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论文撤稿凸显中国教授兼职制度之弊端   《科学》2009年3月6日   Vol. 323. no. 5919, pp. 1280 - 1281   记者:郝炘   翻译:Yush   北京——传统中医药是难以捉摸的研究领域:通常很难把草药配方中的活性 物质同填充物和污染物区分开来。如果实验数据本身是“配制”的,鉴别良莠就 更为艰难。最近,一件丑闻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关注:地处杭州的浙江大学(浙 大)去年11月开除了一名发现有科研不端行为的任职于新成立不久的中药实验室 的副教授。已有八篇论文被浙大指控剽窃或伪造数据,至今,其中三篇期刊论文 已被撤稿。随后,还有更多可疑论文也已被曝光。   此事件于二月份引起全国关注,可能会造成广泛影响。一些观察家们批评浙 大在调查结束前就将低资历研究人员贺海波予以开除。“我认为浙江大学处理此 事不妥。” 几年前曾牵头一项学术不端调查的北京大学教授张海霞说。“通讯 作者的责任该怎么负?”张海霞问。浙大对此事的处理激起了中国媒体和互联网 上的强烈抗议,主要针对创建中药实验室的那位高资历科学家,更广泛地说,针 对批评者所说的给予院士权力却很少让其负责的制度。   2004年,浙大聘请了上一年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李连达担任其药学院的 兼职院长。中药现代化专家李连达还在浙大成立了实验室,并提供了来自科技部 的五年共43万美元资金,用于研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不过,李连达却将大 部分时间花在他在北京的主实验室,如他对中国媒体所解释的,一些正式会议要 求他在北京出席。   贺海波从在杭州的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一个月后,2006年6月成为李 连达杭州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后。从论文发表记录来看,贺海波相当高产。2007 年4月到11月,他向国际期刊提交了八篇他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手稿,全部于 2007年或2008年发表。据采访到该实验室前研究生的一名中国记者报道,贺海波 很受欢迎,因为他帮学生们完成了学院要求的博士候选人需在科学引文索引收录 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第一作者论文和至少另一篇论文。(自2006年起,浙大发表的 索引论文比其他任何一个中国大学都多。)作为对贺海波非凡高产的回报,浙大 去年7月聘任他为副教授。   贺海波很快被揭穿。10月份,《国际心血管》(IJC)杂志编辑读到《本草 疗法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其图表跟IJC即将出版的一份手稿中的相似。这 份手稿报告了某信号传导路径中涉及小鼠心肌发炎引起的不规则心悸的两种分子 的研究,而已发表的论文是关于心脏病发作时的同一信号传导路径。10月11日, 该编辑联系了手稿的高资历作者、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家戴德哉,要求予以解释 (据戴德哉博客)。戴德哉是贺海波的博士导师。他在博客中写道,他对发现其 前学生剽窃(戴所指控)其实验室的插图、表格、文字感到震惊。在博客中,戴 说他联系了浙大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并联系了发表贺的论文的杂志。经电子邮件 联系,戴拒绝提供进一步评论。   据《科学》于2月13日收到的一份浙大声明,药学院于去年10月16日与贺海 波谈话;领导要求他撤回造假论文,反省错误,并向其前导师道歉。声明说,贺 十天后交了一份检讨书,澄清了李连达对其不正当行为不知情,然后离开了药学 院。浙大说,为了保护隐私,浙大不公开贺的检讨书。浙大校长杨卫对中国媒体 说,贺在其检讨书中说,他为获得教职以留在浙大并养家糊口,铤而走险犯下了 错误。在确信贺已经发电子邮件要求从《本草疗法研究》撤稿后,浙大于11月13 日将其开除。《科学》通过电话联系不上贺海波,且未收到其电子邮件回复。   此事并未就此结束。李连达及其实验室在互联网上饱受抨击。10月23日,新 语丝发布一份匿名指控李连达实验室在《本草疗法研究》和《Naunyn- Schmiedeberg药理学文献》一稿两投的帖子。据提供给《科学》的电子邮件,贺 海波显然在失踪前电子邮件通知两杂志撤稿,理由是一稿两投。杂志编辑通知了 浙大撤稿一事。三天后,新语丝发布另一份匿名指控一稿两投的帖子,同时还指 控发表在《药理学杂志》上的第三篇论文含有假造数据。   这些帖子引起了芬兰奥卢中医从业者祝国光的注意。祝下载了这三篇论文仔 细研究。他说,他发现假造数据“白纸黑字”。在祝看来,被指控的不端行为对 中医药研究是大冲击。“假研究损害中医声誉。”他说。作为全欧中医药协会联 合会副主席,祝说他感到有责任将他的发现报告给三家杂志和浙大。祝于11月中 旬整理好证据,将复印件邮寄给杂志编辑们和杨卫。中国网友们找到来自李连达 实验室的更多可疑期刊论文,祝也开通了博客以发布他的分析并提供更新。   祝国光的指控于2月3日被中文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随后获得了全 国关注。浙大次日发布声明,将过错归于贺海波,并声明,李连达的名字被作为 造假论文的共同作者未经李连达授权。杨卫说他正在亲自发出撤稿的请求。   同时,新语丝上出现了更多的匿名帖子。浙大现在说有19篇论文被指控有问 题,包括来自李连达在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实验室的论文,以及贺海波并非 作者的杭州实验室其他成员的论文。   由达勒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Harold Garner带头的一个小组对几 篇论文做了分析并把它们加入到“似曾相识”这个极端相似文献的数据库 (spore.swmed.edu/dejavu /duplicate/74404/;以及75181至75184这几个条 目)。Garner说,“我们试着提供尽可能不偏颇的数据。合适的机构,比如一个 编辑委员会或大学职业操守委员会,可以用这些数据来做出他们自己的评判。”   这件丑闻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关于院士兼职现象的辩论。象李连达这样,很多 院士在其本职之外,还拥有两个或更多职位,通常都在不同的城市当兼职院长或 实验室主任。各大学热衷于聘请院士们,因为这些精英科学家们在科研和基金优 先权、资金审核、成果验收等方面为各级政府提供意见。浙大15个科学和工程方 面的院长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这种兼职院士。   李连达承认,他每年仅去杭州五六次,每次在药学院花三五天,其中仅有一 天见他在中药实验室的五、六个研究生。实验室的日常运作原由2004年在李连达 北京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的吴理茂负责,直到2008年8月吴前往耶鲁大学作两年 的访问学者。李连达说,他作为贺海波造假的一名受害人,他已经成为调查对象。   同时,浙大已经扩大了调查范围,要求吴理茂返回杭州回答一些问题。吴是 浙大已经发现造假的8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其他出现问题的论文的第一或通 讯作者。据2月25日《科学》收到的初步调查报告,浙大认为吴的错误在于论文 发表前没有审核。吴拒绝就本文发表评论。   这件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正在对与李连达实验室合作的研究人员造成附带损 害。《本草疗法研究》主编Elizabeth Williamson说,该杂志正准备将来自李连 达实验室的更多论文撤稿,并且扣下了名字曾出现在可疑论文上的作者的手稿, 以等待浙大的进一步调查。她说:“我并不想惩罚诚实的人,可是,这年头越来 越难搞明白谁能信得过。” (XYS20090307)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