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中国科学界:未来往何处去?   作者:陈安   一,科学界是一个最讲平等的社会,可是偏偏就这里阶层最多最复杂   科学界应该经常为年轻人超越中年人,中年人超过老年人而鼓掌叫好。因为 这个领域最应该凭工作说话和吃饭,这个领域最应该没有阶层的概念,一个研究 生和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都是没有距离的,甚至前者完全可以指出后者的错 误。   可是,在我们的科学界,阶层却是最多的,而且我们目前和未来可预见的时 间内的做法都是强化更多更细的阶层划分,这就使得本质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本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在科研机构则是研究员、副研究员、助 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这个四级的阶层划分在科学界算是比较得到认可的了。   可是,我们一定要使得它更细,国家的人事部前段时间再度下文把它细分为 13级,教授分四级,副教授三级,讲师也有若干级。在一些大学,同级内的升迁 竟然也成为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而本来这个要论年功就是可以慢慢升级 的。   除了这个常设的级别之外,我们还有N多的类型教授、学者和计划,比如江 (长江珠江闽江桐江)河(黄河淮河)湖(洞庭湖西湖东湖)海(黄海)教授, 山(泰山)林(兴安岭)峰(珠穆朗玛)花(芙蓉)学者,“百千万”层次学者, “百人千人”计划,“杰出青年非杰出老头”,诸如此类,如果您头上没有个这 样的称呼,只纯是教授,好像都不好意思上街跟人打招呼,也所以,我准备抓紧 时间申请个“中关村北二条学者”当当,看看哪里能给出这个光荣称号,我麻溜 地就去填写申请表去了。   因为划分了如此多的级别,也就自然会造成各个不同级别的收入有几十乃至 上百倍的差异,在很多发达国家,即便在教授和助理教授之间,大多也就差个2 -3倍而已。而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相对穷国,如果有的人比较地长袖善舞,他就 可以同时是芙蓉学者千人计划长江教授“百”层次国家级人才入选者,则他的收 入可能要比另外一个同样是教授的人多百倍。    改革开放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政策是要强调让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家 其实没意见。只是,经历了这么久的时间,当很多人已经富得流油,富得甚至比 在发达国家做教授收入都多很多,是不是该眷顾一下那些买桶花生油都要掂量半 天的穷人了呀。   记得我一再强调科学界的贫富差距应该缩小而不是扩大,以及阶层一定要尽 量减少(完全取消不可能,毕竟教授和副教授有差异)的时候,有人就说我在 “宣扬阶级斗争”,搞得我很无奈,好像我要领着科研界的穷人们去杀土豪分田 地似的,其实这些东西和我本人并无关系,我还不需要为基本的生活发愁。我只 是想说,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不妥善地解决它,中国的科 学界就无法继续前行。   二,当前中国科学界的最核心问题   现在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做科研的人里面不合格的人太多。如何避免因而出 现的“柠檬效应”,扭转劣胜优汰的现状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然,这句话说着是很轻松的,真正甄别起来是很难的。   因为,每个人都会觉得别人不合格,自己则何止合格,简直是最优秀的。   如何让大家在“自己优秀别人劣质”的基本假设下发挥出其最大的创造力, 这才是中国科学界一个最大的问题。   我个人一贯的看法是:在当今我们经济条件已经允许的情况下,需要给进入 的所有人一个基本可以不需过度考虑经济约束而向前进步的动力。比如,真正实 现如目前某些985大学的某些管理学院28万以上年薪的目标,这个就可以使得大 家不至于天天为申请个10万8万的项目发愁,没有它就好像世界就没有了光明。 当然,你给出的这个28万的年薪可以有一些要求,可是,总应该给留出一些按照 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科研的空间,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即便没有一分钱的项 目经费,大家依然可以乐得做一些兴趣驱动的科研。