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震惊,2002年写的论文居然被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剽窃   作者:覃慧芳   今天在网上搜索资料时无意发现曾一篇在2002,为了参加暨南大学举办的 《首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媒体研讨会》而写的论文,居然被人剽窃了。除了前 言和作者以外,以及论文注释的感谢“此外还感谢华侨友人李勇先生、周伶俐女 士提供的大量帮助。”不是本人之作,(本人也不认识这两人,估计是剽窃者认 识的雅加达美好汉语学院合作办学项目的印尼汉语老师。)全文几乎没改一个字 完全的剽窃了我的论文。真是震惊!!!而这个网站居然是什么《新闻记者》。 而该文作者居然是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本论文还受到天津财经大学预研性 课题资助!!!!我出离的愤怒,我不要什么稿费或费用,但我需要你们像一个 正经的老师,拿出你们的人格出来,给本人以及读者一个交代,也是对你们的一 个良心的交代。如今彼此同行,我为你们感到羞耻!   请看来源:    http://xwjz.eastday.com/eastday/xwjz/node77341/node77342/userobject1ai1307413.html   好吧,这两位(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请你们速我我联系,本人愿意对 此负责。同时本人将提供2002年暨南大学对此届研讨会出版的论文集以做证据。 如是本人误会,愿负法律责任。谢谢。   以下是本人的论文,括弧内为剽窃者修改的内容,而本人的前言只是表明当 时本人刚进入印尼华文媒体工作时间不长,为参加2002年暨南大学举办的《首届 印尼华文文学和华文媒体研讨会》而匆忙而作。特此申明,本人写该论文时,正 在台湾《世界日报》驻印尼分社特约记者,后转入《印度尼西亚商报》2004年自 创印尼华文杂志《印尼风情》   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现状及前景   覃慧芳   (罗红 高红樱)   (印尼华人,作为印尼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 一;印尼华文媒体,作为印尼华人母语文化的传承者及中华文化与印尼华人联系 的纽带,同时也作为国人了解印尼社会的一个窗口,理应走进我们的视野,并予 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印尼华文媒体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 华文媒体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命运多舛的印尼华文媒体   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之称,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超过100个,同 时也是一个以宗教为主的国家,很多宗教在这个国家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信徒,其 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数量居首。历史上的印尼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15世 纪以来,不断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殖民,其中被荷兰殖民时间长达300多年。 其后日本入侵,1945年日本投降后爆发争取民族独立的8月革命,其后成立印度 尼西亚共和国,并于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里,华族作为众多民族中的一员更是难逃多灾多难的 命运。印尼华人只占印尼总人口的3%~4%,大多数已经加入了印尼国籍,他们奉 公守法,辛勤劳动,善于经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很多的贡献。然而一直以 来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很少得到官方认可,相反,却让他们饱受歧视与排斥: 印尼华人被称为“非土著居民”、不准用汉语名字、身份证号码上注有特别的符 号,华人外出办事必须填写特别的文件表格,比当地人交更多的费用等等。用前 总统苏哈托的话来说就是:“利用华裔的经营管理才能为印尼的经济发展服务而 已”。①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政治背景之下,尽管华文报刊在印尼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 史,但是发展道路却十分坎坷与曲折。早在1823年就有西方传教士在巴达维亚 (雅加达)出版了《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在印尼由华人自办的华文报刊也可以 追溯到1908年,即在泗水创刊的《泗滨日报》。随后,其他印尼华文传媒也陆续 出现,如《新报》、《侨声日报》、《工商时报》、《南洋画报》等等,总共有 二十几家报刊在印尼独立前发行。其中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首推《新报》,以 “消息灵通、记载翔实、评论公正”著称。可惜,在日本军队占领印尼之后,大部 分华文传媒被迫停刊。