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谈谈乔方利事件的黑白灰   作者:热风   自从新语丝刊登了王冬晓的《关于乔方利事件的四个问题》一文后,又引起 了大家对乔方利事件的关注。我也来凑凑热闹,谈谈乔方利事件的黑白灰,算是 响应王冬晓的呼吁。王冬晓提出的四个问题中有一个提到了黑白灰的评述。这个 黑白灰首先是从谢尚平教授的《关于乔方利波浪混合模型的几点说明》(以后称 谢文)提出的。该文中有一段说:   In reading through the xys postings, I was quite disturbed by someblack-or-white characterizations. We all need to be reminded that most things fall under various gray shades between the extremes. I hope my comments offer some facts for us to see the gray shades.   (中文译文:读相关的有些帖子给人非黑即白的感觉,事实上,多数事情都 是处在黑白间的灰色区域内。我希望本人澄清的事实能够提醒大家对此事有一个 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谢文说的黑白灰的意思大家都应该清楚,我想就不用先解释它,然后再进行 的讨论吧!   王冬晓在《关于乔方利事件的四个问题》一文中,对谢文这段黑白灰的评述 的解读为:“谢尚平还说到,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黑白之间的灰区。 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我理解他是相对于乔GRL2004论文的评述,而不是对那篇 涉嫌不实的媒体报道的评述”。   我与王冬晓的看法不同,我认为谢文这段黑白灰的评述不是对于乔GRL 2004 论文的,而是谢教授在读了与乔事件“相关的有些帖子”后,对整个发生的事情 的看法。谢教授说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黑白之间的灰区。我理解谢 教授这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大家别太认真了,别把乔的事情说成如果不是白 的话,就一定是黑的,要从灰色的角度去理解乔事件。   确实如谢教授所说,我们还是从灰色角度对乔事件评价,别做黑白的评价。 媒体上和官方的白色评价(比如获国家青年科技奖,突破世界难题等等)已经很 多,而明显的黑的评价还没有,即使真有也不是我们局外人能知道的,所以也只 有灰色的空间留给我们来发挥了。   从现有乔事件的资料看,补充两点看起来有些灰色的东西。   1.谢文几点说明的权威性。以谢尚平教授学术水平对乔的成果进行评价应 该有一定的权威性的。乔方利深知这点,所以在给质疑者辛海子的回应里,首先 把谢教授对其成果的引用搬出来震慑质疑者。谢教授的出现确实给质疑者一定的 压力。但是质疑者别慌,按照谢教授的灰色理论,从灰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其 震慑力也许就不大了。一是谢教授说过那些工作主要是林配霄完成的。谢教授如 果没有参与多少,而只是挂个第二作者的名字,其作用是为了审查时顺利过关, 那怎么能对乔的参数化方法做出准确的评价呢?二是谢教授作为有成绩的华人科 学家,有着大把的中国国家级光环(网上一查就知道),能给国内同行不好的评 价吗?所以,乔方利搬出谢教授压人,就没有多大的震慑力了,谢文的几点说明 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了(至少在我心里有些不屑谢教授的评价了)。   2.是否浪费了科研经费。如果真是明明白白地突破了世界难题,那么纳税 人的钱是没有浪费。但是如果没有突破世界难题成果,而是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利 用媒体来宣传制造这样虚假的世界成果,这就要问为什么了?如果也试着从灰色 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利用媒体作不实的宣传报道,以此为筹码从国家 骗取大量的科研经费。其中更可怕的灰色问题是掌握着科研经费分配权的管理者 们明明知道那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但是需要这样的筹码来邀功请赏。这样便 形成了从上到下一整套的利用虚假宣传套取国家利益的科研产业链。最终亏了的 是普通百姓。   我本来想说的是灰色评价,但写完一看自己都感觉它有点变黑了,特别是第 二点。在国内的现状下,有些事情真是奇怪,远看是白的,近看就是灰的,再细 看可能就是黑的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真是伤脑筋! (XYS20090523)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