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假名师的炮制与危害   作者:余一中   今年教师节前,教育部公布了2009年评出的百名高教名师。舆论反映激烈, 因为“经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 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 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凤凰教育 > 新闻 2009 年09月11日 09:05 来源:长江日报)。其实,这些“长们”当名师的现象,早 在2003年第一批百名高教名师中就已大量存在了。   所谓高校名师,本来是指一些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以自己的高尚师德与丰厚 学养赢得了广大学生、学术同行乃至社会的高度评价,因而具有崇高声望的高校 教师。他们的“名”是自然获得的,不用官封,也非御赐。从这一意义上说, 2003年开始的行政推选和命名“高教名师”之举,实在是违反教育规律的,因此 也是反科学的,尽管首批百名名师中也不乏真正的名师,例如复旦大学的陆谷荪 先生、上海音乐学院的俞丽娜女士,因为高校里谁没有用过陆谷荪先生编的《英 汉大字典》,谁没有听过俞丽娜女士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呢?但通过行政管 道来推举和命名高教名师,那就难免会有一些“长们”,即高校的教育官员们通 过不正当的手段骗取名师头衔。本文试图通过“解剖麻雀”式的个案分析揭示假 名师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同时也谈谈假名师对教育与社会的危害。   孙玉华是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2003年起)。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师们在 2003年前大多不注意她,因为她作为教师在俄语学术界没有什么影响。2003年, 她突然成了教育部首批百名高教名师之一,人们开始对她有了议论,一些资深俄 语教授甚至表示:即使在全国高校选一百名优秀俄语教师,那也轮不到孙玉华。   那么,她的高教名师的称号是怎样获得的呢?   现在的各种评选活动,潜规则太多。教育界也不未必能免俗。但潜规则都是 在幕后运动,暗箱操作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 研究中心主办的网站上发布的孙玉华的“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个人详情”的“简介” (见:“2003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名师奖主页>教学名师奖获奖者>个人 详情”〈以下简称“简介” 〉, http://msj.hep.com.cn/jsp/infoview/briefIntro.jsp?sn=112)和“高教名师” 申请表(见:“2003年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名师奖主页>教学名师奖获奖者 >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http://msj.hep.com.cn/jsp/infoview/jbqk.jsp?sn=112 )中可以看出,孙的 “教学名师”称号是靠着一份浮夸、造假的材料骗取的。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孙 的“简介”及“申请表”吧。   1. 基本情况造假   即使不具备专业知识,稍微认真一点的读者都可以发现,在“简介”中和 “申请表”的“申请人基本情况”中,有一处明显是伪造的,两处是令人怀疑的。   明显伪造的是:“申请表”中说,“1980年9月——1981年8月”孙在“北京 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生班”学习“俄罗斯文学”;而“简介”中则说,孙“1980 年9月 — 1982年7月赴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攻读俄罗斯文学专业”;(孙在 北大“意念”攻读的时间延长了将近一年!大概孙觉得,这样才更像正儿八经读 研究生班吧。)   然而,我问过北京大学俄语系的几届负责人,他们都说,北京大学自1980年 以来从未办过什么“俄罗斯文学研究生班”,孙玉华只是在1980年9月——1981 年7月在俄语系旁听过该系文学研究生的课而已。   令人怀疑的两处之一是:从“申请表”中我们看不到孙有任何哲学专业的学 术经历。她的“哲学博士”称号是怎么得到的呢?   令人怀疑的两处之二是:“申请表”中说,“1997年9月——2000年11月” 孙在“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简介”中说,“1997年9 月—2000年7月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人们怀疑的原因是,既然孙那段时间“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学习”, 那么这里的记述就和后面“申请人教学工作情况”中关于孙这一时段在国内上课 的情况相矛盾了。于是就牵出了另一个问题——   2. 教学情况造假   在“申请表”的“申请人教学工作情况”中说,“1999年9月——2000年7月” 和“2000年9月——2001年7月”孙在大连外国语学院主讲(注意:是主讲!) “高级俄语综合课”,其“本人授课学时”达128学时。此外,她在“2000-2003” 年间还担任着“研究生98-02级” 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研读”的教授工作,在 “1999-2001”年间还担任着“研究生98-99级”的“俄罗斯文学史”的教授工作。   人们自然要怀疑:难道俄国高校里也有中国特色的专供权贵们通过“在职研 究生学历”获取“博士学位”的机制?孙那段时间到底是在俄罗斯“攻读学位”, 还是在大连上她的课呢?(难道分身有术?)二者必有其一是伪造的。   3. 科研情况造假   “申请表”中“申请人科研情况”更是暴露出孙在科研方面的诸多谎言。   首先,其中的“科研简况”栏显示出孙对俄语专业的科研概念没有一个正确 的理解。常识是,一个高校专业包括有几个甚至更多的研究方向。某一专业的学 者固然要有对该专业总体情况的全面把握,但他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说却总是集中 在该专业的某一两个固定的方向上。我们知道的俄语专业的名师们(同行师生与 社会上公认的,而不是最近几年教育部命名的。)几乎都是集中自己毕生精力于 本专业的一两个方向上的。如曹靖华先生之于俄罗斯文学,胡孟浩先生之于俄语 语言学,吴克礼先生之于俄汉翻译研究。