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方舟子王琦时隔三年再论中医存废 记者:侯悦林 潘述一 辽宁日报2010-03-08 就像大气中的冷热气团一样,中西医的每次遭遇都会引发一场激烈对决,二 者相争的结果不是谁战胜了谁,而是在思想领域下起“毛毛雨”,使公众的科学 认知再次得到涤荡。在反中医的阵营中,当之无愧的“意见领袖”之一,首推自 任“中国科学警察”的生物化学学者方舟子。与之“对阵”的,是创立中医体质 新学说、推动千年中医又向前发展的“全国老中医”之一王琦。三年前,这两位 “重量级”辩手就曾进行过针锋相对的辩论。虎年春节前夕,两人分别接受了记 者面对面专访,再次阐释了他们心目中对中医的理念。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作为 门外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科学素养,站在新的角度看待中西医之辨。 【正方观点】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走不同道路的科学体系,而且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必然由中医指引。 ——人体的分解可以无限地分下去,从生理结构到蛋白质,从细胞到基因, 借助于现代的仪器把人体分解得很细,这是西医的进步。但人是一个整体,不能 只看局部。人生活在自然界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体质也不一 样。不同节气,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医生看病时这些都要问。古人有天人 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的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来考虑。 【反方观点】 ——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应该用于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 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 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吸纳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 ——既然我们不再把科学称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更不应 该相信在现代医学之外还另有一套可与之分庭抗礼甚至还超过它的医学科学体系。 ——我们不必因为中医不科学而妄自菲薄。毕竟,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各 国、各民族的医术(包括西医)也都不科学,并不比中医好多少,甚至更糟糕。 ——现代医学接受中医的某个疗法是可能的,接受中医理论则完全不可能。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古人的智慧能够超越现代科学。科学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重 归蒙昧。天文学不会重归占星术,化学不会重归炼金术,生物学不会重归神创论, 同样,医学科学也不会重归玄学、原始医术。 【专家介绍】 王琦,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学 科带头人。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 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国际中医体 质研究会主席。 方舟子,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 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Rochester)大学生物系、索尔克 (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1998年起主要从事 写作和网站建设。2000年创办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 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 王琦:能治病凭啥不科学 分出谁是科学谁是伪科学岂不荒谬 王琦集学者、教授、名医于一身,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体质学说创 始人。2008年1月8日,王琦教授完成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 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他研究的中医体质学说不仅得到了国家的认可,还为世界卫生组织提 出的今后医学发展方向——“个性化”诊疗提供了思路。 说起中医,王琦认为人的形与神不能分开来看。不可否认,借助于现代的仪 器能把人体分解得很细,这是西医的进步。但是,反过来看,当你把一个人看作 一个个细胞的时候,整体性就出问题了。人不仅有神经、血管、细胞,他还有对 自然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态度、价值取向等。作为一个人,他是一个整 体,不能只看局部。人生活在自然界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体 质也不一样。不同节气,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医生看病时这些都要问。古 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的精神和肉体合二为一来考虑。 他举了一个例子,患同一种病的两个小姑娘看病,一个是东北人,一个是江 浙人,中医开出的药方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因为两地的气候不同,两个人的体质 不同,她们能接受的药物和药物对她们的影响都会不同,这些不是一支抗生素就 能解决的问题。