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从讲师到院长 丑闻上演升级版 井冈山大学再成撤稿风波主角 本报记者 来扬 实习生 金丹 中国青年报 2010-03-29 “我们在发现这些文章都来自井冈山大学后,已决定将该校投递本刊E分卷 和C分卷的所有来稿进行标注处理,并将对这些文章中的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复查。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将有更多的论文被撤回。” 这是去年12月19日《晶体学报》E分卷“编者的话”一文针对撤销来自井冈 山大学的70篇涉嫌造假的文章的说明。时隔3个月,撤稿的“续集”再次上演— —又有39篇文章被撤销。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晶体学报》E分卷官方网站推出的今年第4期电子刊物的 预览页面上看到,当期刊物的“增编和勘误表”一栏在3月17日发布了一则“撤 稿说明”。该“撤稿说明”写道:有39篇先后发表于2004年到2009年的《晶体学 报》E分卷上的文章将被撤销。根据Harrison博士等人撰写的“编者的话”中提 到的深入复查,因为晶体的数据结构存在问题或存在“替换”原子的现象,另有 39篇文章将被撤销。撤销的方式分为“刊物编辑部撤销”和“作者请求撤销”两 类,前者有13篇,后者则有26篇。 3月27日,记者接到读者来信反映此事。来信称,这是晶体学报第二次出现 大量论文被撤稿。其中以井冈山大学为名的论文多达20几篇,涉及的作者很多。 从网上搜索知道其中有几位是重量级人物,是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人,比 如肖宜安(Xiao,Y.-A.)、隋岩(Sui,Y.)、方小牛(Fang,X.-N.) 等。 记者发现,肖宜安先后在《晶体学报》E分卷上发表过5篇文章,其中两篇是 第一作者,而恰恰是这两篇发表于2008年第6期的文章此次被撤销,撤销的方式 是“作者请求撤销”。而记者以隋岩的英文拼写(Sui,Y.)进行检索,共查到 30条发表记录,此次撤销的隋岩为第一作者的7篇文章中,有6篇是“作者请求撤 销”,另一篇是“刊物编辑部撤销”。 记者联系采访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肖宜安,但他的手机和办公室电 话无人接听。随后,有一位自称是肖宜安的同学的男士给记者回电。他表示不清 楚肖的情况,两人只是曾经共用过同一个手机号码。而方舟子告诉记者,他本人 目前并没有听说过国内哪个搞生命科学的人研究小分子晶体结构,“他们一般都 研究大分子、蛋白质”。 针对井冈山大学“这次事件和上次造假事件,性质完全不一样”的回应,方 舟子表示:“这是校方想把他们保护起来。”他告诉记者,这次39篇论文被撤的 原因和前一次的完全相同。如果仅仅是论文的数据错误,编辑会要求作者对数据 作出更正,不会直接撤稿。3月18日《晶体学报》的撤稿说明中使用了“39 additional articles”(另有39篇文章),说明了这次撤稿是据上次论文数据 造假后继续调查的结果。而其中“see Harrisonetal.,2010”的批注,则表明 是要参照编辑部就井冈山大学70篇文章数据造假事件发出的“编者的话”,“在 这份‘编者的话’里已经指出撤稿的原因是数据造假”。 记者收到的读者来信中写道:“这使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井冈山大学讲师 钟华、刘涛因被晶体学报认定学术造假而被开除了。不知道井冈山大学对待重量 级人物学术造假会作出如何决定?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待小人物一开了 之,对待重量级人物就保护?” 3月27日上午,最早发现井冈山大学的70篇造假文章被撤销的厦门大学化学 系教授胡盛志在其博客中发表题为“国际刊物ActaCryst.E又撤稿39篇,警钟长 鸣!”的日志。他在日志中写道:“这不能不再次令人深思我们的学术不端究竟 严重到何种程度。问题可能是所谓的‘零容忍’是否能真实到位,而不是敷衍了 事和息事宁人。” 在日志中,胡盛志发出了“是不是还会有撤稿的事件呢”的疑问。因为他发 现,“从事非化学和晶体学研究的‘同行’们也居然发表晶体结构报道,这对长 期从事晶体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来说真是匪夷所思,不是吗?请看下面的附件。” 附件中的文章发表在今年第3期的《晶体学报》E分卷上,第一作者“Xiao- Hua Xie”的简介表明,这位作者来自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丑闻背后:“研而优则仕” 本报记者 雷宇 3月26日,学术打假知名人士方舟子博士得到一名线人反映,称晶体学报官 方网站调查又出现了“新情况”。 对此事件持续关注的方舟子随后登录该网站,发现早在8天以前,晶体学报 又撤销了39篇论文,“与之前井冈山大学两名讲师造假的暴露过程一样,这一次 也是在检测数据是否出错时发现的”。 其中,37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剩下的两篇虽然第一、第二作者是巴 基斯坦人,第三作者却也是中国人——井冈山大学化工学院讲师陈文通。 