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 如果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培养出的是这种为一位大胆剽窃的教授涂脂抹粉、 喊冤叫屈、丧失了基本是非观的博士生,还要这样的博士点干什么?整本的抄袭 就是整本的抄袭,怎么有这么多废话好说?好意思说他学术地位如何崇高、学识 人品如何高尚,倒好像东窗事发给了剽窃者论功行赏的机会似的,这需要多厚的 脸皮?如果其学术地位是剽窃来的,又有什么可吹嘘的?北大历史上的“争议人 物”、“问题人物”有哪一位是“剽窃人物”?做为学者可以有种种问题,却独 独不能有剽窃的问题,因为剽窃是学者最大的犯罪。人无完人,学者却不能有剽 窃。莫非北大的“兼容并包”竟连剽窃者也要包进去?北大校方只是去掉了王铭 铭的官职是根本不够的。对于不悔改的剽窃者的最恰当的惩罚,是请他离开学术 界,剥夺其培养学生的权利——没有那么无耻的导师,也就不会有这么无耻的学 生,中国的剽窃大业后继有人矣。 (方舟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若三腿两脚把老板搁倒了,那帮孩子岂不是要成了孤儿? 故在那儿作哀鸣。所以说北大没戏,主要是孩子们看上去不再有出息了。实际 上,如果孩子们都有出息,学界就是冒几个剽窃者,又有何惧? (TicTac) 建议授与张梁褚杨诸生抄袭学博士学位 学术批评是百家争鸣,抄袭是学术道德问题,对其进行揭露当然不再属于争议, 而是属于是非问题。什么“我们与他接触最多,对王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我们 才最有发言权”,按照这种逻辑,不认识你们的人就不知道你们的学识和人 品,为什么相信你们有发言权?什么“矛头竟然指到了以所长为代表的整个研 究所头上”,煽风点火,拉大旗做虎皮嘛。 恐怕是担心老师倒台,自己学位泡汤吧?另投明师得了,如果“能成为北大的 学生是我们一生的荣耀,我们比任何人都珍视这段不寻常的人生足迹”的话, 何苦以后在自称王某人的学生时,被人另眼相看? (EYU) 北大人类学能招到什么博士生 也就“北大”俩字现在直点钱罢了。这四个人里本科有一个 是从中等以上大学出来的就算不错了。不是我对非重点大学有什么 看法,只是想起以前对三流本科上北大读博者中浅薄者的一种嘲 笑:一朝跳“龙门”,十年窝囊气尽去,口口声声言必称“我们” 北大,对外摆“博士”的谱,对内出“老师”的洋相,其实根本 是靠那些优秀的本科师弟妹们打下的名声混饭(大意)。 看他们的呼吁信,愈加肯定这一嘲笑是有根据的。长篇大论,遮遮 掩掩,胡猜乱测,就差象杨澜一样惊呼“反动人士”,还是没解决 抄袭对不对这个问题(其实在国内大家都抄的情况下“严肃处理” 某个个人是不是绝对公平倒是值得讨论的)。 (bmwsitter) 身为北大学生,我为北大人感到羞耻 抄袭就是抄袭,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跳出来为抄袭者辩护,真的这些人就没有一 点是非观念了吗?做学问最忌的是抄袭,这些所谓的才子们真的就以为抄一抄 没关系了吗?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将来是要出国“深造”的,我奇怪北大出来 的人之中,居然没有多少因为抄袭被退学的。实在是感到羞耻。 (李姥姥) 这样的反驳,不过是组织起身边的人,为了保全点面子的做法罢了;在他们眼 里,似乎只要是辛辣一点的批评,就变成“全盘否定”或“别有用心”。整篇 根本没有客观地评价和说明那本“剽窃”的书,仅仅是用什么“孰能无过”一 笔带过,在众多“贡献”的遮盖下,似乎根本问题倒不成为问题了。不管是多 么著名的学者,不管他有多少成果,只要出现那么一起“剽窃”“抄袭”的事 件,就足以让他一辈子脸上无光,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一个学术品质的问 题,不属于学术失误。这样的事件如果调查属实,就是丑闻,当事人应该站出 来向所有读者学者道歉,而不是脸皮厚成这样玩什么功过问题。台湾璩美凤这 样一个本应从此无脸见人的女人尚且能够站出来向公众道歉,而一个所谓著名 学者不为自己所作所为感到羞耻却还弄一帮学生枪手来敲锣打鼓;这实在是悲 哀,中国学术的悲哀。 (iamstar) 有其师,必有其弟子,这几个学生水平之糟糕,实在让我惊讶。这帮人都能在北 大读博士,凭什么把巩俐拒之门外,我看巩俐完全可以做他们的老师。真正侮辱 北大有损北大形象的不是别人,正是这帮胸无点墨,考北大这块牌子给他们脸上 贴金的人。 (underground) 拔出萝卜带出泥。 原来抄袭之风有这么深厚的群众基础。 今天真是领教了这是多么无耻的一群。 (Alphaomega) 王老师的学生,你们检讨自己没有?你们也承认老师的瑕疵,在这件事被旁人 捅出来之前,你们在干什么?