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理性批判,更要适应“被批判” 作者:吴丹红 2011年10月20日环球时报   互联网时代,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质疑和批判层出不穷。客观而言,中 国官员的表现不及格,这是他们不熟悉的领域,需要时间历练。但这并不仅仅是 政府官员的需要,我们看到,那些“批判者”在面对批判时的表现同样不及格。   在多起公共事件中大胆“批政府”的诗人赵丽华,近日面对微博对其与“香 河圈地”是否有利益关系的质疑,始终拒绝正面回应,并谩骂质疑者,最后干脆 关闭了微博评论。而那些平时习惯于对政府“群起而攻之”的其他网络公众人物, 对这起论战却罕见地保持了集体沉默。   民智的开启离不开意见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在质疑公权力时的 勇气令人钦佩,对制度的反思很多不无道理。但公众人物可以质疑政府,同时也 要接受公众的质疑,甚至相对普通人而言,他们应该拥有更少的隐私权保护。只 有善待“质疑”,才会有尽责的候选人,尽职的政府,以及自由言论的空间。   在微博上,讨论者意见不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相对自由的网络空间提供 了各种话语可以平等发声的平台。尽管意见领袖和公知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在一 定程度上引导着舆论,掌握着一定范围内的话语权,但讨论的参与者应当都是平 等的。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不做人身攻击,不要坚持错误不 改,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按理说,这些被媒体评价为“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 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的公知,在讨论公共话题时,本应比匿名网友 的素质强,更能宽容不同的意见。学者胡适曾言,“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容忍 异议并接受质疑,也是自由和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至少在现在微博中,中国 的所谓“自由派”公众人物,其表现往往是“反民主的”,他们中不少人习惯于 党同伐异,用语言暴力攻击持不同意见者,粗口不断,动不动就给别人扣上大帽 子。   西方的民主理论或许很容易学,但是真正民主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见效的。中国的民主进程一定会跟民众民主素质的提升基本同步。如何理性讨论, 如何冷静面对不同意见,甚至质疑和批判,是中国全社会需要加强学习的一课。   当下的微博世界硝烟滚滚,有批判政府,有相互叫骂。但我们也看到,理性 的精神,或许正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孕育、成长。今年8月,公众人物李承鹏被同 样是公众人物的方舟子质疑,方质疑李为有强制拆迁嫌疑的开发商代言,并为他 们撰写软文。在微博上的几个回合之后,李承鹏认真地写了一篇“我的道歉”, 对方舟子表示感谢,对公众表示歉意,并请他的读者或朋友不要攻击方舟子。这 是一个有正面示范效应的例子。   中国现在不缺少批判,甚至没有建设性的批判太多了。不理性的批判过多, 将给这个国家撕出很多口子。学会理性批判,还要适应“被批判”,尤其是那些 以靠批判谋生的公众人物亟待提升的素质。▲(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XYS20111020)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