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模仿还是抄袭?——清华大学教授郑宁的论文制作   作者:河东月   2008年第1期的《中国陶艺家》有一篇署名郑宁的文章《陶艺创作中的无意 识表露》。据 http://ad.tsinghua.edu.cn/qhmy/teacherinfo.jsp?teacherID=57郑宁是清华 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系主任、教授,据 http://fs.southcn.com/fszt/swtyj/yyzx01/content/2008-08/30/content_4574632.htm, 郑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 http://qkzz.net/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100&ID=18952有清华大学 郑宁的几张作品照片,与《中国陶艺家》所附图片相符,基本可以认定《陶艺创 作中的无意识表露》的作者是清华大学的郑宁教授。在这篇不到3000字的论文里, 至少有1800字改编自荣格的《未发现的自我》的中译本(张敦福、赵蕾译)。论 文抄袭不罕见,但根据心理学著作炮制艺术论文,实在让我惊讶。以下【】为涉 嫌抄袭的部分,括号内为《未发现的自我》中译本原文。   陶艺创作中的无意识表露   郑宁   陶艺创作过程中的自觉行为,有时会表现为一种自发性的习惯,这种习惯的 结果虽然常常满足了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但它的源发点却并非完全因美而起。 这里存在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陶艺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表 露。它与创作的有意识追求形成互补,经常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优秀的陶艺作 品,不仅展示着创作者鲜明的主观创作意识,也显示着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间表 露出的人性的美妙。   陶艺创作的无意识性表露,是创作者的一种创造本能和人性的自然流露。它 一方面涉及动力、冲动和意向,另一方面又具有源自本质的意义和目的。人的精 神功能和心理效应之中有一种生命本能的存在,作为与生命本能息息相关的人类 的创造欲望和能力就毫无疑问地具有一种创造本能。【工艺技术的学习能力,在 促人进步的同时,也使人与自己的行为本能逐渐疏远。人们往往会不断地通过观 察研究以往的工艺技术对自己进行指导,从而形成自己的工艺经验。在工艺经验 积累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完善着自己对工艺的认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艺追求 和技术能力,也改变着自己的工艺行为模式。】   (荣格:任何事物都不能像人的学习能力那样,使人与自己的本能行为模式 相疏远、相分离,……因此人的意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和研究人周围的世界来指导 自己的,而正是意识的这种特性,才使得人们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精神内容和 技术能力。)   【但在调整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逐渐忘却了自己的创作本能,而用工艺的技 术知识与技能来代替原来的本能。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纯粹由经验技 能构成的工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以技术能力为主体的有意识的工艺活动,循 序渐进地取代了原始的创作本能。】   (荣格:以至于人们在调整过程中就逐渐忘掉了自己本能的本质,并且用他 关于自我的概念来代替他的实际存在。这样,人们不知不觉中滑到了一个纯粹由 理念构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的意识活动的各种产物循序渐进地取代了客 观现实。)   【从而不可避免地被推到经验与本能、有意识与无意识、本质与现象之间的 矛盾冲突中。而且,经常是理性的工艺经验对创造本能施加否定性和压制性的影 响。】   (荣格:与自己的本能产生裂缝之后,文明开化的人便不可避免地会被推到 意识与无意识、精神和本质、知识和信仰的矛盾中去,而且,一旦他的意识对他 的本能层面施加否定性和压制性影响……)   实际上,本能动力和想象力共同构成了不可忽视的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无 意识创造中流露出的往往是生命的本能与激情。但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越 大,头脑里的知识越多,对那些仅仅是自然的和偶然的事物,对那些由非理性因 素所产生的现象——包括那些与意识无关的客观精神——所产生出的轻蔑心理也 就越深重。与头脑中有意识追求的主观性相对比,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习惯则是 客观性的,它的主体主要是受工艺习惯的直接影响,也经常受感觉、情绪、冲动 等因素的间接影响。所有这些因素,其现象是主动自生的,而实质是客观出现的, 这些因素不会因任何主观愿望或理性思考而改变。】   (荣格: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越大,他头脑里的知识和技术就越多,他对那 些仅仅是自然的和偶然的事物,对那些由非理性因素所产生的现象——包括那些 与意识无关的客观精神——所产生出的轻蔑心理也就越深重。和意识头脑中的主 观主义相对比,无意识是客观的,它主要是以彼此矛盾的感觉、幻想、情绪、冲 动和梦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而在所有这些形式中间,无一是自生的存在,它 们个个都是客观生就的。)   