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nonymous@vax9k.nchu.edu.tw (Public Account) Date: 23 Jul 1993 18:03:12 GMT 反动文件系列     西安半月记 作者:蒋中正 等级:特X级(内含色情暴力,十八岁以下不适,         十八至二十五岁以下可由家长陪同观看) 内容:蒋匪於西安事件之遭遇,及其未审即脱逃之过程. 正经的:   西安事件乃民初三大奇案之一,一般人文揣测,瞎扯的多,有真凭实据的少 谈历史这实在不适如此(开玩笑例外).话说老蒋化名介石,蒋委员长,蒋公, 蒋匪等(退伍军人多尊称其为老先生,老总统)生平第一憾事当推此西安事件, 各位如须一解全象,唯有多方对照当事人口述方成.敝人为响应圃上的施肥运动 特发功输入老蒋这部分,其他同志可补充毛主席及周同志等部分以明公案. 实上当时老蒋被关在房子里半个月,除了骂骂人,念念教条以外对真正事件 发展的情形倒不是很清楚,不过本篇自述包含了老蒋被绑票时的心路历程, 所以大家还是可以参考参考地.   这果圃里对毛主席的作品介绍颇多,水准也高,但有关老蒋的文章 就不大常见了,大概武人为文,无甚可观~~不过话说回来,老实讲,老蒋的作品 确实也是多主义教条,少风花雪月.为避免同志以後提起老蒋只记得蒋干,娘xx等 今也来篇老蒋记事给大夥研究研究,至於本文到底真实性如何,各位可打电话 向张少帅求证.老蒋打了半辈子天下,最後拱手让位给毛主席,原因由文中可 略窥一二,老蒋为将才可,为帝则不足,实在不是个真命天子的料,毕竟 天下须以文人治,武人得之则多不长久.铺上诸位看倌可将老蒋视为 没有自刎的西楚霸王,虽然说这江东之地是那麽的小了点. 版权声明:   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含:   一.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   二.蒋夫人西安事变回忆录   三.附录      蒋委员长离□前对张扬之训话   本电子版只含篇一.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为免敝人吃上版权官司   特此声明---专供学术研究用!! 欺民 ---------------------------------- 西 安 半 月 记 蒋中正 引 言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之变,事起仓卒,震惊中枢,几摇国本。中正於 二次入□之先,即已察知东北军□匪部队思想庞杂,言动歧异,且有勾通 匪部,自由退却,等种种复杂离奇之报告,甚至谓将有非常之密谋与变乱 者。中正以国家统一,始基已具;且东北军痛心国难,处境特殊,悲愤所激,容 不免有越轨之言论,如剀切诰谕,亦必能统一军心,使知国家利害之所在。 同是黄炎胄裔,患在不明国策,岂甘倒行逆施?中正身为统帅,教导有责,此 身属於党国,安危更不容计。爰於十二月四日由洛入关,约集秦,陇剿匪诸 将领,按日接见,咨询情况,指授机宜;告以剿匪已达最後五分钟成功之阶 段,□以坚定勇往,迅赴事机之必要;又会集研究追剿方略,亲加阐示。虚心 体察,实觉诸将领皆公忠体国,深明大义,绝不虑其有他。不料仓卒之间变 生肘腋,躬蹈其危;推诚之念虽笃,虑患之智不周;此皆中正不德所致,於人 何?