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从中国双聘院士第一人郝柏林到双聘院士“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作者:钟柯源   素以维护科技界正气而闻名遐迩的郝柏林院士,个人学术成就高,天分好, 敢想敢干。本人对这几年火爆流行的“双聘院士”经过考证后发现,他无疑是第 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成为了中国双聘院士第一人。如果说双聘院士已经形成了一 个既能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又能促进个人增收的产业或利益群体的话,无疑,郝柏 林院士就是这个产业的开创者,这个群体的领头雁。有关现象调研分析如下:   一:“双聘院士”的定义研究   何谓“双聘院士”?本人因为要写这篇调研报告,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 到正式机构的任何说法。百度百科有人这样解释:指同时被两个院校聘为院士, 但是该院士的原工作单位,还称这位院士为院士,而聘请他的院校称他为“双聘 院士”。根据本人考证的信息,有点靠谱。为何不叫“兼职院士”呢?一是显得 丢份,容易和拿点小钱的兼职人员混淆;二来这样的称呼新单位才有兴趣,我们 也有院士,不是“兼”的,正宗的!   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元元大校长为了给双聘院士找到理论依据,2004年的时候 公开讲,引进人才要如胡总“在今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所说,坚决破除那些不合 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概念、做法与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 的全面创新。”他够胆肥的,声称该校为争夺一个双聘院士不惜投入千万元。不 知道他是否因此收到批评,反正在网上看不到他这方面的最新言论和数据了。   但问题是,创新实践需要以“正当性”为前提。双聘院士,其实就是“共享 院士乃至多栖院士”代名词,文字游戏而已。毕竟,一个活人变不出两个活人来, 除非扯成两半。当然,找搞量子研究的郭光灿院士说不定可以挑战一下这条真理。   更为搞笑的是,浙江大学人事部门的池临封和刘继荣在2002年发表了《对高 校院士共享模式的认识与思考》,指出“院士共享是院士人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 产生的一种合理而又必然的趋势……一般来说,一所高校所拥有的院士的人数可 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学科实力”。他们两位这一貌似有道理的研究,很可能是为 浙江大学盛产“双聘院士”找到比陈元元大校长更为直接的理论根据吧。浙大外 聘了这么多院士,如今出现了李连达院士的丑闻,该够杨卫大校长挠头的吧!网 上有人说的更明白:“共享院士”分享的当然不只是名誉,还有院士所掌握的各 类资源,比如许多科研项目、奖项的评审,就要看院士的脸色。   二:郝柏林为何是“双聘院士”第一人的首发权研究   理论永远落后于实践,找不到正式定义也是正常的。其实,郝柏林院士应该 最有发言权,因为他是第一个吃此螃蟹的人,这一头衔的知识产权应该属于郝院 士自己和复旦大学方面!这里顺便提醒的是,知识产权问题要处理好,不要学习 陆道培院士,连条活路也不给他的学生黄晓军留,争的多斯文扫地啊!   根据已有的公开资料进行考证,郝柏林是第一个拥有此头衔的人。原始信息 见:http://www.fudan.edu.cn/new_genview/news2001.htm。 在这个网页上, 有这样的信息:4月20日: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中科院院 士杨雄里任首任所长……7月5日:我校采取“双聘”形式引进中科院理论物理所 资深院士郝柏林。11日,王生洪校长向郝柏林院士颁发了复旦大学聘书。   可见:在复旦大学,杨雄里是从科学院改嫁过来的院士,是明媒正娶的;郝 院士的老东家是科学院,则是以创新方式“双聘”过来的。当然,如果有人能找 到在2001年7月5日前有官方宣布的“双聘院士”称号,本人会郑重公开心悦诚服 地向大家道歉,取消郝院士的“双聘院士第一人”这一光荣称号。   三:郝柏林从双聘院士中谋取到何种不正当好处的利益考证研究   考证目的:本人费了很大的劲,收集到一些原始信息供大家参考。