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北大教授们怎么了       超低空秃鹰       前两天,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刘伟在接受《北京青年报》 记者采访时出语惊人——“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 喜的事情。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    在极偶然的情况下,堵车有可能“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比如在以色 列打工的朱先生就由于堵车而避开了自杀爆炸。不过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人只要 大脑没有短路,是不会为堵车而感到“欣喜”的,这只要从每天如过江之鲫一样 的上班族中随便拉出一个来问一下就知道了。当然“经济学家、北大教授”不是 一般人,但也不应该“精英”到了违背常识的地步。以我的愚暗,猜测刘教授的 逻辑大概是这样的:堵车意味着车多,而车多则意味着繁荣。刘教授因爱车而爱 屋及乌爱上了堵车。    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的经验或教训看,堵车无非是这样三个原因:一 是车太多;二是道路建设跟不上;三是管理有问题。北京的姐妹城市柏林的一位 副市长,游览了北京后曾感慨地说,北京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远低于柏林,但堵车 却比柏林严重的多。看来北京堵车显然是后两个原因。刘教授是政协委员,又是 在会议期间参政议政,他不大声疾呼,督促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交通,反倒用赞美 堵车的方式来“颂圣”,这就难怪人们要对“北大教授”们颇有微词了!    最近一个时期,“北大教授”频频在媒体上曝光,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 势。去年,厉以宁教授曾表示,小康社会的标志是有“第二套住房”,听上去好 象是晋惠帝的“为什么不吃肉粥?”的名言那样亲切。不知那些倾其一生积蓄也 买不起一套经济适用房的普通市民听到这番高论心里作何感受?前不久,同样是 北大教授的萧灼基先生在山东日照市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时,旧话重提说: “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中期,我们有一位经济学家说,如果到了本世纪末,北大 教授还没有别墅汽车,就是改革的失败。现在我们有一批教授不仅有公寓而且有 了别墅,其中,我们北大经济学院就有好几位,雎国余教授、刘伟教授在这里都 有别墅了。”    从萧教授的谈话看,刘教授在日照有了别墅,早已超越了厉教授的“第二 套住房”,有车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刘教授断言北京将领先全国20年进入现代化。 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我不敢过早“欣喜”,但北大教授们的生活水平领先全国20 年,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过上了巴望已久的西方中产阶级生活,对每天在公交 车上挤上两三个小时的普通百姓的苦恼自然隔膜,正所谓“煤油大王不知道拣煤 渣老太婆的辛酸”,所以把西方人也深恶痛绝的堵车也作为“城市繁荣的标志” 来赞美,也就可以理解了。    海耶克曾说,知识分子不是知道分子,一个人纵然有太多的学识,只要他 没有独立的见解,那便不能叫做知识分子;反之,假如一个人从来没上过学,但 是,只要他自学读了很多书,且很有个人的立场,也能批判的来看这个社会,那 么他就是知识分子。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中国很多有着如“教授”“院士” 之类吓人头衔的人物是不能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知识分 子特立独行气质。他们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媚俗心理,时刻与时 尚和潮流保持一致。他们没能胜任社会批判的职责与使命,相反,他们的所作所 为让社会更加地值得批判。    有研究者说,近代知识分子的前身是中世纪宫廷的俳优——即宫廷弄臣, 这实在是伤害了一些教授高人一等的感情,但从北大教授们的做派看,这个说法 还是很贴切很有些道理很能够自圆其说的! (XYS200301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