作为博士,硕士,学术基本的规范你们该知道, 作为一个二十好几的人做人的基本底线你们更该知道。你们老师那些“瑕疵” 你们平时看不出来么?作为深爱你们老师的学生,你们面对这些瑕疵为什么 没有及早站出来,说一句“老师,您错了”?在你们口口声声辩护的同时, 有没有反身自省自己在这样的堕落中的该负的责任? (aqu) 诚然人无完人,没有要求经理老总们勤俭节约--可他们生产假冒伪劣就不行, 没有要求党员干部们见义勇为--可他们贪污腐败就不行,抄袭别人的著作, 不妨碍他再去做别的什么,去开诊所,当律师,从政什么的都行,就是不能再 做教授,就是不能再在北大作为一名教师。 (tomfle) 我不清楚这件事的背景,但我觉得你们做为北大的博士生,应该从事实出发,首 先对于抄袭10万字的指责是否属实应该给予明确回答,如果的确是抄袭,应该 认真道歉并检讨.不要像吴征杨澜之流那样顾左右言他,让人觉得此地无银.... 做为北大教授,这点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总该有吧. (redlake) 终于明白为什么长清和希同会与北大有缘了,读书人,抄书不为剽也;狗官僚, 贪污不为罪也。 上梁不正,下梁焉能不歪? 在2001年的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的会刊《IEEE Communication Magazine》 的第11期上,有一篇揭发几个韩国人剽窃的文章和剽窃者的道歉信。建议这几位 王教授的高徒好好读一读。 (Dianeylee) 北大的这几个学生这么无耻? 真是世道变了.想想前两年.复旦张汝伦抄袭被孙周兴揭发,张后来在复旦弄的很惨, 张也没有像现在的王铭铭这样张狂,张更没有像王的弟子那么无耻的博士生.当时, 为张公然辩护的也几乎没有. 想不到,2年后,北大学生对学术道德竟然是如此的没有是非观念.到北大的bbs看看, 支持王的人如此之多,让人感叹俺们的党中央提倡什么"公民道德建设"是多么伟大 正确啊. (oversee) 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致北大领导的一封信 尊敬的领导: 我们是本校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博士生。最近,上海《社会科学报》在1月10 日刊登了两篇文章,对我们所的王铭铭教授进行了过激的攻击。我们一方面对这 些一面之词感到震惊和愤怒;另一方面又替王老师感到不平和担心。在这些打着 学术批评旗号的文章中,有一个署名“晓声”的人,竟然说是本校的学生!!我 们认为,一个听过王老师的课、一个有良知的北大学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 章来的。从这位“晓声” 所选读的书来看,他还处在人类学的入门阶段,但却 借着把一本教科书捧到“名著”的高度,试图全盘否定王老师的研究和在学术界 的地位,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无知,还是别有用心?我们作为王老师具体指导的 学生,当然知道他不是完人,对他在一本译介性教材中的失误我们也不是不清楚。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认为,“晓声”这样的批评,完全无视王老师 多年来为中国人类学振兴和普及所作的贡献,试图攻其一处不计其余,其目的显 然是要彻底否定他的一切工作。这不是一个学生应有的态度。我们与他接触最多, 对王老师的学识和人品,我们才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向各级领 导做如下陈述: 我们所知的王老师,诲人不倦,学识渊博,胸怀宽广,乃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他对教学倾尽全力。去年,全所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曾自发组织过周末读书会, 长达半年,地点设在所里的会议室。我们没有要求过任何老师的参加,但王老师 知道后,虽然远住西三旗,却几乎每次必到,每周陪我们渡过半天的读书时光, 平等地参与讨论。作为一位普通老师,能够为整个专业的同学牺牲这么多个人时 间,如果没有一种视学术为生命的精神,又如何能做到?!他的课程,读书量最 大,我们的收获也最大。听他的课,常常激发我们去思考,获益良多。过去几年, 他自己的博导资格没有解决,却一直根据所里的安排,替费孝通教授指导学生, 我们中间就有三个是这样的情况。他每个星期都跟我们见面长谈,督促我们读书, 为我们的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默默无闻地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时间和精力。