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西洋发明在中国:电影 □刘善龄 (摘自《西洋风:西洋发明在中国》,刘善龄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7532525872 这是一部十分有趣,却同时具有深厚学殖根底的力作,在曲径通幽般的娓娓叙谈背 后,其实蕴有积年爬梳与考订的浩翰功夫。读着每一种发明那故事般的来龙去脉与 在中国传播的曲折过程。读者仿佛亲历一幅幅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而同 时,对于学者们讨论不休的“国民性”问题,也有了较过去生动新颖得多的印象及 理解。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用了整一本书的篇幅讲述电影发明的故事。姑且不 说作为电影前驱的皮影和幻灯,单是为了研究活动影戏,十九世纪就有爱迪生 等二十多位发明家之为绞尽脑汁,然后最后集众人之大成的,乃是法国的卢米 埃尔兄弟,因此全世界都把他在巴黎卡皮辛大街一家咖啡馆首次放映电影的日 子,定为电影的诞生日,那一天是1895年12月28日。 和乔治.萨杜尔《电影通史》相比,中国电影史的序章显得非常简单,除了几 则幻灯传入的史料,我们只能从当时的报纸广告,获取一鳞半爪的线索。正是 根据上海徐园又一村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西历8月11日于《申报》副刊上 登载的一则广告,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才得以确认电影传入我国的日 期。 这则广告的全文曰:“初三夜仍设文虎侯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机 奇巧电光焰火。”除“西洋影戏”四字,广告中的文字均与电影无关。又一村 那个晚上的节目有京戏文唱武打。有魔术戏法,还有放焰火,影戏只是穿插其 中的一个节目而已,何况早在电影发明前,上海人就已把外国传入的幻灯称作 外国影戏,所以仅根据四个字证明徐园那一天放的就是电影,证据未免不足。 然而到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外国电影传入的记载便逐渐多了起来。为 了和八十年代已经风靡上海滩的外国影戏相区别,当时人都称电影为电光影 戏。孙宝瑄这一年五月初五的《忘山庐日记》曰:“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 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能作水腾烟 起,使人忘其为幻影。”能和孙宝瑄日记互证的,还有天华茶园1897年7月27 日在《申报》登载的广告,称该园放映电光影戏“纯用机器运动,灵活如生, 且戏目繁多,使观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势”。广告还列举了一连串 的节目,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罗依弗拉地方长蛇跳舞》、《马 铎尼铎名都街市》等不下十余部。据乔治.萨杜尔说《沙皇到达巴黎》(即《俄 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是片商百代在1897年发行的最著名的电影之一。另 有一部《以拳术赌输赢》很可能是萨杜尔《电影通史》提到的《考倍特与弗茨 西蒙的拳赛》。这部片子是由美国摄影师雷克多拍摄,片长大约为一千米,放 映时间为十五分钟,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部长片。程季华先生在《中国电影发 展史》上说,在天华茶园放电影的是美国放映商雍松。继天华茶园之后雍松又 到奇园、同庆茶园放映过电影。西历9月5日出版的《游戏报》登过一篇《观美 国影戏记》的文章,说:“……近有美国电光影戏,制同影灯,而奇妙幻化皆 出人意料之外者。昨夕雨后新凉,偕友人往奇园观焉。座客既集,停灯开演: 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 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又一影,一人灭烛就寝,为地瘪虫所 扰,掀被而起捉得之,置于虎子中,状态令人发笑。……最奇且多者,莫如赛 自行车:一人自东而来,一人自西而来,迎头一碰,一人先跌于地,一人急往 扶之,亦与俱跌。霎时无数自行车糜集,彼此相撞,一一皆跌,观者皆拍掌狂 笑。忽跌者皆起,各乘其车而沓。