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李龙江教授论文涉嫌捏造数据   方舟子先生:   您好!   最近看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李龙江教授在《oral oncology》上发表 的论文,题为Clinical analysis of salivary gland tumor cases in West China in past 50 years(以下简称文1)。随后偶然注意到其作为通讯作者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发表同一主题的中文文章,题为《涎腺肿瘤3461 例临床 病例分析》(以下简称文2)。比较两文,我确信文1中的许多数据是捏造的。   文2中的方法中写道“患者的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病理分型参照WHO 涎 腺肿瘤组织学1990 年分类。”文1的方法中写道“All the diagnoses were reevaluated with hematoxylin-eosin (H-E) slides and the tumors were re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suggested by the 2005 WHO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即参照WHO涎腺肿瘤2005年新分类重新分 类)。但是在经过李教授重新阅片分类后,发生了下面一些惊人的巧合:   1. 在良性涎腺肿瘤中,文2中的淋巴管瘤(腮腺33例,舌下腺1例,唇1例) 和良性淋巴病损(腮腺1例)被文1的淋巴腺瘤(腮腺34例,舌下腺1例,唇1例) 直接取代,部位完全吻合。淋巴管瘤和良性淋巴病损是具有明显病理特点的病变, 而淋巴腺瘤是非常罕见的(世界文献报到不超过15例)肿瘤。李教授一“重新阅 片分类”,两种名字中有淋巴的病损都成淋巴腺瘤了,而且是全部。   2. 文2中,良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瘤,单形性腺瘤,粘液上皮瘤,良性间叶 瘤等消失,被分散到文1中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肌上皮瘤中,经分析后 部位完全吻合。粘液表皮样癌在最初认识报道时使用瘤,如果重新分类的话,粘 液表皮样瘤也应该归到粘液表皮样癌中。而两篇文章的粘液表皮样癌在“重新阅 片分类”后却出奇的还保持一致。   3. 在恶性肿瘤中,文2的低分化癌(腮腺48例,颌下腺11例,舌下腺6)被 文1的成涎细胞瘤sialoblastoma(腮腺48例,颌下腺11例,舌下腺6)完全取代, 部位完全一致。这两种病理特点相差较大,更重要的是成涎细胞瘤为先天性或发 生于新生儿期。经过李教授“重新阅片分类”后,(好发于)中老年的低分化癌 全部变成小宝宝了。   4. 在恶性肿瘤中,文1的淋巴上皮癌(腮腺21例,腭8例,颌下腺8例,舌下 腺15例)由文2的三部分组成:恶性淋巴瘤(腮腺19例,腭8例,颌下腺6例,舌 下腺15例),恶性淋巴病损(腮腺2例,颌下腺1例),淋巴上皮样癌(颌下腺1 例)。部位正好完全吻合。这些病理上有明显区别的肿瘤因为有了淋巴二字,在 经过李教授“重新阅片分类”后走到了一起。   5. 文2中其余发生变化的恶性肿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恶性肿瘤,多形性 低度恶性腺癌)也被分散到文1的恶性肿瘤(转移性多形性腺瘤,癌肉瘤,多形 性低度恶性腺癌,低度恶性筛状细胞腺癌)中。仔细分析,部位吻合。   6,尽管经李教授两次分类后的某些涎腺肿瘤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而同样难 以置信的是,在二文的主要涎腺肿瘤中,如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数目, 部位都没有变化。根据个人经验,这种情况不可能。如粘液表皮样癌,以往很多 认识不足的肿瘤很容易诊断为粘液表皮样癌。   由于以上惊人的巧合,我认为李教授的文章有捏造数据的嫌疑。郁闷的是, 最初看文1是因为想在自己正在撰写的文章里引作参考文献,最后竟发现这是一 坨狗屎! (XYS20090802)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