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关于“冯巩在华中师大当上硕士”的网上搜索结果 李长风 2002-01-13 近日,在《新语丝》上连续看到几篇关于冯巩在华中师大当上硕士的讨论文章,作 为华中师大毕业的我不禁也对此发生了兴趣,于是就用 GOOGLE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 一看关于此事的网上报道。 用“冯巩 华中师大”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甚多。但内容不同的仅有 三四篇,绝大多数网站关于此事的报道都是抄自同一篇文章,其它两篇文章很少有转载。 先来看一下这篇广为转载的文章: ============================================================ 冯巩当上首位相声硕士 我国相声界第一位硕士近日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诞生———相声演员冯巩日前已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 1998年,冯巩拜华中师大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教授 的门下,专修戏剧文学。在求学的三年中,冯巩多次飞往武汉 求教。毕业论文的选题是《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初 稿写了8万余字,在王教授的指导下,冯巩花了半年时间四易 其稿,最终定稿一万字。 1960年,华中师大曾为中国相声界培养出过首位大学 生夏雨田。41年后又培养出了首位硕士生冯巩。 ============================================================ 这篇文章广为转载,而大部分网站都未列作者,都是签上自己的网站名,让读者误 以为原作者是自己,因此难以查出原作者是谁。但是当我查看了多个网站之后,发现有 几个网站把这篇文章的出处写为《武汉晨报》。华中师大在武汉,因此原文作者是《武 汉晨报》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是从这篇文章中了解这条消息的。但是认真读一下另外两篇 同主题的文章(附后),就会发现实际上此文作者实在很糟,在关于冯巩的专业、论文 内容、学位上的叙述都是混乱的。在《冯巩拿硕士,自称没什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王教授一开口就说有的报道有误,冯巩学的是文艺学, 拿的也是“文艺学硕士”,不是什么“相声硕士”。另外, 他目前只是通过论文答辩,要正式获颁学位还需半年左右。 如果文中王教授所说属实,那么当我们现在(2002年1月)热烈讨论冯巩的硕士学位 问题时,实际上他还没有获颁硕士学位。要讨论这个问题,还得等半年之后,那么就大约 是2002年5- 6月间的事情。当然冯巩的英语水平问题还是存在着的,有讨论的必要。不过 要指望“华中师大英语教员和同学”来发言,可能性比较小。如果读者对此颇有兴趣,不 妨直接向王先霈教授请教(可以从华中师大的主页 www.ccnu.edu.cn 上查得文学院办公 室的电话号码。)。 除此之外,看了这些报道,我倒是对王先霈教授说的一段话产生了兴趣: 王先霈教授说,冯巩论文答辩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除 5个评委和一个秘书外,没有其他人参加,气氛也很严肃。 就我所见,高校的硕士论文答辨会通常会事先贴出海报,说明某月某日在某地由某某 作论文答辨,论文题目是什么,指导老师是谁,等等。而且最后都会说“欢迎有兴趣的师 生前往”。也许因为冯巩是名人,怕前往观看的师生太多倒是有可能,但是我不知王教授 所说的“有关规定”是什么?不懂。 <完> 以下为另外两篇相关的报道 ============================================================ http://www.cjdaily.com.cn/gb/content/2001-11/28/content_124576.htm 冯巩“偷读”研究生探秘 记者 程亚 24日,冯巩在华中师大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生涯,飞回北京。为求证冯巩在汉求学经 历,记者昨日专访了冯巩的导师———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并电话采访了冯巩。 心里忐忑没敢公开 冯巩有点不好意思地坦陈:这次行动,没跟单位打招呼,心里一直有点忐忑,怕人 知道了,有点“偷学”意思,但不慎走漏了“风声”。此番读研,主要为充实自己, 选择华中师大,是感觉这儿氛围不错。 冯的说法得到了导师王先霈教授的印证,王教授称,此前,他和冯巩有过一个严格 协议,不得将此事外泄,以免成为新闻界炒作的由头,但还是没逃过去。 飞汉学习多为自学 王先霈教授称,因冯巩演出较忙,加上担任许多社会工作,所以,其学习方式,主 要为导师指导下的自学。 每学期飞汉1-2次,由导师开列必读书目,冯巩自学。王教授称,冯巩精读了国内 相声论著约30余本,美学著作10余本,读书使其眼界开阔许多。 冯巩写论文用第一人称 虽然冯巩对自己的论文评价较谦虚,“离发表还有一段距离。”王先霈教授称,冯 的论文比他预想的要好,看得出冯巩真心向学。王教授在冯的论文推荐中写道: “冯巩在攻读硕士学位过程中,密切结合自己的长期艺术实践和当前在中央戏剧学 院曲艺专教学的需要取得了好的成绩。”王教授同时称,对冯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 写论文,可能会有些不同看法。 王先霈教授说,冯巩论文答辩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除5个评委和一个秘书外,没有其 他人参加,气氛也很严肃。 深造不为做学问 最终还是当演员 冯巩称,目前受邀任教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创作表演大专班,手下有30余名弟子。 他同时称,深造并非为做学问,最终只想做一名观众满意的演员。