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在骗术泛滥、骗子横行的中国学术界   “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学术水平到底有多高?   作者:王化信   在“最高超职称评定骗术——五蒙三盗术”一文中,有一段论述说:“就是 靠这样一类骗术,使一群一群不学无术之徒,一帮一帮溜须拍马之辈在职称评定 中纷纷蒙混过关,成了教授、研究员、博导,造成半数以上的研究员和博导不合 格,属于假冒伪劣的局面”。作为一个学者,讲话是要有根据的。本人原来以为: 这套骗术的炮制和实施过程真相大白之后,这个问题会不说自明。如果不能揭开 真相,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结论,本人可根据对方的质疑和反对,有针对性地 提出本人下此结论的根据。所以,本人在发表了上述文章之后,一直在等待。但 是,又是两个多月过去了,既没有真相大白,也没有人出来解释、答复、质疑或 反对。如此不明不白下去,这套骗术真可能会千年不败,万年不倒。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本人没有耐心再等下去。决定不畏权势、不避 风险,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时至今日还是遮得严严的、盖得紧紧的、捂得死死 的学术腐败的盖子上扎出一个小孔,让关心中国学术现状和前途的人多少看到一 点真相。   一、一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飞黄腾达之路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出来的教授和博导当中,韩俊无疑是站在 最前排的一个。请看他的飞黄腾达之路:1986-1989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 获博士学位。1989年5月-1989年12月在原国务院农研中心工作。1990年调入中 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工作,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6年被聘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并被任命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 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被评为中国社科院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评 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从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 殊津贴。2001年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社会兼职有: 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常委、第九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农 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员及专家组成员、青海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曾获得的奖项有:国家社科基 金优秀成果奖1项、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奖1项、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 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社科院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和农业部软科学优秀成 果三等奖3项。   在不足十年的期间,从一个普通研究人员一跃而成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 而且获得如此之多的官衔和荣誉光环,这不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罕见,在整个中 国学术界也算得上出类拔萃的“奇才”。不仅如此,韩俊还被媒体捧为万人景仰 的代表炎黄优秀儿女的“东方之子”。据说,不久前又被聘为中国农业大学客座 教授。   二、“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学术水平   无数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在骗术泛滥、骗子横行的中国学术界,看一个学者 的真实水平是不能看职称、看官位和荣誉光环的,因为这些东西都可以用骗术拿 到。唯一比较可靠的办法还是看作品。这就像你要知道一位厨师的真实厨艺水平, 千万别信那些能把死人说活的宣传广告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包装。唯一靠得住的办 法是亲口尝尝他做的饭菜。   为了了解韩俊的真实学术水平,我拿到了一本40万字的“巨著”。