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零容忍”与“零作为”和“容忍无极限”   作者:王化信   教育部负责人今年3月提出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政策——要像体 育界反兴奋剂一样,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本人曾为之兴奋。但后来的事实 却让我感到:“零容忍”政策有点像海市蜃楼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现实让 人感到的是“零作为”和“容忍无极限”。   在“零容忍”政策提出一个月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名学者就本院农村发 展研究所在“代表作”评审中打着“双盲法“的旗号通过精心设计、造假舞弊实 施上蒙有关领导、下蒙广大群众、外蒙外单位专家、内蒙本单位当事人、主蒙除 了作弊者本人之外的全体评委,公然盗用外单位专家的名义、巧妙盗取“双盲法” 被公认为是一种客观公正的评定方法的名誉、疯狂盗窃本应通过认真评审、公平 竞争合理分配的名利的“五蒙三盗术”的问题,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提出了实 名举报。   如果要对学术不端行为划分档次和等级的话,按单位分,县乡基层研究所算 初级,省市研究所算中级,中央直属研究所算高级;按发生人群来分,发生在没 有职称和只有初级职称的人群中算初级,发生在中级职称的人群中算中级,发生 在高级职称的人群中算高级,发生在博导和学术带头人中则属于超高级;按不端 行为的性质来分,抄袭、剽窃、造假之类具体的不端行为算初级,传授进行不端 行为的方法和技巧算中级,炮制发明大搞不端行为的方法和技巧算高级;按危害 程度来分,个别人的不端危害最小,群体的不端危害较大,由学术带头人领导和 组织的不端危害最大。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观察,“五蒙三盗术”都属于已经登峰 造极的学术不端行为;而且,这种不端行为并没有多少让人迷惑的神秘和技术含 量,只要稍微认真一点看一看它的方法和程序设计,根本不用去搞什么调查,就 不难确认:它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百试而不爽的一种骗术;说穿了只不过是赌 徒“换牌”、窃贼“掉包”这类下九流江湖骗术的翻版和变种。农村发展研究所 就是靠这类“玩意儿”实现了作品评审的颠倒黑白和职称评定的逆向淘汰。   但是,正式书面实名举报之后,一直渺无音讯。直到五个月之后,才得到农 村发展研究所领导的只有一两句空话和谎言的背着牛头不认账的所谓“回应”。 受害人随即对这个“回应”提出了无可辩驳的“六点看法”和“二十七条证据”, 并向领导表示还有十几条证据因涉及到具体人太多,不便写出,但可以向领导面 谈。之后又是渺无音讯。又过了三个多月,既没见被举报人对“六点看法”和 “二十七条证据”有任何质疑和申辩,也没见有关领导询问举报人那些不便写出 的“证据”,更没见领导方面有任何处置或答复意见。难道这还不是“零作为” 和“容忍无极限”吗?如果说容忍还有极限,那请问:“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民日报》2009年8月7日披露的高校中“论文抄袭”事件揭露之后,院士 候选人照旧、博士照做、教授照当的事实彰显的似乎也是“零作为”和“容忍无 极限”。当然也不能说从2009年三月到现在对学术不端行为一个也没处理。但处 理的似乎都是普通群众和“小罗卜头儿”。   如果我们只能对普通小百姓和小头目“零容忍”,而对身居高位有一定知名 度和影响的学阀和学霸,特别在涉及到单位一些当权者的时候,便是“零作为” 和“容忍无极限”。我们期待的只能是:纠正学术不端行为无果,治理学术腐败 无望!   (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XYS20100323)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