虽说天下 人都有屁股不干净的时候,但问题是,郝院士总觉得别人屁股不干净而自己的屁 股下面始终是绝对干净的,把自己的形象打扮得过于光辉了,还是进行生态修复 使之到达可以接受的水平吧!   考证时间:郝柏林从2000年开始到复旦兼职(走过场是在2001年7月,估计 是把理论物理所折腾够了,于禄院士该知道他的厉害吧?!),到2005年7月档 案调入复旦大学这一时段。   (一):偷税数十万   院士不退休,这是显规则。这段时间,他一直是理论物理所的全职职工,虽 然不干什么活,但是13个月的工资和福利谁敢不给啊;他同时从复旦大学每年领 取15万元的报酬。6年中,他总体大约有150万的收入,但是从来没有交过个人收 入所得税。这点可以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税务局查到。当然,遗憾的是,他也没 有收到税务局长每年发出的“交税光荣”这一工作感谢信。   2005年7月转到复旦后,大约交1000多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不知道够否? 反正此后郝在理论物理所以客座人员的身份仍领取不菲的报酬,北京税务系统则 没有他的个税交纳记录。而国家明文规定,异地收入仍然要交个税。   (二):重复享受福利分房,非法获取住房款   郝院士在北京的理论物理所时已经以每平方米10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面 积达160多平方米的住房(据说目前市场价是每平方米3万多,中关村核心区的), 这是福利分房性质的那种,大家倒不必眼红。但问题是,他故意隐瞒这一事实, 使得复旦大学把150余平方米的住房以50万元的价格转到郝的名下,而这50万元 是复旦大学在2000年付给郝的住房补贴,这套房产估价据说有300多万。郝在 2005年调离理论物理所时,所里要他交房,他却说上海无房,结果北京的房子到 现在一直在手里霸着。   为何能两次享受国家福利分房的福利?一是院士,二是霸道的院士,三是敢 于说谎的院士。   (三):讲学和作报告等灰色收入的逃税问题   无论是学术演讲或者公众演讲,给予演讲人报酬都是应该的,也是国内外惯 例;像他这种水平的牛人,高得离谱也没有关系。但问题的本质是,他从来没有 这方面交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记录。   郝是跨学科的牛人,受邀请的报告不少;郝是公众人物,学术打假的标杆人 物和青年学子的崇拜偶像,因此他讲学和做公众报告的频率很高,这点无需一一 列举。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像央视春晚的广告词忽悠得那样:“百度一下,就 都知道了!”   (四):医疗费违规报销   这段时间,郝院士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用的是国外支架。按规定,只有 国产支架可以报销,但郝院士能量很大(谁敢惹啊,在他眼里财务还是个小毛孩 子),报销了由此产生的3万多医疗款。2005年7月郝调离,2006年科学院进行审 计发现了这一违规行为。后来,他被迫补交了违规报销的3万多元钱。   自然,作为回报,郝柏林也给予了复旦很多,单单他出去演讲学风问题也给 复旦加分不少,毕竟是复旦教授的身份啊!郝院士也免不了俗套,使用了大家都 用的那套做法,在此期间他发表的论文都是署了两个或以上的单位署名(郝自己 的主页上有)。   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嚷嚷皆为利往。由此可以说明,郝与很多平凡人一 样,偶尔屁股也有不干净的时候。这几点,猜想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当然,我相 信有比郝更敢捞取个人好处的院士。   关于这一问题,很快——   郝的老东家路甬祥说:“院士们要坚持无私奉献,正确对待院士荣誉,反对 获取不当名誉和利益,抵制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兼职要适度,取酬要合理, 反对索取不当报酬”。   2006年11月,科学院道德委员会发布了院士学术兼职的文件,明确点出了一 些不合常规的现象。   2009年3月,郝的新领导、复旦新任校长杨玉良公开发狠说:“许多大学为 了抬高自身的学术声誉,也为了在一些评估的数字里有更好的表现,会采取聘用 一些学术大腕来为之撑撑门面的做法。有时这种门面还确实能为聘用单位谋得一 些实际利益,但此举却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国家资源的配置。