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给何新“先生”打个引号 ——评何新“新国家主义经济观” 邓曙华 何新先生新著《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考证引据,洋洋数十万言,俨然一大学 者,故称之“先生”。称“先生”或许尚有不恭之处,其自谓“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言之大,犹如孔夫子再生,万代 师表。拜读大作,生了一团疑问,故对“先生”二字打一引号。下文称之先生, 仍普通先生之意。 疑问之一、证伪法能否适用于社会科学?何新“先生”批判主流经济学,用的是 证伪主义。何新先生认为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生产过剩,故赞成市场经济的学说都 是伪科学。社会理论学说能否用证伪来否定?愚以为不可。由于社会现象太复杂, 不能大量的重复和实验,不确定因素太多,有某种测不准因子,加上研究者难以 完全摆脱价值观的影响,因而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相对性,因此 不适宜用证伪法。如果用证伪法来检验社会科学,不管哪一门,只要用证伪的镜 子一照,伪科学的帽子是免不了的。何新先生对自己主张的理论就不用,这不公 平吧?例如马克思的学说,马克思工人的贫困化的预言并没有成为事实,但并 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同样,不能因为有经济危机就否认市场体系, 也不能因为有某些缺陷就全盘否定当代经济学。何先生在谈到社会主义体制下的 商品短缺时说,“根源是由于价格机制的无效”。(<新国家主义经济学 观>P93)。这就是说,何新先生也承认“看不见的手”之作用,何先生却认为这 个原理是错了,岂不自相矛盾?至于效用的价值主观性,也有一定的道理,经济 行为是人的行为,人的行为能不带有主观性吗?此外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不 研究生产力,不研究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行不行?还有一个问题。何新先生既 然认为从事脑力劳动的也是劳动者,请问,如何评价参与管理的资本家,譬如福 特、王永庆等人的脑力劳动?在G→G′的过程中,资本家有不有贡献?有多大贡 献? 疑问之二、何新先生依据的事实有严重错误。何新先生认为国有企业的困境根源 之一是高税率,其根据是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为33%,企业负税高达40— 50%,大大超过企业10%的平均利润率(《新》P441)。看来何先生对税制缺乏起 码的知识。增值税以增值部分为税基,所得税率以增值税后的利润为税基,按何 新先生所说的10%平均利润率计(实际上远低于10%),所得税率为销售额的3%左右, 何新先生整整多算了十倍。何新先生还认为金融政策使国企陷入困境的原因,这 不符合事实。事实是由于国有企业大量贷款,导致银行巨额不良贷款,使银行背 上沉重包袱,这何新先生在书中也曾提到,怎么一下又忘了?新的融资政策,主 要的资金也不象何新所言首先进入股市。股市的市值只有一万多亿元,而储蓄存 款达七万亿元。而且进入股市的资金主要流入国家控股企业,这是给国企输血, 而不是何先生说的断血。国企在人财物力比起民企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民营 企业在困难得多的环境下迅速成长,而国有企业却在优越的条件下一年不如一年, 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何新先生对西方经济的了解也有误。何先生认为西德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干预 政策,这是非常片面的。事实如何呢?二战后,西德实行管制经济,与西欧一样, 计划经济的呼声很高,发生了严重的通贷膨胀。艾哈德出任经济管理局局长后, 下决心搞市场经济。他于1948年4月21日首次发表演说:“我们的方向已经明确, 这就是摆脱国家指导性经济,因为它抹杀个人的责任感和创造性。”西德的发展 首先归功于市场的作用。何新先生认为西德有强大的国有经济,实际上西德的国 家和私人非赢利团体在GNP的比重1950年为9.6%,1978年为12.9%,主要集中在邮 政、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朱正圻<联邦德国的发展道路>中国社科出版社)。 10%算不算强大?恰恰是何新抨击的英美模式的英国,二战后由于工党执政,实 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至1978年政府控制了邮政、电讯、铁路、电力、煤气、 采煤、造船的全部,航空和钢铁的四分之三,石油的四分之一。英国1948年至 1978年,GNP平均增长率仅为2.5%,远远低于日德、法、美等国,其GNP占发达国 家的比重由10.2%降为4.3%。1979年,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实行私 有化政策,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得以复苏。1982——1988年GNP增长率为3.6个百 分点,为战后最高,并高于同期欧共体的平均增长率。(资料引自中国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世界经济年鉴〉)。何先生所言的“莱茵模式”与“英美模式”究竟 存不存在?