的德国人,却有着“北京大学终身教授”的头衔, 在德国东北部的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首府什未林市成立了该市唯一的一所大学, 其大学资格虽然未得到州政府的承认,却可以颁发美国夏威夷岛上的一所由一位 中国哲学家创办的私人大学的学历,并且是“全球认可”。德国之声中文在线部 记者专程到该学院进行了采访。   对于记者本人来说,要想描绘一幅关于师堡商学院的清晰图画是不容易的。 我读着检索到的有关它的报道与宣传文字,就象陷入了语言与文字构成的迷宫当 中。譬如“师堡商学院作为德国大学教育改革的典范大学之一,其独特的教学理 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一直被德国总理及德国教育部等高屋(作者注:当是“层”, 原文如此)人士所看好”这句话,你该怎样理解?什么是“改革的典范”?“独 特”有多独特?“先进”有多先进?什么叫“看好”?“高层”有多高?也许跟 中国沾上边的现象都是这样,你要读懂它,必须要有透视文字迷雾的本事。   师堡商学院就是一个与中国密切有关的现象,因为这个自称“以传统大公立 大学一半的时间,完成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商管理学教育”的德国私立大学的 学生都是中国人。2002年四月,这个培养“企业家的摇篮”和提供“世界上最先 进的工商管理学教育”的“德国第一所私人成立并管理的研究生院”开张时只有 一个中国学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大学”,短短的五个月后,学生人数 翻了25倍,达到25人。   “中国降临节”   2002年12月8日是德国圣诞前的第二个降临星期日,气温普降,位于德国东 北陲的什未林市更是寒风凛冽,市中心普法芬泰希湖已经开始结冰,而湖畔的一 座十九世纪旧式建筑左翼一楼的两间房子里却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里便是师 堡商学院的校舍,院长师凯亚先生正在带领他的中国学子们庆祝“中国降临节”。   关于学校建筑,师堡商学院的中文网页上说“校园是市中心湖畔的一座著名 的十九世纪皇宫建筑Fridericianum,其庄严古朴的韵味曾使来此参观的中国驻 德大使馆的卢秋田大使等官员都赞叹不已。” 也许不能说这是典型的师堡商学 院式的市场宣传用语,因为聪明广告的妙处就在于只说一,不说其二,字里行间 充满了暗示,以引发人们的美好联想。实际上,这座“皇宫建筑”此前被用来作 一所中学的校舍,看上去固然“庄严古朴”,但也因为年久失修,亟待重新修葺。 虽然什未林市议会一年前经过一番政治较量最终决定将这座楼批给师堡商学院独 家使用,但是这一决议到目前还没有得到贯彻,师堡商学院目前仍然与一个职业 学校分享着这座“皇宫”。直到2002年底,师堡商学院只是占据了这座“皇宫” 左翼侧楼的两到三间房,其中一间现在既是院长本人的办公室,也兼作上课教室。 当然,“最好从小处开始,才能起步”,这是师凯亚先生的一句座右铭,这位熟 悉中国文化的牛津大学博士想必知道中国的古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国降临节”请来了什未林市政府和市议会的一些代表作为嘉宾,还有当 地媒体的记者前来采访。活动的开幕节目是二十几名中国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合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院长师凯亚先生也站在学生当中一起唱。他能说一口流利 的中文,他的太太也是中国人。排在当中的两名女生和男生分别穿着清宫电视剧 里常见的格格和阿哥式的服装,本意大概是体现中国传统特色吧,但是格格和阿 哥对着德国人唱“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难免让人有今昔何昔的困惑。节目单 上还有女学生钢琴演奏“国际歌”,还有学生与来宾合唱德国国歌。记者问身边 的一位当地电视台的女记者对此有何感受,该记者回答说,这有点不同寻常,特 别是该学校有一个严厉的“行为守则”,这在德国是不寻常的,让她感到有些吃 惊。   最有意思的是几名学生用德语介绍自己的家乡,虽然他们的德语口语水平还 不足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语句也大都是残缺不整和有很多语法错误,但是 他们用勇气、稚气和热情赢得了听众的尊敬和掌声,尤其是一位来自重庆的女生 介绍四川火锅,用生动的表情和纯朴率真的语言引来大家会心的笑声。   