王琦说:“像这种情况,100个人可能有100个药方,不能复制, 不能用目前的仪器设备分辨出来,不能用西医理论解释清楚,但它又确实需要。 难道用抗生素就科学了?我开的药方就不科学了?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什么一定要把它们对立起来,分出谁是科学、谁是伪科学, 岂不荒谬。” 由于不懂中医硬说中医不科学是不对的 “在你面前有一朵菊花,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植物学家说这是头状花 序;化学家说这是酮类化合物;文学家说这是傲霜之花;中医则认为可以平肝明 目。你说谁说的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也会不同”。王琦举 这个例子,是为了向记者说明人对事物的认知,应该是多样化的。 王琦在提到中医和西医的话题时,先提到了一部电影《刮痧》。电影中,孩 子的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感冒,美国儿童权益保护机构却以虐待 儿童的罪名将孩子父亲送上法庭。 王琦说,这是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以西方人对医学的理解,刮痧是一种虐待, 这与中医对刮痧的理解,实在是差之千里。 “一个人淋了雨感冒了,你说这是因为病毒感染造成的,只有消炎才是科学。 我用发汗驱寒的方法,激发机体抗病能力,病也能治好。同样是治病,凭什么说 你的科学我的不科学?”王琦说。 “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文明,中西医的讨论应该平和。我从来不说西医不科 学,中医和西医的认知方法和价值体系不同,如果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由于 不懂中医就硬说中医是不科学的,这是不对的。”王琦把中西医定义为两个走不 同道路的理论体系。他特意提到,方舟子批判《本草纲目》时,提到吊死人的绳 子也能治病,他这是拿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明代人,他并没有看到《本草纲目》 真正光辉的地方。 创立中医体质学说源于爱琢磨 作为国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医体质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王琦是从1976年开始 从事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他能创立九种体质学说,并非偶 然,这源于王琦是一个喜欢事事琢磨的人。 上世纪70年代,爱琢磨的王琦喜欢到街上观察人,同样是等车,有人慌慌张 张,有人漫不经心,还有的气定神闲,这实际上代表着他们不同的气质和性格。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他也注意到不同体质的人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患病后发展 规律不同,用药后的反应也不同,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的“体质” 差异。 30多年过去了,只要有时间,王琦现在还是喜欢在马路上盯着人看。只不过 他不光能看出人的气质和性格,来来往往的人在他面前一闪而过,王琦就已经八 九不离十地知道对方经常生什么病,今后可能会生什么病。 有人笑称,他相面功夫一流。这个功夫练了30多年,光是流行病学调查就做 了2万多例。 上世纪70年代,在全国中医研究生班读研究生的王琦琢磨毕业论文要写什么, 当时他的想法是写一个今后要研究的东西,将来研究什么就写什么,最后他认定 了体质学说。于是,他写了一篇名为《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的毕业论文。指 导老师看了以后,告诉他“不让你毕业到时别怪我”。不过,老师也没一棒子打 死,让王琦把论文拿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看看,如果不行再写一篇别的题目 的论文。结果老中医看过之后很认可,指导老师也很高兴。王琦又把这篇论文寄 给了杂志社,却差一点胎死腹中。杂志社的人觉得,中医有藏象学说、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没听说过有什么体质学说,就决定把稿子退了。幸运的是 杂志总编在投稿记录中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非常有价值,这才追回了稿件。 1982年,他又与盛增秀合作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中医体质学说》, 被称为中医体质学说的奠基之作,从此中医体质学说自成体系,成为一门新兴的 学科。 2003年中医体质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 “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被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 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课题。此外, 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体质学》业已出版,这标志着《中医体质学》已 进入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范畴。 王琦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很少有人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学说得到 认可。毕竟,中医已经很久没有产生过新的学说了。王琦说,中医体质学说,是 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去研究。 中医体质研究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 王琦几十年来有一个习惯,走到哪儿都要拿一个大大皮包,里面装的都是材 料。只要没事,他就会拿出来看。 记者翻看了王琦包里的材料,全是数据、表格、图谱以及各种看不懂的数学 公式。“这还是中医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王琦笑了。 