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柴静,野夫是民间修史者还是公知说谎者?——点评“坟灯”   作者:横扫公知   最近,一本名叫《乡关何处》的新书(作者:野夫,作序:章诒和)正在畅 销,出版两周内加印五次,好评如潮。有人说这是多年未见的锦绣文章,有人说 这些文章必将进人语文课本,更有甚者,称其是五四以来最好的散文。此书的主 要内容之前曾在台湾以《江上的母亲》书名出版过,并于2010年在台湾获书展大 奖。   畅销年年有,稀疏平常事,不寻常的是那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读者泪水。一部 文艺作品催泪效果如此之好,本人只见过两次,另一次是40年前的朝鲜电影《卖 花姑娘》。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催泪瓦斯在军火界和文艺界早就是常规技术了。   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本书讲述的悲惨传奇的故事声称不是虚构的,而是写实 的。作者野夫在台北2010国际书展非虚构类图书大奖获奖致辞中说:“本书蕴涵 一个时代几辈人的命运,其苦难和悲剧性又建立在完全没有虚构的基础上——我 得说,这是拙著《江上的母亲》散文集得以存在的唯一价值。”   昨天,央视记者柴静在新浪发表长篇博文-“日暮乡关何处是”,宁静深情 地赞赏奇文畸人-《乡关何处》和她的野哥:“都是几千字写完一个人生平,象 《史记》中的列传。” “ 但写得好处,真是“天地为之久低昂””。“这样的 写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术,是要让死者复活,象是一次招魂。”“ 这本来就 是中国民间修史者的传统-----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显然,柴静也是把《乡关何处》里的传奇故事当作写实的,而且是被实证打 消了疑虑的见证人:“我原以为写得太传奇,认识他们才觉得只是写实。”这本 书价值的根基是非虚构。问题是:它真是写实而非虚构(且不说“完全没有虚 构”)?这是唯一关键。   顺便说一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意思是“不到学生努 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 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不要去启发他。”这是孔夫子的教经,跟修史者的传统八杆 子打不上。毛主席的学经是:抄一遍也是好的,但要抄懂。静静地端端地眈眈地 蓄势待发样的枪口更显得有威力,但用臭鸡蛋当子弹只能打菜鸟。   我在网上找到了《乡关何处》里最出名的也是最催泪的两篇文章《坟灯》和 《江上的母亲》,还偶然看到了野夫不久前在山西长治学院的一个演讲,这便是 我至今读过的野夫的全部文章。这三篇文章刚好是外婆、母亲和野夫三代人的列 传。这些天地为之低昂、万众为之痛哭的史记列传般的精美文字,在我看来,篇 篇都是胡编乱造弱智煽情的垃圾;“民间修史者”野夫是一个一步三个谎,回头 看看还嫌稀的公知说谎者。因为,野夫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几辈人的命运,其悲剧 性和传奇性恰恰是建立在大量胡编乱造的虚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若剔除那 些虚构谎言,三代人的悲剧性和传奇性便荡然无存,史记列传般的锦绣文章便成 了空中楼阁,弹一下指头便会轰然倒塌。   这种胡编乱造弱智煽情的垃圾,竟然能让许多半老公知母知哭得像十五岁花 季少女和八十五岁枯树老头似的清纯深沉,大有孟姜女哭倒共和国长城的阵势, 真是笑掉了我老人家的虫牙。笑容飘走之后,一丝悲愤油然升起,现在的读者已 被公知母知和别有用心的人洗脑到了什么程度!共和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已被满嘴 谎言的民间修史者们妖魔化到了什么程度!   2010-02-18 野夫在台湾的电视采访中说:“我们真实的历史被隐灭了。那 我的写作我对自己的期许就是,首先肯定要追求真(相),还原历史。” 在这 点上我和野夫的观点高度一致。