活动快结束时,记者拦住了一位什未林市议会议员伯特格尔先生进行了简短 的提问。记者问什未林市政府是否出资参股了师堡商学院?伯特格尔先生回答说: “不是的。什未林市政府只是提供了这座楼房。”记者问道,那么师堡商学院需 要支付房租吗?伯特格尔先生回答说:“是需要付房租。但是我相信是很少的房 租,可以说几乎是不要钱的。”   伯特格尔先生还说,什未林市政府没有直接在资金上参与这个学校,目前也 还没有提供其它资金的计划,如果说参与,什未林市政府也只是以提供这幢楼的 形式间接参与。   看看师堡商学院的英文网页,上面写的是 It is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Capital Schwerin and private investors,翻译成汉语是“作为州 首府的什未林市与私人投资者的一项合作”,应该说大体符合伯特格尔先生的解 释。但师堡商学院中文网页里却说“市政府占有学院近一半股份”。还有一个署 名为“羿翎咨询北京公司”的留学中介服务栏中,师堡商学院成了“作为和 Schwerin市政府的合资企业”。   另外,在师堡商学院中文网“学生关心的几个问题”一栏有这样的说法: “作为大股东的什未林市政府将积极配合德国驻华大使馆全力协助师堡商学院所 录取的学生的集体返签证。欢迎有拒签的学生报名。”   这个大股东到底有多大?校长师凯亚先生传给“德国之声”一份日期为2002 年12月18日的新闻发布稿,其中呼吁什未林市政府象征性出资250欧元参与师堡 商学院,以显示二者的伙伴关系。   记者12月9日中午在校长办公室兼教室里与师凯亚先生面谈时,提出了什未 林市政府到底是不是学院股东的这一问题。师凯亚先生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 而是拿出与什未林市政府的合同意向,说上面写到“将共同寻求二者间合作的可 能法律形式”,并说这其中当然包括“合资企业”这一形式。当记者将什未林市 议会伯特格尔先生的说法转告给师凯亚先生时,师凯亚先生坚持认为,提供教学 楼就是参股的一种形式。记者追问说,按照双方计划,一年后教学楼的不动产权 将全部转让给您,这等于是什未林市政府不再与师堡商学院有资产参与的关系, 那么“合资企业”还有什么内容?师凯亚先生一时语塞。   记者之所以“纠缠” 什未林市政府是否为股东这一问题,是因为作为一个 中国人,记者知道“与政府合资”这一说法对中国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暗示效 应。   根据师堡商学院网页(www.schlevogt.com)上师凯亚先生的自我介绍和散见 于中文互联网上的有关报道,师凯亚先生以三十出头的年纪,其经历之丰富、学 业 建树之广和学界地位之高,让人感到惊羡不已。   “中国大学中首位终身全职外籍教授”   除了在名片上和各种对外宣传品上总是喜欢在博士头衔后面还标明是“牛津 大学”的博士,师凯亚先生明确无误的标签还有“北京大学任教授,是中国大学 中首位终身全职外籍教授。” 此外,他在简历中还提到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哈佛 商学院任教和作访问学者。北大、牛津、哈佛,一个人如果能在这些在中国人眼 中有着神圣地位的世界一流学府教学与研究,那一定是学界的泰斗。师凯亚先生 不仅在学界达到了这样让人景仰的地位,还“曾在麦肯锡公司担任大中国区战略 管理顾问,咨询客户包括马来西亚首相、中国大型企业以及亚洲的跨国公司。他 还在前苏联担任一家主要的欧洲保险公司(原名:Colonia-Victoire, 现名: AXA Colonia)国家区经理(笔者注:师凯亚先生说,那是在1990年,他刚在德 国波恩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笔者推算,当时他年龄当不满20岁),并以德国保险 公司协会首席代表的身份为苏联政府提供保险立法咨询。”师凯亚先生的阅历、 成就、头衔和担当的各种职务远不止于此,这里限于篇幅无法逐项列举。有兴趣 的读者可以去看看师堡商学院的网页,网页有中文、英文和德文(点击后变成英 文)三个版本。   这些头衔当中的任何一项都会让人肃然起敬,何况拥有这些头衔的人现在才 三十出头。不仅如此,笔者在中文互联网上还看到一篇师凯亚先生发表在《销售 与市场》杂志上、标题为“给企业注入活力,准备变革”的中文文章,其中有 “我与马来西亚总理一起致力于《展望2020年》计划”和“我曾经与克林顿总统 的亚洲事务主任会面”等等。   