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关于“用假书骗职称”的几点看法   作者:安和   职称问题是决定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现实待遇和前途与命运的一个最重大 而又最现实、最具体一个问题,因而也是决定中国学术现状和前途与命运的一个 重要问题。关于最高学术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称评定上出现的造假与腐败问 题,在《新语丝》已经反映过多次,继反映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最高超职称评 定骗术“——“五蒙三盗术”》和《职称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再揭职称评定 黑幕》等材料之后,最近引起大家关注的便是历史所的张海燕“用假书骗职称” 问题。本人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与历史所素无往来,与这次“用假书 骗职称”的控辩双方均不认识,我想没有个人成见,只是就事论事谈谈对这个问 题的几点看法:   1、最好不要把“回应”或“回复”变成“回避”。与炮制最高超职称评定 骗术的那些人被揭发后一直当缩头乌龟不同的是,张海燕被揭发之后,立即站出 来“回复”,至少勇气可嘉。但看了其回复材料之后,还是令人失望。感到不像 是“回复”倒像是“回避”。其实张先生要想洗清自己很简单,只要拿出与香港 三贤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合同和已经进入编辑出版发行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一项 证据便足矣。即使出版社解散了,编辑者、印刷者、发行者绝对不可能全部从人 间蒸发。张海燕的3000字左右的《公开回复》与前一段时期原中国农大校长石元 春的长达8000字的《回应》有一个共同特点是:避开被揭发的核心问题不谈,用 大部分篇幅陈述与揭发者之间的个人恩怨,使人明显感到是在转移视线。真要 “回复”或“回应”就应该抓住揭发材料中的核心问题,不符合事实的,便拿出 证据来正大光明地反驳,符合事实的便堂堂正正的认错。人生在世,谁能无过? 知过则改之,善莫大焉!不要名为“回复”或“回应”实际却极力回避要害问题, 极力把水搅浑,或指责揭发者的动机不纯或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其实这些都是 徒劳,或适得其反,欲盖弥彰。即使揭发者的动机不纯,也不等于揭发的事实不 存在。而且即使揭发者有为个人讨回公道或泄私愤的因素,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 的。正如在大革命的年代有人为报家仇泄私恨而投身革命并不妨碍他成为为大众 利益而牺牲的革命伟人一样;因个人权益无端受到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者的侵害 而投入反对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斗争,有什么值得非议的?所以我还是赞成 “只看事实,不问动机”。至于反咬一口、倒打一耙更是愚蠢。你说别人的动机 不纯,那只是你的猜测和可能;而你的动机不纯却是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的事实。 你要真是出以公心反对学术腐败,反对不良风气,为什么别人没揭发你的时候你 不说,揭发到你了你才跳出来揭发别人的问题?不就是想把别人摸黑以证明自己 清白吗?其实这些都是搞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人被揭发之后使用的老套路。从 后果看,还不如当缩头乌龟。看了张海燕的《公开回复》之后,作为不了解其他 内情的读者只能感到“用假书骗职称”的事实还是存在的。这个事实存在,您说 的“诬告诬陷”变成了无稽之谈。历史所和社科院领导的态度便成了庇护。如果 您感到实在冤枉,那只能怪您这个《公开回复》实在没有写好。   2、“用假书骗职称”堪称世界“顶级”骗术。世界上的骗术形形色色、五 花八门、不计其数。如果要对这些骗术按档次分门别类,我想最低档次的一级大 概是:花言巧语、骗吃骗喝而已;档次高一级的应是故弄玄虚、骗财骗物;档次 再高一级的大概是装模作样、骗情骗色,再高一档大概是装神弄鬼欺世盗名; ------。一般的江湖骗术,特别是档次较低的骗术,即使得逞,能够得到的绝大 部分不过是吃喝钱物而已,而且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现货”,很难得到终生享用 的“期货”。但是,在中国的现实中,与职称捆绑在一起的却是终其一生的收入、 待遇和荣誉的档次差别。所以,“用假书骗职称”不仅可以“一揽子”达到上述 各档次各类骗术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得到的不仅是很快到手的“现货”,还有 终生享用的“期货”。实在是“一骗成功,受益无穷,享用终生”。故“用假书 骗职称”堪称世界“顶级”骗术。这种行为性质与贪污盗窃没有本质差别。但非 法获利比贪污盗窃大得多;危害社会的后果也比贪污盗窃严重得多。对这种人撤 销其职称,追回其非法所得并不过分。   3、比“用假书骗职称”更高超、更恶劣、对国家和民族危害更严重的是 “用真书骗职称”。如果说“用假书骗职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丑闻, 那么“用真书骗职称”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创造”。   “用真书骗职称”所用之“书”有如下特点:1)有正式出版社、有正式书 号、在大型图书馆和阅览室有收藏,可以验明正身,真品无疑。2)生产该书的 原料都是杂志社淘汰废弃稿件。原料的先天不足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精品”, 这个道理就像用豆腐渣不可能生产出精品糕点一样简单。3)该书的编辑出版过 程是一个巧取公款、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充满潜规则和权钱学交易的商业运作 过程和粗制滥造的生产过程。这三点注定了这种“书”既是“真品”无疑,也是 “废品”无疑,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学术垃圾。