在这样的基础上,科研经费 也可以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   可是,我们即便有钱了,却更乐意借钱给发达国家维持他们的高生活水平, 却不愿意给到最需要钱的地方。今天,即便是很多985院校,也是要尽量使大家 的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然后用省出的200万元打包给一个引进来的所谓“牛人”。 也许这个人带40个学生一年产生10篇CNS,可是,这样做究竟又能有多大意义! 因为其他人觉得你一年10篇CNS都算少的,他理应达到更高的目标;而这个 “牛”呢,不是累个半死,也会满世界琢磨的只剩发表论文这一个事了,否则最 后如何交差就是他必须面临的困境。   我们已经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了,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去挣 到一份还不算多微薄的钱,可是,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科研人员,都去想方设法 地去挣到自己存折上那逐渐增加的数字,又有哪里来的专心去干兴许(仅仅是可 能性)会造福50年100年后的科研事业。这么一群兼职(甚至只有10%以下时间在 科研上)的科研人员和人家每天就想着一个事情的专职人士相比,你即便比别人 聪明十倍都无法达到别人同样的地步。   三,科学“外”人的引进问题   人的引进绝对不可以采取项目管理的做法。   所谓项目管理,有目标,有过程管理,有成本控制,还有利益相关者。   可是,在人的引进里面,以上这些东西都不能太多考虑,甚至根本不能考虑 一点。   中国俗话“百年树人”,从现在开始数,今天的政策制定者(怎么也得30岁 以上吧)肯定是无法享受到百年后人才带来的效应的,也所以,那些立竿见影就 要人才起作用的全是瞎掰,所有以这个为目标的人才政策只能是更加恶化人才环 境。   人才培养或引进都是“当代人”为至少2代之后的后代们挖坑种树,绝对不 可以也不可能在10年20年之内就有收获,如果一定要有这样的雄心,那么最后项 目结束,收获的一定是跳蚤,当然,可能是美国和中国混合的杂种跳蚤,不过, 归根结底也是跳蚤。   人才引进,也许可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出台一些政策,但是,绝大多数政策一 定要一直坚持就是50年100年,这样的时间长度都是少算的。   人才政策如果今年一个花样,明年花样又换了;今年还觉得30万年薪太多了, 明年却嫌200万年薪有点少了。如此“项目”一做一个瞎。   四,中国科学人的角色问题   一个人,在一个好的环境里,能够一心向学。   同样一个人,在一个坏的环境里,一心向官。   “一心向官”也没有什么不对,可怕的是他在好的环境里不一心向官,而到 了烂环境里,开始一心向官起来。   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人,他的角色定位竟然会有如何不同?   再说了,难道美国就没有华裔的校长?就不允许人家当校长院长吗?有!当 然有!可以当,为什么不当!   当校长,即便你是因为有好学问的基础,有管理的能力,才竞争聘任当的校 长,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大陆也肯定欢迎引进这样的有海外当校长院长的经验。 香港科技大学就这样引进了第一任校长。   但是,最可怕的是那些在海外不适合当校长院长,到了大陆就突然适合当校 长、院长的人。   这是我们的管理层愿意让他的角色错位,而他本人也乐见其成。   人一旦离开自己适合的角色定位,不是悲剧也胜似悲剧。   五,中国科学人的问题   科学界的一切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人的问题。   人决定一切,包括人本身。   而这个决定因素,并不是说科学人素质的提高就可以解决的。   君不见,那些在国外老老实实做学问,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的学者,在西方国 家的著名大学里不谋求当官,只专心管好自己实验室,可是一旦回国就立刻谋求 获得权力,四处充当“光环”角色,能多见几次高官就多见几次。   在西方他们咋就不这样干呢?咋不多和总统约见几次?是人家那里根本没有 这样的土壤吧?!   由此看来,这部分人回来的主要目标不就昭然若揭了吗?至少肯定不是为了 纯粹的学问,而他们自己所愿意宣扬的理由我都能替他们想得出来,肯定是“我 不当官,让更差的人当还不如我干呢”。   这样的论调和穆巴拉克差不多,我不当总统,埃及肯定不行;或者,别人当 总统还不如我当呢。   六,科学界是社会和政治界的缩影或投影,但是,学者们应该率先脱离这个 影子 (XYS20110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