是韩俊主 编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政策》。其中的开篇之作:“崛起的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不仅是韩俊执笔,而且在该书出版之后,此篇作品还在 郭书田主编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和《改革》杂志等书刊重复发表,还 因此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无疑称得上可以代表韩俊最高水 平的“代表作”。   为了观察韩俊的真实学术水平,现将这篇作品从开头抄录如下:   崛起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   ——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备忘录   8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被称之为“股份合作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我国部 分地区悄然兴起,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广泛而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了人们 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股份合作经济的发展,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我国农村改革中的又一重大突破,是今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突破口。近年 来,我们对部分地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实践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系统收集了全 国各种不同类型地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在该部分,我们将基 于这些资料,对我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实践作系统的概括,并对农村股份合作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的实践模式   严格地讲,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这种组织形式在我国并不是农村改革以后才出 现的。早在50年代初期,农村普遍建立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就是以土地(有的还包 括役畜)和资金入股分红为特征的。50年代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也是采 用吸收农民资金入股方式而建立起来的。然而,后来在“一大二公”思想的影响 下,很快由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对中农和富农的财产实行完全充公,取消了内 部成员财产占有上的差别,不再有人因贡献出土地和农具等而获得租金。人民公 社时期,“一平二调”、“穷过渡”的共产风盛行,农民私人和社队的人力、物 力和财力被无偿平调,不再采用入股分红的形式。农村信用合作社也逐渐成为国 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农民入股资金所占比重已微不足道,农村供销合作社 也被并为国营商业,长期不给予股金分红。承认农民私人财产权利占有差别的带 有股份合作经济特征的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到70年代末农村改革以前已基本上绝 迹。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村地区重新崛起的股份合作经济,与50年代初级社有 某些类似之处,但它不是50年代初级社的简单复归。就其发展的广泛程度、发展 类型及内部制度构造而言,与初级社已有了质的不同。   实践中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其具体表现形式异常丰富。在下面的讨论中, 我们尝试用企业型股份合作制、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农业中的股份合作制以及农 村股份合作制金融组织这样一种分类方法,来对其进行概括,着重介绍其内部制 度构造及特点。   ----------   从开头抄录到此,不过一千字左右。但是,至少已经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文章题目:“崛起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在1992年,于幼军主编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崛起中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10个月之后,韩 俊发表了这篇论著,论文题目与于幼军的书名仅仅就是少了一个“中”字。难道 这也算“创新”?而且,若从表达论述重点的准确性来看,“中”字并非可有可 无。