投在王先霈教授 门下,受益匪浅,此番深造,不为名利,只为提高自己,为相声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 一点努力。 武汉晨报 ============================================================ http://education.online.sh.cn/education/gb/content/2001-11/29/content_256773.htm 冯巩拿硕士,自称没什么 昨天有媒体报道,著名相声演员冯巩近日获得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成为我 国相声界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相声演员。得知此消息后,记者急于采访冯巩本人,然 而,冯巩的手机却始终关机。于是记者千方百计打听到了冯巩和其经纪人傅象波的手机 号码。 记者拔通傅象波的手机,想通过他与冯巩取得联系。刚表明了采访意图,傅先生便 推辞说,今天要求采访冯巩的记者多得不得了,但冯巩本人对此很低调。他和冯巩通电 话时冯巩就表示,“读个硕士没什么,现在读硕士的人越来越多,我读硕士也很正常, 不是什么大新闻。再说,我读的是文艺学的硕士,不是相声硕士,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声 专业可读硕士呢。我只不过是获得硕士学位的第一个相声演员而已。” 傅先生还透露,冯巩昨天并不在北京,而是赶往天津去看他生病住院的母亲,身边 也没带手机。虽然从经纪人那儿间接得到了冯巩对获硕士学位的态度,但记者还是不甘 心,只好一再追问傅先生。在记者死缠烂打地追问下,傅先生最终告知了冯巩司机的手 机号码。 谢过傅先生后,记者马上再拨司机的手机,可拔了10多次,电话那边传来的永远是 “对不起,对方正在通话”。好容易接通了,那头却没人应声,记者明显感觉到有人在 为谁来接这个电话而推让。片刻之后,一位男士终于发话了。“请问冯巩先生在吗?我 是上海新闻晨报的记者。”“他不在,我们今天没有在一起。”“请问怎么才能找到 他?”“我不知道,我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对不起,不能给你说话了。”话音刚落电 话就给挂了,随后这个号码干脆关了机。 看来,冯巩是真不想接受采访,只是这种低调多少让那些非常喜欢他,又非常想了 解他的观众和读者有几分失望。不过最失望的还是想采访他的记者。 导师说冯巩 3年来,除了演出和在中央戏剧学院曲艺系教课外,冯巩竟然还在武汉华中师大文学 系攻读硕士学位。昨天得知冯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的消息后,记者拨通了冯巩导师——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先霈教授的电话,让他说说门下弟子3年来的学习情况。 3年读了40本书 王教授一开口就说有的报道有误,冯巩学的是文艺学,拿的也是“文艺学硕士”, 不是什么“相声硕士”。另外,他目前只是通过论文答辩,要正式获颁学位还需半年左 右。因为情况特殊,他的课程安排和普通学生不一样,是老师开书单,他自己去看,然 后每学期回校参加一个小型研讨会。 3年里王教授给他开了40本左右的书单,其中10几本是美学论著,还有30多本国内的 相声论著。“这些相声书就是不给他开书单,他也会读的”,王老师说。至于这个学生 看书是“一目十行”还是“一字一句”,他只要和冯巩聊起来,不超过10分钟就一目了 然——冯巩绝对是好学的后者。 有一位民歌作者因为系统地学习了和声、配器,掌握了很多理论,结果反而不会写 曲子了,因此王教授说从冯巩来的第一天起就很注意不在创作心理上给他负面的影响。 好在冯巩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现实和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更趋向于现实。 不会再读博士 3年里冯巩总共积累了8万字左右的论文素材,最后瘦身到1万字,王教授表示比预想 的好。最后的论文答辩相当严格,考官除了文艺理论方面的专家,还有相声界的权威人士 夏雨田。尽管老师们认为冯巩描述个人艺术体验的论文形式不完全符合论文规范形式, 但他提出的观点还是颇具“个性”的,特别是他认为不能把相声中逗哏的一方看作配角, 而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考官们对冯巩提出的“泛相声”观点较感兴趣,为此,冯巩又跟老师们较起真来: 尽管老师们觉得相声同其它艺术之间始终应该有个界限,但冯巩觉得只要符合相声的基 本条件,借鉴小品、戏剧等姊妹艺术的形式应该是相声的发展趋势。王教授表示,学生 和老师持不同观点是论文答辩中很常见的现象,学生能把问题提出来本身就很有价值, 因为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记者询问冯巩是否还会再读博士,王教授表示不会。一方面冯巩现在非常忙;另一 方面他不是个把学位看得很重的人。 没少跟老师较真 解放前,相声是撂地摊的艺术。解放后,侯宝林先生把它发展成广播的艺术。如今, 相声越来越趋向于视觉艺术,这意味着传播的媒介和观众群都会有新的变化。同时,小 品等姊妹艺术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相声。冯巩知道这是他这代相声人面临的首要问题,为 这,他没少跟老师们较真。 说到相声的形式,老师们的观点比较偏向于相声要给观众回味,噱头不必太多。但 现在的相声主要是靠电视传播,为了让观众手里的遥控器停住,导演们当然要求相声一 开口就出彩,演员们能怎么办? 关于相声的生存问题,作为演员,冯巩也希望观众来欣赏和回味他的艺术,但要是 上不了电视、出不了票,将不是他个人的生存有问题,而是整个相声艺术的生存会面临 困境。 “这已经不是相声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声社会学的问题,”王教授说。他告诉记者, 冯巩每次总是用“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来回答老师,他的信条是“观众 爱看的就是好相声”。 摘自 《新闻晨报》 2001-11-29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