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央行高级经理崔嵬博士论文抄袭   作者:凤凰楼主   近来浙大海归博士涂博士自杀的消息,令人感到震惊和惋惜,涂博士在国外 受教育,以为只专心做科研就一切ok,岂不知国内高校的水深,很多学科的职称 评审掌握在各学科的某些人手中。涂博士不清楚,回到国内拿到文凭只不过是装 门面的事情,想混得好就必须会忽悠,要胆子大脸皮厚,善做假搞社会关系。涂 博士遭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回国后“脑子不活络,不会忽悠太死板”,岂不 知,现在国内高校教授和博士的学术水平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投机忽悠的水 平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下面就看看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教授朱 世武帮助自己的师弟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崔嵬鼓捣论文的“乾坤大挪移”忽悠术。   本人一直对概率随机数学的一些大家如许宝禄、王梓坤、严加安、张尧庭等 充满崇拜之情,后来看到著名统计学教授张尧庭在上海财经大学,一直想投到老 先生门下,但总是担心自己数学水平不够。后来辞掉在金融机构的工作,如愿以 偿考进上海财大。在阅读张尧庭教授和他的学生的论文时,发现一些问题,在感 叹即使像张尧庭这样口碑很好的老教授,在当前的博士培养环境中也不能免俗之 余,也惊讶于一些所谓的博士投机取巧、忽悠行骗手段的高超。以下是张尧庭的 博士生崔嵬发表的毕业文章:   [1]崔嵬,张尧庭,朱世武,谢邦昌,如何选择度量金融风险的指标。统计 研究,2003年第6期   [2]朱世武,崔嵬,张尧庭,谢邦昌,数据挖掘与其他技术的比较,统计研 究,2003年第7期   [3]朱世武,崔嵬,张尧庭,谢邦昌,数据挖掘运用的理论与技术。统计研 究,2003年第8期   [4]朱世武,崔嵬,谢邦昌,移动电话客户流失数据挖掘,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5年1月。   其中谢邦昌是台湾辅仁大学统计系教授,1991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农艺所博 士,至于该人水平如何,可到其网站(http://www.stat.fju.edu.tw)一游,仅 期刊文章就发了176篇,当然也包括上面他挂名老四的文章,其他杂志什么水平 读者一看就知道。此人到处讲数据挖掘,懂数据挖掘的人,只要把他和美国伊利 诺伊大学计算机系正教授韩家炜一比,就看出这个人的道行有多高。朱世武是清 华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河南师范毕业,上海财大张尧庭的博士生,清华 读博士后,被号称中国金融工程的开拓者、国际金融工程师学会中国大陆首名成 员的清华博导宋逢明看中留校。   崔嵬的博士论文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分析与度量》,而上面只有第 一篇与博士论文相关,其余都是数据挖掘方面的。众所周知,统计研究是国内统 计类排名第一的权威杂志,发文章的难度很大,而崔嵬挂名第一的文章,却在介 绍风险指标VAR的基本概念,须知此时国外和国内这方面有深度的研究文章和著 作已有很多,而这种还在介绍基本概念的烂文章,竟能登在统计研究上!其他文 章都是关于数据挖掘的,都是朱世武第一,崔嵬第二。要知道在职博士,由于工 作原因,巴不得赶紧毕业,如果他的论文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研究能让他毕业, 哪里还有兴趣再去研究数据挖掘!一个解释就是用数据挖掘的文章来凑数。朱世 武是崔嵬的师兄,师弟毕业有难,师兄还不拉一把!朱世武,谢邦昌来自大学, 充当“写手”鼓捣文章小菜一碟。国内严肃的期刊都严禁学术“搭便车”行为, 作者署名原则不超过两个,而这些文章竟4个人署名,但问题是,这样不上档次 的烂文章,审稿这一关就通不过,怎么会发表出来?最后发现在第一篇文章的顶 部,有编辑部的声明如下:   编者按:张尧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统计学家,多年来一直对本刊给予大力支持。 现在张尧庭教授正在病榻上与病魔进行搏斗。为了表达我们对张教授的敬意,本 刊特在第6、7、8 期连续刊出张教授与其他学者合作的三篇文章。愿张尧庭教授 早日康复。   原来《统计研究》编辑部为了鼓励老先生与病魔搏斗,不管文章质量如何都 能发表,而张尧庭教授“也是为学生好”,趁此机会和自己大弟子朱世武,帮学 生发论文凑数。老教授辛苦了一辈子,最后也不能免俗。唉!你的学生都说你心 肠好(见缅怀张尧庭教授,统计教育,2008年第5期),但即使心肠好,也不能 像商贩卖注水肉一样把“注水博士”往社会上推吧。