一些受聘者也会为 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顾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而多处兼职、、、、、杜绝那些有名 无实、徒有其表的双聘和兼聘,或许对遏制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也能起到积极作 用。”可能杨校长仍然没有从做教育部官员的角色上转换过来,殊不知,复旦是 双聘院士的发祥地。   三:双聘院士的市场价格调研分析研究   经调查后,有这样一个基本推论:双聘院士的聘方需要的是有利于该机构的 名和利,尤其是名;双聘院士本人主要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特别是金钱收入。   中国青年报的张国先生有过专门的调研,写过一篇名为《华丽的院士名单背 后:中国大学“院士装备竞赛”》的新闻报道,很受追捧。 两院院士也就1000 多位,双聘是最好的解决之道。黄安年等人说,统计一下大学和研究所公布的院 士数量,发现总数达几千人。   一般来说,院士为了改变学术环境、调节心情、甚至找新老婆(青岛海洋一 所就挖了个丧偶老院士并为其找了个年轻很多的新媳妇)等因素而受聘双聘院士 并不少见,但细细推敲,最普遍的原因仍然是因为可以获得不菲的物质利益,钻 政策灰色地带的空子。中国的科研人员一直以来收入就不高,院士也不例外。尤 其是那些60岁以上的院士,辛苦一辈子,年轻时候的收入并不高。这样以来,双 聘院士市场发育很快,供需两旺,也就可想而知了。   具体到待遇问题,因学校和地方以及院士的牌子而颇有变化,但通常说,一 月的兼职费不能少于1万,否则这年头也拿不出手,院士们也不稀罕啊!对于一 个机构,1万算什么,对于个人来说,额外的月入1万还是算什么的,尤其是人民 币较美元升值的年月。   举例如下:(通常会伴有免费住房和游山玩水的福利)   华南理工大学04年的公开价码是每月1万,不知道现在涨价没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虽在西北,倒敢投入。最新的信息是:对于双聘院士,在 聘期内学校将为其每年提供10万元学术活动专项经费,在校期间每月另支付1.5 万元特殊人才津贴,每年报销两次往返差旅费。   大连理工大学挺抠的,2002年底的规定是“按为我校实际工作时间学校为双 聘院士提供每月7000元的生活津贴(含省市补贴),往返旅费和公寓式住房。” 不知道他们与时俱进没有,否则双聘院士会流失的。   四:有哪些人拥有“双聘院士”的称号?光荣榜单制作工程开始!(欢迎大 家帮着修正和补充完善)   制作方法随时可以用GOOGLE和百度搜索完成;坐标可以分为学校和个人两个 维度;结果仅仅是阐释一下趋势,做点定量分析,绝非精确。   (一)高校例证   复旦大学:07年11月的材料称,教师队伍中两院院士有20人,另有双聘院士 11人;   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院士15名,其中双聘院士10名;   南昌大学:现有两院院士5名,其中双聘院士4名;   东华大学:2008年1月时称有院士8名,其中双聘院士5人。   ……   (二)个人   中国科大的郭光灿院士04年受聘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哈工大的赵连城院士09年3月受聘天津理工大学双聘院士;   北林的沈国舫院士07年6月受聘清华大学双聘教授;   中国科学院的林国强院士05年10月受聘复旦大学“双聘院士”   ……   检索结果之多,不胜枚举,可见双聘院士的市场火爆程度。但需要说明的是, 具体到某个院士,并不能确定该院士有何不妥之处,只要他(她)能做到“君子 爱财取之有道”。   一直以来,国家给予院士的津贴都少得可怜,逼良为娼啊!公开资料表明, 两院给予每个院士的津贴多年来都是每月100元。据说,一直有调高至1000元的 说法,不知道现在兑现了没有。为了搞定资深院士(80岁以上),国家给予了每 人每年1万元的封口费,直到老死,据说还免税。   五:结束语   人大的毛寿龙教授一直和院士制度过不去,多年来一直鼓吹煽动国家撤销院 士制度,搞得两院的人很紧张,怕丢了饭碗。院士制度是否需要存在下去,院士 本人的社会形象和实际作用如何,本人认为,不仅仅是受制于外部评价,也不仅 仅是毛教授这样的一个“啥都不懂”的文科学者所能左右的。核心是取决于院士 们的自身行为和欲望调控水平。毕竟,现在仍然是人人削减脑袋向里面钻想成为 院士的时候,等真的到了有一天人人鄙夷人人喊打的时候,毛教授也就没有必要 那样费劲忽悠了。   高举遏制学术腐败大旗的郝柏林同志该去打酱油了,双聘院士的头衔该寿终 正寝了,双聘院士这一“朝阳产业”也该进行结构调整了。 (XYS2009052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