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马建博士的答复无法令人信服   作者:枫叶渐动   感谢马建博士百忙之中抽空解答我所提的两个问题!   按马建博士的说法,如果我不署实名站起来提问,他不会再回答我的进一步 提问。我想各位新语丝读者在敬佩他实名答疑的同时,也都能理解提问者不愿具 名的苦衷。马建自己也承认2009年他化名“支点”参与过讨论,现在他用实名就 不能理解他人用化名。马建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比如针对张一网,也许 可以要求高一点,压一压他的调门,让他意识到“有料何须嗓门高”。   马建博士答不答我的问题,全在他的风度。我是否感谢马建博士的解答,以 及我是否说出我对马建博士的答复是否满意,也涉及到本人的风度以及是否尊重 新语丝读者的问题。   我感谢马建博士做解答的辛劳,但这两个答复的内容都不能令人满意。   第一个问题:   辛海子和张一网先后都提到,代表论文Qiao_GRL_2004最终贡献的公式(14) 中所包含的系数在未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之下直接取值为1,他们质疑由此导致 的结果的可靠性。然而你最前面的帖文却说“这个参数取1即可,这是本项湍闭 合的亮点之一。”   这事我注意到了,我想新语丝其他读者也同样能够注意得到。我查看了论文 Qiao_GRL_2004,发现他们原文在推导部分针对该系数有说法,他们的说法是该 系数需要通过观测资料来校准(where coefficient alpha should be calibrated by observations),但在应用部分却没有说法。因此我才提出向马 建博士请教。现在马建博士说“取值为1是经验的预估,如果需要严格定义是要 看观测,两种程度的近似,不能称矛盾。”   我的印象是,马建博士前后的说法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恐怕这个回答也无 法让新语丝其他读者满意。   既然是“两种程度的近似”,为何说取值为1是“亮点”呢?为什么不如实 说所得到的结果是包含一个待定系数的初步的估算结果?既然是初步的估算结果, 何以检验公式(14)的可靠性呢?既然还只是在初步检验,怎么成果就“震惊中 外”了呢?   第二个问题:   不知马博士是没读懂我的问题还是故意躲闪锋芒。辛海子在2009年论战的最 后,作为“铁证”抛出了论文Qiao_GRL_2004中图3c涉嫌伪造数据结果的说法, 后面并没有人能够接招反驳他这个说法。本人虽然不是物理海洋圈子的小同行, 但也可以算一个地球科学的大同行,这个质疑的说法还基本能够看得懂。现在网 友诺斯比波提到乔方利等人2010年的另一篇文章,我注意到了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乔方利等人作为对照实验的结果是否可信。他们的对照 实验的结果显示表层以下25米左右夏季温度比观测值相差达6摄氏度以上(乔方 利等人2010年在Ocean Dynamics上的论文图4b尤为显著)。我的印象也是,IPCC 和NCEP等等其他模型的结果几乎没有如此离谱的表现。   马博士回答是“据我所知,POM的确比较老,可能没有其他更新的模式做得 好。”。我的观点是,这不干POM模型老不老的事,再老也不至于老到那个地步。 既然知道“POM的确比较老”,为什么不多用几个模型对比检验,把结果搞踏实 再发布“成果”?甚至到2010年还用POM做对比。   马博士说“但是,其他现代模式也的确或多或少存在混合不足的问题,这个 乔们之后有关于KPP的结果。”。我查阅了你所提及的“乔们之后有关于KPP”的 工作,好像与这里所说的事关联不大。这里只是问马博士论文Qiao_GRL_2004中 图3c的可靠性如何,以及Qiao_OceanDynamics_2010中图4b的可靠性如何。 (XYS20141012)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