当日,方舟子在自己主持的网站“新语丝”中发出惊叹,“井冈山大学这次 又唱了主角,39篇论文中,有23篇论文与井冈山大学有关,其中有20篇的第一作 者或通讯作者是井冈山大学的教师。” 方舟子比对了井冈山大学网站上的教学人员名单,与上次犯事的钟华、刘涛 只是讲师相比,“这次则不乏重量级人物”:其中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肖宜安教授有两篇论文被撤稿;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隋岩博士的论文 被撤稿数达7篇。 曾经接受记者采访,对两名讲师的堕落表示痛心疾首的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 学院院长、教授方小牛这次也未能幸免,在被撤的论文中,有3篇他是第二作者, 两篇他是第三作者。当时,方小牛对两名讲师的造假作出如是评价:“有种失去 理智一样的,练气功练得有点走火入魔一样的。” 方舟子对照了一份井冈山大学论文奖励汇总表,还发现这些被撤稿的作者大 多因此获得奖金。 “上次事件中是两个小讲师,所以处理得很快,但这次涉及学校相对重要的 学术带头人,会不会比较难?”多年来见惯高校打假处理的案例,让方舟子充满 疑虑。 方舟子特别注意到上一次两名年轻讲师造假丑闻曝光后井冈山大学调查组的 “定论”:调查组认为,发生这样的学术造假事件,是年轻教师名利思想作怪; 校长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则指出,学校对学术造假、篡改数据的行为是十分痛恨 的,钟华和刘涛两名教师学术造假只是个人行为。 在方舟子看来,从逐渐暴露出来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如果仅说是“青年人的 名利思想作怪”,或者“只是个人行为”,势必掩盖对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 反思。 方舟子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大幅扩张,立志向综合类大学发展, 盲目地搞研究型大学,认为研究型才是最好的、才有地位;但事实上,国内目前 很多学校没有那么多研究人才和科研设备实力来支撑,“一些地方性大学看不清 自己的定位,又着急向研究型大学靠拢,也就传递出了一个错误的导向,浮躁和 造假在所难免”。 据井冈山大学网站介绍,这所3年前才从学院升格来的“大学”,已经成为 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 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类高校。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组建学科团队,强化 激励机制。近年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4227篇,被SCI、EI、ISTP收录268篇, 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12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 “在美国,也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是研究型大学。”方舟子介绍,相反,更大 比例的是教学型大学,而且两者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师的考核 评聘主要是对学生培养的成绩。 多年学术打假中,方舟子接触过不少地方高校的案例。方舟子观察发现,高 校“研而优则仕”颇为流行,行政化趋向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教师不 惜铤而走险,弄虚作假现象层出不穷。 2007年教师节前夕,江西省教育网专门刊登题为“井冈山学院(井冈山大学 前身)生命科学学院先进事迹”的文章,为一所地方院校的科研生态写下注脚。 文章称:“近年来,院领导号召全体教师:每学年人人必须有科研论文在国 家核心期刊发表,有科研项目在手,个个必须教好所任课程,人人争取职称破格 晋升。” 这篇注明稿源为江西省教育厅的文章还称:“在这一号召的激励下,全体教 师利用自身过硬的素质,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埋头苦干,奋发向上,整个学院像 一台发动机,加足燃料,高速运转。” 井冈山大学回应: 和上次造假事件性质完全不一样 本报南昌3月28日电(记者李菁莹)井冈山大学新闻发言人、宣传部部长肖 长春今天晚上说,学校在第一时间知道晶体学报网站撤销井冈山大学20多篇论文 这件事后,就展开调查和进行判断。这次事件和上次造假事件,性质完全不一样。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晶体学报披露的信息表明,这些论文被撤消,是因 为数据错误和原子指认错误,并不存在主观故意造假,仅仅反映了教师的学术水 平和判断能力。 他说,论文是允许存在失误的。当然,这次井冈山大学被撤消了20多篇论文, 数量较多,反映了学校部分教师的治学态度不严谨和不认真,对此,学校也感到 非常遗憾。 (XYS20100329)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