有多少本质区别? 何新先生对当代经济学的整个驳论建立误解之上,即认为当代经济学否认国家干 预的作用。凯恩斯之后,有几个科学家完全否认政府经济干预?有的是如列宁所 说左一点或右一点的调整。公平与效率,往往需要不断地平衡。当代中国经济学 家又有哪一位完全否认政府的作用?何新先生讥讽道:“其实‘市场经济’哪里 是什么新事物啊!在中国、在世界、在人类社会中,‘市场’存在至少几千年。” (《新》P159)何新先生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市场经济一词一度成为禁忌,农民 卖两棵白菜也要挨批。直到九二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官方才正式予以肯定。正因 为中国政府干预过多而对市场缺乏了解,强调它是有必要的。 疑问之三、何新先生曰:“我认为,确实存在一个来自美国背景,而通过其操纵 影响的中国学者心及部分官员来鼓吹和施行,以系统化地摧毁中国国有经济为目 标的阴谋计划。”(《新》P71)而摧毁中国国有经济的目的是摧毁中国的经济 竞争力。何新先生这一招够狠,如果时光倒流二三十年前,肯定是一个大案子, 中国的监狱要人满为患,谈市场经济的学者与官员实在太多了。这一招虽狠,但 太老套,铁锈斑斑的兵器,除了令人生隔世之感,毫无杀伤力。正常人可能想, 这人的脑袋恐怕有40度吧?中国的个体经济,首先从小岗的农民发端,从温州的 农民城镇的无业人员发育,何人教唆?而中国的国有企业长期得到财政的大量补 贴及种种优惠,何人有意摧毁它?何先生以前的文章也谈到过这一点,如何无中 生有的生出一个阴谋来?有谁不推荐资本主义的现代模式,鼓吹原始的资本主义 模式?这种滥招数出于一个学者之手,窃以为万万使不得。照此逻辑,何新先生 自己也吃不消。1991年何新与某中央领导谈到腐败问题,认为腐败是个不大不小 的问题,采取的方针是“民不告,官不究”。这是严重的低估。腐败演变为如今 的严重局面,出此谋策的何谋士,该负多大的责任?如果给何先生戴上一顶腐败 份子代言人的帽子,何先生也会觉得冤枉吧?用一种“凡是敌人拥护的我就反对” 的思维定式,很容易误入歧途。 疑问之四、何新先生书中有阿谀奉承之嫌。每每提到国家领导人,总是忍不住要 称颂几句。例如:“江泽民同志领导的十几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自清代 康雍乾三代盛世以来又一个伟大的盛世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政治稳定,经济 发达,学术思想自由,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万方来仪,万国归心。”这些用语出 自一个称耿狷之士的笔下,简直令人难以相信。这与前朝臣子的奏章有何差别? 不是不能歌颂,但应该实事求是,有个分寸。十几年来,中国有很大的的发展,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何先生在书中就对现实提出了一大堆的责难。太平盛世的断 语,最好由历史来作,今人言之,有欺上欺世之嫌。又例如,何新先生谈到江泽 民同志已多次强调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性,又称颂道:“这是一项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伟大社会工程。”八十年代以来,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不知 多少,何新先生都视而不见,眼中仿佛只有“皇上圣明”(这里只是比喻)。何 况“千秋”之语是不是过头了?对比何新对对手的责难,前者何其恭也,后者何 其倨也。 疑问之五、何先生认为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新春秋战国,经济全球化是英美二百年 前制定的大阴谋,其目的是要控制整个世界。我以为这个判断有重大错误。战国 是诸雄争霸,合纵连横,目标是大一统,最终解决方式是战争。当今的世界是不 是如此呢?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阶段,科技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而科技的知识是可以共享的,在经济上可以实现双赢和共赢,而核武器的出 现也使得战争成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是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虽然国际政治经 济还有许多不平等的因素,还会许多分歧和争端,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流。中国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世界也不是一百年前的世界。中国完全有能力以 平等的姿态自立于世界舞台。用纵横家的眼睛看问题,看到的都是阴谋,网络也 可能是渗透手段,改革开放则是一桩可疑的事件了。 读《新国家主义经济观》,何新先生也不乏一些深刻而大胆的的见解。但前后有 诸多矛盾与混乱之处,常使人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之感。何新对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对全球化,对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时而肯定,时而否 定,逞其思辨之能,莫衷一是。