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蒙牛的OMP战争 记者:贺文 009年02月14日经济观察报   以标榜极负社会责任感的蒙牛集团主推的核心高端产品和“卖点”——特仑 苏OMP牛奶,已经陷入一场食品安全疑云。   特仑苏OMP牛奶之于蒙牛的重要,曾被概括为“蒙牛发现了液态奶的蓝海”。 有关争论,实是涉及到蒙牛高端牛奶的生死战。OMP究竟是什么东西,则决定了 这次战争的结果。   匿名邮件   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是一封匿名邮件。   2月11日下午,很多媒体记者收到一封由 “winterspring-moon@163.com” 发来的邮件,爆料内容就是次日见诸报端的国家质检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内蒙古质监局”)发布的公函,请内蒙古质监局责令蒙 牛禁止在特仑苏牛奶中添加OMP物质。   2月12日晚,蒙牛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赵远花给本报发来一份长达22页 的WORD文件,是关于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科技资料,末尾部分附上了内蒙古质 监局在今年1月给国家质检总局的《关于核查蒙牛特仑苏牛奶有关情况的报告》 (内质监监函[2009]7号)全文。国家质检总局2月2日的发函正是针对 “内质监 监函[2009]7号”提出的监管意见。   内蒙古质监局的这封函件表明,此次官方的介入源于国家质检总局接到蒙牛 特仑苏牛奶产品的举报:   1月4日,内蒙古质监局收到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调查处理蒙牛特仑苏牛奶产 品举报问题的函》,当日便与总局推荐的专家联系、组织了核查小组;1月 5日, 核查小组赴蒙牛公司实地核查,要求蒙牛公司按照文件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并按 照总局推荐专家推出的8点核查意见予以详细说明。蒙牛就特仑苏OMP牛奶有关研 发、生产情况及OMP安全性进行了说明。内蒙古质监局的函件称,核查小组在生 产现场没有发现IGF-1原料。   三聚氰胺事件后,官方对于中国乳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警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三聚氰胺事件后,无论民间、官方对添加物的安全性都更加谨慎。现在有 问责制,面对质疑,监管部门宁可先采取措施、叫停企业,主动作为在前,免得 事后亡羊补牢晚矣。”一位乳业资深人士感慨。   成败之间   2005年,蒙牛以特仑苏纯牛奶试水高端液态奶市场,成为“吃螃蟹的第一 人”。据称,这是为了改变液态奶利润日趋微薄的窘境,同时满足部分高收入人 群的需求。   业内人士回忆,产品上市仅两个月销量就开始稳步上升。   2006年3月底,特仑苏OMP牛奶高调上市。蒙牛当时的想法之一是,以增加品 种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细分市场。OMP肩负的另一重任是:给特仑苏高端定位一 个高端说法。   OMP牛奶自面市起,就一直以蒙牛独创的“造骨牛奶蛋白OMP”这一高科技成 分为宣传主打,以此凸显蒙牛特仑苏的技术优势。   在蒙牛的官方网站上,还保存着OMP牛奶面市时的宣传资料:“由国家公众 营养与发展中心设题、蒙牛乳业担纲研发的‘造骨牛奶蛋白(OMP)增强骨密度 项目’在国家信息中心正式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世界上第一款OMP产品—— ‘蒙牛特仑苏OMP牛奶’也正式推出”。   到目前,蒙牛的特仑苏系列已经扩容为:纯牛奶、OMP牛奶、低脂奶、有机 奶。   特仑苏OMP对蒙牛高端液态奶乃至液态奶的销售刺激功不可没。业界估计, 蒙牛的特仑苏系列占到国内高端液态奶市场的一半以上,有乐观者估计在 70%左 右;特仑苏一年的销售收入在30亿-35亿元左右(蒙牛2007年总销售收入213亿 元);普通白奶的利润率大约在2%-3%,高端液态奶则在 10%以上,特仑苏系列 的利润率更高。   蒙牛对特仑苏OMP牛奶销售业绩的表态则相当低调。2月12日,蒙牛在港上市 公司——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在公告中称:“特仑苏(OMP)牛 奶”的销售在上一个财政年度仅占本公司综合营业额约2%(整体销售额未公告)。   不过,就是这个蒙牛特仑苏系列高科技含量的支撑点——OMP,很快成了众 矢之的。   OMP牛奶问世一年后,2007年3月,有人开始提出质疑,认为:世界上根本没 有“造骨牛奶蛋白”这种东西,“OMP”不过是蒙牛公司为提高牛奶售价而生造 出来的一个概念,其真实成分应是一种叫做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具有类 似胰岛素功能的激素;长期喝大量添加了“OMP”的牛奶,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是当时民间质疑风波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博客上仍保存 着当时在媒体引起很大反响的两篇文章:3月底撰写的《以“蛋白”的名义》;4 月初的博文《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究竟是什么东西?》。由广 东省奶业协会主办、自称“敢讲真话”的南方奶业网,从2007年5月底开始,陆 续转载一些质疑蒙牛特仑苏造骨牛奶的文章。   不过,这些民间的声音,最后归于平静。方舟子在其博客中记载,多篇质疑 特仑苏的新闻报道的网页链接都找不到了;时任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的王丁棉 在当年的《蒙牛特仑苏牛奶事件备忘录》中回忆,迫于种种压力,网站将转载的 多篇质疑特仑苏OMP牛奶的文章删掉。当时,广东省奶业协会还向国家有关部门 提交了《关于请求对蒙牛特仑苏OMP造骨牛奶添加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 不过,并没有回音。   以“技术”的名义   时移势易。这一次,无论民间、官方,都需要蒙牛有个有理有据的说法。   针对“国家质检总局叫停蒙牛特仑苏添加OMP物质”的报道,2月11日下午, 蒙牛公开回应称,OMP安全性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并坚持认为, OMP与可能引发多种癌症的IGF-1是两种不一样的物质,OMP牛奶未添加IGF-1。   不过,这一公开回应却让外界找到更多“澄而不清”的疑点。   他们包括:OMP是国外引进,还是自主研发。蒙牛在11日的声明强调,OMP就 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是蒙牛与新西兰乳品研发机构 TATUA公司共用引进和研究的。但是,在特仑苏OMP牛奶刚上市时,蒙牛却宣称, 特仑苏OMP牛奶是蒙牛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共同研发,并申请了专利。   很多人质疑:蒙牛未在OMP牛奶中添加IGF-1,那么,申请了专利的OMP牛奶, 与蒙牛已经获得专利的“一种液态奶”(专利号200610003551.9)是何种关系, “一种液态奶”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就是IGF-1。   2月12日晚,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将一份22页的WORD文件发给本报, 试图从技术层面澄清关于OMP的身份问题。   其中,通过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蒙牛欲证明,自己 并未添加IGF-1。   “蒙牛能不能打赢这场技术仗,关键看中国政府部门何时对OMP有个明确的 判定。”一位长期从事乳业营销的资深人士说。   至于OMP事件可能对蒙牛的影响,蒙牛官方保持沉默。蒙牛集团新闻发言人 赵远花2月12日下午只是简单表示,到目前为止,蒙牛尚未接到任何政府方面的 关于下架、停产的通知,生产、销售照常。 (XYS20090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