根据互联网上检索到的资料,师凯亚先生所说的在北京大学任教应当是在北 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记者于是在今年8月中旬打电话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院长办公室。接电话的是一位姓张的女士,她证实师凯亚先生确实在光华管理学 院任过教,她也见过这个人。张女士还介绍说,师凯亚先生应该是在1999年到 2000年在光华管理学院任过一年副教授,他当时很年轻,只有28岁;一年后师凯 亚先生被光华解聘,原因是他与学院发生分歧,嫌自己的待遇还不够高,而光华 觉得对他算是特别提拔了,因为他没有讲师头衔而直接破格聘为副教授,这在北 大是没有先例的。张女士还说,师凯亚先生是用中文讲课的。至于“终身教授” 一说,张女士坚决说这不是属实的。   在与师凯亚先生面谈时,记者将上述电话采访的结果与他核对。师凯亚先生 回答说,随便一个办公室女秘书的话不能有什么说服力。他说他本人确实是在光 华管理学院签了一年的任教合同,签约时是副教授,一年后离开时已经是正教授 了,离开的原因是教学思想与学院领导不合以及一些同事对有国外学历的人的排 斥和不信任。那么“终身教授”是怎么回事呢?师凯亚回答说,他所说的“终身 外籍教授(permanant foreign professor)”指的不是“一辈子”,而是说他在 受聘光华的同时,也得到了北大的固定职位,而在中国,一旦进入国家人事编制, 就是是终身制的。北大的固定职位是否是能享用终身的“铁饭碗”?在光华管理 学院解聘后其教职是否可以继续得到保留? 记者针对这一问题已经向北大的国 际交流合作部专家办公室发去了问询传真,目前正在等候回复。   师凯亚先生的英文简历中提及他拥有哈佛大学的两个教职(He held two faculty appointments at Harvard University),一个是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 清东亚研究所当Associate,一个是哈佛商学院的访问学者。记者向哈佛大学费 正清东亚研究所发去查询电子邮件,该所的助理主任斯蒂芬尼.范佩尔特女士于 2002年8月23日通过电子邮件回复说:   Kai-Alexander Schlevogt was appointed as an Associate of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 from November 1, 1998 – October 30, 1999. This is NOT a Harvard faculty appointment. (师凯亚从1998年11月1 日起至1999年10月30日止在费正清东亚研究所任访问研究员,这不是一个哈佛的 教职。)   师凯亚就此问题给记者的回答是,他在费正清东亚研究所从事研究的同时给 学生上过课,并且坚持说是有报酬的。而斯蒂芬尼.范佩尔特女士在9月4日的第 二封电子邮件中指出:   This is a unpaid appointment.. It is not a teaching position. (这 是一个没有报酬的职位... 不是一个教职。)   师堡商学院在其中文网页首页自我介绍说:“师堡商学院作为德国大学教育 改革的典范大学之一,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一直被德国总理及德 国教育部等高层人士所看好--与传统德国公立大学相比,师堡商学院的学生以传 统大公立大学一半的时间,完成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商管理学教育,学历全球 认可。”   学历承认与国家对大学资格的承认   德国总理施罗德也看好师堡商学院?至少写过两篇关于该学校的报道、对该 校的来龙去脉较熟悉的联合新闻社驻什未林记者卢茨.乔丹先生对笔者说,他从 未听说施罗德在什么场合对师堡商学院发表过什么看法。当笔者向师凯亚本人提 出这一问题时,师凯亚先生拿出一封信,指给笔者看信笺抬头上“总理府”的字 样,并念了其中一段,大意是我们很感兴趣地获悉了您建立一个私立管理大学计 划,这一计划的实现必将不只是丰富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的大学教育事业。这 是典型的官方辞令,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德国之声记者为此向德国联邦政府新闻与信息局发出了调查信件,希望该部 门核实一下德国总理是否给师凯亚先生写过信。该局新闻发言人答复说,师凯亚 先生确实给德国总理写过信,希望在师堡商学院项目上得到总理的支持。而总理 府的回信内容是说确认收到了师凯亚先生的来信,并指出此事是由州政府负责。 