如果不算抄袭,至少也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东施效颦一样的拙劣模仿。   2、副标题:“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备忘录”。“备忘录”本来是一 种外交文书。移植到其他文书材料中,如果使用恰当,倒也未尝不可。但是,作 为“备忘录”总是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材料中总是蕴含着旨在维护提出者某种 权益的主张和诉求。而这些材料却没有这种意思。因此,用“备忘录”不妥,应 该用“综述”或“纪实”之类的词语。   3、开头第一句:8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被称之为“股份合作经济”的经济 组织形式在我国部分地区悄然兴起,……。“被称之为”中的“之”为画蛇添足, 应删去。“悄然兴起”中的“悄然”二字与上文的“崛起”和下文的“迅猛”显 得不协调,甚至使人感到矛盾,也应删去。   4、“它广泛而迅猛的发展势头”:“广泛”与“势头”搭配不当。非要用 “广泛”和“迅猛”,“势头”应改为“态势”。   5、“……又一重大突破,是今后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这种提法不仅重复,而且从逻辑上讲不通。如果说前一个“重大突破”没口,后 一个“重要突破”才出“口”,所以后面才称“突破口”,那么前面的没“口”, 则只有“突”,而没有“破”。一旦“破”就肯定有“口”。如果说前面的“突 破”已经是有“口”,只是没写上;后面的“突破口”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重复。 后面的“重要突破口”应改为“重要途径”。   6、“在该部分”: “该”字指代不明确。通常情况应该是代表上文中的某 一个词。但是在这段文字前面却找不到“该”所代表的词。   7、“实践模式”:提法欠妥。实践总是千变万化、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 群众的实践不会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做;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也难用几个“模 式”来概括。应改为“发展模式”。   8、“后来在‘一大二公’思想的影响下,很快由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 : “一大二公”是“人民公社”的特点。这种思想是在从高级社过渡到“人民公社” 时期出现的,不是在初级社过渡到高级社时出现的,这种提法与历史事实不符。   9、“对中农和富农……”:不只是“中农、富农”,还有地主、贫农,应 改为“农民”。这是内容上的常识性错误。   10、 “……财产实行完全充公”: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这又 是内容上的常识性错误。   11、“因贡献出土地和农具等而获得租金”:不是“出租”,何来“租金”? 应改为“分红”。   12、“就其发展的广泛程度……与初级社已有了质的不同”:“广泛程度” 是一个“量”的概念,谈不上什么“质”的不同。而且从“已有了”三个字来看, 似乎是说“崛起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比当年的“初级社”已经广泛了许多倍, 而客观事实恰恰相反。   13、 “我们尝试用企业型股份合作制、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农业中的股份 合作制以及农村股份合作制金融组织这样一种分类方法,来对其进行概括”: 这种分类方法很荒唐。前两种是根据组织形式来分类;后两种却是根据经营范围 来分类。如此在同一个层次一次性分类,必然会出现各类之间的交叉和重叠。如 此分类反映了作者缺乏作为一名专业研究人员应当具有的条理分明的清晰思路和 把握事物内在联系与本质差别的分析综合能力。   要了解一名学者的真实学术水平,除了具体分析其作品之外,当然还要综合 观察其整个作品和全部工作。韩俊主编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 政策》这部40万字著作,从整体来看,从书名到目录再到具体内容,处处表现出 多、杂、乱的特点。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却东拉西扯滔滔不绝。如在“农业中 的股份合作制”这一部分,共收入12篇文章,其中10篇为林业,两篇为渔业,作 为农业最重要部分的大田种植业和畜牧业竟然是空白。在“企业型股份合作制” 这部分中,有相当一部分离开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这个总前提,大讲特讲已 经属于城市工商业的内容。把这部书与先于此书10个月出版的于幼军主编的同类 著作《崛起中的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相比照,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这完全是 一部没有创新的粗制滥造的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利用杂志社淘汰稿出版的其 他几本书,也与此书大同小异,多、杂、乱,概念模糊、思路不清、逻辑不通、 用词不当、事实不符、内容错误比比皆是。基本上都是学术垃圾。