孙自称其“主要科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3),主要研究方向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代 表性论文8篇;第二阶段(1994-1997):主要科研兴趣是俄汉词典编撰学,代表 著(原文如此!)《俄汉外经外贸词典》、《旅居俄罗斯》、《俄汉实用大词典》 等;本阶段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项;第三阶段(1998-2003): 在系统掌 握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的基础上,主要科研兴趣集中在俄语教学法方面。以 俄罗斯文学篇章为语料,以俄语语言学为基石,探讨如何优化高年级俄语综合课。 第三阶段的科研成果最为丰富,出版教学法专著2部,撰写论文18篇。”尽管孙 在这里巧舌如簧地自吹自擂,但严肃的学界同行一下子就可看出,她作为一个高 校教师十几年间在自己学科的几个方向上游动,只能说她在学术上是长期找不到 北和术业无专攻而已。   “科研简况”除了说明她对俄语专业科研工作的不正确理解外,还包含着她 的两处疑似造假:一、她说,她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 项”,然而在“申请表”的附件“获奖证书”(封面复印材料)却提供不出一件 省部级以上科研奖的证书;二、她说,她在第三阶段“出版教学法专著2部”, 然而在“申请表”的附件“发表著作全图”里却只有一本可以算是教学法专著的 俄文书,另一本俄语书是《俄语练习册(中国俄语专业学生用)》,这显然不是 专著。(关于获奖证书的造假下面还将谈到。)   其次,“总汇”栏严重造假。孙自称,她的“获奖成果共12项”,其中“省 部级8项”。 但是在孙的“申请表”的附件“获奖证书”中,我们找不到一件省 部级科研奖的证书,而只看到有下列文件:“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奖章”的证书、 “大连市优秀专家证书”、“辽宁省优秀教师证书”、 一份影印得不清楚的 “教育++局函件”和“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改革子课题立项项目”(即 孙的“俄语教学法”的“立项通知”。)、2000年“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委员会 证书”、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6年“大连 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颁奖证书”(真正算得上是科研奖的仅此一项,而且也只 是校级的,本校的。)、“2001年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秘书处”的 证书、1995年辽宁省政府的劳动模范证书。   看得出,孙实在拿不出一份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的证书,因为她连本校的科研 奖都拿出来充数了,怎么会留着省部级科研奖证书不想示人吗?另外,一个高校 教师的智商与道德低到把行政奖证书,甚至行政与党务文件用来充作“获省部级 科研奖”的证书,那他又怎么配得上“高教教学名师”的称号呢!   再次,“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栏严重造假。孙称,她“目前承担项目共 6 项”,其中“国家项目2项”,“省部项目4项”。 事实上,她在“申请表”中 填写的“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 俄语教学法” 也只是司级项目,而来自“国际合作项目”的“国家项目2项”——《语言文化 学纲要》、《俄语功能语法》则纯属子虚乌有。她是想用她与某些俄国学者的个 人合作项目混淆视听,冒充“国家项目”。其逻辑似乎是:既然我和俄国学者分 属两个国家,那我们的合作项目就是“国际合作项目”了,那又怎么能不是“国 家级”的呢?说个“世界级”也未尝不可。作为大学校长,孙不可能不知道,所 谓某一级别的科研项目是要经该级别的科研管理部门确认并发文的。孙是在用谎 言忽悠人呢。   第四,“最有代表性的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栏严重造假   在这一栏中,孙填报的三项中的两项——《旅居俄罗斯》和《俄语实践语法》 ——既不是获奖项目(未见获奖证书),也不是论文或专著,而只是编著,孙是 主编之一。其中《旅居俄罗斯》是毫无学术价值的会话手册,《俄语实践语法》 的水平平平,除了她任职的学校,几乎没有其他学校使用。作为一个高校教师, 孙清楚知道编著与专著的区别。我们只能说,她又用偷换概念的方法造了一次假。   4. 学术水平不高(如果不是低下的话)   孙自称她在俄语语文研究的各个方向上“均有较多理论层面的思考”,“在 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见“申请表”)。但是她的自我学术评价却与事实严 重不符。   通过中文百度、谷歌与俄国的搜索引擎,我们能看到孙出席国内学术会议的 消息,也能看到孙作为教育官员往来于国内外多所大学之间的消息,但看不到有 什么人引用过孙的哪一篇学术文章或哪一本书,也不曾看见有什么人写过关于孙 的哪一篇学术文章或哪一本书的评论,因此也就看不到孙“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 定影响”的消息。   在“申请人科研情况”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栏中的《试论篇章在俄语 教学提高阶段的重要性》是大连外院学报里的一篇文章。而“最具代表性的论文” 栏(限填10篇)中,有2篇(这2篇中也包括了上面的《试论篇章在俄语教学提高 阶段的重要性》。看得出孙是再拿不出10篇像样的文章来填满这一栏了,所以只 得把上面那篇再填一次,以凑够10篇。)发表在大连外院学报上,4篇发表在国 内的论文集中,2篇发表在国外的论文集中,2篇是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宣读”的。 也就是说,按照当前国内高校科研统计的方法(尽管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些规矩, 但它毕竟为高校科研管理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孙在2003年前的六七年 间仅发表过2篇核心刊物的文章。而且她的所谓科研成果除了她自己的大连外院 学报愿意刊登外,其它核心刊物是很不情愿刊登的,如果不是根本没有刊登过的 话。孙的学术水平之高低由此可见一斑。   不要说孙的“申请表”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所在学校的职能部门报上去 的,也不要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孙只是一个“被申请人”。“申请表”中白纸黑字 写着“申报学校负责人”孙玉华签署的意见:“经审核,孙玉华教授符合我省教 学名师申报条件,同意申报。”   