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海灯神话始作俑者:亲历海灯神话二十年 吴菲   -背景   海灯神话   海灯法师,20世纪80年代闻名全国。曾经自称是“少林正宗第三十二代传人 ”、“少林住持”,“少林寺武术教授”,擅长“童子功”、“一指禅、二指名 功”、“梅花桩”和 “铁布衫”四大绝技。海灯法师说自己少年时得到高人指点 ,学会“达摩气功”、“少林气功”、“六通气功”,并为此专著一本《气功精 要》说,防身“能运成一口大气击人于百步之外,健体能练成‘放癌功’、‘长 寿功’。”———然而,海灯于1989年1月死于癌症。   海灯神话开始于50年代,到80年代越来越离奇。各种报道、电影、电视剧争 相哄抬之下,善男信女们开始对海灯法师顶礼膜拜,四川江油县在海灯生前就耗 资160万为他建造了“海灯法师武馆”,武馆占地24亩,建筑面积达4212平方米。 ———海灯法师武馆内最新的“藏品”就是四川省高院的“范应莲诉敬永祥侵害 海灯及本人名誉权案”《终审判决书》,只是被告敬永祥的名字变成了“××” 。“终审判决书”与“海灯法师治丧委员会”(规格很高,由省政协副主席“挂帅 ”)的《悼词》并列于海灯塑像左前方。   2001年,海灯被旧话重提,规模前所未有。1月,《谎言重复一千遍》出版, 曾以《第二次握手》影响中国一代人的作家张扬纪实海灯谎言;3月,上海《新民 周刊》前后两期载文《“海灯法师”跌下神坛》、《人间神鬼最难缠》;4月,央 视“新闻调查”调查《海灯神话》,一上来开宗明义:“我们似乎赶上了一个大 师辈出的年代,也许有人还记得在刚刚过去的20年当中,全国各地就出现过七八 个各种各样的大师、神人,其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海灯法师……”   而提海灯,就不能不提敬永祥。他们的声名大小固然是云泥之别———海灯 是198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被隆重介绍的贵宾,敬永祥是谁?!可是20年来这 两个人的命运纠缠却是一出最匪夷所思的“喜剧”:1982年初初谋面,刚被落实 了政策、在四川偏远小镇以教武糊口的海灯对“报馆来人”受宠若惊,敬永祥一 篇940字的《海灯法师话少林》在《四川日报》发表后,海灯师徒更是以“恩人” 称之;1988年,海灯最是如日中天之时,敬永祥却投书新华社,揭露海灯法师和 弟子范应莲的弄虚作假行为,该文旋即被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和《内参选编 》编发;1989年海灯逝世并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敬永祥却被海灯的徒弟告上法 庭,由此陷入一场长达10多年的官司中;直到海灯死后10年,1999年4月的敬永祥 依然要为海灯案面临法院的强制执行,同事们甚至已经开始讨论他被抓起来后给 他轮流送饭的问题,后来是北京的“法轮功”事发使这件事搁浅下来。   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却是如此抑扬顿挫。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好奇?5月2 日上午,在敬永祥位于成都红星路的家里,记者坐下来,把这个外界多方揣测、 笑骂经年的人仔细端详。   -对海灯的炒作由我开始   □记者:海灯神话的成因和发展牵涉时代、社会、文化、法律很多方面,非 常复杂,我想个人经历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切入的点,所以我们从这里开始 。你1982年最早采访海灯,你是因为什么注意他?   -敬永祥:我把他当做一个国家落实政策对象去采访。海灯“文革”中因为四 处流浪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所以属于内控对象,大家把他当牛鬼蛇神看。1982年 落实宗教政策让他回庙,可是所有的寺庙都不愿意要他,所以他还是没有回去, 境况很糟。而且当时电影《少林寺》影响很大,我从小就听说有个少林寺教师在 江油,所以想既然《少林寺》那么风行,少林寺教师在江油自然是个新闻。当时 我对他少林寺教师的身份是相信了的,一个是以前就听这么传说,另外我信了他 出示的那些“证据”,二指禅我请他表演,他没有表演,但我看他的手指头完全 是畸形,练残废了,我就相信他做过二指禅。   