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都是金钱至上惹得祸 何必 近年来剽窃抄袭的现象在学术界日益成风,愈演愈烈。和国内的同行们谈及此事, 寻找出以下几个原因: 1。专著撰写的字数越来越多,理论体系建设的越来越庞大,而撰写的时间却越来越 短,水分和杂质的含量也越来越高。许多人往往一二年内,篇数惊人,百余万言的 论文出手,仔细分析,除去百分之九十多的陈词滥调和剽窃抄袭,剩下那一点点自 家的干货还拿不出质量合格证。于是学术界也如新闻圈,演艺圈一样,丑闻不断: 某某博导剽窃学生成果,某某学术名家抄袭国外论文,《某某儒教史》被讥为"学术 界的豆腐渣工程",《某某人口史》被讽为错谬百出。 2。学术的功利化,这是导致学术界这种浮躁现象和价值失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目 前学术界人士的职称、地位、物质待遇取决于一个人承揽了多少国家课题、出版了 多少专著、发表了多少字数的论文。于是学术人争相攀比出书的速度与数量,以换 得较为优裕的研究环境和生活待遇。不少学术人自嘲说,等我正高职称拿到手了又 得到了几厅几室的房子,再真正搞点学问吧。但想要保住这种优裕,又不得不继续 追求速度和数量,结果科研人员和学术界就在这种悖论中潮起潮落,恶性循环,整 体上难有创造性地建树(个别杰出的科学界人士除外)。 3。缺乏对高度学术品位的追求,以古代文学研究界而论,较为耐读的如钱钟书先生 的《七缀集》、袁行霈先生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葛晓音先生的《汉唐文学的 嬗变》、王水照先生的《苏轼研究》、陶文鹏先生的《苏轼诗词艺术论》、包括笔 者所评价的《王渔洋与康熙诗坛》、《文学史的权利》等,都是长期研究中的智慧 闪光,绝非为职称或功利目的赶制出来的,因此篇幅虽不是很大,但一篇就是一篇, 水分极少。而大批短时间便烘烤出炉的著作,虽然大都有一个闪光的名字、庸长骇 人的篇幅,其学术品位却令人大倒胃口。在工程界则更为严重,很少追求创新,另 辟蹊径。使至常有人把国外的论文拿来改头换面,再加入一些浮夸的辞藻,就会成 为一篇“有成果的论文”。 4。缺乏学术道德,学术界的许多人士,已经不把剽切抄袭,虚伪做作引以为耻。同 行之间很少有真诚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审查,腐败现象泛滥成灾。互相掩盖和包庇, 除非有人举报揭发。 5。缺乏一个可以依赖的学术质量评估机制,这个缺陷已经带来了科学界平估人员自 身的水平的严重下降,除了极少数的老院士,老科学家们能胜任其职外,许多新一 代科研人员,自己疲於奔命于追求科研成果,缺乏评估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广泛的本 领,素质和经验,而又没有机会和时间在这方面进行不断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滥 竽充数的学术研究,研究成果,抄袭剽窃便有机可乘。学术界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 评估机制。只要对学科具有重大建设意义,(不太切合实际的例子:达到诺贝尔奖金 的水平)一篇论文也可以评教授;而那些假大空的论著,瓢窃,抄袭,即使其产量再 惊人,也应统统扫到学术研究的垃圾箱里,或者最多当做教科书采用而已。如此, 才能真正激励科学界的学术研究人员对学术生命的真正思考和沉潜钻研,提高追求 高质量科研成就的动机和热情,改变学术界重量不重质的歪风邪气,使中国的科研 水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普通的国际水平或占据领先的地位。否则的话,令人 担忧,危险危险!!!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不管真成果假成果,写到纸上的就是好成果! (XYS20030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