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答祝亚平   作者:胡化凯   最近,祝亚平在《新语丝》上发表《貌似抄袭与真正的抄袭》,说我在《自 然辩证法通讯》1997年第4期上发表的《感应论――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一 文是抄袭他的作业,对此我不得不作如下说明:   第一,祝亚平于1989-1995年在科大科技史专业读硕士及博士,我于1991- 1994年在科大科技史专业读博士。1991年9月-1992年7月,我与物理学史骨干教 师进修班学员及科技史专业91级硕士生一起修完了李志超教授和张秉伦教授讲授 的四门专业课。按当时惯例,研究生所修每门专业课都要写一篇课程论文作业, 老师批阅后即退还给学生。祝亚平早我2年入学,我所修的这四门课程他硕士阶 段已经修完。当时博士生没有单独开设课程,我与祝亚平未同班上过课,根本没 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他关于“感应论”的作业。   第二,祝亚平说其作业的主要内容都已收入《道家文化与科学》第三章第二 节“感应论”中。其实,如果读者读一读这本书的相关内容和我的《感应论―― 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一文,自己即可判断二者有什么不同。   第三,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3年,张秉伦先生每年都给研究生讲授80 学时《中国科学史及其研究方法》课,其中即有“感应论”内容。在张老师的 《备课讲稿》中有独立的一节,标题是“感应论(气性相感)――物质间相互作 用的解释”,约有两千多字。这个《备课讲稿》现在尚存,而且从一些听过这门 课的研究生(包括91年物理学史骨干教师进修班学员)所做的课堂笔记中也可以 查到张老师讲授的“感应论”内容。可以说,科大听过这门课的研究生,对“感 应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我的那篇文章,也是在听了张老师的课后,受启发而 写出来的。   我与祝亚平都是科大科学史专业的毕业生。我很珍惜这份同门兄弟情分,不 希望这种误解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XYS20091109)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