就是这样一份充满浮夸、明显造假的材料,居然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核。于 是,孙玉华就成了中国首批“百名高教名师”之一。一个假名师也就炮制出来了。   孙的造假得逞说明了什么?   孙院长造假得逞说明了什么?用某些人的习惯话语讲,孙的造假得逞并不说 明评选“高教名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这里固然有我们职能部门疏忽的因素,但 主要的是她自己私心太重,利益当头,忘记了党的教导、人民的嘱托,以至犯了 弄虚作假的错误。但我认为,深层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名师”的评选是一个纯粹 的行政行为,在于目前我国高校体制的行政化。   放下高教名师评选的其它环节不说,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 到孙玉华这个“名师”从基层到省里的包装过程:孙填写了一份假话连篇、漏洞 百出的申请表,她手下的“教务处”“负责人”表示同意,她自己再以“申报学 校”“负责人”的身份同意她自己的申报,再接下去就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负责人”填写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同意申报”。这里面没有一个 环节有同行专家和学生的意见加入。也就是说,本来应当由学术共同体来决定的 事情,全部由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了,连科研成果奖也用形形色色的行政奖励,甚 至党代会的证书代替了。在官本位歪风肆虐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今日高校,哪 个作为下级的教务处负责人会否定院长、校长们的报奖申请呢?哪个校长、地方 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会愿意让自己学校、省市少一个获奖名额呢?下级在支持上 级造假并获得名利后可以得到上级的重用和提拔,也即从上级的得利中分一杯羹; 上级在容忍和鼓励下级造假后能在自己的政绩簿上填入新的光辉记录,为自己的 晋升准备必需的筹码。有这样的行政利益共同体在运作,像孙玉华这样靠造假当 上“教学名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同样,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长们”当 上“教学名师”也就算不得当代高校“目睹之怪现状”了。“长们”中的假名师 也不会只是孙玉华这一个。因为行政系统做行政的事,那是干正事;行政系统去 做学术的事,那是不务正业。指望不务正业者把事情办好,那是不可能的。克雷 洛夫寓言说得好:“由厨师做鞋子,/ 或由鞋匠做蛋糕,/ 只会把事情弄糟。”   假名师的危害   假名师的出现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悲剧。它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本应在高校 教学与科研中拥有决定性话语权的学术共同体已经被边缘化了。同时,它也暴露 出我们的高教管理体系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方面是多么的无能。就孙玉华这一个 案而言,各级相关工作人员怎么就看不出上面列举的那些显而易见的造假行为与 漏洞呢?是那些工作人员弱智还是有什么潜规则在起作用?   但是,假名师的出现除了揭示出缺点之外,更可怕的是它已经,并正在继续 对我们的高校与整个学术界产生着巨大的破坏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名师当然是学生的经典榜样。我们可以想到,孙玉华的 学生们会怀着怎样的崇敬心情来效仿孙玉华。但是以造假获名的孙玉华又能给学 生以怎样的榜样呢?而她骗取名师称号的行为风格也一定会在她的教学活动与领 导工作中表现出来,让它不表现是不可能的。受这种浮夸、说谎的行为风格影响, 学生们还会坚信知识是要通过艰苦的学习获取的吗,还会坚信人生的成功应当依 靠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吗?   教学名师应当是同行教师的榜样。但是,当同行教师们看到学术上平庸的孙 玉华通过造假获取高教名师称号时,他们又将有何想法呢?他们中必定会有一批 人被名利所诱惑,因效仿孙名师而不把精力放在钻研学术上,也去搞那些弄虚作 假、追名逐利的勾当,因为老话不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何况这榜样 还是国家级的呢!而更多的诚实的同行教师虽然不耻于学她的样子,却也会因孙 被命名为名师这种不公正的行政行为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减,甚至 心灰意冷。其结果是,学术共同体将进一步被边缘化。这就是假名师对教师队伍 的腐蚀与破坏作用。   假名师的危害还不止于此。自2003年以来,名师声誉使孙的学术造假行为如 虎添翼,并因此产生了高利贷的“驴打滚”效果:她这名哲学博士挂靠在洛阳解 放军外语学院当上了俄语教学法方向的“博导”,获得了辽宁省外国文学翻译奖, 拿到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外国文学研究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 设项目,担任了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会主任一职,出版了《俄语篇章教学论》、《俄语阅读教程》、《科技俄语教 程》、《俄语功能语法概论》、《拉斯普京创作研究》等跨方向甚至跨专业的书, 2008年她所在的小单位还申报了国家级教学团队……而这里面又充斥着多少虚假 和谎言呀!下面仅举三例说明。一、孙2004年获辽宁省外国文学翻译奖的译著 《兴安岭奏鸣曲》的扉页上写着“主编 李延龄;冯玉律 石国雄 孙玉华 徐振亚 译”。孙玉华在四位译者中排名第三,按照国内现行的著作报奖规则,可以报奖 的只能是第一作者。且不说孙的译文总共只有85页,而冯玉律、石国雄、徐振亚 等人的译文篇幅分别为145页、185页、138页,该书的译后记是石国雄写的。二、 在孙填报的《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http://jxtd.zlgc.org/upload/20080709100858211.doc)中,孙除了继续称 她曾在北大俄罗斯文学研究生班学习,后来在“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攻读 博士学位”(但这一次却变成了学习“俄语教育学”。不过,人们不禁要问: “简介”里不是写明“获哲学博士学位”的吗?堂堂师范大学会没有教育学系, 而要人去哲学系读俄语教育学?)