但当我在微博上提出要和野夫一起就他文章的悲 剧性和传奇性追求真相时,他果断地拉黑了我。无独有偶,柴静的人物语录第三 条是:“记者的天职就是调查事实的真相。” 当我在她那静静地端端地深深地 轻轻地赞赏《乡关何处》和作者野夫的博文后,贴出我的点评野夫文章的博文链 接时,帖子转眼就被删除了。贴了四次,四次被转眼删除。   下面我来详细点评野夫的三篇史记列传:“坟灯- 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 “江上的母亲”和“野夫在山西长治学院的演讲”。让我们看看,深埋于江湖可 以传承遗失道统的畸人隐者诗酒一代(柴静语)的野夫究竟是民间修史者还是公 知说谎者。   限于篇幅,本文只点评“坟灯“,其余两个点评拟另文单发。   - 点评野夫的“坟灯”   《坟灯》- 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   作者:野夫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271 《民间历史》-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主办)   一   野夫:我似乎活到1983年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死亡。那年我21岁。   在那个秋天,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外婆――也是一生给我影响巨深, 爱最多的亲人,终于走完了她68年的艰难岁月,忽然离我而去了。在那之后的若 干年里,我几乎仍然沉浸在那种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   【点评:1983年68岁的人,应生于1915年,野夫的母亲生于1927年(见“江 上的母亲“)。这就是说,野夫的外婆12岁就做妈妈了,11岁或更早就结婚了。 原来只听说过中国有童养媳,没听说过有童婚,以为那只是印度的陋俗呢。68岁 是否是78岁之笔误呢?不是。因为下文写到她是1913年出生。   68岁和1913年之间的小矛盾就算了,虚龄还是实龄、农历还是阳历、植树类 加一还是减一,这些小学算术对诗酒一代畸人隐者是太复杂了,所以,正负误差 一两年不算错。传大道者何须拘泥于算术逻辑科学和事实这些雕虫小技,得人心 者得天下,催泪才是修史作文编造传奇的屠龙术。   连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年龄都一笔糊涂帐,不是一两岁的误差,而是十来 岁的离谱,还能指望这民间修史者的什么写实是靠谱的呢。】   野夫:那是在鄂西边城利川,外婆按照土家族的丧礼备极哀荣,在孝歌唢呐 的颂唱里被埋进了一中背后的关山。风水师将她的坟头调向东北,在迢递山河之 外是江汉平原,那里有她的故乡――她再也无法活着回去了。   【点评:1983年你父母连送坟灯这样不算封建迷信的风俗文化都不搞,还会 去请风水师选坟地调坟头?   坟头是向上的,圆锥体是360度轴对称的,如何指向东北呢?难道你外婆的 坟墓是坦克炮型的?如果立了碑,面向东北也不需要风水先生啊,你们家就没一 人搞得清东南西北的嘛。   那时的坟地是政府批准指定的,哪有风水先生用武之地?   再说,80年代初大陆有风水先生吗?   纯粹的弱智胡编肉麻煽情。   而且,她本来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按下面的那比梁祝还梁祝的两次裂坟情节, 到了七老八十的晚年,她连死后回老家去安葬都没提过。煽情无厘头嘛。】   野夫:那时土家的丧俗还保留着古老的礼仪,在入土后的七七四十九天里, 每到黄昏,亲人要到坟前送灯――意在为逝者照亮那漫长的冥路。那是怎样一条 黑暗的甬道,其尽头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我至今仍无从知道。父母是所谓干部, 刚获“解放”未久,还不敢遵守这种隐含迷信的礼制。我担心外婆的孤独行程, 遂在每个薄 暮点亮灯盏,黯然行进于那墓碑林立的山道上,去为外婆送上一盏 坟灯。   那时的我仍然不相信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旅途,我独跪在坟前烧纸鸣鞭,匍匐 在坟头痛哭,总想唤醒沉睡中的外婆。每次我都要将耳朵贴近新土去谛听,孩子 般的幻想外婆会从棺木中传来呻吟,那我立马会用十指去刨开那些泥石,以救出 我无人可以代替的至亲。   