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在这些正式出版的所谓学术著作中还多处出现“黑屁 股”。这是铅字排版印刷中编校者极不负责造成的后果。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 有没有最起码的责任心的问题。即使是最低档次的印刷品,诸如胡乱印刷的小报 和广告中,这种现象也极为罕见(见附件2)。   作为一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当然应当具备一定外语水平。而韩俊的外语水 平,从实际表现来看,基本为零。翻译的外文资料为零。在研究中直接引用的外 文资料也是零。   根据上述具体分析和综合观察,我认为这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学 术水平,充其量也就是一般副研究员的水平。作为教授和博导肯定不合格。真要 较真,副研究员甚至中级职称能不能评上都难说。   三、学术“精英”升得快,功夫全在学术外   学术水平很一般,甚至在一般水平之下的人,却能以绝非一般的速度在学术 界飞黄腾达,这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特有的怪现象。这些人到底靠什么?这是一个 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不仅可以找到学 术腐败发展到今天如此严重地步的原因、过程和相关因素,还可以找到治理学术 腐败的思想、途径、政策和策略。这些学术水平和工作态度都很一般的人,能在 人才济济的中国学术界扶摇直上、飞黄腾达,肯定有他不一般地方,不一般的地 方到底在那里?   我认为,这些人不一般的地方在于特别善于以权谋私,特别善于玩弄“权术” 和“骗术”。这些人没有一般学者的耿直和书呆子气,在权、钱、学交易的连环 套和恶性循环中,特别善于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结党营私。从韩俊在中国社会 科学院的具体表现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上下左右挖国库:弄虚作假的“课题研究”是向上挖钱;通过关系到各 部委拉课题是左右挖钱;到各地县拉赞助是向下挖钱。韩俊利用编辑部淘汰稿件 搞的所谓“自费出书”则是诱使有一点点权力的最基层的作者参与挖钱。韩俊从 阜阳农委拉来的五万元所谓赞助,是以给回扣的手段从地方挖钱(见附件1)。 上下左右挖的都是公款,是国库。为了挖钱,不仅自己以权谋私,而且诱使、教 唆地方干部以权谋私,大搞权钱学交易,影响恶劣而深远。   2、先买“成果”后买“路”:上下左右挖国库,实际上是巧用“公权”抓 “公钱”,这是权、钱、学交易的第一个回合。其结果是抓到大量的可以由自己 支配的“钱”。下一个回合就是巧用这些“钱”:   1)原本一对废弃物,摇身一变成巨著。在多如牛毛的各种杂志上发表的大 同小异的文章已经是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利用水平全部在杂志发表水平线以 下的杂志编辑部的淘汰废弃稿,使“原本一堆废弃物,摇身一变成巨著”。这种 “巨著”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学术垃圾。但是,这种利用挖到的公款,花上几天时 间就几十万字、上百万字快速粗制滥造出来的学术垃圾都会贴上“重要成果”的 标签,成为伪精英晋升提拔的重要“资本”。   2)有钱能使鬼推磨,所长主任被俘虏。有了“资本”,能否得到晋升和提 拔关键还要看有没有“关系”和“路子”。伪精英的拉“关系”,即编织权力关 系网和构建利益共同体是紧跟着“挖国库”和“买成果”脚步进行的。造出一部 垃圾“巨著”,凭空把编委主任之类的大名和数千元所谓“编审费”送给一位实 际上没有参与任何具体工作,连文稿都没看一眼的所长、主任之类的人物,当然 会把这些实权人物拉进权力关系网(见附件3)。   3)吃喝玩乐又拿钱,收买人心并不难。从地县拉来几万、十几万的赞助, 请来一帮学术界有影响的人物,开一个所谓“研讨会”,实际上是吃喝玩乐又分 钱。当然会博得与会者的好感和赞扬。按照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的规则, 这些人也不难收买。除了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公款收买用得着的头面人物之外, 伪精英当然也会拿出一部分以“劳务费”之类的名目收买一部分群众的人心(见 附件5)。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谁不服也不 行”的社会科学领域,也就造成了一个把“垃圾”说成“精品”,把“奴才”说 成“人才”,把“投机分子”吹成“时代精英”的特殊环境。   伪学术精英的这类活动与官场的行贿求官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不同的只是 行贿求官破费的是私财,伪精英开支的却是公款;行贿求官风险大,易被揭发, 不难定罪,而伪精英这套手段有“学术活动”这面金字招牌做掩盖,很难被揭发, 即使被揭发也很难定罪。这是反学术腐败要比反官场腐败和经济领域腐败难得多 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结党营私除障碍:韩俊等人搞的这一套必然会遭到正直学者的抵制和反 对,成为他们向上爬的重要障碍和巨大阻力。为此,韩俊等人利用拿人民的血汗 钱买到的路子和关系,对抵制和反对其以权谋私的正直学者进行了无所不用其极 的无情排斥与残酷打击,铲除了他们要把学术腐败进行到底的障碍和阻力。