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爱因斯坦谈人生》(一) 《爱因斯坦谈人生》(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 编 高志凯 译 刘蘅芳 校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4年10月   致读者   一提起创立了相对论的伟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人 们往往会联想到深奥莫测的理论和难以理解的公式,好象科学家 的形象都是用神秘的符号和枯燥的数字堆砌起来的。但是,请读 一读放在你面前的这一本小册子吧!这里汇集了从爱因斯坦浩繁 的书信中摘录下来的部分片断。这些象闪光的珍珠一样的文字, 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蔼可亲、风趣幽默的肖 像。他象一位慈爱的兄长,象一位亲切的老师,又家一位忠诚的 朋友,在和我们谈论着人生,谈论着事业,谈论着友情。读过本 书的人,一定会从中得到启迪,得到鼓舞,得到教益。   这就是我们向广大中国读者奉献这本小册子的原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特地征 得周培源同志的同意,把他在纪念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大会上 的报告(摘要)印在正文前面,作为本书的代序。   中文版编者   1984年4月         ※    ※    ※ 举世景仰的科学巨匠 ——在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周培源   首都科学工作者聚集一堂,隆重纪念伟大利学家爱因斯坦诞 辰100周年,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爱因斯坦, 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还因为他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正义而献身 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 而奋斗的力量。这样一位举世景仰的伟大科学家,不久前在我国 却遭到凌辱和污蔑。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恢复他的伟大 科学家的光辉形象。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现代物理学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他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于1879年3月14日生于 德国西南部的古城乌耳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电器作坊的 小业主。11岁那一年,他读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开始对科学发 生兴趣。第二年,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这两件事,对他以 后发展的道路产生了极大影响。   爱因斯坦厌恶德国学校的军国主义教育,1894年只身离开德 国,放弃德国国籍,脱离犹太教,于1895年去苏黎世投考瑞士联 邦高等工业学校,未录取,只得转学到阿劳中学补习功课;第二 年才进联邦高工,在师范系学习物理。1902年6月他在伯尔尼找 到瑞士联邦专利局技术员的职业。   1905年3月到9月的六个月内,他在三个不同领域中都取得了 重大突破。这就是:光电效应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 当时他不过26岁,所有研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而且没有 名师指导,半年内分头在三个领域中取得历史性成就,这在科学 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由于狭义相对论震动了物理学界,他从1909年起。先后被苏 黎世大学、布拉格大学和母校聘为教授。1914年他到柏林担任威 廉大帝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麦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兼柏 林大学教授。这是在欧洲大陆上一个极为崇高的学术职位。1933 年因纳粹迫害,他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院教授。 1955年病逝于普林斯顿。   自从牛顿建立了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在内的力学体系以后, 物理学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很多物理学家 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已全部解决,所有这些理 论都建筑在牛顿力学的空时观之上。换句话说,物理学的发展已 经到了顶峰。可是,当人们欢呼物理学已经到达顶峰的时候,偏 偏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许多为已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如光 电效应等等。为解决这个旧理论同新实验之间的矛盾,一般物理 学家都主张在旧理论框架内进行必要的修补,但是这并不能自圆 其说。   第一个突破旧理论框架的是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于 1905年3月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加以发展,提出光束的能量在传 播、吸收和产生过程中都具有粒子性,即量子性。他的这个理论 圆满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获得了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金。 1916年,他总结了量子论的发展,从玻尔1913年的量子跃迁概念 推出普朗克1900年的辐射公式,同时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为六 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在1905 年完成的第二项工作是用统计学和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布朗 运动,推导出布朗粒子位移的方均极值同单位体积中流体的分子 数目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预见,三年后由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在 实验上予以证实。当时,原子是否存在,是一个激烈争论的问题, 爱因斯坦和佩兰的工作给原子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迫使最顽 固的原子论反对者奥斯特瓦耳德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原子的存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物理学从宏观物质运动进入微观 运动的本质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和布朗运动的 理论是对微观物理学的创造性贡献。   