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鉴定乔方利“成就”时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辛海子   一 近岸海浪模型MASNUM-WAM在全球应用的不确定性   乔方利在10月12日针对我的评论的答复中承认,他们所给出的混合强度是随 深度指数衰减的,但他认为这是符合事实的。他原话是这样说的:“ ‘混合强 度随深度指数衰减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经验关系’,我倒是认为这是海洋中混合 的基本特征”。很好,我们评论就是摆观点,读者愿意接受哪一方的观点我们没 法左右。我还是那句话,这不是进步而是退步。因为混合强度随深度衰减70年前 就有人应用,人家用风速进行参数化更直观简便。当然用风速进行参数化的效果 远不如后来基于湍流闭合的混合模型,因为它们包含混合能量产生和消耗的过程, 也能够反映水柱的密度分层,被当今绝大多数模型采用。   既然他们要用海浪作参数化,我可以承认这是一个新的参数化方案,但绝对 不能据此就说提出了什么波-流相互作用理论。这个参数化方案的有效性很令人 怀疑,至少作者没有做出让人信服其有效性的工作。   尽管他们发了几篇文章,但依然没法让人信服他们提出的这个参数化方案是 有效的,反而让人怀疑他们的文章是通过不恰当的手段发表出来的,质疑的焦点 是存在伪造数据结果。张一网和罗斯比波说他们迄今没有研发出波流相互作用模 型,这是合理质疑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我认为他们在技术途径上还缺少符 合他们参数化方案所需要的有效的海浪模型。   他们的参数化方案需要用到不同频率下的海浪的能量。他们的海浪模型 MASNUM-WAM是近岸海浪模型,并没有发表过对全球海浪的模拟能力的检验的论文。 当然,绝对不是说近岸海浪模型就完全不能用来模拟全球海浪。但是,他们的参 数化方案需要用到不同频率下的海浪的能量,不仅要求海浪的总能量或有效波高 或特征频率要模拟准确,而且要把能量随频率谱变化的形状模拟准确,这明显对 海浪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的海浪模型在全球能够检验有效波高或特征频 率两项中的一项就不错了,然而他们此前没有检验过(迄今未见他们组内有相关 的成果,2004年前更不可能)。检验模型绝对不是仅仅套上模型算一算然后随便 找几个观测值对比一下就完了那么简单,做模型开发研究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并 不存在一个从未校准的模型套上一算就能得到八九不离十的结果。   他们没有把海浪的频率和能量这两个变量在频谱范围内模拟到能够发论文的 地步,就一步跨过去,用这两个变量做参数化算出混合强度,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况且他们的混和强度表达式中还有一个待定系数。   二 参数化方案中系数的不确定性   2009年我质疑他们在论文Qiao_GRL_2004中对参数化方案中的系数武断地取 值为1.0,他们似乎想在2010年在《Ocean Dynamics》上的论文里打一个弥补漏 洞的补丁。这个补丁打得很不专业,因为他们的公式推导过程中没有任何地方出 现过具体数量,然而他们却说这个系数取值在1~4的范围内。他们的公式推导过 程中不需要的细节很细,比如扯上了温度和盐度,需要的信息却相当突兀地掐掉 了。在《Ocean Dynamics》上的论文里,前面没有出现过数量,后面就突然说系 数的取值范围在1~4之间。既然在1~4之间,为什么却建议模型使用1.0呢?要知 道,海洋上混合层的厚度变化范围就在几十米的范围内变化,那么你包含一个取 值范围在1~4之间的未确定系数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全球海洋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 还有多少参考价值呢?   另外一点评论:   我质疑他们的对照实验的结果相对于观测的偏差太大,其他模型几乎没有见 到过如此离谱的结果,乔研究员竟然说别人的结果本来偏差也很大,但都是人为 地把偏差调小了,否则论文就发表不出来。乔研究员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请大家 看看我有没有歪曲他的意思:   [大家在读文章的时候,可能注意到偏差都不大,那是人为调的,偏差大了 不能发表,就人为去调,比如增加混合,改变强迫场等等。可以调但不能伪造数 据是数模的底线。我们发展的浪致混合,就是不需要去人为调模式,把浪致混合 加进去,结果就与实际非常接近了,这是整个研究的核   心点与亮点。]   这话真有点让人开眼界。乔研究员如此理解国内外同行的研究工作,可见他 的“成果”的可靠性,难怪他的“成果”动则可以成为“波-流耦合理论”,可 以算“解决了世界难题”,可以“震惊了中外物理海洋界”。 (XYS20141021)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