当时的考虑是三中全会以后百废待兴,我是想体现政治上的祥和,让和尚、 武术有一席之地,百花齐放。那篇文章只有940字,给体育版周末新闻写的,内容 也只是《“海灯法师”话少林》,介绍少林武功,其中真正介绍海灯武功的,充 其量只有两三百字。最关键的话就是“著名的少林派武术家”、“少林寺的武术 教练”,这些都是说了的。“二指禅”,虽然没说那么神,也是提了的。   □记者:那可以说对海灯这种大规模的宣传报道是从你这儿发端的?   -敬永祥:可以这么说,大面积的报纸是从这儿开始的。对海灯的宣传,从职 业记者来说,我是第一个。跟我一起去采访的肖定沛只是一个宣传员。而且我们 报纸是党报,一出来影响就很大,后来新闻报道就陆陆续续一哄而上了。   -纠正海灯神话我有责任   □记者: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这个事情不对?   -敬永祥:1983年、1984年,就隐隐约约感觉不对,接下来那些记者采访写出 来的东西,什么“指力如无声子弹可伤人”、“练功可以几天不吃饭”等等,跟 我采访的真实所见不一样。但一开始也没当做什么大事,总觉得跟海灯相关的东 西还是属于消遣娱乐的范畴,吹过分了能有什么大不了呢?所以我也没去纠正, 没有专门去反对,只是我没有再去宣传他了,我没有再跟风凑热闹,没有去写书 。后来好几家杂志社有约稿信来,让我写连载什么的,我通通拒绝,一概不参与 。我已经觉得这件事没意思了。   后来直接诱发我重新考虑这个事情的是1986年、1987年间几十集电视连续剧 《海灯法师》出来,和1988年江油修海灯武馆,对海灯宣传的规模超过了任何一 个活人。这一系列问题都引起我深思,我觉得这不是个小事了。所以我1988年10 月写了内参,主要说了一个舆论导向问题,指出这种现象不正常。之所以选择内 参,就是没有想让社会上如何如何,只是想让领导掌握,心中有数,把眼前这种 “热”想办法慢慢降温。   □记者:其实你好像没必要这么干吧?当初你的报道虽然有失实的地方,可 是要不是后来造神的总体宣传,也不至于那么严重。很多人会选择回避这件事。 要知道在海灯这件事里,不少人一直质疑你的动机,最形象的说法是“放鬼是他 ,捉鬼也是他”。   -敬永祥:这个非常清楚,我觉得这个事情我有责任。那个时候真的是吃不下 饭、睡不着觉,有时候突然之间一想起这个事情,一下子心里就很难受,总觉得 这太不对头了,把海灯吹成这个样子,这个事情将来怎么收场?就像我后来在报 告文学中开篇写到的:“无论是作为造神运动的参与者,还是普通的知情人,都 有责任讲明真情,否则就是亵渎历史、丧失了良知。”   -我同情和理解海灯   □记者:你1989年9月发表报告文学《“海灯现象”———八十年代的一场造 神运动》,那个时候海灯已经死了。这是不少人对你恶感的由来,有人说你“鞭 尸”。   -敬永祥:报告文学是我被迫发表的。我的内参原本被党内秘密刊物选编,可 是有人向海灯徒弟泄密,并让其复印。我开始受到很大威胁,不断地有电话来, 有人来上访,有人要打我。更大的压力来自一些地方官员,组织人写材料“回敬 ”我。我不过是在党内说了一句话,便引来这样的后果。所以我被迫公开我掌握 的很多事实。因为公开出来是最大的保护,我不公开,他们就可以把我“黑办” 了,现在如果他们对我动手,如果我有三长两短,人们会想到是他们这伙儿人干 的。   接下来就是这10年的官司。其实在这场官司中,从开始,从写这个报告文学 开始,我对海灯法师个人,就是同情和理解,我跟他没有什么个人恩怨,也没有 深仇大恨。我经历过“文革”,“文革”的荒唐、愚昧、对人性的摧残,我是了 解得很深的,所以当时对受极“左”路线迫害的人,我是很同情的。和尚出家本 身是为了寻得心灵上的安宁和生活上的平静。而海灯一踏进佛门就处于动荡,海 灯错就错在他读了书,读了书他就不愿过平淡的生活,总想出人头地。   □记者:对,有人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被虚荣心所误。   -敬永祥:对,他总想出人头地,他是很可悲的,也是造神运动的牺牲品。海 灯的神话的成功靠领导支持和舆论宣传,如果没有这两点,他充其量还在摆地摊 。历朝历代都有封建迷信,包括“文革”时代那种高压之下仍然有人信神信鬼。 愚昧迷信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跟权力、跟金钱结合。