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后,华文传媒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而且可说是到达了顶峰。在这一阶段,印尼华文报业深受中国政治影响,亦即由 于中国大陆及台湾分地而治的影响,主要分为拥护新中国和亲台湾及标榜中立三 类报刊。②其中以拥护新中国的《新报》及《生活报》影响最大,发行量均高达 5万份。   然而,1965年苏哈托上台后,印尼的华文传媒开始了它的衰落历程。可以说, “苏哈托时代是华人华文遭到歧视最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是印尼新闻自由的黑暗 时代”。③1999年10月瓦希德当选印尼总统,这位自称有华人血统的温和派领袖 取消了一些歧视华人的法规。其后的总统也相继解除一些不公正的禁令、改善华 人的生存环境。解禁后的第一份华文媒体《和平日报》于2000年2月创刊,其后 其他华人媒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广播及华语电视栏目曾一度 高达二十几家。   印尼华文媒体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与重新洗牌,现在印尼有7家华文报纸,3家电台。报 纸的影响力以《国际日报》为首,其余依次为《印度尼西亚日报》、《世界日 报》、《印度尼西亚商报》、《千岛日报》等。雅加达加科哇拉第一华语广播电 台在广播中独占鳌头。目前,印尼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华语电视台,只有一个华语 电视栏目,即雅加达美都新闻台从早晨7:00到7:30的《华语新闻》栏目。   《国际日报》是印尼华文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日发行量基本上在3.5 万份左右。这份报纸是由美国国际日报集团于2001年4月斥资创办,一直以来都 本着“立足华人社区,为华人服务”的宗旨。在创刊之初,《国际日报》积极和 中国国内媒体合作,每天与《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东南亚版》 同步发行,每周日与福建的《福建侨报》随刊发行。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财 力,还彰显了其整合优势:全面、权威。现在《国际日报》还在积极筹划与新加 坡《联合早报》合作。此外,《国际日报》除了坚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 走向世界”方针以外,还大量报道印尼当地新闻,并发表评论分析印尼的政治经 济状况,让华人不仅了解到全面、权威的中国新闻及国际新闻,还让印尼华人了 解本地重大时政、经济等新闻。《国际日报》“借力打力”的策略除了表现在报 纸内容上,还体现在它的发行上———借助印尼第二大主流传媒集团《爪哇邮报》 发达的发行网络,使《国际日报》能顺利地在首都雅加达、泗水、坤甸、棉兰四 地同步印刷发行。   《印度尼西亚日报》创刊于1966年12月,因为当时有很多华人不懂印尼文字, 印尼当局为了向他们宣扬政府的政策、法规,以达到引导华人同化于当地民族的 长远目标,决定由政府出面办一份华文报纸,即《印度尼西亚日报》。这份报纸 由印尼军方情报部门直接管辖,采编人员都是来自国家情报部门,其内容华文与 印尼文各占一半版面,办报方针、新闻取材都由政府规定。《印度尼西亚日报》 是华文被禁期间唯一的一份华文报纸,使华文在印尼不至于完全断了“香火”, 在继承华文、传播华文文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近几年,随着其他华文媒体纷纷 创刊,《印度尼西亚日报》失去了垄断地位,但它在华人社会还是很有影响力, 为了增强竞争力,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日报》去除印尼文部分,增加有关中国的 新闻,扩大信息量,改变排版风格,并开辟电子版以吸引读者。目前《印度尼西 亚日报》的发行量为1万多份。   另外两家较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是《世界日报》与《印度尼西亚商报》。 《世界日报》由台湾联合报系于2001年在雅加达创办。由于   联合报系在其他国家有创办华文媒体的丰富经验,所以印尼《世界日报》在 新闻专业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而且凭借联合报系丰富的环球资讯,使其新闻版 面颇具特色。目前其发行量在1.5万份左右。《印度尼西亚商报》以提供财经、 工商新闻为主,于2000年4月创刊,隶属于印尼最有权威性的印尼文商业报刊 《印度尼西亚商报》(Bisnis Indonesia)报业集团。《印度尼西亚商报》的办 报方针是“加强全民团结、促进经济繁荣”,现在的发行量在1万份左右。其创 刊人苏甘达尼博士(Sukamdani Sahid Gitosardjono)是目前最受全印尼华裔企 业家尊敬的原住民之一,也是促成印尼与中国恢复邦交的幕后功臣。   以上这4家报纸均在首都雅加达出版,在印尼主要华人聚居地如棉兰、泗水、 坤甸、三宝垄等地也有发行。地方性华文报纸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千岛日报》 等。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还有两家华文广播电台,其中加科哇拉第一华语广播在华 人中影响力很大。这家电台主要以播放中文流行歌曲为主,在早晨和晚间的某些 时段不定期地播放华语新闻,但是其播音员的发音实在不敢恭维,还经常出现语 法错误和错别字。   