外,还虚报她教的“高级俄语综合课”“2004、 10”获得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奖(我和我身边的高校教师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有 “国家精品课程奖”。)。三、仅凭8年前在论文集中发表过一篇论及拉斯普京 的文章,孙就拿到了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拉斯普京创作研究”。 (唯一可以让我们感到“安慰”的是,孙没有把关于她那来自“国际合作项目” 的“国家项目2项”的谎言继续下去。)   这一切说明由国家社科评审部门、社会学术团体、出版机构等所代表的我们 的社会评价体系已经认可了孙假名师,并切实地帮助她做到了学术通吃。而孙贪 婪攫取的正是没有官职的译者、不会造假的教师、没有“门路”的研究者、不掌 握行政等诸多资源的诚实学者们应当得到的东西——社会的承认、尊重和实实在 在的精神的与物质的支持。如果假名师现象得以蔓延,我们的学术界岂不将成为 一个说谎者、造假者、投机钻营者的竞技场吗?学术界还会有什么学术可言?   从2003年至今已经过去六年了,在媒体上不曾见到过批评孙骗取名师称号和 学术通吃劣行的只言片语,而学术上颇为平庸的孙假名师却在用“以其昏昏,使 人昭昭”的方式指导着全国的俄语专业教学,乃至全国的外语专业教学。这在相 当程度上说明了高校俄语教师们与相关学术界的某种冷漠与麻木,尽管我国高校 俄语界、外语界对孙的学术水平评价不高。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哀大莫过于 心死”?然而在这种冷漠与麻木的气氛中我们既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 世界一流的新一代俄语人才,也做不出什么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因为容忍学 术造假本身已经意味着我们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背离。应当说,这才是假名 师现象给我们教育造成的最大危害。   面对假名师们的学术通吃,我不由得想起了当代俄国作家维克多·佩列文的 小说《昆虫的生活》中的蜣螂们:它们整天在粪堆里滚粪球,等到粪球滚得比它 们自己都大时,它们酒把硕大的粪球当成了他们的“自我”,并把粪球推到前面, 自己躲在它后面高喊:“看呀,这就是我!我多么伟大呀!”而不明就里的人们 也往往真的把那个大粪球当成了小小的昆虫。想到这里,我实在无法容忍假名师 用谎言制造的假名声粪球(当然,制造假名声粪球的材料不光是谎言,还有不诚 实的“长们”手中的其它资源。)挑战诚实、善良、渴望公正的高校和学术界的 乃至整个社会的良知。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我只是像安徒生那则著名童话里的 小男孩一样喊出我看到的真相,以期引起人们对造成假名师通吃现象与学界冷漠、 麻木气氛的机制的关注。   我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做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而要做到这一点 本来是很容易的事。毛泽东当年不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有错必究。”   2009年11月12日于南京大学   附件:      孙玉华 申 请 表      补 充 材 料      简 介   个人简介   孙玉华,女,1954年9月13日生人,籍贯山东省烟台市。1974年毕业于辽宁 省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并留校任教,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任教期间,于 1976年9月 — 1978年1月赴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进修俄语语言文学专业,1980年9 月 — 1982年7月赴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攻读俄罗斯文学专业;从1984年起 任俄语系主任; 1987年9月 — 1988年9月赴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进修, 1995年晋升为教授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9月—2000年7月于俄罗斯国立 赫尔岑师范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9月任大连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 长并主持工作。2003年1月任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先后被评为大连市优秀专家、 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获国务院政府津贴,现担任 国家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副组长、辽宁省翻译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任辽宁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大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孙玉华教授学术兴趣广泛,治学严谨,在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和俄语教 学法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共发表专著2部,教材4部,辞书4部,论文30余篇。 现担任俄语本科高级俄语综合课、研究生俄罗斯文学、文学选读与写作、俄语修 辞学、论文研究方法与写作等课程。孙玉华教授是我省知名的俄语专家,特别是 在本科和研究生俄语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结合传统的翻译法、 交际法和情景法等外语教学方法的同时,孙玉华教授在高年级俄语教学方面建立 了篇章整合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国学生在非语言环境下学习俄语的 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篇章的潜力和内涵,从语音、语法、 词汇、修辞、语言与文化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孙玉华教 授的博士论文《试论高年级俄语教学阶段篇章整合模式》填补了国内外俄语教学 法方面的空白,得到国内外俄语教学法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孙玉华教授形成 了严谨、认真、活泼、生动的教学风格,获得大连外语学院教师大奖赛一等奖, 她所教授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和东北地区俄语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孙玉华教授是大连外国语学院公认的教学名师。   