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方舟子按:“认定其在学术上很不严谨”,这是不是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 发明的又一个新说法?】   关于举报复旦大学药学院2004届博士孙智华涉嫌论文   “一稿两发”的调查报告   学术规范字[2012]11号   一.事件由来   2012年8月27日,校信访办转来《新语丝》网站方舟子8月6日的电子邮件, 内容为以“科研诚信”为名者匿名举报我校药学院2004届博士孙智华(现为上海 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涉嫌论文“一稿两发”的学术不端行为。举报 信称其中一篇先发表在《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 2007,18,1379-1382); 后另一篇发表在《中国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8,26,831-834)。举报信从论文摘要、提取物的结构表征、结果 与讨论等方面比较其相同点, 由此断定其为“一稿两发”。举报信还称他们也向 出版社进行了举报。   2013年3月,有人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杂志主编计国桢的名 义,写信给我校杨校长进行举报,并在信中建议学校取消孙智华的博士学位。   二.调查经过   2012年8月29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即指派联络委员对举报内容核实调查。 次日,该委员首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及见面的方式,将上述举报内容告之己经 退休的该博士生的导师胡昌奇教授,同时又通过导师询问与孙智华本人联系的方 式,以便听取被举报人对举报内容的解释。当时据胡昌奇介绍,孙智华的该论文 工作是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期间完成的,且与博士学位论文不相关,当他在投稿及 发表上述论文时,已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人才而引进。在调查核实期间,又 从胡昌奇处得知,孙智华也去信与《中国化学杂志》编辑部进行过联系。当天, 该杂志社就通知该文通讯作者王进义和胡昌奇教授,称“其文章因未对已发表的 前文作引用,且两论文科学性内容完全相同,不符合该刊Full Paper原始性、创 新性的出版要求为由,要求其通讯联系人自行声明作撤稿处理,否则该刊将作公 开撤稿处理”。次日,该文的两位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孙智华即去信该杂志编辑 部作撤稿处理。   2012年9月7日,孙智华又根据联络委员的要求,来信对举报信的内容作了较 详细的说明,在信中称:“两篇文章有诸多不同点,主观上决无‘一稿两投’的 本意,只因在论文引用上的疏忽、经验不足和严谨性欠缺,而被杂志编辑部要求 作自行撤稿处理。”为此,孙智华还对其不严谨行为表示道歉,表示今后会从中 吸取经验教训。两天后,孙又根据我联络委员的进一步要求,发来了该杂志对论 文作出主动撤稿的处理意见和通讯者对其进行自行撤稿的来往信件。   2012年10月3日,联络委员又根据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要求,将举报信、孙 智华对举报信内容的说明及杂志社对该文的处理意见和作者们表示主动撤稿的来 往信件,发给药学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要求该院学术委员会尽快组织人员作 进一步调查核实,并提出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2012年11月28日,该院以教授会 和学术委员会名义,作出:“1)孙智华在学术上很不严谨,应予以纠正;2) 孙智华的行为尚不构成一稿两投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结论。”   2013年3月13日,我学术规范委员会经与上述杂志主编计国桢研究员电话联 系,得知给复旦大学校领导写信对孙智华的举报是冒名举报,且此案已了结,该 文己作撤稿处理。   三.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   2012年11月29日,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经讨论后认为,孙智华发表在《中国化 学杂志》上的论文,尽管其内容较先前发表在《中国化学快报》上论文,在实验 方法等内容方面作了较大扩充(约占全文总字数的四分之三),但后者未对前者 论文加以引用,两篇论文内容的严重相似,认定其在学术上很不严谨,被举报人 应从中吸取教训,不再发生类似性质的错误。   目前,从杂志主编电话联系中得到证实,孙智华已根据杂志编辑部的要求作 了撤稿处理,且从孙智华给本委员会的来信看,他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所认识。 鉴于孙智华目前的工作单位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我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不宜对他 提出处理意见,故将把对孙的调查情况和结论发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相关部门, 以供参考。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   2013-4-10 (XYS20130924)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