何新先生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要弄个明白还 真不容易。何新先生含含糊糊的提到了一个“混合经济”。此书将西德“社会市 场经济”,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今日英美的经济制度,中国当今的经济制度都称 为“混合经济”,究竟怎样混合?不得其详。他所谓重视就业也不是什么新东西。 如何为国有企业解困,如何增加就业,如何增加出口,并无具体对策。何新无新。 他斥之为二百年前英美定下的经济全球化阴谋,在书末,他又来一句“中国应该 加入全球化”。何新先生的全球化是什么?以中国为中心,而中国的工业重心放 在东北与西北,以中亚和西北利亚为主要市场。楼兰国里做生意,何新先生真不 愧是高古之人。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何新先生的智囊里,应该有一项专利,能 迅速将沙漠绿化,否则只是空谈。 何新先生这些混乱,源于他“意识形态”观念上的混乱。他一方面大谈经济决定 论,一方面又称意识形态是决定的因素。他既要维护意识形态的完整,又要承认 现实的某些合理性。他从“原理”出发是一个答案,从实际出发又是另一种答案。 往往顾此失彼,自相矛盾。发生矛盾时,何新又回到意识形态决定论上来。我以 为他对八五年以来的改革是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认为“建国发后所建立的一套行 之有效的财经管理制度和注重平衡协调的指导方针全面地被否定和突破”(《为 中国声辩》P173),何新大谈经济危机、破产、失业以及他如何准确预测“生产 过剩”,其用意就在于此。鉴于涉及当局的政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何新又不便 于明言,故隐晦含糊,拿主流经济学家做靶子。何新先生之说话很牛,是以他自 诩预测准确为底气。其实何先生的分析也不十分准确。八十年代后期,自行车、 手表、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一些产品开始过剩,当时媒体就有了报道,但许多 产品仍然供应不足,如彩电、汽车、钢材等。大量产品过剩是九三年投资热的后 果。而这种过剩,并不是象何所说的与国有体制无关,而是密切相关。第一、产 品没有市场,但政府为了完成计划指标,仍然要求企业生产;第二、地方政府与 企业争资金、争项目造成大量重复建设;第三、过于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产业 结构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调整。九四年的“软着陆”,成效是控制了投资过热和物 价,但经济结构没有调整过来。一次两次准确,好比瞎子摸到象腿,就掌握了普 遍规律,没有这样简单吧?如何新先生90年代初预测美国经济有大麻烦,结果是 连续多年来的增长。何新先生曾认为前苏联与东欧解体后会长期动乱,结果大部 份也错了。他认为“意识形态只能迷信”,前苏联是意识形态战打垮的。这是肤 浅的,唯心论的。如果经济优越,怎么给意识形态打得垮?照此理,我们岂不要 退回改革前去?中国人吃意识形态僵化的苦头还少吗? 空言无益,大话误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解决中国目前经济现实问题, 尤其是国有企业生存的严峻问题。大量资不抵债和倒闭停产国有企业如出路何在? 不破产,长期闲置,到头来只能一钱不值。要救活,资金从何而来?救活以后又 破产,怎么办?如何有效管理国有资产,使保值增值,这在目前仍没有一个令人 比较满意的方案。何新先生认为国企效益差是个伪问题,在理论上可以这样说。 但现实呢?但大多数的国有企业效益不好是个现实,而且只要民营企业进入的领 域,国有企业大多溃不成军,这究竟是为什么?回避现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何 先生认为,外国的国有企业管理得好,但这不一定能搬得过来。国外有健全的法 制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国企的总数量不大,易监管,这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象 何先生所说的大公司的道路也值得具体分析。大有大的难处,如果管理跟不上, 大企业问题更麻烦。这在南韩和中国都有有过沉痛的教训。要解决国企问题,最 重要的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生产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着眼点应该放在 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非曲直国有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农村的改 革的汲取经验教训。 立天地之心,开万世太平。何先生之志大耶?何先生之志谬耶?现代社会是大众 社会,人民才是历史的开创者。上帝已死,孔子不再。一切救世情结可以休矣。 何新的学术,最佩服的是他考证功夫,尤其是马列的书背得烂熟,引经据典,得 心应手。不愧为训诂大家。但何新长于考据而疏于实证。何新的学术夹杂着几分 政治。学术当然不能完全脱离政治,然而学术毕竟不是政治。政治可不必拘泥于 事实,而学术则不可。何新是政治面孔出现的学者,或曰以学者面孔出现的政者 (称之为政治家或政客均有不妥)。故此,给何新“先生”二字打引号,不无几 分道理吧?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