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特仑苏豪华攻势 记者杨猛北京报道 2009-2-20南都周刊  2月11日,质检总局叫停蒙牛OMP牛奶的消息在迟到了9天后被媒体披露出来,继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再起风波。其实早在2007年,科普作家方舟子已经 对OMP广告的真实性与OMP产品的安全性提出疑问,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方舟 子的文章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现在,方舟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陷入 OMP危机中的蒙牛,也开始展开了一场豪华攻势。 情人节攻势   2月14日,情人节。杨文俊和母智深选择这个暧昧的日子,约见北京媒体, 试图继续为深陷OMP危机的蒙牛特仑苏牛奶辩护。他们两人,前者是蒙牛乳业集 团总裁,后者为蒙牛集团技术总监。   就在2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和《北京晚报》相继报道:国家质量监督 检查检疫总局2月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要求该局责令蒙 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这是官方首次对OMP问题表态。   真相大白。OMP,这种被特仑苏宣传为可以“增强骨密度”的神秘物质,并 不在中国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之列。   据最早播出这条消息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2月10日她打开信箱发 现了一封匿名邮件,内容就是后来流传到网上的质检总局的公函复印件。   质检总局在这份公函中指出:“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 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 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请你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 质。”   在向内蒙质检方核实后,《每日经济新闻》发布了这个消息。之前在为OMP 的合法性苦苦辩解的蒙牛,此后开始面临更大的舆论冲击。   当母智深在北京国际饭店的发布会上侃侃而谈的时候,现场记者注意到,蒙 牛集团总裁杨文俊特意拿起桌上的一盒特仑苏,将吸管放入嘴里,面对镜头喝了 起来。   据在发布现场的记者回忆:“整个发布会杨文俊一连喝了好几盒特仑苏,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强调自己的家人孩子仍然在继续食用。意在强调特仑苏的安 全。”   发布会的前夜,2月13日,卫生部网站发布的一则“动态”消息称:经过卫 生部会同六部门研讨,专家认为饮用添加OMP的牛奶不会产生健康危害。但蒙牛 “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 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显然,蒙牛更愿意把这个结论的前半部分当成救命稻草,在杨文俊看来,这 一“无害”结论,就是政府为蒙牛特仑苏牛奶的安全性作了保证。在随后的记者 提问环节,杨文俊反复引用这个说法。他似乎如释重负地说:“我们终于可以放 心了。”   当有记者提问:“蒙牛从几日出产的产品已经停止添加OMP?现在市场上已 经在售的OMP牛奶怎样处理?”他又顾左右而言他:“2月2日以后,国家要求企 业停产,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生产。虽然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安全的,对健康没有 危害的,但是我们也会执行国家相关的要求。” 发布会当日,几乎各大门户网站上,人们都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消息《卫生部等六 部门专家认定:特仑苏OMP无健康危害》,内容基本上如出一辙。几大门户网站 关于蒙牛的报道惊人一致,开头都有“记者今天从蒙牛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获悉”的字样。做专题用的图片完全一样,页面设计也差不多,甚至后面的评论 也全部是正面的。   据北京一名门户网站的编辑透露,“蒙牛是我们的广告大客户。这种大客户 是要特殊保护的。”并不讳言蒙牛的公关攻势。蒙牛在各大网站和媒体上近乎雷 同的宣传表明,一场用金钱堆砌的危机公关正在打响。   这场华丽的危机公关反倒引起了舆论更大的不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2月12日质检总局刚刚说正在检测OMP是不是有害,紧接着卫生部就表态“无害”, OMP又不是三聚氰胺,其有没有致癌性岂是短短几天就能证明出来的?   