中医古书对体质有过描述,但是并未形成理论体系,不便于临床应用。据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认重点研究室的调查表明,既往中医界对体质类型的 研究,由于缺乏方法学的支持,缺少精确的、可重复性的资料和数据,缺少标准 制定的相关要素,故分型虽多,却难以规范。 王琦带领的课题组采用国际前沿的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为体质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解释。经过30年对全 国21948例中医体质分类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国人不同体质类型、不同年龄、 性别、地区人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即中国人可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 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 质。 用分子生物学而不是中医文献,这样的研究“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得懂,反对 中医的人,没有反对中医九种体质学说的”。有人评价王琦的研究是用西医的观 点道出了中医的内涵。王琦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是以中医为理论基础,用 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学虽然研究的是中医内容,但能够得到 国际的认可。 王琦通过体质学的研究,架接起中医学和国际间医学交流的桥梁,并与美国 加州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 等国外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王琦无形中将中医和西医联系在一起,使双方有了 对话的渠道。 中医为个体化诊疗指明发展方向 说起体检,过去都是用医学仪器对身体各种指标进行检测的西医体检。2009 年10月10日,卫生部颁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在“城 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中,纳入了“中医体质辨识”一项,这是唯一一 项中医体检内容。《规范》是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在它们为居民免 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给予参考依据。中医体质辨识让公共卫生服务 更加有针对性,这意味着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进入体检时代。 这是让王琦觉得最幸福的一件事。幸福的原因,不光是自己的学说得到国家 层面的认可,更因为它将造福全体国人。67岁的王琦说到这里,笑得像个孩子。 “我们会通过量表让每个人判定自己属于何种体质,还会罗列出每种体质易 患的病种,然后为个人提供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整,降低得病的可能性。”王琦 说,“正因为体质辨识可以了解疾病走向、降低罹患疾病的概率,所以被称为 ‘中医体检’。”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体质多发病症。如果你是 这种体质类型,按照我们提供的措施调整生活,可以减少患病概率。”王琦解释 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认重点研究室成员靳琦认为,传统中医学讲究 “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但是在预防疾病方面缺乏大规模推广的模式。体质辨 识让中医进入了群体预防体系,为大面积人群“治未病”提供方法与途径。此外, 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减轻国家经济负担。 国外也进行过以预防疾病降低医疗支出的尝试。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 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础的防病运动。据中华中 医药学会体质分会提供的资料显示,这项运动使美国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糖 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 同一时期医疗费用的1/10。 天津中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认为,王琦在对古今中外体质理 论整理挖掘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研究探索,终于将中医体质学说发展 成为中医体质学一门学科。学习中医体质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从重视“病” 转变到重视“人”,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对临床治疗很有价值。同时,中医 体质学也丰富了“治未病”的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就提出,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个体化诊疗。美国哈佛 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学者认为:“西方医学只是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而 王琦开创的中医体质学,却可用于干预、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将有利于全球性的 公共健康。”王琦认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必然由中医来指引。 