【点评:21岁了连死不能复生都不知道,这算是罕见的发育迟缓症了。具有 传奇性和悲剧性的是这样的弱智却能做县委宣传部干事。21年你可耳闻目睹过一 例从坟墓或骨灰盒里爬出来回家的?   你外婆即使年轻时真苦过,那晚年也是苦尽甜来生活美满的HAPPY END呀。 年近80,算高寿算是喜丧了。你21岁的大男人,面对这种自然平常情理之中的事, 却伤心欲绝,长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七七四十九天,每次哭得像孟 姜女似的,悲从何来?是用情太深还是心智不健全?有点常识吧。你要说下葬那 天痛哭过一场,那还不好说你说谎,我们毕竟没参加那葬礼。还“每次“还”总 是“,这么弱智胡编肉麻矫情也太侮辱读者智商了吧。再说,你如此伤心悲恸, 你家人还让你天天去送灯触景生情,不是我调拨离间你们的家庭关系,这是成心 搞垮你身体嘛。这么四十九天折磨下来,万里长城哭不倒,身体一定哭垮了。不 知你有没有比较过这49天的体重变化,呵呵。】   野夫:坟灯在晚风中无声摇曳,次第点燃小城的坊肆烟火。那时的小城是寂 寞萧条的,我坐在半山上仿佛达到一个死亡的高度在俯瞰众生,年轻的我终究无 能参透生死的奥 秘。每在夜色中依依惜别外婆的孤坟时,总要频频回眸遥看那 盏星火,我生怕它在我转身之际就熄灭,我需要它照亮外婆的异乡长夜,更需要 它永远照亮我此后的黑暗命途。   【点评:1983年,你爸升迁了,你妈调到县建行了,一家都从乡镇搬到县城 了,你自己是县委宣传部干事(按野夫在山西长治学院的演讲录音,他还是县团 委领导呢。真是一步三个谎,回头看看还嫌稀。)前程似锦春风得意,怎么会知 道“此后的黑暗命途”呢?这回是算命先生告诉你的吧。应该去找民政局的股级 风水先生算账,一定是他选错了你外婆的坟地。】   二   野夫:外婆1913年出生于汉川县田二河镇的一个中等人家,她是长女,取名 叫成凤林,家里人都 唤她凤林哥。几岁时她的生母就病逝了,其父是个读书人, 正忙着 要东渡日本求学,就把她送到了武穴姨妈家抚养。曾外祖父在日本早稻 田大学修了八年法科,回国后被民国政府委为甘肃高等法院院长。外婆的童年和 少女时代受过 私塾启蒙,放足较早,但脚弓则仍然是折断而弯曲的。她有过怎 样孤独或者委屈的早年,于我则已不详了。我只知道在我童年时她每提起她的童 年,总要老泪纵横。   外婆在23岁左右时由其父许配给了天门县干驿镇刘家的三少爷。刘家的老爷 是从河南商水县长的宦途中退隐的,在干驿古镇新修了显赫的大宅。大少爷做商 贸,二少爷办纺织,三少爷――我的外祖父则成了黄埔8期的士官生,他名叫刘 纪律,字雪舫。四少爷是学生,后来成了地下共产党,新中国首批留学苏联的学 者, 现在则是国内最权威的玉米专家,博导。他叫刘纪麟,我们唤作四爹。   刘成两姓的联姻,在当初虽因长辈的同年之谊而起,却也不乏门当户对的政 治因素。曾外祖将要带着续弦和儿子到塞外赴任,他想把这个缺恃无怙的爱女托 付给一个可以放心的人家,却未想到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国度,他的这一抉择竟埋 下了我外婆一生悲剧的伏笔――这,大约就是命运。   外婆住进了刘家大院,一年多后生育了我的母亲,外祖父赐名为刘凌云―― 其中不乏一个新式军官对孩子的豪情期许。那时的刘宅除开老爷,几乎所有的男 丁 都 在外打拼世界,阖家则都是女眷和孩子。外婆是否有过新婚的甜蜜,外祖 在军阀混战中能否抽身回家眷顾,这些遥远的往事家慈一生不肯言说,我们已然 无从知晓 了。但外婆一生再未生育,则大抵可以想见她的全部生活多是在倚门 守候,在含辛茹苦中抚大我的母亲。   【点评:你说的绝大多数事情,我无法去外调查证,就存疑不说了。你母亲 27年生这是知道的, 1926年你外婆结婚时23岁这也是知道的,而那一年你外祖 父刘纪律才18岁也是可以从黄埔学员名册上查算出来的。女大三抱金砖,而女大 五则罕见了,这更像穷人家当劳力买的大龄童养媳了。   你母亲三岁时,黄埔八期才开始招生。刘凌云这名字怎么可能是“一个新式 军官对孩子的豪情期许”呢,没有厘头的弱智煽情。   你外祖父是在结婚四年后,你妈三岁时才去武汉上黄埔八期的,你外婆怎么 能没有过新婚的甜蜜呢?这黄埔八期是三年制的,又不像刚开始的那几期,半年 速成,没有假期?都快到七年之痒了。   外祖父“在军阀混战中能否抽身回家眷顾“,哈哈哈。。。这军阀混战关他 屁事啊,早在1928年军阀混战就结束了呀。即使把1930年的中原大战算上也不关 你外祖父事啊。他30年11月才在武汉上黄埔八期,33年11月才毕业。