学科、学校简介   大连外国语学院座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属、东北地区唯 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外国语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外语培训基地 和辽宁省二十一世纪人才开发培养国际合作工程培训基地,现有本科生6363人, 硕士研究生 277 人。1964年建校以来,学院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设有日、 英、俄、法、德、西、韩、汉等8个语种12个本科专业,设有日、英、俄、法等 几个专业的硕士点,并与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 澳大利亚、法国、德 国、韩国、西班牙、蒙古等20多个国家的60余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 系。学院现有教授 21人,副教授 91人,讲师 111 人,其中博士13人。建校40 年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辽宁省和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型 的外语人才。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建立于1970年,1987年成为硕士点,是东北地区最大 的俄语人才培养基地,现有本科生407人,硕士研究生28人,教授3人,副教授8 人,讲师5人,助教3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俄语专业是大连外国语学 院的重点学科,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本科生在读期间平 均每年有四分之一学生赴俄罗斯友好学校进修学习。 2002年成立了俄罗斯国立 远东大学 — 大连外国语学院联合分院,建立了“2+2” 俄语本科培养模式;同 时自1997年以来,俄语系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 有25人学成毕业。俄语系科研实力强,现已出版专著和各类辞书30余部,译著10 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俄语系注重对俄语教学方法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教 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毕业生口语交际能力强,知识面宽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就业率达90%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俄语人正抓住机遇,为早日申请俄语 专业博士点而奋斗。   孙基本情况   姓 名 孙玉华 出生年月 1954/09 性 别 女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汉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 学 授予时间 2001/01   参加工作时间 1974 高校教龄 29年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党 委副书记   何时何地受何奖励   1一九九四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   2一九九五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   3 一九九五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   4 一九九六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   5 一九九七年被评为辽宁省中青年拔尖人才   6一九九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二00一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专家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70.9-1974.7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学习 俄罗斯语言文学   1974.9- 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任教 俄罗斯语言文学、俄 语 教 学 法   1976.9-1978.1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俄罗斯语言文学   1980.9 - 1981.8 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生班 俄 罗 斯 文 学   1987.9 -1988.9 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进修 俄罗斯语言文学   1997.9-2000.11 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俄 语 教 学 法   孙的教学情况   1、主讲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高级俄语综合课   起止时间 本人讲授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总人数   1999.9-2000.7 128 1996级 61   2000.9-2001.7 128 1997级 58   2001.9-2002.7 128 1998级 23   2002.9-2003.7 128 1999级 61   选用教材或主要参考情况   名 称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年   《旅 居 俄 罗 斯》 孙玉华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年   《 俄语实践语法 》 孙玉华 吉 林 出 版 社 2002年   《俄语视听说教程》 孙玉华 吉 林 出 版 社 2003年   教学内容更新或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本人从一九七四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俄语实践教学工作。