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蒙牛再陷OMP危机   本报记者 张旭 王兆寰 北京报道   华夏时报2009-02-14   三聚氰胺的重创尚未远去,蒙牛集团再次深陷“造骨牛奶蛋白”漩涡中,这 一次主角为其高端奶特仑苏OMP奶。   这一次事件的起因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的 一纸公函。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函,要求其 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OMP和IGF-1物质,并强调,“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 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   特仑苏是蒙牛的“利润奶牛”,OMP遭禁,其特仑苏高端奶的卖点也就瓦解, 随之而来的是产品遭遇下架和召回。一乳业专家透露,目前蒙牛的特仑苏销售额 占到其总销售额的六分之一左右,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明确的说法,其将遭受重 击。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蒙牛特仑苏产品已经开始下架,再受重挫的蒙牛能否迈 过牛年生死“槛”,则悬念重重。   谁揪出了特仑苏?   国家质检总局在公函中表示:“如该企业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请该企 业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申请卫生部门做出是否允许使用 OMP及IGF-1的决定。”   自特仑苏OMP产品2006年初诞生后,对其致癌的质疑就持续不断,之前多为 行业协会和民间人士。这次国家质检总局公开发函,显示了官方对该产品所存在 未知风险的担忧。   针对人们对于蒙牛特仑苏牛奶中OMP的关注,2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 责人更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对蒙牛 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对研 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对于蒙牛特仑苏OMP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最先质疑的是打假人方舟子。 2007年3月26日,方舟子在其创办的新语丝网站刊文《以“蛋白”的名义》,率 先质疑其“造骨牛奶蛋白”,随后连续不断发文,从专业的角度深入质疑蒙牛特 仑苏添加的OMP其实就是IGF-1。由此引发多方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奶业协会也介入其中,其下属的网站南方奶业网于同年 5月31日起开始转载有关蒙牛特仑苏造骨牛奶蛋白的文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据记者从广东奶业协会了解,有关方面走政府上层路线对奶业协会施压,要求其 删除有关蒙牛特仑苏的文章,迫于政府的压力,广东奶业协会将多篇转载报道文 章从网上撤下。由此该协会与蒙牛也结下了“梁子”。   作为广州奶业协会副会长的王丁棉,更是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蒙牛特仑苏所 添加物质的属性和证据材料,并与广东奶业协会的其他专家联合调查反映出来的 问题,中间遭到蒙牛多方的压力和阻碍。   事实上,对于蒙牛特仑苏中含有IGF-1可能致癌,广东奶业协会早有警觉。 2007年6月初,广东奶业协会向广东省政府以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 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工商局、广东省农业厅等上交《关 于蒙牛特仑苏牛奶添加造骨蛋白情况的反映》书面反映材料。同年7月,该协会 也向国家卫生部提交《关于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添加激素蛋白IGF-1合法性开展 调查的请示》。   但广东奶业协会并没有等来卫生部的回复,迫于多个政府部门的压力,广东 奶业协会最后暂停了借助官方来调查蒙牛的努力,但并没有放弃对特仑苏产品致 癌的调查。   据上述乳业行业专家透露,蒙牛特仑苏问题终于爆发,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多位专家向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举报;二是内蒙古自治区当地政府要 求蒙牛对举报内容给予说明,并要求蒙牛形成报告上报自治区政府和国家质检总 局;第三则是蒙牛正撞在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行业添加剂整顿的枪口上。因此多 个因素加在一起促使特仑苏事件爆发。   另外,据该乳业专家透露,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函出台前,也就是2008年11月 底的时候,有多位专家和博士计划联名上书国务院,反映蒙牛特仑苏牛奶中添加 IGF-1致癌问题,但是考虑到三聚氰胺事件远未了结,担心此举会再次给乳业重 创,最后没有上书,而是将有关问题反映给了中央督察组。   揭开OMP面纱   据了解,OMP(Osteoblast Milk Protein)中文名称为“造骨牛奶蛋白”, 是蒙牛与新西兰乳品研发机构TATUA公司联合研发的。