……又一为美国之马路,电灯高烛,马车来 往如游龙,道旁行人纷纷如织。观者至此几疑身入其中,无不眉为之飞,色为 之舞。忽灯光一明,万象俱灭。”文章结尾写道:“观毕,因叹曰,天地之 间,千变万化。如蜃楼海市,与过影何以异?……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 如是观。” 电影最初多在茶园酒馆上映。光绪二十五年(1899)来华的西班牙商人加伦 白克最初选上海福州路升平茶楼、虹口乍浦路跑冰场、湖北路金谷香番茶馆放 映。光绪二十八年(1902)北京公映首场电影曾租借打磨厂的福寿堂放映。第 二年有个叫林祝三的商人从美国携片带机回国,也在北京天乐茶园放映。这是 中国人自运外国影片在中国放映的开始。 光绪三十年(1904),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送了她一架放映机 和几套影片祝寿,不料只映了三本,摩电器炸裂,清宫从此不准再映电影。光 绪三十一年清廷有五大臣出国考查,其中端方带回一架放映机。在宴请宾客 时,电影机又猝然爆炸,将担任影片说明的何朝桦通判等人炸死。出了这两次 事故,王公大臣们都认为放电影不吉利,但北京城里民间公映却日渐增多,如 “大栅栏大观楼,每晚上座堂满”。 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与乍浦路口,用铅铁皮搭了一座 可容二百五十人的虹口大戏院,这是沪上正式修建的第一座电影院。后来雷玛 斯又在北四川路修了家维多利亚影戏院,当时已称得上相当富丽。香港最早的 电影院称照戏院,辛亥革命前后以摆花街口新比照戏院最为著名,专映英国影 片,观众大多是西方人。陈谦《香港旧事见闻录》说:“西人观戏常是夫妇同 往,礼服堂皇,院中最好座位被他们预先定座,中国人很少往观。”后来在德 辅道中又开了两家影戏院,一名俺派,一名域多利,建筑简陋,片子较陈旧, 观众都是中国人。 二十世纪初电影放映日渐普遍,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宣统三年(1911)上 海自治公所颁布了“取缔影戏场条例”,规定“开设电光影戏场,需报领执 照”,“男女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停场时刻,至迟以夜间 十二点钟为限”。当时的电影票价太贵,也限制了许多劳苦者进影戏院。《上 海产业和上海职工》说直到三十年代,纺织女工“看电影的很少,大半都到新 闸路的西海,看一角钱的座位。” 清末民初,我国各大城市放映的影片大多由外国进口,其中以法国百代和高 蒙公司的影片为主,法国早期喜剧演员麦克斯.林戴极受中国观众的欢迎。第一 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影片逐渐增多,大战结束后甚至取代了法国片在中国的地 位。至于中国人尝试拍摄电影,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制片人是北京最 早的照相馆--“丰泰”的主人任景丰。任氏除经营照相馆外,还开办了西药 房、中药铺、桌椅店和汽水厂,后来又在大栅栏开设了大观楼影戏院。在放电 影的同时,任景丰产生了拍电影的念头,于是他向德商祁罗浮洋行购得法国制 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一架,胶片十四卷,开始了影片的制作。任景丰拍的第一 部影片是京剧名角谭鑫培演的《定军山》。后来丰泰照相馆又接连拍了几部戏 曲片。继任景丰之后,意大利人劳罗也在中国从事拍片活动,他用的是爱脑门 牌木壳摄影机。早期影片主要有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3月拍的《上海第一辆 电车行驶》,11月拍的《西太后光绪帝大出丧》等。 宣统元年(1909),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投资创办了亚细亚影戏公司。因 为不熟悉“国俗民情”,亚细亚的影片上座率不高。辛亥革命后布拉斯基将公 司盘给另一个美国商人--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依什尔,自己则乘船回国。 但布拉斯基经过香港时,却认识了有志拍电影的剧社主持人黎民伟,并与他合 作拍了部舞台片《庄子试妻》。后来,布拉斯基将这部影片带回美国。程季华 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称它为“中国影片运往外国放映的开始”;子羽《香 港掌故》又说它是“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