华文媒体的内容特色   在印尼,很多华人都订两种语言的报纸,一种是印尼文,一种是华文。在调 查中,很多的印尼华人这样告诉笔者,他们每天都翻阅华文报纸,因为从华文报 纸上不仅可以更真实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更可以目睹中国这二十几年来的飞 速变化和发展。   打开印尼任何一家华文报纸,头版总会有来自中国的消息。今年3月,全国 “两会”相继在京召开,印尼华文媒体都作了重点、持续的报道。其中《世界日 报》还特派记者进行现场报道,配发社论、刊登大会花絮等,把“两会”新闻编 排得有声有色。最近台湾国民党高层前往大陆的“破冰之旅”,也被大量连续地 报道。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尼的新闻成了当地华文媒体的重头 戏。《国际日报》在胡锦涛与苏希洛会谈的当天,特别出版了一期号外,及时让 华人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中国和印尼元首会谈的非凡成果。   随着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尼华侨在华投资或进行贸 易,只有很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详细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进行投资。所以翻 开印尼华文报纸,除了重要的时政要闻以外,还专门设置中国财经新闻板块,不 管是宏观调控,还是微观经济的发展,经济、金融、房地产、股市、旅游等方面 信息都有相关报道,全方位地报道中国的现状,也满足了读者的多样需求,印尼 华人急切需要华文媒体,除了能够了解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和动态外,另一个重 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华文媒体,重续几欲断裂的文化传统。   为此,印尼华文媒体除了报道中国的动态新闻以外,都开设了副刊。为了丰 富版面内容,扩大读者视野,一些报纸在周末还特别开设“周日特刊”。从内容 上来看,副刊文艺性比较强,涵盖了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揭示当代人的生活、 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学,以及传统习俗等。从形式上看,既有语言精美的 散文,也有富有哲理性的小品文;既有意义深远的诗歌,也有充满韵味的书法作 品;还有长篇小说连载。很多印尼华人读者认为,通过阅读华文媒体,不仅能够 提高和促进自己的汉语水平。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还有一种文化补偿心理,特 别希望通过华文媒体寻找思想和文化上的根。   华文媒体所面临的困境   印尼华文媒体近几年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到目前 为止,印尼华文媒体除了《国际日报》外,其余的都处在入不敷出、亏损经营的 状态。在印尼华文媒体从业人员内部也流行“三少”的说法,即“读者少、办报 专业人才少、广告收入少”。究其原因,这与它们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首先,在政策环境方面的限制。尽管现在印尼政府已经放宽并改善了对华人 政策,但是由来已久的偏见与歧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都让印尼华文媒体难 以履行作为大众传媒的社会职能。在很多政治、社会及经济敏感问题的报道上, 经常需要“绕道而行”。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是隔靴搔痒,很难进行直接监督。 结果就是独家的、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真正能够出彩的报道不多,难以引起主流 社会的关注与认同。   其次,受众构成方面的失衡。由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当政期间对中国文化进 行封闭,强制同化印尼华裔,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把整整两代华人与母语文化隔 绝了。由于这两代人受的是印尼文的教育,所以他们中很少有人会说汉语,更谈 不上会认汉字。这些都导致了印尼华文媒体现在面临受众群严重断裂的问题,其 读者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青壮年读者很少接触华文媒体。   再次,经济发展困境影响发行与广告收入。近年来,印尼经济发展缓慢,甚 至出现停滞倒退。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华文媒体广告收入普遍不高。现在除 了《印度尼西亚商报》以外,刊登的广告很大一部分都是红白喜事分类广告,商 业性广告很少。广告收入不多,在财力上也限制了媒体的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 是没有能力派出一线记者采访,现场报道的具有冲击力的新闻寥寥无几,主要的 新闻来源是国内外的通讯社,或者是整合、改编网上资源,因此各家报纸的内容 严重雷同。   最后,媒体从业人员方面的制肘。由于印尼华文教育中断了三十多年,华文 媒体缺乏水平优秀的编辑、记者和校对人员。