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浮躁之风何时了?   ——评《中国剽窃成风始于毛泽东——毛泽东诗词剽窃铁证!》   作者:吴妍   我是新语丝的铁杆粉丝,每天上网打开的第一个网页就是新语丝,若是哪一 天没更新,心中总觉得遗憾,过几个小时会再一次打开。现在用手机看新语丝有 几个月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了,真是方便。   今日清早未起床就开始阅读,看到炎阳所著《中国剽窃成风始于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剽窃铁证!》就不胜诧异,怎么?我们伟大领袖也剽窃???且慢, 这首七律传诵几十年了,无数文人学者竟无一人看出来么?或是大家知道都不说? 况且《围炉夜话》又是常见书籍,看过的人就没一个人指出?   我马上起来打开电脑,从网上下载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围炉夜话》的电子文 本,仔细查找,均不见这两句诗啊。怎么回事?难道网上的都不是全本?没办法, 我只好又下载了超星图书馆的几个版本的《围炉夜话》,看得我晕头转向也找不 到。超星图书可是原版扫描的,怎么也找不到?何况从《围炉夜话》的内容和行 文风格来看,它应该不会收录这样的诗句啊。   我只好又仔细研读炎阳先生的大作,终于被我看出蛛丝马迹来了:原来炎阳 先生并没有看过原书,只是在网上购书时看到了《国学大书院:菜根谭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的内容介绍和目录,目录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280”一行,然后就下结论:“毛泽东诗词剽窃铁证!”其实他连“天若有情天 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280”是哪本书的目录都没搞清,就“铁证如山”了。做 人怎能如此?   我们就来看看炎阳所看到的网页上具体是怎样的:    (http://www.amazon.cn/%E5%9B%BD%E5%AD%A6%E5%A4%A7%E4%B9%A6%E9%99%A2-% E8%8F%9C%E6%A0%B9%E8%B0%AD-%E5%9B%B4%E7%82%89%E5%A4%9C%E8%AF%9D-%E5%B0 %8F%E7%AA%97%E5%B9%BD%E8%AE%B0-%E6%B4%AA%E5%BA%94%E6%98%8E/dp/B0011F6A FW)   ……   小窗幽记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260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260   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261   ……(为篇幅计,此处省略45行)   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277   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277   当为情死 不为情怨/278   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278   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279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279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279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280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280   小玉和西施 飞烟与尘弥/280   ……   很明显,“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280”是《小窗幽记》目录的 第57条,跟《围炉夜话》毫不相干,炎阳先生定是看错了,害我浪费了几个小时 来查证。   他看错了是哪本书不要紧啊,《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1558-1639),明 末人,这不也证明了毛泽东抄了明人的么?炎阳先生只是细节错误了?   我对标明“国学**”的一类书向来不感冒,骗人者多。要看古人著作就找著 名学者作注的来看(著名学者限于上世纪30年代-80年代,更后的不知有几人是 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对这本标注“国学大书院”的书恐怕要多个心眼才是。以 我的阅读经验来看,古人似乎不会这样给自己的文章加标题(章回体小说除外), 那么书中的标题是不是原作者陈继儒的?   从网上找到了几个版本,都没有如此标题,我又从超星下载了《白话小窗幽 记》(1991年版),与我找到的其他版本内容有很大区别,每段也加了标题,但 与上书中的标题绝不相同。很明显,标题都是注者所加。那么《小窗幽记》原文 中有没有这句诗?经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出现于卷二集情篇中:原文是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 梦,觉来无处追寻。”在《白话小窗幽记》中加的小标题是“天若有情天亦老”, 而《国学大书院:菜根谭 围炉夜话 小窗幽记》的编者为了标题前后风格一致, 就顺手将毛泽东的诗句用上了,至于内容、旨趣是否一致就不管了。这究竟是谁 剽窃了谁?而炎阳先生在未看到原文的情况下就轻率地下结论,只说明了他的浮 躁,好像又发现了新大陆,匆匆忙忙写上几句就投稿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无疑的,“一直被 质疑”我倒不清楚。不清楚就不说吧。但历史上李贺这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很 有名倒是真的。   如宋代的孙洙也在《何满子·秋怨》里引用过:   怅惘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呵呵,《小窗幽记》恐怕是集抄书之大成了,不知有多少是陈继儒先生自 己写的。)   而百度百科“石曼卿”条就云: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这句话在古代就早已闻名,很多文人雅士就以此为上联,做对子,看谁对 得好。石曼卿对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一语既出,惊动四座, 众人皆五体投地。”(事见宋代高文虎《蓼花州闲录》。)   在文学创作中将名句名诗拿来就用,好像是很常见的事,未见有哪个做注的。 不信到网上搜索一下,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著名诗句,引用率之高令人咋舌,但没一人说明引自 何处。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引用。   而毛泽东在诗中用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我不觉得是剽窃,反而觉得是 活用,是再创作。文学创作跟写论文不同吧,因为文学创作有时只在原文上改动 几个字,意思可能就变了,意趣可能就完全不同了,甚至化腐朽为神奇,你能说 相似率百分之××就说是剽窃么?如:   1935年夏天,鲁迅收到一个出版单位寄来的两张长条纸卷,其中没有信件和 说明。鲁迅猜想人家一定要他写一副对联,就集录了屈原《离骚》中两句诗: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鸠之先鸣。   同时附一信,告白对方:“前嘱作书,顷始写就,拙劣如故,视之汗颜……” 其严谨谦虚精神,永值标榜。   (见吴岱宝《漫话集句联》)   相似率100%,这是剽窃还是再创作?反正没人讲鲁迅剽窃。这样的趣事多了 去了,而且历史悠久啊!如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就曾将 谢贞和王籍的诗集为一联:   风定花犹落;(谢贞诗)   鸟鸣山更幽。(王籍诗)   当然,文学创作中剽窃也有很多,并且“于斯为盛”了。   方舟子说:“不平常的主张需要不平常的证据”,这句话我是深为赞同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剽窃成风始于毛泽东”无论如何应该是“不平常的主张” 吧,可惜炎阳先生的举证却是如此的可笑。在毛泽东之前,抄袭常见,如科举考 试的抄袭与舞弊(曾经人头落地的啊),在毛泽东之后,抄袭等学术作假已成常 态,达到“无抄不成书”了,好像毛时代抄袭之风未盛啊。我记得我读书时,老 师从不教我们舞弊(八十年代初也如此),但现在怎样?我就曾多次听到老师骂 在考试中老实不抄的学生,见到老师给监考老师送礼(有些还是学校组织的), 身边就发生过多次学生对监考较严的老师吐唾沫、扔石头,甚至殴打。何以“中 国剽窃成风始于毛泽东”了?如果用题“毛泽东也剽窃?”倒还说得去。尽管炎 阳没证据说明毛真的剽窃了。   体制、利益是造成当前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的两大主因,在利益面前,道德是 毫无力量的,所以反学术腐败不要用道德来说事,没用的。学界的浮躁之风也是 不少人抄袭的因由吧。而以打假为己任的我们,在打假时切忌心浮气躁,随意亮 剑,否则反于我们的事业有害。   另外:新语丝上有些文章错别字较多,多数是拚音打字造成的同音错误,有 些不影响文意,有些要猜好久才看得出作者的意思,有些别字使作者的原意都反 了,还有少许是怎么样也没法理解的。希望大家投稿前多检查一次,这也是不浮 躁的表现哦。 (XYS2009072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