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性格活泼开朗,学习成绩不错,社会工作挺多 和“哈佛女孩”对话 本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丁刚 《环球时报》〔20020228 №n〕   本报2001年1月21日第509期《哈佛里的中国天才们》一文刊出后,引起了 强烈反响,国内外许多报纸做了转载,一些读者也纷纷来信,希望更多地了解 哈佛中国学生的情况。就连文中的主人公之一刘亦婷也与本报记者联系,希望 将自己在哈佛的生活、学习情况向国内读者公开,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哈佛里中 国学子们的真实生活。为此,本报特派记者又采写了一篇后续报道,以飨读者。   先过文化差异关   约好和刘亦婷的电话采访时间后,电话那边非常准时地传来了清脆的女声: “我可不是神童,我爸爸、妈妈也从没把我当神童,要不他们写的书就没意义 了。”和“哈佛女孩”刘亦婷交谈,一点儿没有采访的感觉。她就像是很开心 地在和朋友聊天,口音中略带点“川味”。听得出来,刘亦婷是个活泼开朗又 有主见的姑娘。   从国内高中毕业直接考进哈佛,压力大不大?和许多读过《哈佛女孩刘亦 婷》的读者一样,记者最关心的也是这个问题。“1999年9月,我刚考入哈佛 时,最大的压力就是要过文化差异关。”刘亦婷说。美国学生平常说话有不少 俗语,喜欢评论橄榄球、新书或新片。初来乍到的刘亦婷虽然语言表达没问题, 但一碰到同学们谈论这些话题,她就只有旁听的份儿了。“那个时候,看到人 家聊得热火朝天,我只能呆在一边,挺难受的。但这一关我挤也要挤进去,听 不懂就问。问不丢脸,不懂装懂才丢脸。”刘亦婷快人快语。就是凭着这股子 不懂就问的闯劲,刘亦婷很快克服了文化差异的压力。现在,和同学们聊天, 刘亦婷不再是旁听者,反倒是她的身边聚集了不少的听众。   不做靠天赋吃饭的神童   记者采访过几位哈佛学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们那股子闯劲。勤奋出天 才,即便是在全世界高才生云集的哈佛,这个道理也不例外。刘亦婷的“公式” 就是:兴趣+方法+勤奋=成功。只要看看刘亦婷每天的时间表,你就会相信, 她的确不是靠天赋吃饭的神童。   刘亦婷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锻炼、洗澡、吃早餐,10点钟开始上课。刘 亦婷目前担任“第十一届亚洲与国际关系研讨会”主席。这个研讨会是国际上 颇有影响的大学生活动,每年一届年会,今年8月将在悉尼召开,届时将有来 自世界各地的350多位学生代表参加,筹备工作非常复杂。刘亦婷说,她每天 都会收到50多封邮件,但因为每天几节课连着上下来,就是下午3点了,中间 也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吃午饭。加上她还有一些其它的社会活动,所以这些 邮件只能留在晚上处理了。从大二起,刘亦婷开始担任大一学生的“良师益友” (类似于辅导员),通常她会和大一的学生一起吃午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 难。下午课后,刘亦婷还要给低年级学生做高等数学辅导。由于她数学学得好, 大三下学期开学前便得到了一份数学助教的工作,每周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 备课和批改作业。刘亦婷说,她一天最轻松的时候就是和美国同学吃晚饭、聊 天。他们谈天说地,从美国的社会问题说到成都的小吃。但接下来,一天最紧 张的时候也就到了。每天晚上,刘亦婷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接着就是为 研讨会做筹备工作。起草报告、定计划、给赞助企业写信、与世界各地的学生 协调……为了开好研讨会,需要筹集大约10万到15万美元的资金,这是刘亦婷 这个主席肩上最重的担子,她几乎从未在凌晨2时前睡过觉。   并非门门功课都优秀   在哈佛,学生通常读到本科二年级时才选专业,刘亦婷选的是定量经济学。 与国内大学明显不同的是,哈佛本科既没有统一的课程,也没有固定的班级, 学生基本上是围绕着各自的社团组织形成活动圈子。校方一般也不公布成绩和 名次。对于国内传闻说她是门门优秀的高才生,刘亦婷特别强调说:“虽然我 已连续两年获得‘哈佛本科成绩优异荣誉奖’,但也不可能门门功课都是最优 秀。我还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做社会工作,同学们在一起,往往会聊这方面 的事儿,极少有人问你哪门课得了多少分。”   不只一个哈佛学生告诉记者,哈佛要培养的不是具有某种特殊技能的人才, 而是一个更完整的人,所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创新和领导能力。哈佛本 科4年,要学32门课。刘亦婷虽然主修定量经济学,选修的却是实用物理、医 学与美国社会发展等课程。刘亦婷说,她没有上过中国的大学,很难作出比较, 但有一点她觉得有所不同,那就是大学的培养目标。中国大学生毕业后,可能 是一个专业人才。但哈佛的学分设计能防止各学科知识的互相隔绝,毕业生下 一步无论再学什么专业,都有了底子。   父母正着手撰写另一本书   问起刘亦婷,《哈佛女孩刘亦婷》那本书出了以后对她有何影响?她说,“ 写书是我父母的事业,不是我的事业。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在积累,就是为 了能有一天与社会分享素质教育的经验。”谈到父母亲,刘亦婷说:“他们是 我最好的朋友,我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谈生活,谈学习。”刘亦婷还告诉记者, 《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她的父母亲接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咨询各种各 样的问题。目前,她的父母亲正在整理这些来信,着手撰写另一本有关素质教 育的书。   刘亦婷说:“对我未来做什么,父母亲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他们只希望我 健康平安,有能力为社会造福。”她说,她既然选择了学经济,当然希望能够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点贡献。去年夏天,刘亦婷曾回国到一家合资公司实习。 今年2月,刘亦婷又被一家华尔街金融公司聘为暑期实习生。“不管我做什么, 我未来的工作总会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她十分肯定地说。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3.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