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按:参见《呈请按条例规定撤销黄晓军等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的说明》(XYS20090416)】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召开发布会自曝弟子学术剽窃造假 陆道培院士:为科学真理我必须坚持下去 2009年05月08日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范建   我国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方面的泰斗级的人物,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陆道培,今天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暴“家丑”,揭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我的有生之 年,为了科学的真理,为了维护学术的一片净土,我必须坚持下去。”   今天在北京新闻大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北京5个血液专科医院的9位 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陆道培、纪树荃、达万明、吴彤、童春蓉、高志勇、 董陆佳、张耀臣、刘芳(达万明、高志勇因出专家门诊未到),共同向社会郑重公 布了教育科技和医学界的一大事件:前陆道培研究生、现北大人民医院教授黄晓 军,在申请200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的材料中,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造假数据侵夺他人研究成果   2008年12月21日,北大医学部血液病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北大人民医院血液 病研究所前所长陆道培,出席中华医学会常委会时发现,曾是他博士生的现任北 大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申报的项目“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的基础 和应用研究”已获批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将在此次常委会上讨论通 过。按说,作为导师的陆道培应该高兴才是,可让他惊讶的是,弟子的这一成果 却存在大量伪造实验数据、伪造科学事实,以至剽窃、侵夺他人学术成果等严重 问题。陆道培当场对申报项目提出反对。   陆道培表示,黄晓军将同一研究以中、英文的方式重复发表论文,并随意伪 造扩大样本量,在数据上造假。在论文中,黄晓军将大量别人早已证实的数据称 为自己的“首先发现”,属于欺骗行为。陆道培用大量事实和数据,一一列举黄 晓军伪造数据的证据。“黄晓军在申请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申请书所附的31篇论文 中,有超过20处数据造假,含造假数据的论文共14篇,占总实验室研究论文16篇 的87.5%,包括伪造样本数量、篡改数据、杜撰数据、抄袭他人数据等。”   北京道培医院的刘芳博士对数据进行了反复核对。她举例说:“同样的研究 在不同的文章和报奖时,小鼠数量均不同,但却得到完全相同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4位数,包括小数点后2位),这显然是伪造。大相径庭的实验方法却得到完全相 同的数据。”论文中有一处结果显示移植后30天C组小鼠供受鼠嵌合率是 94.31 ±4.77%,而在表中列出C组小鼠是30天存活率是0。“在所有小鼠都死了的情况 下,作者仍能得出供者鼠的细胞在受者鼠体内存在比例的数值,显然是杜撰!”   学术剽窃达到抢劫程度   陆道培称,黄晓军还将共同署名论文的其他作者抹去,算作自己的论文。   记者获知,在2008年度中华医学科学奖推荐书上,推荐单位为北大人民医院, 完成人共9人,黄晓军署名第一,完成时间在1994年3月15日至2007年3月15日。 陆道培称,黄晓军在这个项目中,侵夺了他创立的“GIAC移植技术体系”。   据童春蓉介绍,黄晓军自称“建立了GI鄄AC移植技术体系”,并称项目开始 时间为“1994年3月15日”。实际上,该体系为陆道培建立并命名,黄晓军只是 众多参与者之一。陆道培从上世纪90年代初针对此事进行研究,而黄晓军1992年 刚博士毕业,其后一直在陆道培的指导下工作。   张耀臣说,大量证据说明,目前在国内通用的GIAC方案无论从最初的理论基 础、具体技术细节以及命名都是由陆道培创建的,此GIAC方案已在国内外报告十 余次,并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黄晓军把别人创建的体系说成是自己的,显然 是在剽窃他人的重要成果。   