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述评:从诺贝尔奖看中国科学界的浮燥   张小军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悉尼·布雷内等三人,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 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确选择线虫作为模式生物,发现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 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然而,了解布雷内研究过程和我国现行科研体制的 专家称,类似布雷内的研究很可能在中国难以获得支持,此次获奖的科学家如果 在中国有的可能在早期就被淘汰,这些问题应归咎于中国学术界的浮燥。   布雷内是分子生物学奠基者之一。他在1965年第一次研究线虫,直到1 974年才发表第一篇有关论文,其中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默默无闻的打基础 时间。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线虫研究逐渐受到国际认可,目前一些国家 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布雷内三人的成果,研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不 久的将来,“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研究可能在人类战胜疾病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中国现在缺少鼓励和培养布雷内这种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的环境。中国科学 院的有关负责人指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已经影响科学界,科学界不再是一块 净土。一些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腐败行为在各种形式掩盖下滋长。”揣测上 级兴趣、追逐媒体热点成为现在一部分中国科学家的致命弱点。但科学是严肃的、 无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指出:近十余年来,我国出现过不少得到领导大 力支持和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在科学界的同行中却不见得有很 大影响。造就这些成果的所谓‘科学明星’不少已经成为科学史上的笑柄。   在中国,科研投入、人才数量等客观条件比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仅美 国卫生研究所(NIH)2003年的预算就超过270亿美元,而且前几年的 预算额一直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长率,这一点中国目前很难做到。中国科学 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官员苏容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不仅在政府 投入方面,中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而且美欧的大公司也会进行研发投资,中国 公司在这方面还明显不足。中国科研工作缺少帅才。”   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中国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但怎样判断 “何所为,何所不为”,成为中国科学界面临的问题。中国科学院目前引入海外 专家评审团,对国家重大项目进行评价,并在考虑建立外部评审机制。但美国华 盛顿大学教授、《自然》、《科学》杂志审稿人饶毅认为,中国科学界应该把脚 步迈得更大一点,在科研的各个环节全部实施评审委员会制度。评审委员会不应 仅是提供建议的机构,而应有最终拍板的权力。在科学研究中,如果让行政人员 做最终决定,很容易出现偏差,容易上科学骗子的当。行政人员应该扮演的角色 是挑选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监督委员的工作,保证评审委员定期更换,而不是 直接参与评审。   在挑选人才时结合评审委员会制度,将能够弥补目前仅以论文数字评价人才 而出现的问题。此次诺贝尔奖获奖者之一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从20世纪 60年代至今一共只发表了不到40篇论文,有些年份根本没有论文。如果仅以 数字选才,苏尔斯顿这样的人可能就会被埋没。   不过,任何制度都要由人来执行。如果执行人居心叵测,再好的制度也得不 到好的结果。邹承鲁指出,评审委员必须秉持公正的心,否则“同行评议同样可 能产生问题”。   网上打击学术腐败的领军人方舟子指出,保持科学道德的除了要求科学界加 强自律以外,要靠舆论的监督、认真的调查和严肃的处罚,要靠一个案件一个案 件的具体、公开的处理。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