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支那问题 实藤惠秀作 香港中文大学谭汝谦、林启彦译   在明治时代,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的绰号是“猪尾巴”或“豚尾奴”。甲午战争后, 支那这个称号。便开始流行起来了。   在《画报·近代百年史》第6集第483页,关于甲午战争之后的情况,有这么一段描 述“小孩子侮辱留居日本的中国人的情景,使外国记者也大皱眉头”在一幅画上,有两 个中国人为日本小孩子所侮辱,旁边虽然有日本警察,并不加以制止。   这幅画的附加说明如次:“日本胜利!支那败北!”——清国人走到街头,总是听 到日本小孩子这类侮辱性的叫嚷,而日本警察却总是视若无睹,袖手旁观。   从这时候起,日本人所称的“支那”这个名词,似乎另有含义。   当时的首批留日学生十三人中有四人中途退学归国,原因之一就是忍受不住“猪尾 巴”“猪尾巴”之类的嘲弄。   这时候,中国人对“支那”或“支那人”之类的词,还没有产生太大的反感。   留日学生所发行的《大陆》杂志的发刊词,有这么一句话,“善哉!我支那之大陆 乎?…………陋哉!我支那之大陆乎?”   支那这一称谓,不但出现于中国人的文章,甚至用做书名。   例如:   《支那三百年史》,三宅雄太郎著,上海开明书店发行;   《支那史要》,石春攒次郎著,陈毅译,上海广智书局发行。同书的另一译本是《 支那四千年开化史》,支那少年编译,上海支那翻译社出版;   梁启超的笔名之一即为“支那少年”。他的著作《李鸿章》封面上用“支那之怪杰 ”为题签。   黄兴等人所创办的杂志,题名为《二十世纪之支那》。   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部存藏好几册毕业纪念提名录,称作《鸿迹贴》。其中第四 册(1907年度的一部分)共有95人执笔提名,有33人只写名字,不附籍贯,但在附籍贯 的62人中,其中有18人写支那,12写清国,7人写中国或中华,25人不附国号。在这里, 使用支那这个国号,是含有否定清政权的革命意义的。   1911年版的《普通百科大词典》所收“支那”和“支那语”多条,并不含有任何厌 恶的含义。   由以上可得,在大正时代(1912年--1926年)初期,“支那”一词似尚未成为问题 。但是,以“支那”国号,由于不知道日本人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国人心里毕竟还 是有那么点不舒服的。   听到日本人口称“支那”而感到不快,是在二十一条,出兵西伯利亚、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等事件,日本的野心接二连三的暴露之后的事了。   在王拱壁《东游挥汗录》(1919年11月初版),收录了《日本外交之概略—对支那 的根本政策》一文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倭近五十年来之外交真相,舍对华而外实无外交价值之可言。盖倭人战胜前清以来 ,即称我华为“支那”,垂为国民教育。且多方解释支那二字如无意义适可代表华人之 蒙昧者,于是支那二字乃风行三岛,以资倭人轻侮华人之口实。每逢形容不当之行为, 则必曰支那式,借以取笑,此等教育早已灌输入其国民之脑海。时至今日,虽三尺小童 ,一见华人,亦出其一种丑态,曰:“支那人”“支那人”。恍若支那二字,代表华人 之万恶也者。此皆由倭人“对支那根本政策”作成之教育,非一朝一夕之故,况现在倭 人正事推广此种教育,以增长其国人之侮华程度。   在这段文字之后,王拱壁做了注释,指出支那二字从印度而来。“支”即为隋,而 “那”是语尾。本来是“摩诃至那”(大隋)之意。他这样说:   纵有人称我以外号,亦当称“摩诃至那”。今假扮[日本]以宗承华夏之族,吟哦汉 文之种,讲诵佛经之地,不惟中国民国四字、中国二字为彼邦所不齿,即摩诃震旦亦不 我称。称我支那又将冠词“摩诃”二字削去。报界及著作均用“支那”二字,政府公牍 则舍中国民国二字之简,而用“支那共和国”五字之繁,是对我不但无国际敬礼,并不 以国家视我也。是我中国民国成立八年而倭人尚不承认也。