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月球为何不是奶酪做的——再谈江本胜们何以如此流行   作者:与非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用草莓重复了前一段风靡一时的“米饭行为实验” ——就是对蒸熟的米饭说不同的词语(赞扬或者咒骂),数周之后,受到咒骂的 米饭就会发霉变质,而得到赞扬的米饭则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令人 震惊的——人的情感居然会影响物的质变。广州还有个什么“青少年危机干预中 心”的张庆主任表示,“米饭实验得到了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支持,是真 实可信的。” (http://news.nfmedia.com/nfdsb/content/2011-11/30/content_34078140.ht m)小朋友们做完这个实验也纷纷表示,以后要多多使用积极的词语,要养成一 颗感恩的心。   这些看似有理有据,从实践得出的“真知”让我想起了一个日本人——江本 胜。   江本胜是干嘛的?维基百科上称之为作家、商人,而众多书城则以“医学博 士”的头衔来称呼他。12年前,他写了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小书,然后一 炮而红。这本书由大量的照片组成,每一幅都是清晰的冰晶显微照片。江本胜称 水在结晶的过程中会受到人类情感的影响,譬如:对其恶语相向,则结晶会变得 丑陋;对其大加褒扬,则结晶分外好看;又或者,对其演奏优雅的古典音乐,则 结晶亦显精致;如果对其播放噪声,则结晶一无是处……这些结论都是“有图有 真相”,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且慢,这种看上去像模像样的“科学实验”靠谱么?   我想任何一个有着基本科学素养的人都会对这个匪夷所思的结论打一个大大 的问号吧。   其实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我从两方面来论证,先来 复杂的:首先江本胜的实验不符合基本的科学实验要求,比如说没有设置对照组, 没有引入双盲机制,更没有严格限定前提条件;其次江本胜的实验过程看似有理, 实则幼稚,比如好话和坏话——这个是存在人的主观判断的,一个人的标准未必 是另一个的标准,并且他仅仅实验了日语(或者常见的国际语言),那么那些生 僻的语言呢,你是不是应该把地球上所有的语言都试验一遍才算严谨?最后江本 胜的结论也给的非常牵强,冰晶的好看与否也是和人的主观审美情趣息息相关的, 我就觉得几幅被噪声污染的冰晶挺好看,说不定也会有人觉得那些沐浴在赞扬声 中的冰晶看上去显得丑陋。这些仅仅凭一厢情愿得出的结论,一无数据支撑、二 无标准参照,简直漏洞百出。   (具体请参见:http://www.guokr.com/article/60265/   还有这里:http://discovery.163.com/special/waterisfool/   以及这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412.html)   那么接下来是简单的论证:Steve Mirsky在他的短文《Moon Not Made of Cheese, Physicist Explains》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cfm?id=moon-not-made-of-cheese-physicist-e-11-10-19 ) 中引用了一个例子:“月亮为何不是由 绿色奶酪做成的?”物理学家给出了一个简洁有力的回答:“因为这个想法是荒 谬的。”得出这个结论的底气来自于“可以用我们对其他的事物的认知判断一个 假设的合理性。”类似“月亮为何不是奶酪”、“人类为何没有任督二脉”、 “占星术为何是一派胡言”、“谩骂为何会使得米饭变臭”等等问题,统统可以 用“荒谬”二字来答复。   这是不是有些专断?人们喜欢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么我并没有亲自 去蒸两碗米饭来检验一番,何以如此信誓旦旦地说它是荒谬的呢?   靠的是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合理的逻辑推测。我无需亲自去重复实验,只需找 出他实验中的漏洞,证明他的论证不靠谱,就完成了我的反驳。这是一个再简单 不过的道理,可是总是有人拎不清。包括以科研素养著称的博士生群体,我曾经 在课堂上与多位博士生辩论,试图告诉他们江本胜的书就是伪科学,可令我吃惊 的是,有众多同学辩称“你又没有亲自验证怎么敢轻易下结论?”当我指出江本 胜设计的实验根本站不住脚时,居然有人说“那是你不敢于跳出现有理论的框 框。”我还能说什么呢……后来在与这些同学的线上交流中,我惊异地发现,他 们有笃信什么“宇宙精神”的、有坚信特异功能的、有亲自练习硬气功的,令人 大开眼界。面对着论文发了一篇又一篇可是基本的理性思维都不具备的高材生们, 我无言以对。   所以,每次看到我们的媒体和出版者不负责任地把这些异想天开的劳什子包 装一番然后印上“科普”的字眼放在书店的“科学”类书架内,我就无名火起三 丈——这不是赤裸裸的欺诈么。不要说广大未经受严格科学训练的家长,即使他 们经受了正规的科学训练又怎样?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失去 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一厢情愿地喜欢听那些“好听”的论点(譬如《水知道 答案》中劝人向善的告诫),拿回去再一本正经地教给自己的小孩,然后小朋友 们就会照猫画虎,去重复“米饭实验”……这样的“科普”,不是把人给带到沟 里去了?   最后,我想说,尽管我们有了诸如果壳网、松鼠会这样活跃的科普团体,但 我们依旧停留在向大众转发科学技巧的浅层科普,什么时候达到了卡尔·萨根那 种把科学精神深深植入作品的地步,公众的科学素养才会有真正的提高。 (XYS20130127)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