根据多年实 践教学经验,结合当代俄语语言学、外语教学法、心理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领 域研究成果,归纳出符合当代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教学法模式 — 俄语篇章整合 教学模式。俄语篇章整合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非语言环境因 素、心理语言学中关于“语言—意识—个性—活动”理论和“语言个性”理论, 同时结合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特殊性,改变了传统俄语教学中各环节的孤立局面 和互不联系的状况,使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互融会并相互推 动。   从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看,篇章整合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思想体现在:1)利 用教学篇章,整合词汇、语法、修辞、国情等方面的知识点,融合各种语言信息 和社会信息,培养学生的语言、言语和交际能力,为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 国际型俄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结合传统的教师传授方法和当代先进的交 际教学理念及情景教学方法,以精讲多练为主要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 主动性、创造性和创新性;3)以现代语言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倾向为基 础,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堂各环节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和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   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看,篇章整合教学模式可以:1)形成学生的语言学理 论知识;2)丰富学生对篇章语言单位功能知识和概念的认识;3)帮助作为第二 语言个性的中国学生发展交际认知积极性和连贯的言语叙述能力;4)帮助中国 学生掌握相关的国情学和语言国情学知识,通过大量的篇章形成新的俄罗斯民族 的语言世界图景;5)提高中国学生作为第二语言个性的言语修养水平等等。   本人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验总结出篇章整合教学模式。该题目博士论文获俄 罗斯和国内俄语教学法专家的一致好评。现阶段高年级俄语实践教学中正应用这 一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俄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实践交际 能力强,同时具备良好的俄汉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能力,符合社会对俄语人才的实 际需要。   教学手段研制开发情况、应用情况   信息时代为外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非常注重在大学生中间普及计算机知识,使学生的生活和 学习能够在国际互联网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共同搭建的平台和提供的信息资 源中得以实现。为实现我们上述提到的篇章整合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进 行教学手段的研制和开发,同时积极应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主要表现在:1)收 集和阅读有关外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手段的相关理论,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创新 地在高年级俄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2)克服本人在年龄上掌握多媒体教 学手段的困难,积极、努力学习课件制作常识、知识和技术,利用POWERPOINT课 件制作软件完成了高级俄语综合课和俄罗斯文学史的两门课程的课件制作;3) 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使用上述提到的课件,同时注意研究合理使用课件的原则和规 律。我们认为,课件在外语教学中应起到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任何课件均无法 替代外语教师寓情于景、融景于情、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的教学主导地位。我们 使用课件的目的是实现篇章整合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在高级俄语综合课的实践教 学中利用课件达到强化篇章整合功能的效果,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放置在教学设 计中的最后环节;4)积极利用国际互联网信息,及时补充教材内容;5)利用网 络为学生批改作业、实现空中外语答疑,并经常与国外俄语界同行进行专业方面 的交流与合作。   2、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起止时间 学时 授课班级名称   俄罗斯文学作品研读(研究生) 2000-2003 192 研究生 98-02级   俄罗斯文学史(研究生) 1999-2001 64 研究生98-99级   3、其他教学环节   (含指导本科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及指导研究生等)   孙玉华教授从1995年晋升教授以来,一直担任高级俄语综合课的授课任务, 同时平均每年指导6-8名本科生撰写俄文学士论文,论文题目涉及俄罗斯文学、 俄汉语言与文化对比、俄语修辞学等方向,学生论文优秀率达80%以上。   从1995年以来,孙玉华教授平均每年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8年共指导硕士 研究生论文14篇,其中9人论文被评为院级优秀硕士论文。   