2月16日,中国奶协理事、广东省奶协副会长王丁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卫生部的表态并没有提供更详细的科学依据,缺乏具体意见和对这个产品评价的 临床数据。   王丁棉说:“卫生部的做法很‘聪明’,只是网上挂一个动态消息,只是一 个口头表态,并不是正式文件通知。深究起来其实它什么都不是。但是蒙牛却利 用政府资源为自己消除危机,重新利用卫生部的一个口头表态为产品做新一轮宣 传,是十分不严肃的。”   不过蒙牛负责宣传的副总赵远花2月16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否认蒙牛 为危机公关投放了巨额资金的说法。她说:“这只是我们企业为了向消费者说明 产品的安全性所做的必要工作。” 方舟子出击   不过在以打假著称的科普作家方舟子看来,蒙牛这场豪华的反击,来得有点 晚。   2007年3月初的一天,方舟子特地来到超市,寻找一种叫特仑苏的牛奶。几 天前,一个北大附中的学生给他写信,称他发现了一种新鲜产品——特仑苏,其 宣传页上说:蒙牛乳业通过对国内外技术的研究,发现了造骨牛奶蛋白,这种蛋 白在有效提高人体骨密度方面具有独特的机理和效果,并给这种蛋白命名为 “OMP”。OMP可增加人体内“成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骨骼合成代谢,从 而有效促进健康骨骼的形成,促使骨量增加。   这名中学生感到困惑,请教方舟子:根据高中生物所学的知识,蛋白质进入 肠胃都将被消化成氨基酸,人体再把氨基酸合成所需的蛋白质,那么OMP在肠胃 中早就分解成了氨基酸,怎么对骨骼发生直接作用呢?特仑苏宣称OMP“可直接 对骨骼发生作用”,这算不算虚假广告?。   这极大地引起了方舟子的好奇心。方舟子说:“这个简单的道理,连高中生 都知道,为何医学专家们却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连医 学专家、著名厂商都不怕人笑话,都在炒作虚假的医疗保健概念,误导消费者, 也可知现在的医疗保健市场混乱到了何等程度。”   在超市的货架上,方舟子发现特仑苏牛奶的售价相当于一般液态奶的两倍多, 一箱12包普通牛奶的价格是20多元,而一箱蒙牛特仑苏牛奶则要卖到50元左右, 加了OMP的特仑苏卖到将近61元。   2007年3月10日,方舟子在“科学为健康维权——3·15高级论坛”的发言中, 最早发出了对这个产品的质疑。3月28日他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以“蛋 白”的名义》一文,提出质疑。   “世界上根本没有‘造骨牛奶蛋白’这种东西”,方舟子说,“OMP”不过 是蒙牛公司为提高牛奶售价而生造出来的一个概念。这时候他倾向于认为特仑苏 做了虚假广告。   随后,方舟子检索到一篇母智深署名发表的论文,并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发 现了蒙牛提交的MOP专利申请书,根据母文与该专利申请书(专利申请号为 200610003551.9),方认为OMP的真实成分应该是一种叫做IGF-1(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的激素。IGF-1具有类似胰岛素功能,美国FDA曾经批准IGF-1用于治疗 糖尿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来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撤销。主流意见认为, IGF-1能增加癌症发病率。   2007年4月17日,方舟子在他主持的“新语丝”网发表《蒙牛特仑苏牛奶中 的“造骨牛奶蛋白”就是IGF-1》一文,开始对OMP的安全性提出质疑。   尽管方舟子来势汹汹,但最初在面临方舟子的指责时,蒙牛并没有作出公开 的反应。一切都是在私下进行的。   方舟子在其博客中记载,多篇质疑特仑苏的新闻报道的网页链接,随后都莫 名其妙地找不到了。甚至方舟子本人的新浪博客,管理员也曾经给他打过招呼, 要求撤掉不利于特仑苏的几篇博文,“但是不久又恢复了。”   北京一家媒体记者透露,当时采写了一篇质疑特仑苏安全性的报道,但是在 发稿前一刻被撤掉,具体原因“据说是被公关掉了”。同时还被告知:以后不再 做关于蒙牛的负面报道。   蒙牛显示出强大的公关力量。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说,意识到蒙牛 特仑苏OMP有可能存在问题后,当时他所在的“南方奶业网”在2007年5月31日到 6月3日,连续转载了《方舟子质疑“虚假宣传” 蒙牛称生产的皆放心奶”》、 《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造骨牛奶蛋白”就是IGF-1》、《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的 身份受质疑》等文章,广东省奶业协会还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请求对蒙 牛特仑苏OMP造骨牛奶添加IGF-1合法性开展调查的请示》,不过,并没有回音。   随后而来的压力却让王丁棉几乎喘不过气来。其间蒙牛不断通过关系游说他 撤下文章。他说:“6月3日下午,蒙牛公关部两次来电找南方奶业网后台要求撤 下以上文章。蒙牛公关部经理在电话中说:方舟子是很难说服的,要准备材料说 服他起码要一周,你们先撤下来,我们会在一周内准备好有关材料,如果我们的 牛奶真的有问题,到时我们会在媒体上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   随后,6月8日晚至9日,不断有奶协人士向王丁棉游说求情,遭到王丁棉的 拒绝。