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工人日报》2001-7-18) 读《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 刘菊花  以创办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揭露多起学术腐败案,而被称为“科学斗 士”、“打假英雄”的方舟子,上个月又推出了他的新作《溃疡———直面中国 学术腐败》。由于书中许多文章都曾在受众最多的当今“第一媒体”———互联 网上被广泛讨论过,使得学术腐败现象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  方舟子是或不是骗子之确认  前几天,一位朋友告诉我:“我在网上又看见了一篇骂方舟子的文章,说 他是骗子。”我连忙说:“发过来,让我看看。”我涉世未深,我不想被骗呀! 可是迄今为止,所有讲方舟子是骗子的文章竟然都不能挽救我,让我读后失望之 极,倒是方舟子“行骗”的文章,尤其是他最近新出版的专门讲骗子的一本书, 《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证据确凿逻辑严密掷地有声,看得我心动不 已。  学术腐败是最不能容忍的腐败  继“科学斗士”、“打假英雄”之后,方舟子的新书一经出版,“学术警 察”的称号又被同道广为传扬。方舟子说:“批判伪科学也好,揭露学术腐败也 好,都只是我从事的工作中的一部分,我并不以此为职业。在学术上,我更喜欢 探讨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问题,特别是生物学方面的。但是,现在从理论上批判 伪科学和敢于揭露学术腐败的人很少,我就只好出来代劳一下。我大概属于那种 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别人愿意怎么称呼,我都无所谓。”  据方舟子介绍,新书与《方舟在线》相比,后者是一本“大杂烩”,自他 1993年上网以来所写的科普文章、批判伪科学文章、文史争论、历史散文等方面 的作品都选了一些,内容较为丰富,基本可以反映其写作的全貌;而新书则主要 收集《方舟在线》出版以来,由其本人首先揭露的有关学术腐败方面的文章,以 事件划分,较完整地反映了引人注目的一些事件(如“核酸营养”、“基因皇 后”)的前因后果。  在书的自序里,方舟子写道:“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 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人类的活动,很难找 出还有哪一种像学术这样强调真实,学者也因之而受到公众的敬仰。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说,学术腐败(包括伪造学术成果和伪造学术履历)是最不能容忍的腐 败。诚然,学术腐败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避免,但是像在当今 的中国这样猖獗,却是罕见的。这得归咎于学术腐败的揭露———惩戒机制的失 灵。”   的确,在国内人们对学术腐败习以为常得不觉其丑,“剪刀加浆糊”是学 生们———一个最纯洁的群体———熟知的老师出书秘诀,优秀的学生甚至以能 够参与老师的研究课题———把新锐的观点由外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再冠以老师 的大名———为荣为幸。方舟子自己也曾说:“大多数的揭露都没有产生应有的 影响,特别是对抄袭的揭露。我们已经揭露了几起大学教授抄袭案,可谓铁证如 山,但这些人仍然没有受到任何处分”。  笔者问方舟子对此有没有感到失落?面对无边的黑暗和沉默,决战的激情 和勇气还会保持多久?有没有觉得势单力薄?怕不怕惹官司?方舟子回答说: “如果我们只做力所能及的事,能较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状,对办不到的事不抱 太大的希望,那么是不会有失落感的。我做这些事,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有 坚定的信念支撑,应该是可以坚持下去的。有许多人或公开或私下地支持我,我 并不觉得势单力薄。我所揭露的每一件事,都有确凿的证据,不怕惹官司。”  没有互联网,就没有这本书  在网上,方舟子向来毁誉参半。有人说他的所谓批伪科学、揭学术腐败, 是沽名钓誉,而与此同时,也有人盛赞他是当代的鲁迅,称他是“科学斗士”、 “打假英雄”———虽然方舟子自己对这样的称呼不以为然。也许,认清方舟子 的“真面目”的最好办法,就是读读他的这本新书。  方舟子认为,互联网和书籍的读者群并不完全重叠,所以出一本书,以更 正式的形式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一些或轰动一时或鲜为人知的学术事件的真相,还 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对他近年来所从事的学术打假工作的一个总结。  他说:“这本书的文章都是先在互联网上发表并引起注意的,许多文章在 写作前后曾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讨论过。有关报道是通过互联网知道的,有的调查 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没有互联网,就没有这本书。”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