(见 附件4)   4、都靠“权术”加“骗术”不论是“上下左右挖国库”,还是“先买成果 后买路”,虽然总是打着“学术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旗号,其实都是在玩弄 权术,以权术手段搞权、钱、学交易。但是。在学术界毕竟还是学者占多数。对 于多数学者来说,给些好处请说些好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让人故意颠 倒黑白,在吹捧差作品的同时还要肆意糟蹋好作品,故意打击正直学者,即使是 那些被收买被拉进权力关系网的人,只要还是个学者,也未必总能面不改色心不 跳地如此违背学术良心。这样一来,即使把“权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也 未必总能奏效。要实现残酷打击正直学者,彻底扫除把学术腐败进行到底的一切 障碍和阻力,“权术”不灵,就只能靠“骗术”。最高超职称评定骗术——“五 蒙三盗术”和“职称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等一系列骗术便应需而生。这些骗术 不仅可以易如反掌地通过造假蒙骗伪造自己一伙成果水平高的假象,还可以随时 “枪毙”自己不太称心如意的专家评审结论,或在最后关口“枪毙”自己不满意 的评委投票,轻而易举地以造假取而代之(见附件6)。   学术水平很一般的韩俊就是凭借上述这些很不一般的“权术”和“骗术”实 现了很不一般的飞黄腾达。“权术”也罢,骗术也好,都算不上“学术”。所以 说:“学术‘精英’升得快,功夫全在学术外”。   如此飞黄腾达的学术界伪精英是一批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代表性人物。 具有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的现象相当普遍。有权者 敢于“指鹿为马”,求权者惯于“溜须拍马”,无权者甘于“当牛做马”的“三 马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我国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 国家,改革开放之后逐步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个转型期, 骗取公款有太广大的空间和市场;变公款为私用有太多的伪装和借口;用公款收 买公权人有太多的条件和机会。利用公款行贿公权人谋私利成为众多投机者发家 致富和飞黄腾达的秘诀和捷径。尤其是学术界,因“学术问题”的特殊性和专业 性,以权谋私违法乱纪问题受到了太多的掩盖和庇护。   像韩俊这样的伪精英,不是一两个,而是一批人。这是一些既无深厚的学术 功底,又无献身学术的志向,但却有奸商头脑和政客手腕的跻身学术界追名逐利 的贪心者。这些人靠权术和骗术,以常人望尘莫及的速度登上学术权力和地位的 高峰,导致学术权力腐败,从而造成如今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局面。   如果不能识别、教育和改造这些伪精英,使其思想、作风、治学精神和工作 态度有一个根脱胎换骨的转变和提高,中国的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不会 逆转,治理学术腐败将是一句空话。 附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陈吉元和原副所长韩俊搞学术腐败 并对反对其搞学术腐败的正直学者打击报复的部分证据的照片 1、名为“自费出书”,实为诱使他人巧取公款,粗制滥造学术垃圾作为自己晋 升资本的证据: 说明:这是湖北省长阳县县长为了把他的不能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编入《中国农 村发展之路》这本书汇来公款的单据。这只是大量单据中的一张。实际上杂志社 根本无权出书,只能在收到大量公款之后,通过向出版社行贿或买书号,才能得 以出版。实际上这类书基本上都是低水平重复的学术垃圾,除了用于作者和编者 评职称之外别无他用。 2、利用杂志社淘汰废弃稿所出的书是学术“垃圾”的证据 说明:这是《中国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理论实践政策》这部40万字“巨著”的开篇 之作的第一页。具体分析见正文第二部分。仅从开头看了八百字多字,就发现13 处有问题。以此推算全书有问题之处当在6000以上,这样的书还能看吗?这不是 学术垃圾还能是什么? 说明:右面是上述“巨著”中的一页。第二行、第四行出现的就是正文中所说的 多出出现的“黑屁股”。这反映了一个从头到尾的粗制滥造过程和一个从里到外 的垃圾产品。直接责任在出版社和印刷厂,但能让这种产品走向社会,主编难辞 其咎。 3、以公款买“关系”,为把学术垃圾吹捧成“重要成果”或“精品”,组建权 力关系网的证据: 说明:收到2000元现金所谓“审稿费”的陈吉元为本所所长,这相当于当时一般 职工几个月的工资。而实际上陈只是挂名,没有参加任何具体工作,属于行贿收 买性质。本人曾对陈直言相劝:“这种书最好别出,这种钱最好别拿”。陈当时 表示:“你说的也对”,实际上从后来陈配合韩俊对本人打击报复的情况看,陈 并没有接受本人意见,反而怀恨在心。 4、大量公款用途不明、去向不清、涉嫌贪污的证据 说明:1、左面的单据收款单位是“北京市西城区顺昌土产经营部”,服务项目 为“承办会议费”。当时王某人要求开具具体用途的明细帐,韩俊坚决拒绝。为 此王某人与韩俊发生冲突。 后王某人去北京市工商局查询得知所谓“北京市西城区顺昌土产经营部”是一个 一没有营业场所,二没有经营货物,三没有员工的空壳企业。