(详见《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 真实学术水平到底有多高?》XYS20100328)   用这种“真书”骗职称比“用假书骗职称”的“更高超”之处在于:1)造 “假书”的过程是个耗财过程,很可能还得自己掏腰包;而造这种“真书”的过 程是个“敛财”的过程,以假公济私之手段巧取公款之后,作者拿“稿费”,编 者拿“编审费”,其他人拿“劳务费”,各有钞票塞进自己的腰包。2)造“假 书”是简单明显的造假,难免提心吊胆;生产“真书”则昂首挺胸、神气十足。 还可以美其名为“搞研究”、“搞事业”;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不过是在搞一种假 公济私的权钱学交易和商业运作而已。3)“用假书骗职称”一旦东窗事发便身 败名裂;“用真书骗职称”即使被揭发,由于学术问题的专业性、特殊性、复杂 性,再加上涉及当权者的利益,不愁没有权力庇护,也无需担心。所以,“用假 书骗职称”是世界“顶级”骗术;“用权钱学交易粗制滥造的真书骗职称”,则 是“顶级”骗术中的“极品”。   “更恶劣”之处则在于:1)造“假书”基本不挤占出版资源,不影响有价 值的真书出版;而造毫无价值的“真书”则必定挤占出版资源,使有价值的真书 出版更难。2)造假书是偷偷摸摸的,不伤及正直学者;生产这种“真书”是是 在光天化日之下干的,看透其中“猫腻”的正直学者必然要反对,也就必然要遭 到打击报复。3)“用假书骗职称”,只是一个以假乱真欺骗几个评委的简单过 程。而用这种真书骗职称,光有这种“真书”是不行的,还必须利用搜罗来的公 款和“主编”、“副主编”之类的头衔营造一个把“垃圾”吹成“精品”的小圈 子。此招再不能奏效,就必须靠伪造“代表作评审材料”。于是精心设计的“五 蒙三盗术”便应运而生。所以,“用真书骗职称”是一个充满猫腻和权钱学交易 的“欺蒙诈骗系统工程”。其中不仅有蒙骗还必须有行贿受贿拉帮结派等恶劣行 为相配合。“用假书骗职称”只图利己,损人相对较轻;而“用真书骗职称”则 必须在图谋利己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损人、损公、损国家和社会。   “对国家和民族危害更严重”,除上面已经提到的之外,则还表现于:1) 劳民更甚:造假书是个人的举手之劳或几个人的小动作。而造这种“真书”则是 数十人到数百人的辛勤劳动。2)伤财更多:造假书,造假者个人花几十元或几 百元足矣;而造这种“真书”则必然要耗费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纳税人的血汗钱。 3)误人子弟更广。一本有价值的真书是后来学者前进的基石和扶梯;而毫无价 值的学术垃圾虽是“真书”则是后来学者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陷阱。“假书”不 出现在图书馆和资料室,对来此的读者也就没有影响;而劣质“真书”出现在这 里却无端浪费读者的宝贵时光。因为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无异于 图财害命。误人子弟,后患无穷。3)教唆以权谋私、败坏社会风气更重:这种书 名义上是“自费出书”,而实际操作上选择的作者都是有一定权力的基层干部。 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自己掏腰包的,都是以“单位购书”或“单位资助科研出版” 等名目支出的公款。因此,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无异于组织一个有几十人参加的 “以权谋私”培训班。这些人靠以权谋私发表第一篇作品,靠假公济私迈开仕途 晋升的第一步,很难不成为贪官污吏的后备军。4)产生假冒伪劣专家更快:个 人造“假书”,即使得逞,一次只能产生一个假冒伪劣“专家”;而有组织的生 产这种“真书”,每出一本,作者加编者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他们都会拿去骗 职称,因而产生假冒伪劣“专家”不是一个一个地又慢又少,而是一批一批地又 快又多。这大概是中国的假冒伪劣“专家”、“教授”被称为“砖家”、“叫兽” 满天飞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的教授比美国还多,而在诺贝尔奖国家排行 榜上美国已经超过320多项,中国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   4、骗术长盛不衰、永“吹”不“羞”的根本原因在管理学术的官僚机构的 “零作为”。 骗术是全世界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有的,没什么稀奇。但是, 骗术登上以求真为天职的学术大雅之堂,而且发展到习以为常、肆无忌惮甚至有 领导、有组织地搞蒙骗的地步,却是在特定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在各种特 定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产生的独特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定历史时期,在学 术研究领导机关中,有那么一批不学无术、却精于打着学术的旗号以权谋私当权 者,形成了一个对学术一窍不通、甚至毫无兴趣但却决定学术前途和学者命运的 官僚机构,是导致中国学术腐败发展到空前未有、世界罕见地步的诸多特定因素 中最重要的一个。这些人不想刻苦学习,却想要学历学位;不想搞学术研究,却 想要学术职称。对学术一窍不通,却要在学术研究单位比谁混得都好。为此他们 必须与那些精于搞权术和骗术的学阀和学霸勾结在一起,互相利用、狼狈为奸, 形成学术腐败权力关系网和利益共同体。对历史所张海燕“用假书骗职称”视而 不见,声称“并无学术不端”,对农村发展研究所“高层次学科带头人”韩俊、 “畜牧业经济权威专家”刘玉满等人搞““职称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五蒙 三盗术”熟视无睹、顽固坚持“零作为”,正是这些人作梗和作祟的结果。所以, 反对学术腐败,必须彻底整顿学术研究的管理机构。《社科院里多荒唐》那首歌 的最后两句一点没说错:“如此单位不整顿,科教兴国没希望”。(详见:田中 华 尚仁严《反映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腐败的两首歌》,XYS20090905) (XYS20111124)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