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晚清,一个帝国的兴衰 □郑曦原 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 编 三联书店2001年 5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这一时期 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 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蜕 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 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 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纽约时报》自19世纪中期创刊以来,历经150年仍雄踞美国乃至西方主流媒 体的领袖地位,这在世界新闻史上绝无仅有。本人在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期间, 曾比较系统地查阅了《纽约时报》从1853—1997年的对华报道目录索引,并阅读 了其中晚清时期的408篇文电。当我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的跨世纪追踪报道, 其篇幅是如此之巨大、时间是如此之连续、视角是如此之完整时,内心受到很大 震动。   1997年夏季,我向时报提出准备选择该报部分原始报道来编纂一部反映中国 近现代史的著作,期望寻找到《纽约时报》对华报道对美国主流社会形成美式 “中国观”的影响线索,同时也以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杜会政治、经济 和文化等诸领域的变迁,捕捉到中国积弱而强,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轨迹。 这个提议获得时报的重视和响应,并评价为“这是力图以时报原始资料重现一个 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伟大尝试”。因此,我们从1997年冬开始着手,首先形成了 “纽约时报看中国”三部曲的编纂总纲,然后选择晚清社会为第一部,至1998年 秋完成这一时间段的资料选辑工作,以此奠定了本书的原始文献基础。将来如果 条件允许,我们还准备着手第二部(民国卷)和第三部(人民中国卷)的编纂工作。   “纽约时报看中国”第一部定名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 记》,独立成书。本书全部原始文献均采选自纽约公立图书馆的缩微胶片库,跨 越时间从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共采用131篇原始文电,皆从我们编制的 《〈纽约时报〉晚清报道总选辑目录(408篇)》中挑选出来。我们挑选文电的标 准,主要依据以下方面:直观反映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貌的文电;直观反映传统 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明冲击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文电;描述中国上层社会政治生活 的文电;描述中国近代重大外交活动的文电;叙述中国若干重大战争事件的文电; 叙述中国近代变法与革命的文电;反映华侨生活习俗的文电。选用文电的形式包 括快讯、新闻专稿、特写、述评和社论,力求较真实地再现时报的新闻语言风格 和报道特点,既有直观式的描述和观察,也有纵深分析和背景报道。   本书在编辑顺序上一共安排为七篇,首先以社会、文化等较轻松的内容为开 端,力图先引起和保持住读者的兴趣,再随之以内政、战争和革命等沉重的内容, 供读者思考。许多众所周知的事件,以及大量涉及教案的内容,本书没有收录。 为了帮助年轻读者阅读,本书在每篇之前加了一段《篇首语》,再在若干涉及近 代史的人名、地名和事件背景等处撰写了译注,希望能对这一部分读者起导读的 作用。本书在对国名的表述上,大量使用了“清国”、“大清帝国”等字样,是 有意识地将近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在时间上作清楚地划分,以帮助读者在阅读时保 持相对超脱的心境,以利较为理性和冷静的思考。   本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 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 生活经历了蜕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 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 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生活、革命及华侨等方面,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 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当我在纽约这个色彩斑驳、变幻如梦的城市,读 到外国人对当时我民族之情态很细微的描写时,封闭了好久的疮疤被撕开了,血 流了出来,隐藏于心的爱也掀起了波澜。亲爱的读者,这是在图书馆故纸堆里沉 睡了百年的文字,今天它醒了,像一轮世纪的新月浮现在我们心中。如此珍贵的 一份记录,如此甘醇的一坛佳酿,我想与你分享。   所以,我认为大可不必一提到晚清就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人类不过是一个 小小的社区,当我们的文化领先时,长安、北京是世界的中心;当我们的文化落 后时,纽约的时报广场成了“世界的十字路口”。风水轮流转,有什么稀奇?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进步的时代,怎么可能孤立而封闭地存在?我们民族在19 世纪中叶,由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快车,因此从一个泱 泱中央大国沦落为远东一个边缘的“乡巴佬”国家,这固然不幸之至。然而,也 要看到,我们并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亡种亡国;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虽然残缺, 但尚有大致的模样,我们并没被完全打倒。最重要的是,我们毕竟在血淋淋的拳 击比赛中终于学会了现代游戏的法则,逐步挺直了腰杆,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