爱因斯坦1905年完成的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狭义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在本质上改变了牛顿力学的空时观,揭示了 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统一成一个四维空时,揭露了力 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在狭义相对论运动学上 建立起来的动力学,是适用于物质高速运动的规律。这个动力学 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况包括在内,并且进一步 揭露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并为四十年代开始实现的原子能的利 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狭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立即进一步探索加速运动的相 对性。1907年,他根据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 实验事实,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价原理。再经过八 年艰苦的努力,在他的老同学、数学家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终于 在1915年11月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包括等效原理、广义相对 性原理、引力理论和质点动力学。   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和运动方程,爱因斯坦推断在引力 场中传播的光线将要发生弯曲。这一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 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这结果一发表,全世界为之轰动。当 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孙称誉爱因斯坦的理论是“人类思想史 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 多次赞扬列宁和爱因斯坦是分别代表社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当 代两大伟人”。这个评价即使在近六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也还是中 肯的。   继广义相对论之后,爱因斯坦又开始向两个领域进行探索。 1916年,他开始用广义相对论引力论来考查宇宙问题,1917年发 表了开创现代科学的宇宙学的第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根 据宇宙中充满静止物质的要求在引力方程中增加一个宇宙项,得 到了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止的宇宙模型。在爱因斯坦静止的宇宙模 型发表之后,还有运动的模型的发表,而且还观测到银河系外的 星系的光谱向红端推移的规律,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证实了运动的 宇宙模型的预测。   二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探索统一场论。 这一探索始终未取得具体结果,却几乎耗尽了他整个后半生的精 力,并使他远离了当时理论物理学蓬勃发展的领域——量子力学。 近年来,由于把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规范场理 论得到一系列新实验事实的支持,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思想又以 新的形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爱因斯坦所以能在科学上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一方面由于 他坚持实践;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哲学批判精神。他从小爱好 哲学思考,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在伯尔尼的最初三年(1902 —1905年)里,他同两个青年朋友经常晚上在一起学习、讨论各 家哲学著作,谈论哲学和科学的各种问题。   爱因斯坦所以要研究哲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物理学中的矛盾。 他的哲学主导思想可以说是:唯理论的唯物论。正是这种思想使 他不苟同于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 并同他们长期论战。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 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 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他一贯反对侵略战 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 人类的进步进行坚决的斗争。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 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 害,他都要公开谴责,否则,他就觉得是“在犯同谋罪”。这突 出地表现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同德国纳粹的斗争和五十年代同 美国麦卡锡分子的斗争。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 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致力于恢复和加深各国人 民之间相互谅解的活动,访问了很多国家。1922年11月他赴日本 讲学,来回途中两次船过上海,共停留了三天。当时正是五四运 动过后不久,他目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引起了 深切的同情和强烈的不平。爱因斯坦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的名 字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是熟悉的,并且是亲切的。我们不会 忘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一再向全世界各国呼吁,要 用联合的经济抵制的办法来制止日本对华军事侵略;也不会忘记 1937年他为“七君子事件”所作的正义声援。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离开了人间。遵照他的遗嘱,他 去世后,骨灰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 墓,不立纪念碑。但他永远为人们所纪念。   爱因斯坦一生的科学成就是极其辉煌的,他在科学史中的地 位只有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等可以相比拟。但是,他从来不固 步自封,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果,永远虚怀若谷地不 断向前探索未知的真理。他辛辣地嘲笑那些自以为有权就有真理 的人,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 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爱因斯坦从青年时代起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虽然他关于社 会主义的一些论点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但其中有不少见解是切 中时弊、十分有价值的。