尤此次事变,为我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於 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於一旦。而西北国防 交通,经济建设,竭国家社会数年之心力,经营敷设,粗有规模,经此变乱,损 失难计。欲使地方秩序,经济信用规复旧观,又决非咄嗟可办。质言之,建国 进程,至少要後退三年,可痛至!此倡乱者同具良知,亦必自悔其轻妄之不 可追赎也。自离□回京以来,叠承中外人士,询问变乱当时躬历之情形,中 正受党国付托,陷身危城之中,方自惭疚之不遑,何敢再有所陈述。即欲据 事纪实,已不能无□漏之感,亦何以避免揭人之短与扬己自诩之嫌。叛部 虽早已不视余为其上官,而余则不能不认为我之部属;部属之罪恶,实亦 即余之罪恶;琐琐追述,又适以自增其□怍。唯以诸同志及各方友好,均以 不能明悉当时实情为缺憾,爰检取当时日记,就一身经历之状况与被难 中之感想,略纪其概,以代口述。凡以志余谋国不臧与统率无方之罪而已。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 十二月十一日   早起在院中散步,见骊山上有二人,向余对立者约十分钟,心颇异之。 及回厅前,望见西安至临潼道上,有军用汽车多辆向东行进,以其时已届 余每日治事之时间,即入室办公,未暇深究。黎天才等忽来求见,事前未约 定,殊觉突兀。黎谈话时,对剿匪方计表示怀疑,与汉卿昨日所言者如出一 辙;知其受毒已深,痛切诫斥之。是晚招张,杨,于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 进□计划。杨,于均未到。询之张汉卿,则知彼亦於今晚宴来□之中央军政 长官,杨,于先在西安招待,俟此间餐毕,将邀诸人同往也。汉卿今日形色匆 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殆以彼昨来见时受余责斥,因而不快欤?或彼已 闻余训责黎天才之而不安欤?临睡思之终不明其故。以时迟,亦遂置之。 十二月十二日   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 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又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後枪声连续不止,乃知 东北军叛变。盖余此来仅携便衣卫士及卫兵二十人,而行辕大门外之司 警戒者即张之卫队营也。少顷,侍卫官竺培基及施文彪来报「叛兵已蜂 涌入内本已冲过第二桥内,被我等猛射抵御,死伤甚多;叛兵知我内卫线 已有防备,刻已略退,请委员长从速离此。」竺,施等报告方毕,毛区队长裕 礼亦派传令来报曰:「叛军已冲入二门,但接後山哨兵所电话,称该处并 无异状亦未发现叛兵。」余问:「毛区队长在何处?」答:「区队长正在前院第 二桥前假山旁率队抵抗,速请委员长先登後山。」余问:「叛兵如何形状?」 答曰:「戴皮帽子,皆是东北军官兵。」此时余犹疑为一部之兵变,必系赤 匪煽惑驻临潼部队暴动,而非汉卿有整个之计划。盖如东北军整个叛变, 则必包围行辕外墙之四周;今前垣以外,尚无叛兵踪迹,可知为局部之变 乱。如余能超越山巅,待至天明无事矣。乃携侍卫官竺培基,施文彪与随 从蒋孝镇,出登後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後门,门扃,仓卒不得钥乃越墙而出。 