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评】 生命现象由于太过复杂,很少有严肃的科学家敢声称发现了规律,只有那些伪科 学家、“民间科学家”才动不动宣布发现了生命规律。贺福初院士声称发现了发 育与进化规律,而且一下子就是四条,实在有点骇人听闻。这绝不是记者的浮夸, 因为在1994年他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时,获奖介绍中就有“在国际上首次 发现四条分子进化规律”。这四条所谓规律,“发育相关进化”、“协同进化”、 “协调进化”和“减速进化”云云,从字面上看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不过是进化 生物学已讲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常识性东西,是一些进化现象(现象并不是规律)。 贺氏规律的具体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因为他的这些重大理论成果,都只敢在国 内杂志上吹吹(在1994年以前他只在等级不高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篇论文), 躲在国内吹嘘填补国际空白的牛皮,有谁承认他这些规律了?“首次从分子水平 上发现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发育与进化重要证据的统一”,乃是一个谎言,国 际上在80年代就已开始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发育与进化的关系,并不需要他在 90年代躲在国内首次发现。贺院士还有个重大的发现:“首次预测并验证了早期 细胞分化因子序列在东西方人群间存在的差异,并从理论上推测,长期在东方人 身上使用西方人来源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药品会产生抗体并带来较大副作用。” 国际遗传学界一直想找一个能划分人种的基因,也一直没有找到,只好认为人种 划分没有生物学意义,没想到贺院士早就发现了,而且能把人类划分成东、西两 个人群,光凭这一条,也够得上院士了。但是,如此重大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 果,究竟登在什么学术刊物上?贺院士究竟从东、西方人群各抽取了多少样本进 行比较,才敢声称这是东方人的序列,而那是西方人的序列?凭什么断言那是群 体间的差异而不是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凭什么做如此耸人听闻的推测? 一个只会吹牛皮说大话的人,不仅30多岁就成了院士,而且成了中国重大研究项 目的首席科学家。让这种夸夸其谈、不学无术之辈当领导,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 还有希望吗? (方舟子) 贺福初:驰骋在“微观世界”   ●吴志军   在祖国热土上腾飞   贺福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院士。他 7岁进湖南安乡县一所乡村小学读书,20岁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工程专业,23岁 读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28岁提前晋升为副研究员,30岁被破格晋升 为研究员,31岁担任实验血液学研究室主任和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36岁被任命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所长。   20世纪80年代初,即将毕业的贺福初,面临着“出国深造”和立足国内成才 的两难选择,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盛祖嘉教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他毅然 作出了决断。盛老说:“出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开阔眼界是必要的,但认为 只有出国才能成才却是一种误解,千万不要迷信。中国人的智商并不低,国内的 条件虽没有国外的优越,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一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 成绩。”老专家的话促使贺福初立下要在国内造就自己的志向。贺福初说:“我 对生我养我的这方热土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热爱。”这种质朴的感情,在每次出国 访问归来时尤为强烈。每当飞机飞临祖国上空,一种鱼归大海的感觉油然而生。 他说:“这时候,我就想起当年考取复旦大学时,家乡父老东一家、西一家,你 一角钱、我一元钱,好不容易凑足上大学的路费,使我刻骨铭心;大学期间我为 省钱买书而不得不节衣缩食,同学们把省下的饭票一次次地塞给我;在攻读遗传 学学士、生物化学硕士和细胞生物学博士3个学位时,德高望重的导师彻夜为我 一字一句修改论文;欠父母的孝,欠妻子的情,欠儿子的爱,这一切都让我刻骨 铭心……”   笃信“科学只承认第一”   科学界有一句名言:科学只承认第一。贺福初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80 年代,他把这句话贴在自己的实验室里;90年代初期,他把这个口号制成大幅横 匾挂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贺福初以此砺志,开始了向无数个“第一”冲击的 历程。从1989年起,贺福初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分析了1000多份国外分子生物学文 献资料,翌年,他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分子水平上发育与进化相互关系与统一的 “发育相关进化”规律,其论文《细胞活性因子与受体分子进化》在国际实验 血液学杂志上发表。1992年,贺福初又分别观察到细胞因子与受体的“协同进化” 和 “协调进化”两条规律,并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产生了反响。