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之无愧:回应AOPS《杂交水稻之父居然不是袁隆平》 作者:流火十月 关于10月17日新到中的AOPS的文章,看到后觉得作者非常不知农学,没有品种和杂 交F1代的常识。同时觉得XYS那么大的读者群,懂农者(比如种田农民)总会有人站出 来改正一下的吧。因此得过且过,继续潜水。10月19日新到中看到令狐无忌插了一 腿,但基本没有回答AOPS的问题。因此特别说几句AOPS提到的问题,以正视听。 Henry Beachell 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育成的IR8是一个普通水稻品种,即种植这 个品种收获得种子下一代仍然能够在生产上使用,产量和品质等非常稳定不会有明 显的分离现象。IR8获得成功主要是提高了水稻的抗倒伏性能。之后KHUSH因在IR8基 础上育成了抗倒伏性能更号的IR36,同时抗虫抗病性能优于IR8,因而与BEACHELL共 享 1996年的WORLD FOOD PRIZE。(顺便扒拉一下,BEACHELL的抗倒伏IDEA应该是来 源于BORLAUG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小麦矮秆品种育成和推广的成功。培育 矮秆品种来增强抗倒伏性状最早用于育种实践的是WORLD FOOD PRIZE 的发起人Norman Ernest Borlaug,1970年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我们就不去低估BEACHELL工作 的原创性了。) 而袁隆平育成的南优2号虽然以一个品种名字出现,但它其实是一个F1代材料,它所 利用的是杂种优势。即杂种F1的植株比亲本许多方面有优势包括产量优势。这个F1材 料种植后,收获的种子看上去都一样,加工和消费所看重的水稻颖果的胚乳部分没 有差别。但由于胚部分实际上是F2的起点,已经开始分离,如果把这样的种子再用 于下一年或下一季的生产,你会看到的是水稻植株高低参差不齐,分蘖(分支)多少 不一,抗虫病强弱不等,熟期早晚不一的一片田地。产量和收益就别提了。因此用 杂交水稻F1生产上收获的种子不能再用于再生产。 人类发现杂种优势很早,利用杂种优势也有很久的历史(比如骡子是马和驴不同物种 的杂交产物,其耐恶劣生存条件的能力比马好,体格和力气比驴大)。20世纪二十年 代美国已经成功地培育成了杂交玉米并用于生产,大幅度地提高了玉米产量。主要 原因是玉米是雌雄异位花植株,人工授粉生产F1种子要容易得多,加上后来玉米发 现了雄性不育系材料,使大规模生产F1种子成为可能。水稻的花器特点决定了人工 杂交很费时费力效果差,必须“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三系都有的情况下才可 能大规模生产F1种子用于生产。(两系法所涉及的光敏核不育材料得发现及其应用则 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的事)。袁隆平的贡献是首先发现了不育系,而且很快(正是 文革期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且配成了能用于生产的杂交组合。发现杂种优势不是 袁隆平的原创,利用杂种优势袁隆平也不是第一人,但在水稻上做成F1并能那么成 功地用于大面积生产的,袁隆平是第一号。称其为“X父”,我虽然感冒,但袁隆平 当之无愧。尽管此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偏见错误,不能强求DNA结构发现 前在大学读书的人个个能达到方舟子的水平。但我个人认为应该就事论事。(顺便 扒拉一句,“X父”“X母”的称呼,远如“国父孙中山”,近者“光纤之父高锟” 的叫法,我基本上都很反感。发明创造和授精与受精生产区别还要遭这些庸词艳曲 来折腾。哀啊!) (XYS20091020)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