王琦开创的体质学说,虽然只有30多年的时间,但是已经开创了一个中西医 对话的渠道。随着中医逐渐为世人所知,或许,伴随中医100年的存废之争,正 是源于双方缺少沟通的渠道。王琦希望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来诠释古老的中医,并 将其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方舟子:中医应该废医验药 为什么中医不是科学 在任何场合提及中医,方舟子都坚持一个论调:中医不是科学。他说这不是 他独创的观点,只是作为传译者转达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观点而已。他举例 说,美国国家卫生院和美国医学会都把中医和其他国家的民间医术一起归为“另 类医学”,不属于医学科学。而国际反伪科学组织——“对于声称异常现象的科 学调查委员会”(CSICOP)则干脆认为中医是玄学、巫术、伪科学。 如果说中医不是科学,那么首先要认定什么是科学。方舟子逐条解析说,首 先科学研究的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没有一 门科学学科是只有某个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无法掌握的。 “你总不能说,这是中国的物理,那是美国的化学吧?既然物理化学不分国籍, 怎么医学就能分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呢?所以,把中医当成中国特有的科学,把 中医的科学地位不受西方科学界的认可归咎于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那是很荒 唐的。”与之相比较,发展于西医的现代医学,就不需要国人先去学习西方文化 才能掌握,“因为现代医学就是一门没有民族文化属性的科学嘛!” 其次,科学有着被广泛接受的检验标准,例如逻辑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 证伪性、可测量性等。方舟子说,历代名医在医案中津津乐道自己曾经用什么处 方治好了某个病人,患者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得益于某种药物,这些 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没有价值,因为就药物、疗法的疗效而言,个案没有一点说服 力。 记者问道,但是的确很多人认为感冒服用板蓝根冲剂或维C银翘片有效果。 方舟子答道:“经验是经常靠不住的。吃了一种药,病就好了,并不等于这种药 真正有效。而且感冒本来就是不吃药也可以自愈的,而服了药觉得有效,很可能 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心理暗示效果会有那么强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方 舟子举例说,一些发病机制与精神情绪有关的疾病状况受病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很 大,给病人服用无药效的假药(即安慰剂)也会出现一定疗效。比如高血压、失 眠症、焦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安慰剂的疗效能达到30%甚至更高。 方舟子说,一个中药药方往往有七八味药,在理论上君、臣、佐、使说得头 头是道,在实际上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去做对照试验验证一下,看这七八味药是 否真的都在起作用。“真正的科学精神,应是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 之后才确定某种药方的疗效。而且临床试验必须采取双盲方法,并有安慰剂对照 组。” “据我所知,没有哪一种中药已完全通过了如此严格的临床试验。如果以 ‘个体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西医的标准化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不同人之间的确存在个体差异 啊?”记者问道。方舟子表示,个体差异,现代医学是承认的,但疾病在人身上 的表现是大同小异的,不要说人,就连人与哺乳动物也都有很大相似性(所以实 验室才会养小白鼠),所以一个真正有效的药应该是对大多数人都有效。而中医 则是走向了个体化差异的另一个极端。 在方舟子看来,中医最看重的上千年的经验虽然有时含有科学因素,但是经 验本身并不是科学,单凭经验而不按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归纳出科学理论 的,所以“经验科学”的说法本身就不科学。 他以《本草纲目》为例,举证其中很多在今天看来相当离奇、荒唐的偏方。 比如吃鱼卡刺了怎么办——把渔网煮成汁或烧成灰喝了,就能让鱼骨掉下。再如, 有人上吊死了,把上吊的绳子拿来烧成灰,水服能够治狂癫。对这类奇特的偏方, 李时珍显然深信不疑,而且还赞叹其奇妙:“观此则古书所载冷僻之物,无不可 用者,在遇圆机之士耳。” 方舟子说,对《本草纲目》一概否认、抛弃无疑是不智的,但是很多没有经 过科学检验的经验未必可靠,可能只是以讹传讹。古人对前人的经验之谈是如此 的轻信,有时候甚至到了荒诞的地步,这只能说明,古人经验可借鉴价值是比较 低的。 有几人清楚中药的毒性? “中药治本,没有副作用;西药见效快,但副作用太大。”“中药吃不好起 码也吃不坏。”这是多数人对中药的普遍看法。更有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在某些保 健品广告宣传中写道“中药完全无副作用”。 一直以来,方舟子对中医最激烈的指责就是中药的毒副作用。他认为当前最 为紧迫的,就是要反对“中药没有副作用”的宣传,要在中药说明书中清楚地标 明已知的毒副作用。在自己的学术打假网站上,方舟子不遗余力地列出他所获悉 的包括板蓝根、雄黄、朱砂等百余种中药的毒副作用。他说,人们所持“中药是 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的信条要尽快打破,否则贻害无穷。 2006年,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称,中药不良反应 所占的比例仅次于抗生素类药物。其实,关于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界也是承认 的,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是药三分毒”。