黄晓军在推荐书中强调:“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将这些结果 用于临床……开创了Allo—HSCT中细胞因子诱导免疫耐受的新时代。 ”原空军 总医院血液科主任纪树荃,曾与陆道培率先成功实施单倍体相合的临床移植。纪 树荃说:“黄晓军的研究生做了些实验研究工作(2003年以后发表),并不是黄晓 军的实验室工作在先,而后指导和应用到临床单倍体相合的移植。况且国内外文 献中早已有大量的关于G-CSF的实验研究,黄晓军为了奖项,在时间上故意颠倒 顺序,谎称将实验室结果用于临床。”   在黄晓军的中华医学科技奖推荐书中第11页,黄晓军在申请奖项上写道,他 “建立了GIAC移植技术体系,成功进行了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陆道培对 此愤慨不已:“在学术界,学术侵夺与剽窃,已达到抢劫的程度,如同把人家的 衣服抢来穿在自己身上,还说是自己的!”   中华医学会先颁奖再调查   在中华医学会,陆道培除对该项目表示反对外,还请求中华医学会调查此事。 中华医学会即责成该奖项的推荐单位北大人民医院自行调查并做出解释。   去年12月30日,北大人民医院向中华医学会做出回复,称“经北京大学人民 医院学术委员会及相关专家认真讨论”,黄晓军等人的申报成果“不存在学术造 假、学术剽窃行为”,同时又推荐该项目申请北京市科技奖。   今年1月9日,中华医学会按计划向黄晓军的研究项目颁发了中华医学科技奖 一等奖。此前,陆道培曾提出由第三方医学行政专家对该项目进行核查,在未得 出结论之前搁置该奖项的颁发。但中华医学会表示,奖先颁发,如确实存在造假、 剽窃等问题再撤销奖项。   对此结果陆道培并不满意,一个月后,陆道培请5家医院的9位专家看了黄晓 军的申请书及论文,都认为存在大量伪造实验数据,伪造科学事实,剽窃、侵夺 他人学术成果等严重问题,并于今年2月24日联名向中华医学会递交了更为翔实 的举报材料。随后,中华医学会要求北大医学部调查此事,医学部的领导找黄晓 军谈话,令其逐条回答陆道培等专家所举报的造假与侵夺、剽窃等问题并责成北 大人民医院办理,1个月后,仍未得到医学部关于此事件的调查结论。   在这种情况下,陆道培等专家才不得不于今年3月27日通过人大和国务院将 举报黄晓军学术不端行为的材料转至教育部,希望予以公正处理。教育部根据条 例,请北大医学部自行处理。   这期间,陆道培又多次找相关部门交涉。4月15日,北大医学部学术道德委 员会和北大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联合组织会议,请陆道培和黄晓军到场分别陈述。 初步结论则是“黄晓军报奖材料数据有误”,奖项是否撤销“由中华医学会决 定”。   数据有误撤销申报的北京市科技奖   据陆道培介绍,北大人民医院的答复中否认了他的质疑,认为黄晓军说的 “首次发现”区别于前人。据吴彤转述,黄晓军曾经的说法是,陆道培“没有很 好地理解申请人报奖项目的内容”,并表示“此次报奖的材料是申请人黄晓军多 年工作的积累,与陆道培毫无关联”。   2009年4月15日在北大人民医院召开北大医学部学术道德委员会和北大人民 医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会议评议此事,请检举人陆道培和被检举人黄晓军到场分别 进行简短陈述。当日下午5点,北京人民医院4位院领导找陆道培口头告知评议的 初步结论:1。黄晓军的报奖材料数据有误;2。撤销黄晓军以同样内容申报的北 京市科技奖;3。中华医学会的奖项是否撤销由中华医学会决定。仍然未对黄晓 军的问题定性(是故意造假、剽窃,还是如黄晓军辩称的“为计算错误或看串行” 等解释)。   有记者提出疑问,既然陆道培的学术成果曾经多次发表,为何黄晓军在项目 中引用却没有被人发现?陆道培说,这是因为中华医学会的奖项评审专家中,只 有一位血液病方面的专家,其他评委的专业则与此毫无关联。   究竟谁是谁非还需时日   5月4日,陆道培终于收到北大医学部和北大人民医院对此事的联合回复,称 项目“未发现明确伪造实验数据的证据,但存在数据有误、标注不清、表格不规 范的问题”,黄晓军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问题则“难以做出明确结论”,对获奖 的处理意见“建议由授奖部门决定”。回复时间是4月16日。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几个部门是在互相踢皮球。其中的原因发人深思。” 陆道培说,“不组织第三方调查,由获奖的受益单位自己审查自己,怎能保证公 平?再说,已承认数据有误的科研成果,为什么还有资格获一等奖?”   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独立的第三方介入调查,而是再次安排奖项的推荐单位 北大人民医院参与“自查评议”,陆道培感到不可思议。   今天下午4点,记者连线中华医学会两个有关部门,均表示不接受采访。而 联系黄晓军和人民医院负责人的手机,也无人接听。   有学者称,医学应该是一个高尚的学科,因为涉及人类健康和福祉,而不应 该有丝毫的不纯洁的东西存在!(本报北京5月7日电) (XYS20090508)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