该企业有名无实, 收取的三万五千元又是用途不明,其中有一万元是冲韩俊借款,因此我认为韩俊 涉嫌贪污公款。 5、不讲事实不讲道理靠拉帮结派对反对上述学术腐败行为的正直学者打击报复 的证据: 说明:1、1996年推荐晋升正研究员的指标为3人,尽管韩俊等人临时想出了“未 发表成果”的点子,施展了造假舞弊的手段,王某人各项考核指标仍然稳居前三 名。除了表上反映的基本情况之外,王某人还有三条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1、 王某人是1980年国家教委组织的全国社会科学人才公开招聘录取的副研究员,已 经在副研的位置上等了16年;2、王某人已经掌握英、俄、日三种外文,三种外 文都有翻译作品公开发表;3、王某人在调离原工作单位之后,仍然被原单位推 选为科技情报系统省级先进工作者。即使不考虑这三条,仅从上表基本情况来看, 也没有理由淘汰王某人。淘汰王某人的唯一原因就是王某人反对用淘汰废弃稿生 产学术垃圾谋私利,为此曾告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反对上下勾结挥霍侵吞公款, 曾去工商局调查收了三万五千元公款的“土产经营部”的真相,严重妨碍了所长 陈吉元和副所长韩俊等人的以权谋私和学术腐败而遭记恨。这是赤裸裸的打击报 复。 6、靠“最高超职称评定骗术——五蒙三盗术”和“职称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 等一系列骗术打击抵制反对搞学术腐败的正直学者的证据: 说明: 1、如果还用1996年的考核指标体系,王某人会排在总分第一,那样要淘汰王某 人会不太可能,即使是靠拉帮结派能办到,也会陷入尴尬或引起群众反对。因而 从新设计了1998年的这个考核概况表,取消了“总分”这个综合指标。 2、从1998年这个表上看,王某人的获奖情况为空白。实际上王某人曾获本行业 省级先进工作者奖和全国改革建议大奖赛三等奖,但韩俊等人说不算,这就是 “职称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文章中所说的去“去真存伪法”。 3、即使王某人获奖不算数,因为当年推荐名额是4人,表上有获奖情况的只有三 人,由于王某人各项指标摇摇领先,要淘汰王某人还是没有道理。唯一的办法只 能是废除1997年还在执行的代表作分数占总分20%的规定,把代表作分数提高到 一票否决的地位,再给王某人捏造一个最低的代表作分数。“五蒙三盗术”便应 运而生。 4、表上16、14、10、10、8、全票17人、9票为1/2等文字为当时负责评职称的所 领导手写。17×4=68,而16+14+10+10+8=58,整整少了10票,泄露了此票数并非 真实投票结果,而是作弊者暗箱拼凑的秘密。也暴露了作弊者的弱智。 说明: 1、上面这些表就是实施“最高超职称评定骗术——五蒙三盗术”最基本的道具。 关于如何用这种精心设计的表实施造假蒙骗,可参看本人写的“论双盲法与五蒙 三盗术”、“学术界的荒唐:由伪劣学者和糊涂官僚共同打造”等材料。首次实 施这套骗术是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评定副研究员晋升研究员职 称。当年的代表作评审材料就是如同照片上所示的表。一共是50张,10张一组, 共五组,按设计规定应当出自五位所外专家之手。每一组的10张,因为出自一人 之手,应当笔迹完全一致。经研究这五组材料中有四组存在造假舞弊问题。这里 选择的时其中一组材料中的四张。 2、因为按设计规定这四张出自一位专家之手,笔迹应当完全一致。但是,只要 对比照片①与照片③、④、⑤就发现明显异常。笔迹异常的具体分析,在 《-----造假舞弊证据27条》中有几段,现摘录如下: 20、突然变大:在绝大多数评卷上所划的勾笔迹一致,都比较小,各个不碰边线; 而在少数几张评卷上,划的勾突然变大,大到多数都碰边线。我们不能认为专家 此时吃了兴奋剂,所以特别有劲。唯一合乎逻的解释就是这几张不是出自专家之 手,而是出自造假舞弊者之手。 21、一案两答:在同一项指标中,只能有一个答案。也就是在从0到10分中,只 能确定一个分数划勾。但却出现了同时存在两个勾的答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如果是出自专家之手,正常的情况是:他考虑已经划定的分数不合适,便将其涂 掉,然后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分数上划勾,并签上自己的名或姓,以示对涂改负责。 即使是不签名,也不会不把自己决定不要的答案涂掉。因为你不涂掉前一个,别 人怎么能知道你算哪一个?怎么计算最后得分?我们退一步讲,就算是真有这样 糊里糊涂又不负责任的专家交出了这样的评卷,计算分数的人也应该再找专家问 个明白,随即涂掉不要的答案,再进入计算分数的程序。也不会出现同时存在两 个答案的评卷。出现这种情况的合理解释只能是:这张评卷完全出自负责计算分 数的作弊者伪造。因为他掌握着哪个勾算有效答案的最后决定权,卷面上出现几 个勾无所谓,反正算哪个他心里有数,不涂掉废弃答案的评卷自然就出现了。 22、重复勾划:在有的评卷上出现同一答案反复勾画两三次的情况,而且不是因 为不清楚才重划,每个勾都很清楚。我们不能认为是专家突然得了多动症。只能 认为这是一个有人提初步方案、有人复核、有人最后定案的造假过程。 2、把这部分的证据材料与前面的证据材料联系起来看,可以看出韩俊等人为了 打击反对学术腐败的学者,已经是不择手段。如果说1996年靠拉帮结派打击王某 人还是权术,则1998年所用的“最高超职称评定骗术——五蒙三盗术”和“职称 评定造假蒙骗一条龙”这一套只能是100%的骗术。学术一旦被骗术所取代,其结 果必然是学者遭殃和学术灭亡。 (XYS20100328)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