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学术行政化之流弊 朱向东 刘书生 2001年11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学术领域沾染了日益浓厚的行政色彩。其表现可归纳 为三个方面:其一,学术团体行政化。一些全国性学会为正部或副部级(或视兼 任会长的领导的级别而定),省级学会为正厅或副厅级,依此类推。既然会长由 党政领导兼任,那么,常务理事、理事自然而然地得由级别相当的领导担任。如 某省法学会,除会长、副会长由省高级法院院长、检察长、司法厅厅长等领导担 任外,各地级市司法局主管局长是当然的理事,然后凑几位法学教授理事作点缀。 甚至有的全国性学会,发展会员都要求有处级以上行政级别。其二,报刊、出版 社行政化。人为地将报刊、出版社分为三六九等。比如,同样是大专院校的学报, 部属大专的学报可能算副省级刊物,而地方所属大专的学报可能只算地市级刊物。 其三,学术评价行政化。在各类评奖、“精品工程”、职称评定、业务考核等活 动中,绝大多数单位都用行政级别作为衡量论文、著作学术水平和价值的标准。 如:许多单位规定,在中央级报刊发表论文或在中央级出版社出专著打10分,在 省部级报刊发表论文或在省级出版社出专著打6分,在地级市报刊发表论文打3分, 诸如此类,只看外表,不看内容;只看载体的行政级别,不看作品的学术价值和 社会影响。   学术行政化带来的弊端甚多。一是只图虚荣,不下实功。搞学术、做学问是 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必须脚踏实地,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能坐得下来,钻得进 去,持之以恒。学术行政化使相当一些人,急功近利、浮躁难耐,无法集中精力 搞研究。二是只求数量,不顾质量。过去,一位学者或专家往往倾其一生精力搞 出一部专著,但有独创性、权威性,能在本学科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 影响。如今,不少人一年就出两部“大部头”,四五十岁就著作等身,但有开拓 性和学术价值高的并不多,更谈不上权威性。有的人甚至东拼西凑、东抄西窃、 粗制滥造;有的书刚从印刷厂拉出来,就送造纸厂化纸浆,造成极大的浪费。三 是为上档次,搞歪门邪道。由于评价论文、著作学术水平高低优劣是根据报刊社 或出版社的行政级别来确定的,为了上档次、出精品、打高分,于是人们想方设 法托关系、走后门。发表文章、出书如此,评奖、评专家(拔尖人才)也是如此。 昔日圣洁的学术殿堂,如今弥漫着学术腐败的气息。   笔者认为,造成学术行政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评价的量化使然。过去, 我们的学术评价只作定性分析,不作定量分析。改革开放后,由于职称评定、业 务考评等工作的需要,开始对学术成果作定量分析。怎样对学术成果作量化分析 呢?以什么作标准呢?于是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的媒体的行政级别就成为衡量学 术水平高低的参照系。二是官本位。按照官本位体制,官办协会当然应有行政级 别,会长当然是官员。按照官本位理念,报刊社、出版社的行政级别越高,其发 表的作品的学术水平越高;会长(领导)的行政级别越高,其理论水平也越高。 毫无疑问,在我们倡导求实创新、繁荣学术的今天,学术行政化之流弊该改改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