还好你没说 你外祖父于辛亥革命中能否抽身回家眷顾。不过说了也不要紧,绝大多数反正是 不动脑筋的读者,你说什么他们就全盘接受什么。】   三   野夫:外祖父的一生至今对我仍是一个秘密。外婆和母亲对此都三缄其口, 在她们去后多年,我才从新修的刘氏族谱和一些族戚的回忆里,逐渐厘清他的大 致生平。在我深陷危机的年月,虽然也有黄埔同学会的长辈来表示扶助之意,但 他们并不认识我的外祖,只不过表达对一个学长的情义。   我 只听说外祖曾经做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刘家悬挂过他一身戎装站在蒋公 身后的合影。抗战时期他曾经是邱清泉部的参谋长,湖北光复后他大约是接收武 汉的少将警备 司令。1948年他被调往鄂西恩施担任最高军政长官,从巴东舍舟 上岸,乘吉普经建始县鲁祖坝附近的一个峡谷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伏击而死。   从1927年到1945年,整个中国都是一个乱离的时代,没有一天治平。多数豪 门望族都在这些政党、阶级和民族战争中毁于一旦,刘家也概莫能外。太爷去世, 分灶吃饭的各房更见凋敝,外婆收不到外祖的任何汇款,只好靠捡棉花纺纱和为 人缝补度日。(关于那八年的故事详见拙文《江上的母亲》)她坚信她会等回她 的丈 夫,她18年的坚贞相守,只为换来河清海晏后的团圆幸福。却未想到和平 降临之时,带给她的却是噩耗――外祖以为妻女早已死于战乱,已经在后方新娶 并有了两 个儿子。母亲的大闹使外祖备受舆论攻击并为此受到党纪处分,外祖 只好回来和外婆强行离婚。外婆放弃了外祖的补偿,成全了外祖的功名家庭,在 按完离契指印后 哭昏过去。   【点评:一具体就漏馅了。哪来的18年的坚贞相守?你不是在“江上的母亲” 一文中说,你外祖父护卫蒋公从武汉退守西南嘛。武汉会战38年夏天才开始,武 汉三镇失守是38年10月的事。而你在“江上的母亲”一文中说46年你母亲就大闹 宴会了。这才八年嘛。不要忘了,抗日战争以前,武汉和天门及除东三省以外的 广大地区基本都是国统区,而你外祖父是国军,不是共匪。   “外祖以为妻女早已死于战乱“也是纯粹胡扯。抗日战争中天门干驿镇的妇 女儿童死于战火的概率不会比得暴病而死的高啊。再说,你妈抗战期间能在湖南 的伯父家读书,和她爸之间的通信是完全可能的,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抗战时期,邮局也还是有的。而且,几年间你外祖父已再婚并生了两个儿子,这 也得要几年功夫的啊。可见也就最多不通音讯三五年,你外祖父就又结婚了。】   野夫:刘家的所有族人皆知“三嫂”的贤德令名,无不谴责三少爷的薄情寡 义,但在那个时代,这一切又于事何补?被弃的外婆依然被合 族挽留住在了已 近废墟的刘家,她开始了她长达一生的寡居。外祖被击毙后,灵柩运回武汉,外 婆竟然没有一丝怨恨地亲往扶柩而归,将外祖埋进了刘家的祖茔。她 似乎始终 坚守着刘家媳妇的身份,不仅侍奉着太爷最后所收的一个上房丫头――那个比她 要小的名义“公婆”,我们唤作老太;还时常周济着读大学的外祖的四弟, 我 母亲唯一的叔叔。   四   野夫:外婆凭借她的裁缝手艺省吃俭用地供养着我的母亲在武汉读完中学, 母亲回到乡下教书以分担外婆的艰辛。   【点评:刘纪律再薄情寡义,武汉警备司令不会不管在同城读中学的女儿吧。 结发妻子可离婚,亲生女儿抛弃不了啊。警备司令和老婆这时就不怕舆论大哗和 党纪处分?知道蒋公喜欢给部下送什么书吗?《曾文正公全集》啊。那里面的道 德全是封建社会的那一套啊。其实,不论在哪个文化里,不抚养亲生女儿的,何 以在社会上立身?更别说担任公职了。你光顾肉麻煽情,一不小心把你妈的爸说 成无赖了,实在缺乏常识和心眼。   退一步讲,如果刘纪律真是个无赖,你外婆作为一个贫民手工业者的寡妇, 怎么可能供养得起一个中学生呢。如果40年代年代的江汉平原就这么富裕了,那 父母双全的贫农,岂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嘛。若你外婆没钱、外公不管,那他们 的女儿去武汉读中学干吗?家门口就有中学呀,你不知道吧,辛亥革命第二年天 门中学就建立了。常识是,40年代天门干驿镇贫农的女儿一天学也上不起的;40 年代天门干驿镇300亩良田的地主供一个大少爷在省城读洋学不稀奇,但女儿是 去不了省城读中学的。你母亲能去武汉读中学,这只说明“凭借她的裁缝手艺省 吃俭用地供养我的母亲在武汉读完中学”是无耻谎言、弱智煽情。】   