“OMP是以牛乳为原料,经 脱脂、膜过滤等工艺制成的牛奶碱性蛋白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乳铁蛋白、乳过氧 化物酶等。”蒙牛在给本报的官方回复中表示。   不过,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认为,蒙牛网站上公布的OMP的生化数据,与 国内外都有众多研究的一种蛋白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简称IGF-1) 完全吻合。蒙牛在2006年提交的一项专利也表明他们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的牛奶制品中添加IGF-1。   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中文译为“(类)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是生长激素的一种。IGF-1在人体中能够自行分泌,对人体几乎所有细 胞都能产生作用。但是IGF-1能引发多种癌症。   IGF-1致癌已无争议,蒙牛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蒙牛在给本报的官方回复中 表示:“经检测,特仑苏OMP牛奶中IGF-1的含量与普通牛奶一样。”   不过,在本报记者获得的《蒙牛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却明确表示,“本 发明是在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灭菌后的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IGF-1”,“本发 明通过在牛奶中添加IGF-1,基本可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求,能够促进人体对钙 的吸收”。   而且在“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酸奶及其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 蒙牛明确表示,OMP的规范名词为GFC,“主要成分为类胰岛素成长因子(IGF-1, IGF-2)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   蒙牛的辩解   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下发公函,按道理, 蒙牛的特仑苏系列产品应该下架、召回、停产,企业应该积极解决问题。   不过,2月11日,本报记者在沃尔玛超市中发现,蒙牛2月3日及此后生产的 标有特仑苏OMP的奶仍然在正常出售。而2月12日,家乐福、华联、美廉美等超市 已经下架特仑苏产品,至于原因均未透露。   对于产品是否下架,蒙牛明确表示,内蒙古质监局实地考察后的报告明确指 出,“能够证明OMP牛奶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未添加IGF-1”。而且蒙牛方面也表示, 出现目前的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导致舆论对特仑苏产生“误解”。   据王丁棉介绍,一般牛奶中也含有IGF-1,不过含量很低,其浓度大约为 4ng/ml,即便都被完整地吸收进了体内,对人体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不过,在《蒙牛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蒙牛提到,其特仑苏产品每100 克添加IGF-1为5.65-16.8mg。其添加量是一般牛奶的上万倍乃至数万倍。   生死未卜的悬念   特仑苏所含IGF-1致癌让牛年中的蒙牛再次雪上加霜。   此前,去年年底,蒙牛发布2008年财报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亏损约为 9亿元。而其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83亿元,本报曾报道其2008年上半年经营 业绩即将亏损14亿多元。   而且亏损并不止于此。摩根士丹利近期研究报告预测,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 的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蒙牛为此将支付20亿元的成本。两者加在一起,蒙 牛去年全年亏损超过3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3月底,蒙牛对外推出添加OMP的特仑苏OMP牛奶,其 价格是蒙牛其他普通常温液奶的2倍。   2007年,特仑苏OMP产品占到高端乳品市场七成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中报 可知,蒙牛超过半数的营业收入来自纯牛奶产品、高端品牌特仑苏OMP产品等。   方正证券分析师指出,特仑苏已成为蒙牛的“神经系统”,受OMP事件影响, 蒙牛股价11日暴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2%。截至全天收盘,股价下跌12.48%, 报收10.1港元。   信达证券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倍感遗憾,三聚氰胺事件 后,蒙牛再遇“安全门”,无异于雪上加霜,其股价的表现有很大反映。平安证 券分析师则指出,该事件对蒙牛整体影响有限,对品牌的影响较大。短期看,股 价急速下跌,从12日市场表现看,跌幅已有所缓解。   