这 种敬业精神无声地激励着我们。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我们的学习如果有什么 长进,与他的悉心指导分不开。他为人谦和,待人至诚,即使不是他的学生,也 可以称他一声“铭铭兄”。有很多校内外的学生选修他的课程,申请由他指导的 研究生也相当多。 王老师的学术影响力,遍及学科内外。国内学界的权威杂志如《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书评》、《读书》等,经常有他的文章发表。王 老师在西方人类学界的影响,也不亚于任何一个中国人类学家。他与王斯福合著 的Grassroots Charisma去年在英国久负盛名的Routledge公司出版;他在海外权 威杂志和国际会议上的学术论文,多达几十篇;他被芝加哥大学等世界一流的学 术机构聘为客座教授……。王老师著书立说、编纂杂志、组织会议、建设学会、 培养学生,他为复兴中国人类学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不可抹杀,他在中国人类学 界的地位更无人可以替代。 关于学术界对王老师的批评,我们在入校之前早已有所了解。起初,我们认为这 是正常的学术争鸣,况且有些批评的确中肯,王老师在公开和私下也一直谦和待 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觉这些批评越来越不正常,严肃的学术批评 失去了可能性,代之以上纲上线的夸大和炒作。有的批评,专事挑三拣四,以找 语病“硬伤”为能事;有的批评,言词尖刻,不惜发动人身攻击;有的批评,空 穴来风,对作者引用的著作,几乎一本没读,竟轻言作者“食洋不化”。王老师 曾多次表示,没有必要为这些不具备专业水准的批评申辩。不想,一些人变本加 厉,炮制大字报式的文章,肆意进行人身攻击。而某些传媒则为了制造轰动效应, 推波助澜,对学术问题指手划脚、以讹传讹。我们认为,学术批评应该全面、客 观、平和、公正,执一端而不记其余的做法是不正常的,尖酸刻薄的言辞解决不 了任何问题。学术批评应该激励学术创新,应该树立学术标准的自主和自尊,而 不是泄私愤,不是行政干预,更不是无限上纲的大字报。一句话,绝不能用非学 术标准评判学术。 我们非常明白,王老师之所以遭到这样的恶意攻击,就在于“木秀于林,风必摧 之”,就在于有人嫉妒他为中国人类学做出的突出贡献,嫉妒北大人类学在学术 界的地位。曾经公开攻击过王老师的学术警察们和这位“晓声”一唱一和,一天 内在不同的媒体(《社会科学报》、学术批评网、世纪中国网)上发表五篇大批 判文章,口径惊人地一致,矛头竟然指到了以所长为代表的整个研究所头上,这 令我们不得不质疑事件的背景。“晓声”的文章,全盘否定王老师,看不出半丝 “爱之深,责之切”的动机,他不通过正常渠道,而是直接借媒体向北大施压, 更看不出半丝“太爱北大”的情绪。那么“晓声”费尽心机、不计成本地写这样 一篇化名文章,动力从何而来?近几个月来,有所里的老师曾以推荐出国留学、 鼓励改换论文题目、支持留校任教等名目利诱我们转投师门,后来又莫名其妙地 指责我们对所里的老师“不够尊重”,最近更暗示我们要对王老师敬而远之。联 想起来,我们认为这些文章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目前,中国人类学刚刚重建 不久,学科建设仍是当务之急,费老提出“补课”就是对全体师生的鞭策。在这 样的时刻,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做的是努力工作,争取创新,而不是别有用心地 借批评来发泄个人的怨恨和嫉妒。 北大有桀骜不逊的陈独秀,有特立独行的辜鸿铭,有百折不挠的季羡林。他们都 曾是所谓的“争议人物”、“问题人物”。可是北大向来没有被压力所屈服,没 有对人才求全责备。因为北大鼓励的不是百无一用的“完人”,而是独树一帜的 奇才。北大之所以有陈、辜、季这样的人物,就是因为我们曾有兼容并包的蔡元 培先生,有老校长为我们奠定的博大风气。这是北大成就中国最高学府的主要原 因。 能成为北大的学生是我们一生的荣耀,我们比任何人都珍视这段不寻常的人生足 迹。我们来到北大本来是为了潜心读书,增长才干,可是,自己敬爱的老师遭受 恶意攻击,我们无法安心。出于对老师的热爱,出于对北大的热爱,出于对中国 人类学的热爱,更出于对良心的拷问,我们决定做上述说明。希望各位领导能够 倾听我们的心声,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有人为个人目的借机生事,避免人类学学 科的损失和北大的损失。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生: 张宏明 梁永佳 褚建芳 杨渝东 2002年1月14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