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著地後疼 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後,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侯,扶掖以 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岭陡绝,攀援摸 索而上。约半小时,将达山巅,择稍平坦处席地小憩,命卫兵向前巅侦察。少 顷四周枪声大作,枪弹飞掠余身周围而过,卫兵皆中弹死。余乃知此身已 在四面重围之中,此决非局部之兵变,而为东北军整个之叛乱;遂亦不再 作避免之计,决计仍回行辕,再作计较。乃只身疾行下山。及至山腹,失足陷 入一岩穴中,荆棘丛生,□可容身。此时身已觉疲乏不堪,起而复仆者再, □得就此暂息以观其变。时天已渐明,由穴中向外了望,见骊山下已满布 军队。旋闻山下行辕外机关枪与迫击炮声大作,约半小时许,知行辕卫兵 尚在忠勇抵杭而不肯屈服,故叛兵用炮进攻也。计此时当已九时许矣。自 此即不闻枪声。叛部乃四出搜索,经过余所在之穴前後二次,均未为所发 觉。忽闻距余二三丈外之地有与叛兵厉声争执者;察其,知为孝镇。时叛 部搜索益急。闻岩穴上叛兵相语曰:「此间有一服便衣者,或即为委员长 也。」另一叛兵曰:「姑先击以一枪再说。」又一叛兵呵止之曰:「不要胡闹!」 余乃抗声答曰:「余即蒋委员长,尔等不得无礼!如尔等以余为俘虏,则可 将余立即枪杀,但不得稍加侮辱。」叛兵称不敢,向天空发枪者三,高呼:「蒋 委员长在此矣!」旋孙铭九营长来前,向余长跪而泣,连言:「请委员长下 山。」余乃知围攻行辕者,为张之卫队第二营也。孙随护下山,至华清池行 辕前,余欲入内稍憩,见门内物件纷乱,尸体枕藉。孙坚请余登车入西安,谓: 「委员长所居之室,已凌杂不可居,营长奉上官命,请委员长入城。」余命孙: 「找尔之副司令来!」孙曰:「副司令在西安相候。吾人非敢对上官叛变,实 对国事有所请求,将面陈於委员长,望委员长接纳吾人之所请。」余怒斥 曰:「叛逆狂谬至此!无多言,欲毙余,则速毙余可也!」孙与第一0五师第二 旅旅长唐君尧又向余敬礼,请登车入城。余欲见汉卿询其究竟,遂登车行。   孙铭九与唐君尧旅长既扶余登车,夹坐余之左右;另一副官坐车前, 即张汉卿亲信之侍从谭海也。车向西安城直驶,经东关,遥见张汉卿之车 唐旅长谓:「副司令来矣!」即近,实非张,乃来传令送余至何处者。唐旅长询 前坐之谭副官:「送委员长至何处?」副官答:「新城大楼。」新城大楼者, 即西安绥署,杨虎城所居。余闻而大疑:以围攻叛变者为东北军,何乃送余 至杨处?时车已近东门,见守卫兵士均佩「十七路」臂章,余更为骇异。继 思昨晚约宴各将领,虎城未到,必以先赴张宴,为张所绐,被其扣留。更念中 央在西安之高级将领,必为其一网打尽矣。顷所见佩「十七路」臂章之 兵士,疑系张部将第十七路军留西安部队缴械後,递其军衣而令东北军 服之,以掩人之耳目者。盖虎城参加革命之历史甚久,亦为本党之者同志, 信其不致附和叛变也。即入城,唐君尧向余喟然叹曰:「委员长鬓发渐白 较二年以前我等在庐山受训时,苍老多矣!国家实不能一日无委员长!只 看西安城内之繁荣景况,与二年以前大不相同,非委员长主持西北建设, 曷克臻此?其望委员长善自珍重!」余未及答。十时,抵新城大楼。   余既入绥署,未见虎城。移时,绥署之「特务营」营长宋文梅来,孙铭 九以护卫之责交付於宋而去。