编辑部要鼓舞老先生,也要 请些水平高的弟子,也不能让版面成了“注水博士”发毕业论文的试验田,这岂 不太“掉价”。   可读了崔嵬的博士论文,又发现其博士论文存在严重抄袭。他在博士论文末 尾的致谢中有一句:“感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给了我这个工作机会”,该论文的 答辩提交日期是2003年10月,即此人在读博士期间又找了一个新单位中国外汇交 易中心,该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注:中国人民银行,常简称央行, 和中国银行不一个银行,央行相当于美国的美联储,是国家机关,中国银行是一 家商业银行,本人以前经常搞混),该单位网站 (http://www.chinamoney.com.cn)说该单位组织全国银行间的外汇、债券交易, 崔嵬博士论文题目中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是指这里。论文大部分在罗嗦风险VAR 的基本概念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介绍等废话连篇的陈述,主要创新在收益率曲 线和市场风险指数两章上,但看这两章会发现,文中没列什么参考文献,论文的 创新点如同凭空产生出来一样,好像是作者“前无古人”的独创,崔嵬博士在论 文的创新点中写到:   “(本文)对几种常见的收益率曲线构造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选用了指数 样条法对曲线进行了静态估计,从曲线的形态和动态演变揭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 的风险特征”   学过投资学尤其是固定收益课程的人都知道,收益率曲线构造需要对数据进 行筛选,这一步很重要,而崔嵬博士文中提出一个随机程序,来筛选债券合理价 格,其中公式看着非常眼熟,和以前看到的红顶技术资料中的公式非常类似。红 顶金融软件是国内一家著名公司,本人以前的工作单位曾和该公司接触过,红顶 也向我们提供过他们的收益率曲线方案,由于属于商业机密,进财大深造后一直 作为学习材料没有外传。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参加过该公司的固定收益培训,据 授课老师讲,从2002年红顶软件公司就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合作,提供中国银行 间收益率曲线和债券指数编制的技术支持,合作信息仍能从红顶软件网页上看到 (见http://www.hongding.com.cn/about.asp?id=6#six2)。翻出以前资料一对 比,哎呀,额的神啊,从公式到文字一模一样,这个随机程序是红顶的商业方案, 曾用来参加过客户(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招标和合作研究,怎么会跑到崔 嵬博士的论文中?由于他是在职博士平时上班,因此最有可能是在单位接触到此 材料并抄袭,但无论来源如何,抄袭非常明确。另外论文声称“对几种常见的收 益率曲线构造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那么崔嵬博士就应该把多种方法都算一遍, 对计算结果的优劣进行评价,然后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法,但论文中没做这一即麻 烦又耗神的工作,直接采用了指数样条法,原来红顶软件公司就是采用指数样条 法(参见和讯网的介绍 http://bond.money.hexun.com/detail.aspx?sl=1814&id=760953),所以崔嵬 博士也就懒得做比较了,直接搬了过来,崔嵬博士的这一章内容几乎全抄自红顶 公司的商业方案。   值此不禁感叹这位博士投机取巧、忽悠手段的高超。他有意将博士论文题目 定为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研究,是因为债券市场恰恰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主 要业务,用人单位看到这个题目,会感觉这个博士的研究内容和它们相关,会急 于录用他。由于在职博士平时上班,能接触公司提供给单位的收益率曲线资料, 因此就有机会抄袭并加到自己的论文中。他在论文的创新点中写到“从曲线的形 态和动态演变揭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风险特征,如收益率曲线的日趋平坦反映 了市场长债短炒,短期行为现象严重,潜在风险是巨大的”,只要证券从业人员 都知道,2003年左右中国债券市场长债短炒,短期行为现象严重,这几乎是一个 业界常识,在他的论文中竟成了博士论文的一个重大发现,张尧庭教授是搞数学 的,哪里懂得金融市场,看到这些资料,还以为是学生的创新,此人如此胆大无 忌,感觉张尧庭教授哪里是在培养博士生,明明是招收了个大忽悠。   真是撑死胆大饿死胆小的,此人两边忽悠,单位这边认为他是一个研究银行 间债券市场的博士专家,放心让其接触单位技术资料。