尤忆当民国肇造之初,倭人 闻我将以“中国民国”民我国。既由著名浪人某固请我民党领袖,易之以“大汉”,希 冀离我五族,从可知堂哉皇哉之“中华民国”四字早为岛国君民所不喜矣,推其用心, 直不愿地球有中国民国之产出也。   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对出自日本人口中的支那一词,非常反感。   若从文字的立场来看,“支那”这一词汇是中国人用汉字音译印度语而来的,千多 年多,没有变化。不过,在尊敬和鄙视的场合下,其音调完全不同。因此,出自日本人 口中的“支那”一词,其音调也有变化。后来他们从明治时代对所谓“豚尾奴”的态度 来对待“支那人”,故使中国人反感。故此,在明治时代使中国人觉得无所谓的“支那 ”一词,后来却成为了大问题。   1930年,中国政府对1919年以来国人所关心的国号问题作了反应。据同年5月27日 《东京朝日新闻》报道:   今起禁用“支那”称呼——国民政府训令外交部[南京26日点]   日本人称呼中华民国为“支那”,素为中华民国所厌恶,今日国民政府对外交部发 出训令如下,以显示起禁绝“支那”称呼的决心。   中国政府中央政治会议鉴于日本政府及其人民以“支那”一词称呼中国,而日本政 府致中国政府的正式公文,亦称中国为“大支那共和国”,认为“支那”一词意义极不 明显,与现在之中国毫无关系,故敦促外交部从速要求日本政府,今后称呼中国,英文 须写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须大写大中华民国。倘若日本公文使用支那之 类的文字,中国外交部可断然拒绝接受。   十日后,在6月5日《东京日日新闻》的角笛专栏(读者来函)中,出现了这样一篇 文章:   “支那”与“中华”据南京电讯,支那政府已决定不接受一切来自日本政府而使用 “支那”一词的公文。今后的公文往来,一律使用“中国民国”。   但是,“中”及“华”之语,是自古以来支那对夷狄傲慢的自称。然而,在支那境 内的东夷西戎及南蛮北狄,久以统属所谓“中”或“华”的版图内,故对内部而言,早 该没有中、华、夷、狄之别。今日对外拟用“中华”之名,其实含有鄙视列国为夷狄之 意,可谓无礼之极。故此,在讨论使用不使用“支那”称呼之前,实益先行以适当文字 ,取代“中华”二字的称呼。   况且,支那政府并不能判明“支那”一愈的起源。此语自远古时代使用以来,并无 包含侮辱之意。就法理而言,支那政府理论上可决议正其国名为中华民国,而不作支那 。惟坚决拒绝一切习惯使用之称谓,态度未免太过激烈。尤其中国民国本身写做英文名 称作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其中的China,敢问难道不是支那吗?(土郎)   同栏在6月8日刊出《中国之称呼》为题的短文,驳斥上文。   正如土郎氏在本懒(5日)所指出,国民政府决定拒绝接受使用“支那”一语的公文 ,同时自订英文名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确不免有些自相矛盾。   不过,对方希望改称为“中华”或“中国”,我国是没有理由置琢的。   人的姓名,即使不符合其本人性格,谁都不会因此而不称其姓名的。国名既然是专 属名词,不管它是否傲慢无礼,大概亦不应去之而后快吧。准此而言,我国“日本”之 个名称,在外国人看来,也许亦会认为是个自尊自大的名称啊!   “支那”一语,即使不含侮辱的意思,但究竟不是正式的国名。若仍坚持用之,就 好比以绰号称呼人家,难免招惹人家的不快。我们不但不应该责难其国名过于美丽,要 求改易,反应该承认彼等所认为正当的名称。这才是民族间交际的正当礼仪。   有关此次远东大会的报道,多数新闻报章已改称中国为“中华”,本人甚为高兴, 新闻界走在社会的前端,今后的报道,极应做如是的改革,是所至祈。(实东)   1930年底,虽然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支那共和国”为“中华民国”,但社会 上一般书面语及口语,仍然沿用“支那”名称。对此,双方一再反复辩驳。总之,日本 人并无决心放弃“支那”一词的使用。   