4、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或参加 起止时 间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部 2 参加 2003.3-2004.3   面向二十一世纪外语院校生存与发展改革思路 辽宁省 5 主持 2003.7-2004.7   5、主要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著作及自编教材情况   论文(著)题目/教材名称 期刊名称、卷次/出版社 时间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2003年第5期   《俄 语 实 践 语 法》 吉 林 出 版 社 2002年6月   《俄 语 视 听 说 教 程》 吉 林 出 版 社 2003年5月   《谈如何利用俄语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外语与外语 教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主办)《大 学 外 语 研究》 2000年 第3期 2000年卷   6、教学获奖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限填省部级以上及相当的奖励,并附资历证书复印件,注明本人排名及时 间、推广应用范围)   1.《俄汉外经外贸词典》 1997年 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第一主编 全国本科生及研究生、广大俄语教师使用   2.《旅居俄罗斯》 1999年 辽宁省教委优秀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   第一作者 辽宁省内各高校俄语本科生使用   3.《谈如何利用俄语实践课 2000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研究会 一等 奖   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作者 辽宁省内各高校俄语教师   7、申请人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第一部分 关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设想   外语院校在二十一世纪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对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如何既服务于社会,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 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我们下一步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近期改革设想主要有 两个:第一、在我院尝试复语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二、进一步深化我院已有的6 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2+2”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部分 关于俄语教学的设想   多年的俄语教学实践证明,外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同 时,在中国进行俄语教学的探讨既具有外语教学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俄语教学的 个性。我们的语言教学缺乏语言环境,这是教学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但现代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天地。我们近期的主要教学改革 设想为:第一,从理论上系统探讨中国俄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重点从社会语言 学、语言文化学、心理语言学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出发,结合中国学生学习俄语 的实际语言环境,形成中国俄语教学理论体系;第二,充分考虑和应用现代认知 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的系统规律,探讨中俄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与实践。继续应 用俄语学界的语言国情学基本理论体系,以篇章为理想教学单位,构建聚合和组 合联想教学方法,深化高年级俄语教学篇章整合理论,研究和探讨俄汉跨文化交 际理论与实践;第三,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外语教学规律为先导,探讨如何在 外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既发挥教师教书育人、情感教学 的优势,同时兼顾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的语言环境,建立新 型的开放外语教学模式。   8、申请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   1995年申请人晋升教授以来,主动担当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按照俄语系的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平均每年培养一个俄语专业青年教师。主要培养方式   1)实现“新老传帮带”互动式听课机制;   2)每月进行听课心得交流;   3)每学期辅导青年教师举行公开课;   4)学期末撰写评价式听课报告。从1995年以来,共培养青年俄语教师8名。   孙的科研情况   科研简况   申请人孙玉华教授科研兴趣广泛,在俄罗斯文学、俄语语言学和俄语教学法 领域均有较多理论层面的思考。在做好行政工作、本科生基础课程和研究生课程 的教学活动基础上,积极从事科研活动。主要科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85-1993),主要研究方向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代表性论文8 篇;第二阶段(1994-1997):主要科研兴趣是俄汉词典编撰学,代表著《俄汉 外经外贸词典》、《旅居俄罗斯》、《俄汉实用大词典》等;本阶段的研究成果 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项;第三阶段(1998-2003): 在系统掌握俄罗斯文学、俄语语 言学的基础上,主要科研兴趣集中在俄语教学法方面。以俄罗斯文学篇章为语料, 以俄语语言学为基石,探讨如何优化高年级俄语综合课。