据记者了解,目前其产品开始在北京各大超市下架,其产品在全国下架将随 之而来,这意味着其最重要的盈利产品特仑苏将毁于一旦。   上述乳业行业专家预计,目前蒙牛特仑苏产品每年的产量约为16万吨左右, 约占蒙牛总销售额的六分之一左右。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预计,蒙牛2008年销售额约为230亿元,按六分 之一计算,特仑苏的销售额将近40亿元。   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的市场份额目前刚恢复了70%左右,仍然要面对很大 的压力。   而随着北京地区蒙牛该产品陆续下架,随之将会蔓延至全国各地,届时蒙牛 受到的打击将超过三聚氰胺事件。不过,对于产品是否下架,蒙牛官方还没有给 出明确的说法。   而且之前由于资金链紧张,一度传出蒙牛控股权将旁落外资,但在牛根生的 努力下化解,躲过一劫;但是在这次食品添加剂整顿大潮中,蒙牛再次面临生死 存亡关头,能否迈过这个“槛”则悬念重重。 牛奶里还能喝出什么?   本报记者 张玉香 北京报道   可以导致结石的“三聚氰胺”,“正在研究”中的OMP……牛奶里还能喝出 什么?我们不知道。   “蒙牛关于OMP的有关材料已经报到卫生部来了,对于它是否安全,有关部 门正在研究。”2月12日,卫生部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国家质检总局回应OMP的有关报道》里也同样声称,“国家质检总局有关 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对蒙牛 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对研 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据本报记者了解,OMP并不存在于国家食品添加剂的目录内。但是它却被添 加到特仑苏里面。   这与食品添加剂目录的相关制定程序有关。卫生部人士称,只有食品企业提 供添加入食品中的有关物质的上报材料,然后经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的认定、审 批,该物质才可以被看做食品添加剂使用。但是这首先要由企业进行申报。   那么,换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企业不进行上报的话,它在所生产的食品里加 入的有可能不是食品添加剂。   某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的人士曾经告诉记者,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 食品企业能不能拉住消费者,首先靠的是口味。因为这是最直观的,是消费者感 官可以感觉到的。那么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能在食品里面加入什么,我 们不甚清楚。   当然,国家负责食品安全的各部门会对企业进行监管。但在我们国家实行食 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条件下,原材料、生产、销售至消费的各个环节要协调起来确 实不太容易。因为,质检部门不能每样产品一一去检查,而卫生部则对食品企业 没有上报的而添加在产品中的物质也不太可能一一去鉴定。   可以肯定的是,蒙牛特仑苏中所添加的OMP的相关材料,虽然已经由蒙牛上 报到了卫生部,但卫生部的相关人士表示对其安全性正在研究。   也就是说,OMP能不能被认定为是食品添加剂现在还不能确定。   牛奶里喝出的,还有可能是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中的类似OMP的物质。 谁“毁”了中国牛?   “毁掉”蒙牛的不仅仅是蒙牛自己。   蒙牛特仑苏已经出来好多年,OMP也一直存在。当然,蒙牛在发表的有关声 明中称,OMP是安全的。对此,卫生部没有定性,我们也不好说。   从追逐利润的这个角度来说,蒙牛的遭遇首先源于自己。这个简单的逻辑就 是,蒙牛首先在特仑苏里加入了OMP这种东西,并且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突然有 一天,国家的有关部门表示它的安全性还要研究。从这个角度说,是蒙牛自己让 自己遭遇了困境。   虽然蒙牛的OMP或许不是三聚氰胺,但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人们往往更 加愿意仔细想想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三聚氰胺”。因此,蒙牛今天的困境是自 己造成的。   然而在企业之外,我们是不是应该有另一种力量或者规则去制约企业的行为, 去保证企业按既定的规则去“出牌”?   大风始于青萍之末。三聚氰胺事件如此,如今蒙牛的OMP风波也是一样。   笔者从广东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处了解到,早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就发现 当时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里并没有OMP这种物质。当时他们就以广东奶业协会 的名义向有关部门做了报告,但报告的事情不了了之。   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规则和足够多的部门去监管企业。比如质检、卫生等 部门。我们有相关的管理规定,但是现在监管手段的滞后等问题,造成了食品安 全方面的“漏洞”。   人说本命年灾难多,那么中国牛所遭遇的种种,看来不仅仅是“自作自受” 那么简单。 (XYS20090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