联邦政府新闻与信息局在2003年1月8日回复传真上还说:“附上两则关于师堡商 学院的新闻社报道。我们在我们所有的信息来源内没有发现任何(该学院)与联邦 政府有联系或者联邦总理写过信的证据。”   师凯亚先生在宣传和介绍师堡商学院时,乐于提到其“学历全球认可”,学 生毕业后可以按照德国的“高校框架法”挂美国的学位头衔。从联合新闻社驻什 未林记者卢茨.乔丹先生2002年11月29日的报道和甚至师凯亚本人2002年12月18 日的新闻稿中可以了解到,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教育部一直不承认师堡商学院 具有大学资格。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就师堡商学院问题对德国之声记者 说,师堡商学院“不是国家承认的高等学校,因为它没有提供必要的手续材料”, “也没有正确的考试制度”。该发言人还说:该学校“没有经济性审核,而这对 学生来说很重要,否则就无法保障该学校到学生已经为之付了费的课程结束时, 学校还继续存在。”针对凯亚先生的教授头衔,该发言人说,“以前,我们禁止 他称自己为教授”,现在正在重新审批。“他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该发言人 说。   这就是说,一方面,师堡商学院作为高等学校,其资格在法律上尚未得到国 家的承认,另一方面它的毕业生却可以按照德国有关法律拥有非德国颁发的、英 美体制的学士或硕士头衔,因为它的学位是位于夏威夷的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颁 发的。这就是其“学历全球认可”的背景。   那么国际东西方大学是所什么大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它的网页: www.iewu.edu。该大学由美籍华人哲学家成中英博士创办,是非盈利性研究生教 育与研究机构;除了中国哲学与文化方面的研究,它的一个主要课程内容就是工 商管理,该课程虽然于2002年10月起成为全美管理学院联合会(AACSB International)的成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成员,它的工商管理课程 并没有得到全美管理学院联合会的质量认证。   在介绍师资力量时,师堡商学院的相关中文网页说它“集国际精英,专注于 科研与教学”,但对这些“国际精英”具体为哪些人则语焉不详,而是只介绍师 凯亚的履历。幸好在其英文网页里,人们能看到其他五名教职员的简短介绍。这 五名教员中,只有上述的东西方大学创始人成中英拥有教授头衔,而拥有工商管 理教学背景的则一个都没有,例如担任“解决问题”课程的黑尔利希先生是工学 博士;担任经济史的乔斯特先生是历史学与政治学硕士,专业方向是欧洲近代史 和外交;其中的姜秀凯(音)博士如果按照英文翻译,应当是青岛市旅游局副局 长和青岛大学客座教授;另一名叫外斯的女士则是语言班教师。   师堡商学院的学费   师堡商学院的收费:BBA工商管理学士课程学费(3-4年):个人每学年7500 欧元;MBA课程学费(2年):个人每学年10000欧元。语言班6个月3000欧元。   中文新浪网刊登的一个名为“智源文化代理”发布的“企业家的摇篮-德国 师堡商学院”留学信息上说,该学校“学制紧凑,收取不到一般商学院一半的学 费”。师堡商学院自己印制的英文宣传手册上(第13页)也说,它的学费低于其 它国际上的商业学校。   师堡商学院的学费水准如何?我们这里仅与德国一些私立大学工商管理类课 程做个比较。   著名的斯图加特管理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其全日制MBA课程为期 20 个月,全部学费为24 000欧元。   被明星周刊/CHE德国高校排名榜列在企业管理专业首位的科布伦茨企业管理 科学大学成立于1984年,是德国国家承认的经济类大学)( eine private, staatlich anerkannte Wirtschafts-Hochschule im Universit?tsrang.),学 费(Diplomstudiengang,四年八个学期 )每学期5.000 欧元。其课程获得德国、 奥地利和瑞士工商管理专业的权威专业评估机构FIBAA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认可证章。   与师堡商学院最可比较的是科隆商业学院(Cologne Business School), 它成立于1993,与英国赫尔福特舍大学合办,完全用英语教学,在德国私立商学 院中颇有名气。