宋告余以:「司令请委员长在此休息,副 司令不一时即来。」余乃命觅张汉卿来见。约半小时後,张始来,对余执礼 甚恭。余不为礼,张垂手旁立。余问:「今日事,尔事前知之乎?」答:「不知。」 余谓:「尔既不知青,应立即送余回京或至洛阳,则此事尚可收拾。」张谓: 「事变实不知情,但我有意见欲向委员长陈述之。」余谓:「尔尚称余为 委员长乎?既认余为上官,则应遵余命令,送余回洛阳;否则汝为叛逆,余既 为汝叛逆所俘,应即将余枪杀,此外无其他可言也。」张谓:「委员长如能 听从余等之意见,则当然遵委员长之命令。」余斥之曰:「尔今究自认为 部下乎?抑敌人乎?如为部下,则应服从命令送余回洛;如为敌人,则立毙余 可耳!二者任汝择一行之,他不必言;即言,余亦不能听也。」张遂自述其此 次行动之动机,非叛变而为革命。余厉声叱止之曰:「然则尔尚诿称今日 之叛变为不知乎」张言:「即是敌人,亦有谈判馀地。」余愤极,诘之曰:「敌 人尚有话可说乎?尔以余为何如人?余岂能屈於叛逆与降服於敌人之劫 持与威胁者?」张气少馁,谓:「此间事非余一人所能作主,乃多数人共同 之主张。余今发动此举,当交人民公断。倘国民赞同余等之主张,则可证明 余等乃代表全国之公意,委员长即可明余之主张为不谬,请委员长退休, 由我来干;如舆论不赞同,则余应认错,请委员长再出来收拾。余始终自信 为无负於委员长之教训。现在请委员长息怒,徐徐考虑之。」余闻其「交 人民公断」一语,乃知彼辈杀余之毒计,将假手於暴民之所为也。余乃怒 诘之曰:「尔妄想国内民众与舆论能赞同尔等叛乱乎?恐即尔等素所称 为『人民阵线』者,亦不至赞成尔今日之狂谬行动!尔自称为『革命』,叛 逆亦可称『革命』乎?陈炯明何尝不自称为革命,天下人谁能信之?尔之 部下即在此室之周围,尔犯上作乱如此,又将何以率属,何以为人?尔能保 尔之部下不效尤尔今日之所为者以施於尔身乎?尔应回忆四年以前国 人皆欲得尔而甘心,余代尔受过者不知凡几;以余之宽容庇护,尔尚可安 然远游海外。今日以後,茫茫大地,何处是尔容身之所?尔真生无立足之处, 死无葬身之地矣!尚不自悟,余实为汝危之!」张闻言顿时变色曰:「尔尚 如此倔强乎?」余反诘之曰:「何谓倔强?余为上官,汝为叛逆,国法军纪对 汝叛逆均应执行惩罚,况斥责乎?余身可死,头可断,肢体可残戮,而中华民 族之人格与正气不能不保持。余今日身在尔等叛逆之手,余即代表整个 民族四万万人之人格,人格苟有毁伤,民族即失其存在。尔以余为威武所 可屈而向汝叛逆降服乎?今日之事,尔有武器,我有正气;我虽无武器,须知 正气与喉舌即为余之武器。余必捍卫民族之人格,而求无□为 总理之 信徒,无负於革命之先烈,亦必无负於生我之天地父母与全国国民!尔小 小子何知,乃妄想余为尔所威胁,而视余今日之正气为倔强乎?尔如有勇气, 则立时毙余;不然,则认错悔罪,立时释余。否则尔既不敢杀余,又不能释余, 则尔将来更何以自处?余为尔计,应立即毙余,乃为上策。尔曷不决然杀余 耶?」彼闻言,低头不语,神色沮丧。移时,问:「尔真无考虑馀地乎?余去矣?」余 挥之曰:「去休!」彼乃改容以请曰:「移居余处何如?」余答之曰:「余不需汝保护!」彼坐 而复立者数次,在旁窥察余之神色态度。余闭目不理之。如此半小时,屡言: 「余欲去矣!」继又坐,命役人以食具来,请余进食。余谓:「余生已五十年 矣,今日使国家人民忧危至此,尚何颜再受人民汗血之供养而食国家之 粟?况义不食敌人之食!」坚拒之。张仍侧立,甚久而不去。余问:「邵主席何 在?」彼答:「亦在绥署前面。」并言:「中央诸将领均安全,毫无损害;唯钱 慕尹以格拒变兵被枪伤,然亦仅耳际略被擦伤而已。」