凡艺术创作,既有技术理性的一面,也有艺术感性的一面。当人的情感控制 在某种限定之内时,理性的探索才可以顺利进行,如果情感的激烈程度超越这个 限定,理性功能便很可能丧失殆尽,这时所展现的更多是纯粹的创作激情。在绘 画艺术创作中,理智与情感较量时,天平不一定会偏向哪一方。在陶艺创作中, 理性似乎总是占据第一位的。   有两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一,怎样理解陶艺创作中共通的工艺知 识与个体创作意识之间的关系;第二,怎样理解陶艺创作中的有意识追求与无意 识表露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前一个问题集中在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后一个问 题则相对隐晦,矛盾的集中点往往存在于作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最常见的问 题就是常常会将审美意识与工艺习惯混为一谈。大多数具有自我意识的陶艺创作 者都会自然地按照他对美的理解进行创作,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实现了自己的精神 价值。但这实际上只是大多数人对有意识创作的体验,对自发的、无意识的原创 精神及其内部含义却茫然无知。人们通常总是习惯于按照社会的一般尺度来衡量 他们的自我意识,而忽略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事实。   【人们通常所说的“ 艺术创作”,往往是一种有限而实际的知识与技能, 其中的绝大部分技术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知识结构之中。同时,人们常常又会在无 意之中产生虚无飘渺的假想,这些假想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掩盖起来。】   (荣格:因而,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知”,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限的知识, 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仍然存活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的各种或者社会因素来决定 的。……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又会在无意之中产生各种与这种偏见相左的虚 无飘渺的假想,这些假想只能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掩盖起来。)   【由于无意识的创造精神在本质上是由创作者个体自然而发生的,是不以人 的主观愿望而改变的,工艺经验指导在这方面往往是无所作为的。因此,工艺经 验的普遍有效性愈强,它解释个体事实的能力就愈差。任何以经验为基础的工艺 理论,都必然是统计性的,也就是说,这种工艺经验总是提出一种理念上的平均 值,这个平均值又总是将天平两端的所有例外平衡下去,并且用一个抽象的平均 数取而代之;而在现实的陶艺创作中,这个抽象的平均数不一定就存在。陶艺创 作中的例外现象是真实的,但是,这些例外现象往往在工艺经验总结平均化的过 程中被忽略了。】   (荣格:在无意识——这里的无意识不受意识批评和意识控制的影响——的 广阔天地里,我们毫不设防,孤立无援,很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很容易患上精神 传染病。……由于自知在本质上是一个企图了解个体事实的问题,理论在这方面 毫无用武之地。因此,理论的普遍有效性愈强,它对这些个体事实作出应付的能 力就愈差。任何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都必然是统计性的,也就是说,这种理论 总是提出一种理念上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又总是将天平两端的所有例外平衡 下去,并且用一个抽象的平均数取而代之;而在现实世界里,这个抽象的平均数 不一定就存在,尽管它在理论上是相当有效的。即使如此,作为一个不容否认的 基本事实,它在一切理论中都有自己的一席地位。两个极端上的那些例外都同样 有事实的根据,但是,这些例外根本不可能以最终结果的形式出现,因为它们在 这个平均化过程中相互抵消掉了。)   【工艺经验善于从各种实物资料的平均值出发来说明客观事实,但实际上, 这种经验并不能真实全面地给我们描述那些工艺事实。经验固然对现实创作中的 某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有所反映,但它往往又会以容易使人误解的方式虚构了事实, 对事实进行了概念化的诠释。不管怎样,真实世界的显著特征在于事实的个性 化。】   (荣格:统计方法是善于从理念平均值的观点出发来说明客观事实的一种方 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全面地给我们描述那些经验事实。统计方法 固然对现实中的某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有所反映,但它往往会以最容易使人误解的 方式来虚构客观事实,以统计为基础的理论尤其是如此。不管怎样,真实世界的 显著特征在于事实的个性化。)   【如果要给陶艺无意识创作的实际情况下一个不太精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可 以说,实际情况只不过是由各种例外所构成的一种状态而已。实际上并没有,也 不可能有以理论指导为基础的无意识创作,因为无意识创作的主体是个人,是一 种例外的、不规律的现象,并不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为个人所独有的东西。 不能把无意识创作理解成为一个反复出现的单元,而应该把它看成一个既单一又 独特的存在。无意识创作既不可知,又不可测。】   (荣格:如果要给实际情况下一个不太精确的定义,那么我们可以说,实际 情况只不过是由各种例外所构成的一种状态而已,因此,绝对的真实首先有不规 则的特点。 一旦谈到某种对于自知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时,我们心中必须必须 牢记以上各项要点。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以理论假设为基础的自知,因为 自知的对象是一个个人——即上述所说的一种相对的例外,一种不规则的现象。 所以说,赋予个人特点的并不是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而是为个人所独有的东 西。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个人理解成为一个周期性出现的单元,而应该把他看作 一个即单一、又独特的存在,而且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个人即不可知,又 不可能与其他的任何事物进行比较。)   【但是,在分析研究时,无意识创作作为一种现象,也只好被当作一个统计 单元因素来看待,并总结其共性特征,与其他因素进行比较,否则就无法对其进 行一般性的概述了。而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工艺现象,无意识创作也就有了一个 抽象的概念,一旦概念形成,无意识创作的个体性就消失殆尽了,而成为具有相 对标准化的一个共性概念。】   (荣格: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物种的成员,它可以被当作,也必须被当作一 个统计单元来看待,否则,我们就无法对人类进行一般的描述了。出于这个目的, 就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比较单元,与其他物种进行比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 行之有效的人类学或心理学,而这样一来,作为一种平均单元,人也就有了一副 抽象的画面,只不过在这一抽象过程之中,个体的一切特征都消失殆尽了。然而, 正是个人的这些个性特征,才对我们理解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虽然是研究个别人的无意识创作,也必须把它作为一般人所具有的知识结 构来理解,并且采取一种全新的、毫无偏见的态度来研究。为此,必须要有一颗 自由的、开放的心灵,对共性与特性的洞察既要敏感,又要宽容。无论是理解一 个具体的人,还是理解无意识性创作的一般特点,都必须把既有的工艺经验置之 脑后,现实地分析现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应当尊重的原则, 所以,在了解具体的、个别的无意识性创作时,只能忽略那些说教式的知识了。】   (荣格:如果我们打算了解一个具体的人,那么,就必须把关于一般人的科 学知识置诸脑后,并且还要抛弃所有的理论概念,以便我们采取一种全新的、毫 无偏见的态度来完成这一过程。如果我要完成理解一个人的使命,我必须有个自 由的、开放的心灵,其中对人的知识,抑或对人的特性的洞察,构成了关于人类 总体的各种普遍性知识的先决条件。现在,不管是理解一个具体的个人,还是理 解有关自我的知识,我必须把所有的理论设想抛之脑后。由于科学知识不仅被誉 为普遍尊重的原则,而且在现代人眼里,它还背当作独一无二的知识权威和精神 权威。所以,在理解具体的个人时,我就不得不“大逆不道”了,也就是说,我 只好对那些科学知识视而不见了。)   【一方面是对工艺经验所持有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是理解具体现状的愿望。 两者之间有时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的。这种冲突和对立又不可能通过任选其一 的方法来解决,而只能通过一种双向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不要顾此失彼而要彼此 兼顾—的方法来解决。】   (荣格:一方面是科学知识所持 有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是理解他的病人的 愿望。两者之间完全对立、相互排斥。实际上,这种冲突和对立不可能通过任选 其一的方法来解决,而只能通过一种双向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不要顾此失彼而 要彼此兼顾——的方法来解决。 )   【研究陶艺创作中的无意识性,就主体内容而言,仍然是研究其意识性的科 学,自然会尽可能地用一种集体共有的标准衡量一切工艺现象。于是,个人的无 意识性就变成了一种偶发的随机现象,经常被人们忽视。其实,这并非完全因为 粗心大意或缺乏知识,而是在内心底层拒绝承认自我意识以外的精神存在。】   (荣格:甚至在今天,就主体部分而言,心理学仍然是研究意识性内容的科 学,它尽可能地用一种集体共有的标准衡量一切精神现象。于是个人的精神就变 成了一种偶发的随机现象……而这种个人精神则完全被人们忽视了。其实,这并 不是粗心大意或缺乏知识使然,而是由于除自我以外完全拒绝承认可能还有另一 个精神权威存在。)   通过对无意识创作个性特征的研究,对陶艺创作中超越常理但又真实存在的 现象分析,将会有力地加深对陶艺精神的整体认识。陶艺创作是有意识追求与无 意识表露的结合。那些有意识的追求在釉色、造型、装饰中鲜明地体现着。正因 为它可见,所以它吸引了人们太多的目光,却忽视了创作中的无意识性。   确实,无意识创造潜藏更深,难以发觉,正因为这样,它往往正是陶艺创作 者真实心境的体现,也是最真切的表露。当我们把审美的目光透过那有意识的追 求,而用心去感悟那无意识的流露时,我们对陶艺精神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如 果我们有能力通过对陶艺作品的分析,了解创作者在工艺过程中的自觉行为,认 识创作者的创作意念与心灵世界,解析创作者的工艺本能,就会渐渐地感受到创 作者所持有的工艺意识。 (XYS2009040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