作为私立大学,同师堡商学院一样,也没有得到国家承认,但可 以授予英美制的、德国给与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不过与师堡商学院不同的是, 该学院拥有FIBAA认可证章。其BBA学士学位为三年,学费每月650欧元,即使一 年12个月都上课,也只有7800欧元。   可以看出,师堡商学院在收费水平上与上述私立大学工商管理课程大致相当, “收取不到一般商学院一半的学费” 的说法不知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记者在“中国降临节”活动期间,与师堡商学院的一些学生进行了交谈。师 堡商学院目前的25名学生中,有十几个人在上BBA工商管理学士学位课程,其余 的人则在读学院开设的德语语言班学习德语。   理想与现实之间   “中国降临节”活动中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留学中介公司的先生,他介绍说, 他办了10名学生来师堡商学院读书,其中部分人在国内是读了大学商科类专业1、 2年级,部分人是高中毕业。   二十一岁的李钟(化名)是2002年10月份进入师堡商学院学习的,在此之前 已经在德国读了一年多的语言班,是看了“华商报”上的广告才知道这所学校的。 因为来师堡前已经过了德语中级考试,就直接进入BBA专业学习。第一学期上四 门课程,有三个专业老师。校长师凯亚本人上“经济原理”和“变革管理”两门 课。李钟说,他不知道什未林市政府是否出资参与了这个学校,重要的是他在什 未林外办办理学生签证很顺利。他来德国读了一年多语言班后,原来中介的公司 并没有兑现帮他进入大学的许诺,这样他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大学才能继续在德国 留下来求学。对于他来说,签证和打工许可问题是最紧迫的,而在这一点上师堡 商学院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他认为,相对于学校现在的条件,7500欧元一年的 学费还是贵了一些,但是他还能负担得起。他说,如果三年能读下来,也还是很 实用的。   与记者交谈过的其它一些同学说,家里还是能够负担得起这一学费的。他们 认为校长本人很有魅力,讲课方式灵活,能从他的课里学到很多东西。也有的同 学说,德国公立大学的就读时间太长,而师堡商学院可在较短时间内就毕业,时 间也是一种投资,所以在师堡读书虽然贵,但总的来说还是合算的。有一位同学 说,公立大学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抽象理论,而师堡商学院的课程很实用。   在“中国降临节”上介绍四川火锅的重庆姑娘杨冬(化名)是专门从吕贝克 赶来参加活动的,目前她在汉堡读语言,但已经被师堡商学院录取,将在下一个 学期来上课。她是两年前通过中介公司来德国读语言的,来之前中介公司没有把 具体的麻烦讲清楚,以至于她在延长签证上遇到问题。她没有APS证明,因为她 在国内的学历没有被留德预审部通过。她也是看到“华商报”上的广告后才知道 这个学校的,由于吃过很多中介的苦,她决定报名前亲自跑来旁听了一次课,又 和校长本人谈过,最后决定上这个学校,她还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她说,私立大 学交钱是多了一些,但是这所学校是明码标价,而且至少她家里能负担得起这一 学费。她说,她对这个学校抱有信心,相信校长的能力,也从今晚市长亲自出席 “中国降临节”看到市政府对学校的支持非常大。记者问杨冬对学校的文凭有多 少了解,假如这所大学没有得到国家的承认,她是不是还会考虑来这里读书?   她说:“我相信校长所说的,文凭是国家承认的,当然那是念完以后的事了; 大家抱着憧憬去做,还是需要很多努力;最主要的是,学到本事是自己的,我定 的目标是至少在这个学校学一年。”   结语   对来自州教育部、公立大学和媒体方面的怀疑和批评,师凯亚先生认为某些 人是出于嫉妒和既得利益而想把一个改革的新生事物扼杀于摇篮之中。本文的目 的不是想把一个新生事物扼杀于摇篮之中,事实上,当记者在检索资料和采访过 程中,唯一所考虑的就是年轻的中国学子们的利益,希望这些不远万里来到德国 求学的莘莘学子们在从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少走些弯路和歧路,在德国受到 良好的专业教育,为未来的职业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XYS20030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