余命其请邵主席 入见。彼乃命卫兵往觅邵,而仍旁立未行,   数分钟後,邵主席力子来见,询余起居毕,张即告退而出。余问邵:「自 省府来乎?」邵曰:「自绥署卫士队队长室来。顷钱慕尹亦在彼处。慕尹受 枪伤,弹由胸穿背而出,出血甚多,即将移地疗伤矣。」其时,张虽退去,而宋 营长仍侍於门次。余两次命宋退,且闭室门;宋未从,余自起阖之。宋遽举足 入内谓:「请原谅!奉有命令,侍护左右,不敢阖户也。」余知其为监视,亦遂置 之。以向所语张者约略告邵,并即起草一电稿致余妻,交宋营长转张拍发。 盖自分以身为革命殉,不能无遗言以告家属。邵见余已决心牺牲,凄然有 感,谓:「委员长顷所语张之二事,逆料回洛必不可能,加害亦决不敢;但旷 日持久或生他故。委员长以一身系国家之安危,应以安全为重。忆民十六 年,二十年曾两次辞职,但均以党国需要,不久复出,此次可否考虑及此?」 余庄言告之曰:「余信人太过,疏於戒备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回京以後, 当然向中央引咎呈辞,并请严加议处。但断不能在部下劫持之形势下,在 西安表示辞职;即彼欲要挟余发布何种命令,或签认何种条件,余亦宁死 必不受胁迫。余若稍事迁就,以求苟全性命,将何以对四万万国民之付托 耶?」邵闻言无语,见余衣薄,请加衣。余告以无需。宋营长进皮袍,亦拒之。侍 役以早餐及饼乾进,挥去勿食。其时体惫痛不能复支,乃就床睡。邵再四珍 重而去。   邵去後,宋营长入见,问:「委员长尚识余乎?」余告以不识。宋谓:「学 生乃军校第八期生,距毕业仅二月,教育长不知以何原因将余开除,与委 员长固有师生之谊也。」宋侍余甚周到,奉衣奉食,婉劝数次。并劝余:「此 时对张徒责无益,不如容纳其一二主张,俾此事能从速解决;否则於国家, 於委员长均极不利。」如此诤谏,前後凡数次。余屡命之曰:「我在学校时 如何教诲尔等,尔当能忆之。革命者所恃唯人格,余今不能苟全性命以亏 损人格。在校何教,自身即应如何做。若行不顾言,何以为人师乎?」宋唯 唯而退。是日,终日未进食,侍役皆彻夜未睡,午夜一时,宋尚入室视余。 十二月十三日   八时起,侍者入言,张清晨六时即来此,以委员长方睡,不敢惊动。余命 再请邵主席来。未几,张又来,执礼甚恭如昨,对余请许其再进一言。答以疲 甚,无精神说话。彼无言退出。   宋文梅与绥署侍者以早餐进,且声明此为彼等私人所购备者。谓: 「我等知委员长不愿再食公家之食,特以私人出资为委员长备此。委员 长一身系国家民族之重,昨已终日未进粒米,今日务请纳我等诚敬之意, 勉为进食。委员长自身即不为身体计亦应为国家珍惜此身。」余曰:「多谢 尔等之意!余此时尚不觉饥饿,如需食时,当再告尔等也。」是日,仍竟日未 食。而侍者每一小时必进茶点一次,意极□□;见余不食,辄忧形於色。此种 诚意,出自内心诚□之流露,亦殊今人感动。十一时力子又来见。余腰部及 腿膝均作痛,不能起坐,邵乃坐床侧与余谈。宋营长仍在旁监视,如昨日状。 余命其暂退,宋谓:「奉张副司令命令不敢擅退,务请原谅!」自始至终,监视 未撤去。邵言:「张顷来访,力言委员长在绥署起居太不便,今特预备高培 五师长宅,供委员长居住。彼处前有草地,房舍亦清净,且有御寒设备,於身 体较宜。移居後,张亦得朝夕趋谒。以委员长盛怒未已,不敢进言,故嘱余转 劝。」邵言毕,余告以:「决不能迁住何处。此为西安绥靖公署,亦即为行政 院在□之机关。余为行政院长,唯居此乃为无亏於职守。汉卿如不能送余 回洛,余即死於此,可以此言告之也。」邵又言:「张谓委员长怒气太盛每见 必严词诃斥,致不能尽所欲言;如再进见,盍少假以词色?」