野夫:这一年湖北易帜,母亲决定投考革大,结业后竟然也被分往鄂西恩施 ――这是她所仇恨的其父送死的深山,外婆的无限担忧依旧无法阻挡其叛逆的脚 步。   外婆在土改时被划为贫民手工业者,并加入了镇上的缝纫社。   【点评:你妈的家庭成分是贫农啊。怎么在“江上的母亲“中你妈的家庭背 景成了头等的大事了呢。根本不需去外调核实,就用你的矛戳你的盾就可以揭露 你的谎话连篇了。】   野夫:母亲在利川剿匪土改,与我父亲在危险岁月中结为伉俪。   【点评:49年以后的剿匪土改是什么危险岁月呀。你去查查看那时的解放军 和土改工作队的伤亡人数有没有现在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多。还是你认为现在中国 有车人结婚是生活在危险岁月中结为伉俪?】   野夫:外婆原本是不想离乡背井进山的,鄂西那 些遥远而陌生的地名,于 她心中肯定还有某些无法言说的隐痛。但母亲作为唯一的女儿,她不能将她苦难 的寡母弃置远方。那时大姐即将出生,母亲需要外婆的帮 助,而这一理由则是 外婆永难回拒的。于是她溯江而上至万县,然后步行来到了利川汪营区西流水村 ――我父母正在那个极端偏僻的荒山沟里大炼钢铁。   【点评:首先,你大姐生于55年,而那个著名的“大炼钢铁“运动是58年 《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之后的事。为什么把正常的建厂炼 钢往大炼钢铁上扯呢?建武钢、建鞍钢是不是大炼钢铁?不就是移花接木弱智煽 情嘛,不就是出于政治目的千方百计地妖魔化那段共和国的历史嘛。这是不是柴 静说的那种中国民间修史者的传统-----不粪不写,不诽不说?一个楚楚地胡编 乱造弱智煽情,一个端端地之乎者也不知所云,公知母知,相映成趣。   野夫的文章的感情是浓烈的,一步三个谎,三句一煽情,这可以迷惑打动许 多人。不少人因此认为作者情深真挚,这实在是个误解,好比把烧什么菜都靠猛 放味精提鲜的蹩脚厨子当成了有FINE TASTE 的美食家。他是胡编乱造弱智煽情 别人赚眼泪。若看明白了他的催泪瓦斯制造技术,便会觉得蹩脚腻味可笑了。   比如他外婆来利川这事,在野夫的笔下是饱含悲情的凄惨故事。至少这让一 些读者觉得野夫“对家人的情感真挚而动人”。 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这种悲情 完全是他为了赚读者眼泪写文章时临时入戏凭空捏造出来给别人看的。她外婆一 乡下无地无产无亲人的孤寡老太, 战争时代不可能,土改供给制时期没条件, 53年之后,有条件和独女一起生活了,何乐不为?政治上,女儿女婿在新政权都 是国家干部,红得发紫。经济上,野夫的父亲是区委书记级别的干部,那有行政 17级,工资90多元,这在乡镇是最高工资了,在整个利川县也是TOP1% 的高薪了。 女儿是革大毕业的国家干部,至少也是行政23级,50多元工资。这样的家庭收入, 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就是在武汉这样的大城市里也算高薪阶层了。生活上,母 女团聚、天伦之乐和家庭生活,与情与理与人与己与精神与物质对每个人都是大 好事。邻居只会羡慕恭贺地说,三嫂好人有好报,总算苦尽甜来享福了。而这样 的大好事到了野夫笔下却是凄惨的,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他笔下却是阴云密布 的。由此可见一斑,其妄顾事实颠倒黑白编造历史弱智煽情是到了指鹿为马的地 步了。   一般人读文章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换句话说,顺从地让作者来调遣自己 的感情和思想。这样自然会觉得野夫的文章“情感真挚而动人”,被他忽悠了还 佩服他一往情深。 而如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比如将这种写实的故事还原到 现实中去,用常识去批判性思维一下,就会马上发现:不着调、不靠谱、违常识、 矫情、肉麻、胡扯、弱智、垃圾、谎言、骗子、可耻、烂人、可笑。这就是我读 野夫文章时的感想。   后面还有大约一半,懒得评了。我想这足已证明我的观点了:野夫是个满嘴 谎言的大忽悠装X犯,其号称的“完全没有虚构“的传奇故事恰恰是用大量谎话 和煽情编造起来的伪历史虚感情。柴静,现在你认为野夫是民间修史者还是公知 说谎者?】 (XYS20120702)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