1940年,当中日战争之际,大众作家菊池宽以国民使节的身份访问占领区后回 来,在《文艺春秋》杂志撰文,主张日本“此时似宜改掉对支那人的称呼”,颇引起社 会关注。1941年,大政翼赞会为了“宣抚”占领区人民,呼吁停止使用“支那”一 词,该用中国称号。虽然改变称号的问题在新闻杂志上热烈讨论过一阵子,但最后还是 没有效果。   而日本人喜欢使用“支那”拒绝使用“中国”的心理,直到站后依然继续保存下去 。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以从事中国研究及与中国有关系的人为多,其他人士对这类问题 大体上并不关心。下面让我们举津田左右吉和谷崎润一郎二人的作品为例吧。   我一直称支那为支那,用日本字母写为**。支那这个名称,并不是自古以来支那整 体的地理名称、民族名称、或我们所指的国家名称,而是秦汉唐宋等不段变化的王朝名 称而已。当我们考虑把自古以来的支那视为一历史整体时,以“支那”一词称其最为恰 当,而且此亦为世界所通用。中国民国这个国民,是该国成立之后的名称,并非从古至 今的通称。秦汉唐宋等实为王朝之名,其名互异,但同为支那则一。故在正式场合及政 治意义上,须以中华民国作为今日之支那的国名,但不能同时以之指称昔日之支那。特 别在指称古代文化的时候,我们断不能用此。又,“**”一词写成支那,原无任何含义, 有人写成“至那”或“脂那”,亦有人写成“震旦”或“振旦”(震、振两字互通), 我则写做**。此名虽然由秦而来,但其意义却与秦迥异。(津田左右吉)   甲午战争时,吾人称中国人为“ChanChan"(猪尾巴猪尾巴),又称之“bozu”(秃 子)。此于欧美人士称吾人为Jap之意义相同。然而,称ChanChan时,其音色尚带有许 些好感,Jap就完全不是滋味。ChanChan是因当时日本小孩子觉得有趣好玩而来的,至 于连着bozu一同称呼中国人者,皆为幼童。不过,这个对中国人甚为无礼的称呼,到了 他们废除蓄辩之后,我等亦渐渐不再使用。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在1946年左 右,报载郭沫若氏的谈话:“日本称我们中国人为支那人,这个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 这个他们轻侮中国人的证据,今后宜加改正。”——正确字句我已记不起来,但的确是 读过这样内容的新闻报道。象郭氏这样精通日本事情的人,也作如是观,真使我感到意 外。战后,我们不再使用引起中国人不快的支那一词,尽量使用“中国”来代替,这都 是事实。我辈文人,有些人使用支那一此,其心理与欧美人士使用China一语,并无二 至,故不得谓此词在战前含有轻蔑之意。(实藤注:对于古代来说,或许如此,对于现 代来说,则不无可疑之处)又,日本内地自古便有“中国”这个地名,用起来容易与支 那引起混淆,故不得不以“支那”代替,其情形于称“露西亚”为“苏维埃”(soviet) 一样。(谷崎润一郎)   大正时代(1912-1926)以后四十余年间,日本人拒用“中国”这个称呼,大抵有四 种理由:   1、“中国”是个傲慢的名称;   2、作为历史上的通称,除“支那”之外,便无更好的名称;   3、“支那”,亦既China,是世界性的名称;   4、日本国内有“中国地方”这个地名。   以下让我们仔细分析这四种理由可否成立:   1、中国是个傲慢的名称——这是通晓中国古典的汉学家的意见。他们认为支那人称 自己的国家为中国是极其傲慢无礼的事!“中国”是一个自高自大的称号。古代的中国 ,自以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而称东邻为东夷,西邻为西戎,南邻为南蛮,北邻为 北狄,四周都是野蛮人,唯我独尊,故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这不是傲慢是什么,要使 日本人接受这一傲慢的称号,岂非是一种侮辱。   日本人中也有承认“中国”这个称号而视为理所应当的。古代日本确实是以上述意 义看中国的,因为事实上中国是东亚文化的中心。直到与中国接触之前,日本文化尚未 发达。日本过去非常崇尚中国文化,派人到中国留学。这一点,只要翻开日本历史便会 明白。在室町时代,中国钱币成为日本的货币,足利将军虽受属国待遇,磕头向中国要 钱,依然感到荣耀。