余告邵曰:「余对 汉卿期许过殷,且彼平日每自认为子弟,甚至谓事余如父,则余对之严词 诃责,亦何不可?汉卿平日在余前畅所欲言,但在今日,则必汉卿不提出任 何条件,余方能倾听之。可告汉卿:勿受人迷惑,作联俄梦想;亦勿自以为即 使失败,尚可漫游海外。须知如此做法,如不速自悛改,世上无论何国,何人, 皆不以为友,直将为举世所不齿耳。汉卿今尚自谓尊敬余,信仰余;应知凡 自称尊敬,信仰领袖者,如闻他人诬谤其领袖而不亟起纠正制止,反以中 立自居或默认其说,则其尊敬与信仰皆为不诚,终必叛变其领袖而自趋 於灭亡。汉卿日前向余报告,在灞桥对请愿者说话曾谓:『我可为你们的 代表,有话可以代达;同时我亦可为委员长的代表,可酌量考虑你们的要 求。』彼自以所言甚得体,言时甚得意。余当时即纠正其谬,谓一人决不能 做两方面代表而站在中间,所谓信仰领袖应如此乎?如再晤张时,可以昔 日余脱离陈炯明之故事告之。盖陈炯明之叛 总理,余早已察知其微。余 昔奉 总理命,参加陈氏戎幕,陈氏初甚信任余;嗣陈氏知我信仰 总理 之心无法撼动,乃忽变态,时时加余以难堪,余皆愿为革命忍受之。一日共 餐,叶举在座,大言诋毁 总理谓『孙大炮』如何如何;陈氏态度自若似 无所闻。余愤不可遏,置箸离座,邀陈至别室,问以亦闻叶举所言否,何以任 令毁谤 总理而不纠正之?陈漫词慰解,终无诚意表示。余遂知其必叛  总理,立即束装归里。迨陈氏实行叛变, 总理蒙难,余冒险犯难,驰赴黄埔, 随侍 总理於永丰舰中与陈氏作殊死战,势不两立。凡人信仰领袖,必绝 对服从,不可有丝毫之怀疑,更不得持中立态度。汉卿今日之事,所由来亦 非一朝一夕,乃仍矢言信仰余,服从余;此真未闻革命大道,宜其一切轻率, 毫无诚意与定见,殊可悲也!」旋问力子:「曾见虎城否?何不令其来见?」 并嘱力子移入大楼与余同住。力子诺之,尚不知张等允许否也。   是日,张连来见余四次,神色较前沈默。晚间又穿军服来见,启门见余 睡,即言:「委员长已睡,不惊动了!」旋即出至大厅,似集多人有所商,声细 不可辨,似闻有交人民审判之语。是夜十二时半,宋文梅入言:「孙铭九来 见。」余告以已睡,宋又言:「孙必欲入见,乃来请委员长移居者。」孙即入 内,携手枪见余,频言:「今晚必请委员长立刻移居。」余曰:「此处即我死 处,余誓死决不移出此室。尔等二人俟我死後,可传命即以此室外大厅为 余营墓可也。尔持武器入室,形同胁迫;余此时虽无武器,须知余有正气,欲 杀则杀我可耳,但决不移居,」孙词色稍和缓,频频请移居,至二时尚不去。 余大怒曰:「黑夜持武器缠扰不已,是何理由?余为尔之上官命尔立即出 去,即应遵命立即出去。」孙乃退。余知叛部之意甚险,决以正气与精神力 量与之斗争。自念幼读圣贤之书,长隶革命之籍。古来忠烈,刀锯鼎镬,甘之 如饴,千载下犹懔然有生气;景行既夙,应求无□。而 总理之大无畏精神, 尤为後死者所宜秉持勿失。逆料今後险恶情状,可以想像而知。昔耶稣受 恶魔四十日之磨折试炼,其恶战苦斗尤甚於余今日之所遇;余唯提高正 气之力量,以与叛部作激烈之抗争,且当准备以十字架被难之精神,於叛 部交付所谓人民公判时作最後之牺牲,以求不□於慈母之教,无负於同 志之望而已。到此自验此心究竟作何景象,□觉神明泰然,无负平生所期, 引为自慰。 十二月十四日   早晨,张又来见,立门後,对余流泪,若甚□悔者。余未与之言,半晌,彼无 言自去。余命侍者请邵主席来见,待一小时尚未至;再四催询之,支吾其词 以对。余察彼等态度甚可疑,意邵已离绥署卫士队长室,或已遭不测欤?悬 念不置。