比如,他在1949年发表的论文《为什么 要社会主义?》的结尾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计划经济还不就是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 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 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 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 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经历了林 彪、“四人帮”残酷摧残之后,我们痛切地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 重性和迫切性,它也正是马克思和列宁所以要提出和强调“巴黎 公社原则”的原因,确实是一切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国家所面 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但是他的科学研究 的成果,他的思想的光辉,他的道德的力量,依然活跃在人间; 他所开创的科学的新纪元对整个人类生活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越 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 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学习他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强权暴力,甘 为真理而献身,为正义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不迷信权 威,不盲从旧传统,只服从真理,实事求是,敢于独立思考,敢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在科学道路上永不固步自封,永不自 满自足,始终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学习他崇尚理性,关心人, 尊重人,反对偶像崇拜,反对专断的民主精神,学习他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的坦白胸怀;学习他为追求真理和为人类谋福利的目标 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         ※    ※    ※ 原出版者前言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终于计划出版一套约为20卷的学术性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文集》。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作,要好 多年才能完成,但初步工作已在着手进行。在编纂这部文集的过 程中,我们得悉海伦·杜卡斯小姐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整理了 爱因斯坦的一些书信和文稿。从1928年起,直到1955年爱因斯坦 逝世,杜卡斯小姐一直担任爱因斯坦的秘书,爱因斯坦去世之后 她又负责管理他的文件档案。杜卡斯小姐所收集整理的这些书信 文稿反映了爱因斯坦的性格,我们看了为之倾倒,因此我们恳请 担任爱因斯坦产业托管人的杜卡斯小姐和奥托·纳坦博士允许我 们出版一本小小的书,发表这些书信和一些类似的材料。他们慷 慨承诺,只要纽约市立大学女王学院的巴纳希·霍夫曼教授同意 与杜卡斯小姐一起从事该项工作。霍夫曼博士过去是爱因斯坦的 同事,已经同杜卡斯小姐合写过一本爱因斯坦的传记,题为《阿 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与反叛者》,此书颇有权威性,曾荣 获1973年度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钢铁基金会科学著作奖。霍夫曼 教授同杜卡斯小姐都很乐于再度合作,本书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对出版本书感到特别高兴,因为我 们是美国最先发表爱因斯坦著作的出版社,早在1922年就发表了 他的《相对论的意义》,我们也是爱因斯坦最后的著作的出版者, 因为《相对论的意义》的第五版包含了爱因斯坦对他作了归纳的 引力理论的最后论证。本书与其他著作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 提供了独特的线索,一使人们能够窥见爱因斯坦的为人。爱因斯 坦不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他所处的时代的最伟大、也是最著名 的科学家。而且他经常答复来信。由于这两种因素的结合,我们 才有可能编纂这么一本书。   本书与我们以前发表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创造者与反 叛者》不同,它既不是一部传记,也不阐述爱因斯坦的思想观点。 本书不分章节,没有目录,也没有书后索引,初看起来杂乱无章, 不成体系。本书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刊载迄今尚未发表过的爱因斯 坦的书信,爱因斯坦当初下笔时根本没有准备日后发表。在此我 们无需进一步陈述,因为这些书信的内容本身已作了最有力的说 明。   本书所载的有些书信是用道地的英文写成的,对此我们是逐 字照搬。另外有些书信的英文尚欠正规,因此在发表过程中我们 略加修改,基本上保留了原文中令人神往的德语风味。其他所有 的书信都从德文译成英文。那些用英文发出的信件往往原来就有 德文底稿,有些底稿至今尚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刊载的是 实际上发出去的英文信件,而不是德文底稿的英译文。   爱因斯坦不仅在他所从事的科学领域里是一位出类拔革的艺 术家,在运用语言文字方面也是一位艺术家。因此本书书后附有 我们所能收集到的爱因斯坦书信的德文稿或德文信件,使熟谙德 语的读者能够直接欣赏爱因斯坦的文笔。(中文版略。——译者)   追求和平是爱因斯坦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曾专门 出版过一本题为《爱因斯坦论和平》的著作(纽约舍肯书局出 版),该书内容包罗万象,几乎应有尽有,我们很难再找到尚未 发表过的爱因斯坦论述和平的文稿。因此,如果读者希望了解爱 因斯坦在这一方面的详细情况,我们推荐他读一读那部著作。然 而本书还是从《爱因斯坦论和平》一书中摘引了篇幅较长的一段 文字。我们这样做有两个理由:首先,论内容这篇文稿是一篇强 有力的檄文,特别值得加以发表;此外,它的发表还具有一种象 征性的意义,说明我们对《爱因斯坦论和平》这本书中的所有其 他信件均怀有深厚的敬佩之情,非常想把它们在这里重新刊出。   本书所摘文字的排列并不是任意的。它如同一位生活经历丰 富多彩的人在缅怀往昔一样,回忆按照其本身的逻辑在过去的岁 月中来回穿梭,牵动一桩又一桩往事,每一节回忆都会出乎意料 地引出另一节回忆。本书有不少这样的分节,节与节之间的间隔 较大,比一般段落间的间隔更为明显。本书每一片断都可独立成 篇,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头到尾地间读一遍:它将使读者踏上一 段似乎是漫游式的观光旅程,我们相信,其最终效果将使读者更 加深刻、更加透彻地了解爱因斯坦这个人。   我们在书后还为那些希望有一份路程表的读者准备了简明扼 要的爱因斯坦生平年表。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