故此,在古代的日本,不但从中国输入精神文化,而且亦有过接受 中国的物质援助的时代。   不过,光看古代事物自然是不够的。中国对自己的古代容或感到骄傲,但在鸦片战 争以后,已痛感国势衰弱。这种衰弱不但是在国力方面,连学问方面也承认了落后。这 一点,中国人在五四运动之后,知道得更清楚。与西洋比较之下,总觉得事事不如人。 故此,中国人已把中国这个国名看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在中国二字下面,划上了一画“ 专有名词线”,除了表示是一个名称之外,别无其他的含义。   若不明白上述的演变便贸然说:“你的名称好得可以,不许讲~”——就未免太不合 情理了。即使个人命名,大都取个好听的名字,既是专有名称,当然字字都可用。更何 况是国名!“日本”这个称呼又何独不然?所谓“日本”,即指太阳的出处,既意味着 世界上最伟大的地方。其实,当地球是球体的事实已成为常识的今天,我们根本就不能 再说什么日出之国之类的话。但是,日本一词现在还不是照用不误。汉学者流所指“古 代支那自高自大”。这一点诚然没有说错,但他们忽视以后的变化,因而犯了错误。   2、作为历史上的通称,除“支那”之外,便无更好的名称——对东洋史学者来说 ,这是个不可变动的结论。他们认为支那这个国家,自古以来便是“易姓革命”的国家 ,王朝老是变动,不象日本那样“万世一系”。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断改 朝换代。要称呼总体的支那,没有比支那更好的名称了,这似乎是言之成理的说法。   但是所谓“中国只能有支那这一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说起来的 哪?时间这个问题容后讨论,让我们先看看支那一词究竟是先在什么地方说起来的。这 似乎是在日本,因中国人通常是不会用支那这一词的。   那么日本人所用支那一词,是何时开始的哪?   我辈在明治时代出生的日本人,是在一片“支那、支那”声中成长的,自幼便以支 那去看待中国。但稍微翻阅古籍,便可知道,支那一词,从前叫做“唐”或“唐土”的 。   然则,支那一词何时传入日本?如何萌芽?又如何发育起来的哪?   关于支那一词的由来,大抵有五种说法。至于这个词汇在日本成为学术上和历史学 上的问题,则是在甲午战后的事了。日本人在此时喜用支那一词是有其原因的。一说谓 此时的支那是指“印度支那”;另一说谓支那在印度语中,表示智慧之义,而中国人具 有优越的智慧,故得支那一名。最易被人接受的一说是:秦始皇声威远播印度,而秦字 的的发音是chin,印度人在chin之后加上了母音,向东流入中国,向西流入欧洲。在欧 洲,中国的读法做Chi-na、Chinahuo或Chine。而对中国人来说,则就成了支那二字。   在日本古代,支那一词不过是偶尔一用罢了。例如,在1106年出版的《东大寺要录 》扉页,有“印度支那未尝见闻”一语。在《今昔物语》中,有支那国。空海大师在起 诗集《性灵集》中,有“支那台岳曼速炉”之句。而在此时,或称中国为汉土,为中国 ,而支那一语,多为标新立异之举。   必须指出的是:《东大寺要录》、《今昔物语》、《今昔物语》之类的著作,仅为 学者所诵读,一般人无从问津,故支那一语尚未成为日语词汇。   一直到1713年。在新井白石的《采览异言》中,才正式出现。   而支那一词在日语中生根成长,似是明治时代(1868-1912)以后的事了。这一点我 们可以从舞台剧本推测而知。顺着默阿尼的剧本及其他书籍的写作年代,便可知在明治 以前并不使用支那一词。1869(明治2年)的《遗失的药》却有“支那”一词,附上“ morokoshi”(唐土)的发音,但也只在“从支那(唐土)到天竺”一句中出现。剧中 仍称唐人而非支那人。   而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10月,在竹柴其水的剧本《会津产明治 组重》中,支那一词出现二十七次,而且chanchan也不时出现。很明显,上述语汇在这 里是充满轻蔑意味的。   1895年(明治28年),李鸿章到马关议和,结果日本获得了二万万两白银赔款及割 让台湾。日本因此洋洋得意,对中国的态度也开始变的轻蔑起来。