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对吴洪成《对〈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洪成教授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系列查证(一)〉的答复》的回应   作者:晗达   请吴洪成教授对以下问题答复或作解:   一.吴洪成教授说自己对程舜英先生的著作“引用了他的两段文字材料,但 总字数总计390个字”,接下来却又说,“如果扣除240页一段引用文字,那么疏 漏的就只有100多字”。一会儿说对390个字全部是“引用”,一会儿又说疏漏了 其中的100多字,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将没有注解抄袭别人著作中的文字说成是 因为自己的“疏漏”,真是可笑!   二.且看一下吴洪成教授所说自己的《重庆的教育家与教育人物》(“吴 著”)的第32页是如何“引用”程舜英《隋唐教育制度史资料》(“程著”)的:   “程著”第240页第4–14行内容:关于州县学衰落的问题,欧阳修《襄州彀 城县夫子庙记》说,隋唐之际,天下州县皆立学官并有令行释奠礼。后来州县学 废了而释奠之礼则没有废。马端临《文献通考?学校考》中也承认自唐以来州县 都有学校,但许多前贤文集皆谈到庙而没有提到学校。他认为在衰乱之际,比较 偏僻的地区学校多衰颓而文庙多能存。一些官吏看到办学事情复杂而且费用大, 而修缮文庙既可以不荒废祭孔而且比较容易做到。   隋唐之际,天下州县皆立学官,置生员,而释奠之乱,逐以著令。其后州县 学废,而释奠之礼,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废。学废矣,无所从祭,则皆庙而祀之。 (在本段楷体字也就是原始材料的后面,程舜英先生加了一个出处:《文献通考》 卷43《学校考》欧阳修:《襄城彀城县夫子庙记》。)   “吴著”第32页第6–16行内容:关于州县学衰落的问题,宋元学者亦多有 评议,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襄州彀城县夫子庙记》说,隋唐之际,天下州县皆 学官并有令行释奠礼。后来州县学废了而释奠之礼则没有废。元代史学家马端临 《文献通考·学校考》中也承认自唐以来州县都有学校,但许多前贤文集皆谈到 庙而没有提到学校。他认为在衰乱之际,比较偏僻的地区学校多衰颓而文庙多能 存。一些官吏看到办学事情复杂而且费用大,而修缮文庙既可以不荒废祭孔而且 比较容易做到。   隋唐之际,天下州县皆立学官,置生员,而释奠之乱,逐以著令。其后州县 学废,而释奠之礼,吏以其著令,故得不废。学废矣,无所从祭,则皆庙而祀之。 (在本段楷体字也就是原始材料的后面,吴洪成教授加了一个注:《文献通考》 卷43《学校考》欧阳修:《襄城彀城县夫子庙记》。转引自程舜英编著:《隋唐 五代教育制度史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0页。)   明眼人一看便知,楷体字的一段原是“程著”中的一段资料,吴洪成教授在 此借用这则资料,并注明“转引自”“程著”,无疑是正确的;但“转引自”的 是这段资料,并不是也不包括“程著”中这则资料上一段程舜英先生“以所引用 的资料为基础作出的”“概括和说明”的文字。我想吴洪成教授不会连“转引” 的意思也不懂吧?况且这是你自己写的啊。你这是“引用”吗?请你不要混淆 “转引自”和“引用”的本质区别!   这就是吴洪成教授所说的“注释出现在引文后面,但也没有完全忽视程先生 的作品,只是注释的不规范”。再请问你吴教授,这是不规范吗?   三.吴洪成教授说与自己的《重庆的教育家与教育人物》总的字数相比, 390个字“是极少极少的比例”。那么,请问你吴教授:如果一本100万字的书, 连续抄了五千字,只占二百分之一,你说这是不是抄?   四.吴洪成教授说,在总计390个字中,“其中还有个别的文字改动”。那 么,请问你吴教授:难道在欧阳修名字前加上“宋代文学家”,在马端临名字前 加上“元代史学家”,这也是“文字改动”?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可是连小学生 都知道的啊!   五.吴洪成教授说,之所以出现将“程著”中的有关内容基本不作修改放在 自己的书中,没加注解,是因为自己“不够细心”,写作“不谨慎”等,是“疏 漏”。抄袭了他人的文字,用“疏漏”、写作“不谨慎”等词,这样作解符合正 常逻辑吗?   六.吴洪成教授说,象他这样将他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基本不作修改放在自 己的书中,“这种情况在今天并不少见”。是啊!今天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的抄 袭行为确实不少,要不,教育部又何必要颁布有关文件下大力气整治呢。但请问 你吴教授,是不是如你所说“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在今天并不少见”,你自己也 就无所谓了呢? (XYS2010050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