1993年,贺福 初再次揭示分子“减速进化”规律。这4条规律的发现,首次从分子水平上发现 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发育与进化重要证据的统一,从而填补了该理论领域的 部分国际空白。利用这些规律,贺福初首次预测并验证了早期细胞分化因子序列 在东西方人群间存在的差异,并从理论上推测,长期在东方人身上使用西方人来 源此类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药品会产生抗体并带来较大副作用。他据此提出了 “只有作用于发育晚期的生长因子,才能发展为基因工程药物”的推断,并为后 期的国内外正反两方面新药研发事例证实。1994年以后,他带领课题组发现、克 隆并命名了肝细胞生成素,证明其为特异刺激肝细胞增殖和肝脏再生的新型细胞 因子。   贺福初还建立了目前国际上有关肝脏和胎肝最大规模、最系统的基因表达谱, 在国内较早呼吁、倡导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今年,他作为首席科学家与杨原 教授一起领衔国家“973”重大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率领“青年方阵”集团冲锋   担任研究所所长后,贺福初先后在所里进行了若干项改革:明确提出拓宽研 究所的研究领域,实施由放射医学向辐射医学拓展的战略转移;实行课题组长负 责制,对所里人员、实验室、经费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组织实施了“雏鹰”人 才培养计划,加大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制度建所,制度治所,使所里 的管理纳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   贺福初作为军队系统最年轻的科学院院士,现在还不到40岁,但他已取得了 不少成果。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 项。其中2项研发产品分别以1000万元、3500万元转让。获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 国发明专利2项,申请发明专利12项。获国家二类新药1项,先后主持“863”、 “9 73”以及国家“九五”攻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 大、重点课题等10余项。并先后担当了7名博士后、19名博士生、15名硕士生的 导师。   贺福初不仅取得了科研上的累累硕果,而且有着深厚的科学哲学素养。他认 为,人类的科技活动可以划分为3个时代:400年之前是思辨综合时代,就是对千 百万次的表征现象观察,进行综合归纳、提炼并提出学说与理论。这个时代,东 方尤其是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三四百年来是实证分析时代,就是利用仪器 设备以及数学、物理、化学分析手段,测量、测定、分解、化合,定性定量分析 各种表征现象的发生发展机制与结构基础。这个时代西方显然超过东方。虽然这 个时代里科学得到迅猛的发展,但并不是没有缺陷,过于分析化、机械化而缺乏 理性的概括与综合,生命科学、医学尤为明显;目前,已经进入了思辨和实证相 结合的时代。其间,以东方哲学及东方文明所哺育的东方科学家完全可以独树一 帜,再创辉煌。 (解放军报 2002年01月30日 第10版) ---- 我国人类重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启动 军队最年轻的院士贺福初担任首席科学 家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 吴志军、记者张锋报道: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和总后勤部卫生部推荐立项的“973”重大研究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 白质组学研究”日前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研究员 与复旦大学化学系杨原教授一起领衔这项未来5年内资助额达3500万元的重大 课题研究。   军事医学科学院是国内较早涉及“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并取得 成果的单位之一。2001年,贺福初作为首席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一支研 究队伍,提出了“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973”建议书并通过评审, 确立了9个相关课题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复旦大 学等在我国蛋白质组学领域最具实力的14个科研院所和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 研究任务,由6位院士领衔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了百余人的研究队伍。   今后5年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平台;确认或发现500种以上人类新型蛋白质,探索蛋白质表达的群集调控规律 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发掘与我国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群,为 其防治提供新的预警、诊断标志物和新的药物靶标;建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生物 信息技术体系、蛋白质组系列数据库、蛋白质组功能连锁群分析的理论模型及相 应的算法,使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国际同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我国生 物医学的飞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蛋白质组学的学术、技术支撑。    (解放军报 2002年02月01日 第1版)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