正午,张又来,仍申前意,坚请移居,谓:「此间警卫匀非我所能指挥, 进见时说话甚不便,对委员长之起居与安全亦不能完全负责调护,心甚 不安,无论如何,请迁住高宅。」余答称决不移居。张乃言:「委员长之日记 及重要文件,我等均已阅读。今日始知委员长人格如此伟大。委员长不是在 日记中骂我无人格乎?余今日自思实觉无人格。然委员长以前对部下亦 太简默,如余以前获知日记中所言十分之一二,则此次决不有如此轻率 卤莽之行动。现在深觉自己观察错误,既认识领袖人格之伟大,即觉非全 力调护委员长,无以对国家。无论如何,居此间决非办法。委员长虽坚不允 移居,但余必以全力请迁出此室;委员长不肯自行,我亦将背负委员长以 出。」余仍力拒其请,并明告曰:「除非送余回京,否则余决不离此。」张曰: 「我欲委员长移居者,乃欲设法秘密送委员长回京而不使人知也。」余 曰:「余如离开西安,必须正大光明堂堂皇皇的出去,决不能鬼鬼祟祟随 尔潜行。人格重於生命,已一再为汝言之矣。」言至此,张突出端纳之电示 余,谓端纳即将来此。端纳者外间常误以为政府所聘之顾问,实则彼绐终 以私人朋友资格常在余处,其地位在宾友之间,而坚不欲居客卿或顾问 之名义。此次乃受余妻之嘱,来□探视余之生死者也。余告张以端纳到时, 可嘱来见。张仍力请余允其移居。余不欲与之多言,仅谓迁居事,待见端纳 後再说。张又泣下,久之始去。   下午四时,命杨虎城来见。余此时始知虎城对□变确亦预谋。问杨何 以收拾此变局,杨谓:「余等始意不如此,後来做得太坏,实无以对委员长; 现唯以委员长之命是听,委员长谓应如何则如何耳。」余又问:「最初发动 之情形究竟如何?」杨□谓初时实甚简单,而不肯明言其他。余告以:「万 想不到尔等受人煽惑,中人毒计至此。然余亦不能辞其责:余平日推心置 腹,防范太疏,致启反动者煽动部下之祸心,以肇此变,即此应向中央及国 民引咎。尔等应即收束此局,送余回京,并向中央请罪,庶变乱不致扩大以 贻祸国家。当知救国大计,已为尔等贻误不少矣!」杨称当退与诸人商之, 遂出。   下入五时,端纳来见。以一异国人而不辞远道冒险前来省视,其忠义 足令人感动。见余,询安好毕。出余妻之手函示余,即自请与余同住。余允之。 端纳谓:「此间起居,实太不便,务请珍重身体,另迁一处。」其时张亦在侧, 力白悔悟,意似颇诚,谓:「□要委员长俯允移居与端纳同住,则此後一切 事,大家均可听命办理,并早日送委员长回京。」端纳亦坚请。余不忍拂之, 遂以下午移居於高宅。当时细思张如此一再坚请余移居,终不明其故;或 彼以余住新城,乃在杨之势力范围内,时久恐余与杨接近,则彼无从作主 欤?   移召以後,张入见。余询以:「今既移居矣,尔等已决定送余回京否?可 速商定来告!」张勿谓:「此事殊不简单,既有多人参与,一切须取决於众议。 且我等已发通电陈述主张八项,总须容纳数事,庶我等此举不致全无意 义;若毫无结果,则众意必难通过。所谓八项主张者,即:(一)改组南京政府, 容纳各党各派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 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自由; (六)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七)确实遵行 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 国会议。」余责其食言无信,勿令终其词;并谓之曰:「勿论尔等主张并无 何种意义,即再说得动听些,而尔等行动如此背谬,亦必无人见信,更无任 何人能赞成之也。」