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指望我一篇文章能使我们这个社会纯而又纯,我是想用我 的文章来推动社会进步,最主要的是官方,你老百姓信海灯信神没有关系,但是 官方不能信神。有人说,人都死了,何必呢?我说:海灯死了,可是现象还活着 。海灯现象的意义非常之大。如果它没有这么大的价值,就不会支撑我去冒这么 大的险。正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无论如何不能认错。   -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成熟   □记者:我的一个朋友说,海灯神话可以算是中国新闻界第一次大规模炒作 。张扬的书中有一小节名为《来自海外的“舆论监督”》,提到1986年香港《世 界武坛》杂志创刊号发表了一篇名为《欺世盗名,佛亦有火———海灯和尚竟然 招摇撞骗到海外》的文章,列举了众多武术家的名字,提到“他们都深知(海灯) 其伪,但国内无舆论自由和监督,为某种需要弄虚作假乃等闲事,这也可谓根深 蒂固的‘文革遗风’。”   -敬永祥:我们国家为什么出现大跃进,为什么会出现张铁生,为什么我们的 经济爱大上大下,就是缺乏冷静,缺乏胆识,缺乏不同的声音,这是深层次上的 原因。   □记者:我觉得在这里面,舆论自己应该是有可检讨的地方。海灯当年轰轰 烈烈,应该还是可以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比如教训。   -敬永祥:如果单纯从信仰危机解释,我觉得不全面。我们这个民族躁动,浮 躁,不冷静,不成熟。   □记者:将来海灯这件事可能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意识到曾经大家都那么 荒唐过,以后对于很多东西……   -敬永祥:要成熟冷静,不仅我们个人不要盲目迷信,还有我们国家、我们这 个民族也应该成熟。民族的成熟是最重要的。   -10年感受太多世态炎凉   □记者:那你现在这个案子还有可能翻过来吗?   -敬永祥:希望很大。已经有一线曙光。这次全国政协搞了一个提案。   □记者:不是已经终审判决了吗?   -敬永祥:现在进入申诉阶段。我的文章在《中国律师》杂志发表,他们打电 话告诉我,他们专门开了一个研讨会,说我这个很有力度。现在的焦点,如果现 在还老是说海灯我也不主张了,问题核心,这个造神运动的教训就在于官员和舆 论。   □记者:将来你还会为这件事写点儿什么吗?   -敬永祥:当然。   □记者:希望你的用笔能比张扬那本书能更冷静一点。   -敬永祥:你真的不理解我们,也不理解张扬那种感情。   □记者:我理解,也敬重。我只是没有你们那么情绪化而已。   -敬永祥:因为你没有感同身受。这10年,我最强烈地感受到世态炎凉,人情 冷漠。没有是非观念了,你自己满腔热情,被别人随便怎么来解释,随便怎么看 。这个人来看看你,那个来看看你,轻轻松松地来评价你。   感觉得到,面前的人心中的风暴。我尽量冷静观察的态度甚至让他愤怒,以 至于很多问题我们无法交流。看得到10年争讼在一个人生命中刻下的痕迹。“我 37岁开始打官司,39岁离婚,一个人到现在。37岁以前自我感觉特别良好,后来 ……这中间的落差……”他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问。他家所在的楼是成都最 早建屋顶花园的一批,他买下这里的单位因为他平生最爱就是种花。可是现在他 的花园却疏于整理,那里面宜于听风赏星的桌椅需擦拭良久才能坐人。“从法律 意义上纠正我的官司,过平淡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愿望。不要再有是非,我从内 心里羡慕那些心态很平和、生活很平静的人,我想过一般人的生活,有正常的家 。”这是那天对我最后一个问题,敬永祥的回答。   -敬永祥   1952年生,四川人。《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副主任,记者。“文革”后第 一位报道海灯的记者,6年后又成为第一位公开质疑“海灯神话”的人,并于198 9年被海灯之徒范应莲以“侵害海灯及本人名誉权”为由告上法庭,1998年,此案 终审,敬永祥败诉。2000年11月28日,敬永祥获第二届反伪科学突出贡献奖。 (2001-05-18北京青年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