第三阶段的科研成果最 为丰富,出版教学法专著2部,撰写论文18篇;同时主持教育部项目 — 《新世 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 俄语教学法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语言文化学纲 要》、《俄语功能语法》等。申请人与俄罗斯语言学届和教学法领域的专家建立 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并定期参加俄罗斯大学举行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并宣 读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申请人任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以来,开始致力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 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已在高等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探讨新世纪复合型外语 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将是申请人继续探讨的课题。   汇总   出版专著(译著等)10 部   获奖成果共 12 项 国家级 0 项    省部级 8 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 6 项 国家项目 2 项    省部项目 4 项   近三年(2000-2002年)支配科研经费共 24.000 万元, 年均 8.000 万元   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 或鉴定单位,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署名次序   1 《旅 居 俄 罗 斯 》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1   2 《俄 语 实 践 语 法》 长 春 出 版 社 2002年 1   3 《试论篇章在俄语教学提高阶段的重要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年 1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 费 本人承担工作   1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 俄语教学法 教育部高教司 2003-2004 3 全部   2 《语 言 文 化 学 纲 要》 国际合作项目 2002-2005 自筹 主编   3 《俄 语 功 能 语 法》 国际合作项目 2002-2004 自筹 主编   最具代表性的论文清单(限量不超过10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发表日期 发表刊 物、会议名称   1 《两位女性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鲁迅与拉斯普京作品中的人物比较》 孙玉华(1) 1997年 《中外比较文化》   2 《改写过的俄文作品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所起的作用》 孙玉华 (1) 1998年 《全国首届俄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3 《对改进俄语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 孙玉华(1) 1998年 《大学外语研究》第四集   4 《谈中国俄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整合》 孙玉华(1) 1999年 《亚洲国家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俄罗斯远东大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   5 《中国俄语学生言语中的“中国腔”现象》 孙玉华(1) 2000年 《俄罗斯国立别尔格罗德大学论文集》   6 《谈第二语言个性形成过程中篇章做为语言/言语环境的作用》 孙玉华(1) 2001年 《对外俄语教学法研究》纪念俄罗斯著名教学法专家 顿斯卡娅70诞辰论文集   7 《谈如何利用俄语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孙玉华(1) 2001年 《大学外语研究》第七集   8 《试论篇章在俄语教学提高阶段的重要性》 孙玉华(1) 2002年 《外语与外语教学》   9 《外语教学发展趋势》 孙玉华(1) 2002年 俄罗斯远东大学 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   10 《快乐的深思》— 喜剧杂谈 孙玉华(1) 2003年 《外语 与外语教学》   注:(*)作者姓名后括号内填写署名次序。   发表论著全图   2003-7-20   孙的获奖证书   获奖证书   2003-07-20   ==================================   推荐评审意见   申报学校教务处对申请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   孙玉华教授多年以来一直担任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 优秀教师。孙玉华教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中国学生 的俄语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效果好,在多年的学生考核活动中保持优秀的成绩。 经我处审核,同意孙玉华教授申报辽宁省教学名师奖。   负责人:刘宏 时间:2003/7/2   申报学校意见   经审核,孙玉华教授符合我省教学名师申报条件,同意申报。   负责人:孙玉华 时间:2003/7/2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意见   同意申报   负责人:李树森 时间:2003/7/15   教育部意见   负责人: 时间:   名师奖主页 - 关于名师奖 - 评选条件 - 教学名师奖获奖者 -网上评 审   本网站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摘编、复制 或建立镜像。   电话:010-62025589 62025587 传真:010-62018385 mailto:dengjie@crct.edu.cn (XYS20091112)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