“支那”一词也从此 在日本语言中生根,而且很快地边融混了轻蔑之意。   从历史发展过程上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日本所使用的“支那”一词,在日本原 来是无根的。日本用支那去取代二千年来沿用的中国,只是近六十年光景的事。关于这 一段历史,历史学家本身是曾想过的,和一般人也当谈论过的。但正如前言所言,由于 好恶的感情先入为主,学问的界限也就模糊了。   但只要我们一翻开史籍,事实就摆在眼前。从前我们说“唐土之唐帝玄宗”;189 5年以后,改说“支那之唐朝玄宗皇帝”。在过去的五十余年间,硬不肯说“中国之唐 朝玄宗皇帝”。   3、支那即China说。有人以为China一词是世界性的名称,故可接受。所谓世界性的 名称,亦即学术性名称。这一说,咋听似乎无什么大问题,其实也难成立。理由很简单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并不自称“支那”;也就是说:支那并未形成世界性名称。 事情很明显,世界性者云云,并非那么的学术性。   4、不称中国为支那,就会和日本国内的“中国地方”引起混淆。这就是说:完全是 为了避免玷污日本语的纯洁性!很多人都相信这一套,我也不例外。是故,才认为必须 改支那为中国。这不但是为了敦睦友邦,而且是为了改正日本本身不合理的地名。日本 国内的“中国”是什么意思哪?原来古代管理往来于京都和九州太宰府之间,“中途之 国”的中国地方是必经之路,“中国”因此得名。现在,太宰府早已废除,京都也不再 是首都了,“中途”的意义也早就失去了。因此,为了日本语言的纯洁性,我希望废弃 这个名字。日本国内早就了“中部地方”、“东北地方”这些地名,因此我想,将“中 国地方”改成“西部地方”。不仅在地理上贴切,而且从国际关系的考虑上也是应该接 受的。   除了上述四说之外,还有以下的奇说。即支那人厌恶支那二字。“支”有分布之意 ,而“日本”有本家之嫌。因此,如不用汉字,改用假名,当可无事。   简直是小儿之见。今日中国人所讨厌的,并不是字面问题,而是支那一词的读音— —包含着轻蔑感情的读音。该词在清末并未混入此等感情,故相安无事。该词之所以必 须废除,并非是为了文字问题,而是该词的读音令人憎恶的缘故。   总之,日本出现多种多样反对改变“支那”一词的论调,完全违背了中国人的意愿 。直到战败投降,才有转机。   1946年6月6日,日本外务次官发出《关于避免使用支那称呼事宜》通知,下达各新 闻杂志社,出版社;同年7月3日,教育次官将通知转发各大学和专科学校。   通知内容如下:   往昔通常用支那二字作为中国民国之国名,今日应改用中国等称号。查支那之称呼 素为中国民国所极度厌恶者。鉴于战后,该国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用该词, 故今后不必细问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该国所憎恶之名称。   要言之,除不再用支那一词外,不妨使用:   中国民国、中国、民国、中华   中国民国人、中国人、民国人、华人   日华、美华、中苏、英华   至于在历史性、地理性或学术性叙述之场合,例如:东支那海、日支事变等,万不 得以时方可破例使用。   从此,支那一词,成为了日本语言中的死语……   本文转录自实藤惠秀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香港中文大学谭汝谦、林启彦译   附作者简介:实藤惠秀(Saneto Keishu 1896年生)文学博士。1926年毕业于早稻 田大学文学部后,任职于早稻田第二高校。1937年到中国留学。1949年任早稻田大学教 授,1966年退休。从三十年代起从事中国语学及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并翻译中 国文学作品,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方面造诣极深。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