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欺骗行为的代价 《Science》主编唐纳德·肯尼迪 8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的第1141页上,刊登了一封来信,Miehaer Lieber和他 的同事宣布撤消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R.B.Tracy,C.L Hsieh,M.Lieber, Science 288,p1058,2000〉。这篇论文的内容是关于RNA/DNA在免疫球蛋白种类交换重组 中的作用。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己承认他自己改变了论文中有关凝胶的记录和其它一些 数据。这些被改动的数据是这一篇论文和第二篇发表在另一份期刊上的论文的主要数据 ,同时也使得两篇论文的主要结论失去效力。因为没有及时对同事得到的结论进行重复实 验验证,Lieber自己在论文发表后才发现了问题,但他立即向《科学》杂志和他所在的研 究所作了报告。 《科学》杂志很少出现这类事件,因为《科学》杂志本身要求它的编辑们要探究文章 的来源并要证实所得到的结论。这篇文章的欺骗行为还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间接损害,因 为编辑邀请了该研究领域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为这篇文章写了评论。现在这篇评论的作者 非常窘迫地发现:她的“深思熟虑”的评论文章根据的是虚构的数据而不是真实的实验 数据。这种文章发表后的结果是,让那些我们并不直接认识的科学家们可能会根据这些无 用的数据,来修改他们的研究计划,那些本来工作就非常繁忙的同行科学家们,也因此浪费 了宝贵时间来审查这些研究计划。更沉重的代价是:每一次这种欺骗行为都是又一次的降 低人们之间的信任。受损的这些信任不仅来自科学界内部,也来自支持和赞助科学事业的 大众。 我们《科学》杂志编辑部也感到被欺骗,同时我们也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我们 是否做到了我们所能做的一切来阻止欺骗行为的发生?当然我们也有欣慰的时候,许多年 前,在对一些声称展示了“超感觉感应”(extrasensory perception〉的实验进行评价时 ,George Price得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发现。他指出,尽管科学发展了许多可靠的控制偶 然性的方法,但科学却没有发明足够的方法保护自己免受故意的欺骗。实验室里一名聪明 的厨师能将数据进行改动,足以使警醒的评审员和除了完全重复该实验的其它诊断性实验 ,也检查不出其中的问题。重复性实验看来应该是证实科学性的唯一补救方法。因此,研 究中的欺骗行为在出现之初就必须被科学界所制止,科学界也应当了解欺骗行为的代价是 太高了。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科学中的不端行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糟糕的是,我们关于科学中的欺骗行为产生的前因后果的资料并不能给我们太多这方面的 答案。到目前为止,这类欺骗事件主要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在基础生物医学研究 领域。正如最近在欧洲所揭发出的几起事件表明,科学中的欺骗行为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 问题。绝大多数事件往往发生在那些异常繁忙的实验室中,在那里,主要研究负责人基本 上没有时间参与具体实验或仔细检查实验过程的细节。不过,没有任何实验记录说明商业 是首要的驱动因素。大多数不端行为都发生在排名很高的研究型大学里,而声誉却是这类 王国的生命。 过去研究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哪些工作起到了 预先防范的作用,哪些还没有。从政治角度推行的整肃的确传达出有力的讯息,但这种讯 息实际上很有害。长达10年的国会对David Babimore的合作者Thereza Imanishi-kari 的穷追猛打,告诉我们过多的政府权力总是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政府和大学里的错误的调 查程序,除了制造出一些头条新闻之外,总是将正当的程序长期地搁在一边。从另一方面 来看,研究机构认真细致研究的声誉,以及一种鼓励个人对科学纯正性的责任的研究文化 和不鼓励“荣誉性”合作署名等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的规则中只有在强调论文 质量重于数量时,在决定学术提拔的过程中强调研究产出量的重要性才可能帮助增强自己 的科学竞争能力。最后,新的美国联邦条例对研究中不端行为的标准进行了定义,并确立 了在研究行为方面训练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要求,这也许会起一些作用,不过现在这样说也 许还为时过早。 《科学》杂志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般说来,作为一个展示科学研究成果的期刊 杂志,《科学》应该负起它应有的责任。虽然《科学》杂志的同仁们还不能建立起完全防 止欺骗的同行评议制度,但是他们可以直接而且诚实地处理那些撤稿事件。他们有能力将 值得信赖的科学结果告知读者,并将违规论文拒之门外。我们不知道Lieber是否将会更仔 细地检查自己实验室中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但我们知道,当欺诈间题被发现时,他做出 了正确的选择。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