6月10日当晚,蒙牛总经理助理飞抵广州,就特仑苏OMP问题找王面谈。 “后来又通过政府部门不断施加压力。要求我们在6月15日2点之前无条件撤掉稿 件,最终,所有有关文章都被撤换。”   王丁棉至今仍感叹:“当时压力好大,整个人几乎要被逼到精神病。”甚至 当时要去美国出差的机会,也因为这事情泡汤了。   方舟子介绍,质疑文章发表后,蒙牛通过很多关系给方舟子传话,希望双方 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是都被方舟子拒绝了。“我担心的就是被公关,因此每次都 拒绝了。他们也就知道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了。”方舟子说。   蒙牛副总赵远花表示,他们并不打算对方舟子的言论采取诉讼行动,她说: “这是学术范围的争鸣,毕竟我们的专家已经证明特仑苏是无害的。”   蒙牛的围追堵截是成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方舟子质疑特仑苏的文章, 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特仑苏安全性终于再次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 OMP何去何从   蒙牛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小企业,摇身一变进入中国乳企前三强,只 用了短短六年。这要归功于其不同寻常的营销手段。   《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说,OMP的诞生,源于中国乳业市场的白热化竞争。 2006年前后,激烈的市场竞争困扰着中国乳企,价格战的结果是“奶价低于水”。 液态奶微薄的利润让乳企开始梦想“制造”高端市场。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特 仑苏等高端品牌出现了。   业界人士对蒙牛那场豪华的宣传攻势记忆犹新。2006年3月29日,蒙牛召开 了“OMP造骨牛奶蛋白项目”专家鉴定会,宣布发现一种新的蛋白。随后的几年 中,蒙牛不断在公众面前重复这样的信息:OMP牛奶是“由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 中心设题、蒙牛乳业担纲研发”、“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与研究推出 的“造骨牛奶蛋白(OMP)增强骨密度项目”的产品。   但在今年2月2日OMP问题因质检总局介入而突然放大之后,蒙牛又一再强调, OMP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是蒙牛与新西兰乳品研发机构 TATUA公司共用引进和研究的,并未添加IGF-1。   在2月14日的蒙牛新闻发布会上,母智深说,OMP牛奶是新鲜牛奶中添加的牛 奶碱性蛋白,经过UHT杀菌后形成的产品,有认证,安全,且可以无限量使用。   但方舟子提出了异议:根据新西兰TATUA公司于2007年2月将原料出口到中国 时出具的文件,该公司出口到中国的原料写的并非OMP或MBP,而是 “Lactoferrin Co-Isolate”(乳铁蛋白共分离物)。据新西兰TATUA公司网站 的介绍,乳铁蛋白共分离物的成分包括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生长因子、免 疫球蛋白和溶菌酶,其中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都与造 骨无关,与造骨可能有关的只有生长因子,包括IGF-1。这又与蒙牛关于OMP和 IGF-1是两种不同物质的说法相冲突。   业界估计,高调上市的特仑苏系列占到国内高端液态奶市场的一半以上,有 乐观者估计在70%左右;特仑苏一年的销售收入在30亿-35亿元(蒙牛2007年总销 售收入213亿元);普通白奶的利润率在2%-3%,高端液态奶则在10%以上,特仑 苏系列的利润率更高,对于蒙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不是三聚氰胺问题与这次OMP危机的出现,相信蒙牛将一直“每天一斤 奶,强壮中国人”。但是现在,在三鹿已经正式破产之后,蒙牛必须继续面对市 场与消费者信心的考验。支撑着蒙牛1/7销售收入额的特仑苏系列将何去何从?   2月14日,杨文俊承认,蒙牛接到停止添加OMP的通知后,已经启动了将OMP 作为“新资源食品原料”进行申请的程序。不过他并未透露目前申请程序是否顺 利,已经到了哪个程度。   而方舟子,这名早在2007年就对OMP广告的真实性与OMP产品的安全性提出疑 问的科普作家,还在继续对蒙牛“穷追猛打”:“既然已经认可蒙牛违法添加了 不该加的物质,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那么该对蒙牛进行什么处罚 呢?”   虽然仍然面临调查手段单一、主要靠网络举报和数据库检索分析打假的指责, 也有人批评方舟子喜欢穷追猛打的风格,但是方舟子表示,他的以打假著称的 “新语丝”网站,会继续让那些夸夸其谈的花言巧语付出代价。   多数时候,他做到了这一点。 (XYS2009022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