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由学医执匙拙再论我国创办中医药大学的荒谬   作者:张功耀   我是从杉本勋写的《日本科技史》当中看到“学医执匙拙”这个说法的。它 的含义是说,越是熟读中医药著作,越是热衷于“创造”(应读着“捏造”)中 医理论,以及越是热衷于为中医著书立说的人,实际的中医行医能力越低。我还 没有从汉语文献中查到它的出处。估计这个说法源于某个古代的日本人,而且一 直在日本流行。我们中国人,尤其是那些热衷于玩弄辞藻为中医药“著书立说” 的文化人和那些愚昧至极的盲从,未必有说出这个话的悟性和勇气。   16世纪,在日本国有以永田德本为代表的一派,批评我国唐朝以后的中医, 从思想阐述到验方列举都相当混乱,违背了医生追求可靠医术的根本宗旨。所以, 他们主张恢复以《伤寒论》和《诸病原候论》为代表的古代中医药学。这一运动 延续到18世纪,形成了以吉益东洞为代表的“古方派”。这个医派认为,发展医 术是医学的唯一职责,玄秘空洞的医学理论随时都可以抛弃。于是,从那时起, 他们开始从根本上抛弃以《黄帝内经》和《难经》为代表的医理,尤其批评唐朝 以后涌现出来的各种中医药理论阐述,如“金元四大家”,所暴露出来的“以无 定准之理,临有定症之疾”的错误做法。他们发现,各种不同的中医“理论” (应读作“邪说”)吹鼓手,针对同一种症候可以讲十多种不同的道理,列举上 百个不同的药方,但在具体治病的时候,却毫无定准,不免导致“越是熟读医书, 熟背医方,越感到无所适从”的困惑。这恐怕就是“学医执匙拙”的由来。   “学医执匙拙”的例子,在我们中国的医学史上是不胜枚举的。写作《针灸 甲乙经》的皇甫谧和伪造《古本黄帝内经》的王冰,终身都没有行医的经历。虽 然未经调查,凭直觉估计,今天那些喋喋不休为这两本书做注,或在中医药大学 拿着这两本书开课的教授,大约也都是不会看病的。   实际上,李时珍也是个只会编书,不会看病的人。李时珍参加“高考”落榜 以后,原本打算以行医为生。可是,实际行医不到一年,就因为医术上的拙劣而 被时人逐出了医行。百无聊赖之际才不得不躲到书堆里头去编医书。李时珍曾经 用四言诗体和七言诗体写出了一本《濒湖脉学》。这本书的科学内容固然不能勉 强李时珍。事实上,这本书的儒学技能也是十分拙劣的。笔者每每读起这些“诗” 来,总不免有读歪诗的感觉,完全体察不到诗的意境、韵味、对仗和格律。李时 珍编成的《本草纲目》,90%是当时已经现成的东西。他只是按照他设计的纲目 做了些重新编辑而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做出的“发明”的确是李时珍 本人的“创新”。可惜,所有这些“创新”没有一句有用的话,全是些胡说八道。   近些年来,我国中医药读物的出版,出现了一种畸形的繁荣。这些书的作者, 连李时珍那样的儒学技能都不具备,同样是既没有行过医,又缺乏有关医学的本 体论判断、逻辑判断和伦理学判断的哲学能力的乌合之众。诸如《健康是走出来 的》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都是比《本草纲目》还要胡说八道、漫不经心的 东西。这种东西在当今世风日下、思想衰退、迷信盛行的中国,自然可以大行其 道。但是,如果要这些作者真正地去悬壶济世,恐怕会比李时珍还要无能!   你再看中医药界那些背汤头背得多的人,往往都不如那些只记得少数几个汤 头的人会看病。汤头背得越多,可被利用的汤头也越多,越加不知道哪一个汤头 最合适。只背诵了少数几个汤头和百十味药性的人,拿着这几个汤头狂做加减, 反而可以给人留下“信手拈来,每每有效”的印象。尽管在这些“每每有效”当 中蕴含了不少欺诈,但咱们中国的那些古人,愚昧得可爱,全然识别不了其中的 欺诈,于是就造成了“不会读书的人会行医,熟读医书的人反而学医执匙拙”的 尴尬局面。   遗憾的是,本来中国就一直存在着“学医执匙拙”,可偏偏我国的中医药高 等教育就特别热衷于用这些拙劣的作品训导学生。政府部门也干脆彻头彻尾地不 要脸,居然不厌其烦地依据这些拙劣的歪理邪说,制定出了好几个系列的中医药 执业资格考试标准。凡此种种,听起来耳朵根都发麻!   中国由政府创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将近60年。国家还拿出了不少钱支持中 医药界进行了不计其数的“科学研究”,出版了许多现代版的中医药著作,制造 了堆积如山的文化垃圾。他们在古老的“学医执匙拙”基础上火上浇油。不客气 地说,中医药大学不是在那里培养悬壶济世的医生,而是在那里培养利用中医药 编造各种歪理邪说的文化骗子。不信?你不妨醒眼看一看中医药大学那些著作等 身的教授,他们除了写书、搞课题之外,有几个是真正能够看病的?你再看一看 那些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院派中医”,有几个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办了60多年 的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界究竟取得了什么医学进步,发明了什么新的医术和诊断 术?21世纪都已经过去12年了。中医药的“创新”能力还停留在“打通任督二脉” 的水平上。我们不禁要问,续办这样的高等教育何益之有?如此误国害民的高等 教育,还不赶快停办,究竟要等到何时?! (XYS20120823)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