对此,方舟子抨击得十分严厉, 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这表明中医对某种药物究竟有什么毒副作用,服用 后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基本上是一无所知。”一个经常被拿来举例 的典型事件是,2006年英国药品与卫生制品监督署宣布发现有5种中药能引起严 重的毒副作用,其中“复方芦荟胶囊”含汞量达11-13%,超过该国标准的11.7 万倍;何首乌被发现引发肝炎和黄疸等不良反应。实际上,还有许多药典记载无 毒或微毒的中草药也被发现能导致肾衰竭、癌症、重金属中毒等。如我们所熟悉 的益母草如使用不当,可致下肢瘫痪、孕妇流产、大汗虚脱等严重后果。 2006年第8期《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刊载的一篇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 文章也承认,“对中药毒副作用的研究虽然有进展,但还很肤浅,约有90%以上 的中药毒性、毒理还未能掌握。” 反观西药,其毒副作用也很明显,却很少被人攻讦,这是为什么呢?方舟子 解释说,西药化学成分明确,研究深入,药效、安全剂量及毒副作用,都已经详 尽地写在说明书上,可谓“把丑话说到前头”。而中成药的说明书,在注意事项 上,很多都是语焉不详的一句“孕妇禁用”,这就容易给人造成中药对普通人都 很适用的误导。 方舟子再次强调,“我们不是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我们只是要求: 第一,不要欺骗消费者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第二,中药要像西药那样清楚、具 体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用;三、没有做过毒理试验、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 大的中药不能上市。” 方舟子答疑录 问:您承认自己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那么就您所批判的对象来看,你 认为什么是中医?中医的主要的理论是什么? 答:我不知道你说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医”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我没 有在中医学院读过书,或给老中医当学徒,那是显然的。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对中 医不了解,或者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不懂中医”。我对中医的了解估计要比大部 分中医支持者多,出于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批判的需要,我至少还翻过中医典 籍,读过中医的医案、“经验之谈”,所以总体上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了解其 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 问:您怎么看待中医中讲究人身是个整体,通过调理身体机能提升免疫力来 抵抗病毒等理论?您认为这种强己以御敌的理论也是伪科学的吗? 答:中医像其他民族的古代医学一样,对人体解剖、生理几乎没有具体的认 识,当然只能笼统地讲整体,这是一种蒙昧的、神秘主义的整体观,应该否定。 相反地,现代医学也讲整体,但是是一种建立在对解剖、生理的具体认识上的整 体,是科学的整体观。 所谓“免疫”、“病毒”都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医哪里知道什么“免疫”、 “病毒”?中医对免疫、病毒一无所知,又如何能做到“通过调理身体机能提升 免疫力来抵抗病毒”?只有现代医学才能通过接种疫苗等方法做到这一点。 “强己以御敌”不是一种科学理论,而是一种治疗思想,现代医学同样强调 要“强己以御敌”,而且能够做到,比如上面说的免疫接种。而中医即使有这种 思想,一般也做不到。 问:至于“验药”,您认为判定一种可以食用的材料是否成药的标准是什么? 中药与食材的本质性区别在哪里?一些食材中也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属等致病因素, 一些药草如果蒸煮炒炸也可以成为美味,照此来看,验药要怎么下手呢? 答:食物和药物的区别是很清楚的,食物是给身体提供营养素、维持正常的 生理机能的,在正常服用范围内一般不会有副作用,而药物是用来纠正失常的生 理机能的,即使在正常服用范围内也会有副作用。所以食物的安全标准要比药物 高。我们国家现在对食物的检测已经有一套标准,如果食物中的微量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是不应该销售、使用的。中医完全把食物和药物混 为一谈,一方面认为所有的食物都有药性、都能入药,另一方面又把药物当成食 物吃。我们要验的,是那些被医生、医院当成药物使用的中药,如果有人要把药 草当食物吃,那是他个人的自由,虽然我认为这种做法很危险,也最多只能提出 忠告。 问:中医讲究应病症决定用药,只要病症消失就说明治疗有道,例如在肿瘤 的治疗上就讲有带瘤生存一说,而西医现在也正有往这方面发展的趋势,例如有 病人咳嗽,就选用最能止咳的药,而不是说解决为什么咳嗽的问题,那么从某种 程度上说,西医刚刚发展到中医的某个程度。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这种说法表明中医支持者根本就不懂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最注重找出病 因加以彻底的治疗,而不会简单地消除症状就认为万事大吉。只治症状不治病因, 并没有把病真正治好,有时候是很危险的,会掩盖了病情、耽误了治疗。有时候 因为病因不明,或者虽然知道病因但目前还没有办法消除病因,才不得已只治症 状。 问:在中药中存在违规添加西药成分,以提高即时疗效,制造虚假口碑的现 象,但中西医结合能不能开辟一条中医现代化的新路? 答:中医理论是一套前科学的体系,与现代科学完全无法兼容,不可能用现 代医学对其做出改造或结合。(答疑部分摘自《批评中医》,方舟子) (XYS20100309)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