现存这些华文媒体中,除了《世界 日报》可以从台湾“空降”有办报经验、汉语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人才外,其余的 从业人员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是当地早期受过华文教育的人;一部分是 “侨生”,他们曾经留学中国大陆或者台湾,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另一部分就是 具有一定华文根基、对华文感兴趣的年轻人,主要是印尼一些大学中文系毕业生。 前两类采编人员年纪普遍偏大,中文脱离生活、偏于古典化,比如称司机为“车 夫”、当地人为“土著”、佣人为“仆人”或“下人”等等。而年轻一代华文却 亟待提高,并缺乏新闻专业方面的知识。这些都限制了华文报纸的质量,影响了 读者对华文媒体的热情,最终影响媒体的发行量或收听、收看率。   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华文媒体的发展正经历着重重困难的考验,是坐以待毙还是制订策略积极应 对,成为华文媒体能否在印尼社会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为此,现存几家华文媒 体积极谋划应对之策。   一、争取国民待遇,避免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一些华文媒体主动同主流媒体 建立联系,同主流社会产生互动。例如《国际日报》同印尼第二大传媒集团《爪 哇邮报》合作,不仅共享新闻资源,还可以利用《爪哇邮报》四通八达的发行网 络扩大发行。《世界日报》通过多方努力,成为华文媒体中唯一一个获得总统府 采访权的媒体,此外,还经常访谈印尼的政要与专家,并邀请他们不定期写稿评 述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华文媒体与主流社会积极接触的姿态,无 疑会让印尼政府在对待华文媒体的策略上有所改变。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华文 媒体的发展,它所发出的声音已经逐渐引起了主流社会的注意。正如《世界日报》 一位编辑所说:“以前政府对华文媒体的声音不闻也不看,现在已经是一只耳朵 听、一只眼睛看了”。④   二、培养自己的受众群,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及阅读能力。为此,华文媒体 纷纷开设栏目,如《世界日报》开办了“教与学”版、《千岛日报》开办“汉字 溯源”、“拼音学儿歌”栏目、《印度尼西亚日报》的“学汉语”版、《国际日 报》的“师生园地”、“儒学/教育”版等,都从小处着眼,培养读者对华文的 认知与兴趣。特别是《国际日报》,他们把潜在的受众市场细分化:6~10岁, 11~15岁,16~20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别开设小栏目,有的放矢地培养读 者。这些媒体还经常刊登读者来稿,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历程,以鼓励读者学 习汉语的积极性及对华文媒体的关注。此外,它们特别注重与当地华人社团形成 良性互动,积极倡导华文教育,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三、瞄准新市场,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印尼华文报纸现在的发行95%通过固 定读者的订购,只有5%是通过报摊零售的。为了扩大零售份额,一些华文报纸积 极同其他媒体合作,寻求发行点和代销处。此外,从今年9月开始,中国游客到 印尼可以采取就地签证,华文媒体开始紧盯旅游市场,通过外来游客扩大发行量, 并扩大它们的影响力。   四、培养年轻一代采编人员。一些华文媒体与印尼各大学的中文系积极合作, 为有志于新闻事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另外,还积极从中国大陆、台湾及新 加坡引进人才,在人力资源上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华文年鉴社社长夏春平曾用“步履维艰、生生不息”来概括海外华文媒 体的发展现状,这同样可以概括印尼华文媒体的现状和未来。“一种语文报刊的 前途不仅取决于报刊所传承的文化能否与时俱进,而且还取决于这种文化背后的 经济实力。”譽訛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中国和印尼双边贸易往 来的日益紧密,也将为印尼华文报业蓬勃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并将逐步进入发展 的黄金时代。   (作者系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现在印尼参加天津财大与雅加达美好汉 语学院合作办学项目,本论文受到天津财经大学预研性课题资助)   注释:   ①《印尼华人忆万隆:“娘家”“婆家”早该结伴》,印尼《国际日报》 2005年4月25日号外   ②李卓辉:《印华先驱人物光辉岁月———印尼华人报刊和独立先贤史话》 第367页,印尼联通书局出版2003年版   ③黄嘉丽:《印度尼西亚传媒对华人华文的歧视》,香港《中国传媒报告》 2004年第4期   ④笔者在印尼华人社会中对华人读者及华文媒体从业人员的访谈   ⑤南文英:《华人报刊论》,香港《镜报》月刊2002年第6期附   注:印尼华文媒体《国际日报》主编李卓辉先生、《世界日报》主编黄政雄 先生及编辑陈英良先生在论文写作中为笔者提供了大量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此外还感谢华侨友人李勇先生、周伶俐女士提供的大量帮助。) (XYS20110629)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