而他又利用这个机会抄袭 这些材料,再来拼凑论文忽悠导师,在导师眼里又变成了一个有创新的学生。怪 不得崔嵬先生在博士论文末尾的致谢中激动地说:“更要感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给了我这个工作机会,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货币市场的实务,给我的研究工作 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实际崔嵬先生内心在说:感谢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给我 提供了这么好的剽窃商业机密的机会!在2007年行为金融与中国金融国际学术研 讨会与会人员名单中(http://www.docin.com/p-157088.html)有一条:崔嵬,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高级经理、全国同业拆借中心。看来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学位 还真管用,崔嵬先生凭借高超的忽悠术,短短几年混到了高级经理。呵呵,用人 单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不知道自己招聘了一个“内鬼”,还一直以为招了一个博 士专家。这手“乾坤大挪移”忽悠术,呵呵,如果明代冯梦龙先生看到,定会写 一篇现代拍案惊奇。   至于崔嵬先生另一个创新-市场风险指数,其师兄朱世武2002写了一篇一种 新的股市风险度量指标及其应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至今几乎没人引用,崔嵬 先生又搬过来,在此基础上胡编滥造了一通,弄了几个数学公式放在那里忽悠人。 师兄朱世武替师弟鼓捣论文,蒙骗成功混到了博士学位,师弟拿着这个上海财大 的博士学位,到社会上蒙混,成就了自己空手套白狼,一本万利的好事,对师兄 的回报自然丰厚。从事金融研究的都清楚,如果没有市场数据很多研究无法进行, 而清华朱世武教授的许多论文和图书都是研究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譬如在2004年 第11期统计研究发表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所用数据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F系统,要知道F系统是该单位开发的债券分析系统,仅供 其客户金融机构使用(见http://www.chinamoney.com.cn关于市场分析与风险管 理系统F系统停止服务的公告),朱世武作为大学教授怎么会接触到这个系统? 再看朱世武教授的另一篇文章《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建模分析》(网上 很容易搜到),大量运用银行间数据,朱世武现在很有名气,其学生据说大都进了 投资银行(这只能说明清华的学生质量高,并不能说明此人的水平高),朱世武 教授到处在社会上讲课吹牛自己参加过央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收益率曲线的开发 工作,试问朱先生,没有这个师弟当内鬼引荐,这种事恐怕轮不到你吧。中国银 监会2007年5月发了一个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管理计量参考基准的 通知,要求各行应采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公布的收益率曲线计 算交易头寸市值,银监会没有采用央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收益率曲线,可见朱 世武教授除了搞点数据发文章也没做出什么东西来,希望朱教授不要再乱吹了。 你们这些所谓的师兄师弟,相互勾结,构成了一个团伙,能做出什么好事情来! 朱教授现在是热门导师,据清华学生讲,由于报考的学生多,此人好挑女学生, 而且不漂亮不要,是真是假,朱世武教授自己心里恐怕最清楚。   现在都说博士满地走,硕士满地爬,看看自己的财大同学包括自己,全脱产 攻读学位,毕业还要找工作,和这些在职博士乱搞论文都能毕业相比,心里真是 不平衡。博士满地走,都是让这些在职烂博士(在职博士有水平高的,但比例小) 滥竽充数搞坏了。强烈建议学校在网络公开所有博士的论文信息,接受社会的监 督,规范导师的研究方向,免得搞数学的张尧庭教授被学生忽悠的事情再发生, 搞数学的教授指导的学生,竟拿经济学的博士学位,这不是张冠李戴,荒唐搞笑 嘛。大学的教授、博士就是这种现状,涂博士初来乍到,没有社会关系,经过国 外教育的洗礼,又不会忽悠作假,走到这一步不是偶然,这样乌烟瘴气的情况该 到了治理的时候了,没有梧桐树,岂能引来金凤凰。 (XYS20091031)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