张又继续陈说其八项主张之理由,欲余酌加考虑。余 谓:「已决心牺牲此身,以维持国家之正气,成仁取义,筹之至审。在新城言 之已详,何终不省?须知此身可被劫持,而意志万难劫夺,余决不稍有迁就。 非余到京,不欲听尔对此事有只字之陈述,多言无益也。」张谓:「尔亦太 专制,余即为一人民,亦应让人民有陈述国事意见之机会。」余谓:「今日余 即担负国家存亡之责,凡效忠民国之国民,此时皆应听中枢与领袖之命 令;反之,若劫持领袖,强迫领袖,岂尚得自称为人民?况尔为统率军队之军 人,更何得自居於人民?今日凡危害国家者,即为余之敌人,亦即为国民之 公敌。即使尔自居於人民,如欲说话,亦应在国民大会或地方议会中去说; 至就政治及党的组织系统言如有意见,亦应向中央依法陈请。尔等躬为 叛变,不速自悛悟,尚托於陈述国事意见以自解,其谬孰甚!总之,余不回京, 尔无论有何条件或主张,均不能谈。」张问:「回京以後,则可向中央提出 欤?」余谓:「余可允尔等提出於中央,但余必声明:余不能赞成尔等之主 张。」张谓:「你不赞成则虽提何益乎?」余曰:「党有纪律与议事规则,余不 能独断,可否应决之於多数也,」张半晌不语,旋谓:「委员长人格实太伟大。 但有一点不无令人遗憾,余觉委员长之思想实太右太旧!」余问:「何谓 右?何谓旧?又何谓太右?」张茫然不知所答,继乃言:「委员长所看之书多 是韩非子,墨子一类,岂非太旧?」余曰:「余不知尔所看之新书几何,且尔之 所谓新书者系何种书籍?尔是否以马克斯资本论与共产主义之书籍为 新乎?尔可将尔所看之新书择要问余,余可为尔详解也。须知精神之新旧, 不在所看之书之新旧;尔岂知尔等之所视为新书者,余在十五年前已不 知批阅几次矣。」久之,张又谓:「举一例以言,委员长满脑筋都是岳武穆,文 天祥,史可法,总觉赶不上时代。为何不从成功著想,而□求成仁?且我数当 代人物□有你一人,为何你不稍假借,容纳我等请求,领导我等革命?岂非 就可成功,为何必欲成仁?以余等所见,成仁决不是办法,亦决不是革命者 之真正目的。」余讶其思想错谬至此,乃告之曰:「尔此言余实觉奇异,尔 须知革命乃是牺牲,而非投机也。成功,成仁本是一件事 总理所谓『不 成功,即成仁,』其意并未将成功,成仁看做两件事也。实告尔:我之成仁即 是成功,余何日成仁,即革命何日成功矣。尔未读 总理军人精神教育讲 演中有『我生则国死,我死则国生』之二语乎?」彼谓:「余未阅读及此。但 『我生国死,』此语尚不难解;若『我死国生,』则作何解?」余叹曰:「尔 真未闻革命大道,难怪错误至此也。『我生国死』云者,譬如余今日若□ 求偷生视息,置国家利害民族存亡於不问;或偶遇艰险,便生畏怯,身为军 人,人格扫地,国家将何以免於危亡,岂非『我生则国死』欤?反之义之所 在,不夺不摇,生命可牺牲,而正气与主义不可牺牲,能保存高尚之人格而 死,则精神永远不死,自有无穷之继起者秉此正气以担当国事,此即所谓 『我死则国生』也。故今日如有人存此妄想,以为劫持我或危害我即可 使中国无办法者,徒见其愚昧而已。」彼见余不可强干,乃无言而退。   张退後,端纳告余以事变发生後中枢之决议及处置,对叛逆已决定 讨伐云云。余心滋慰,益信 总理之历史教训遗留深远,虽历任何艰危而 无足为虑也。端纳又告余以余妻必欲来此。余告之曰:「切不可来!务请转 达余妻,待余死後来收余骨可也。」闻黄仁霖与端纳同来,乃迄未来见,殊 可异。 十二月十五日   余甚盼黄仁霖来见,俾可携余手函致余妻,盖明知前日一电未必发 出也。张来时余以此意告之;讵张不欲黄来见余,恐其察知余在此间被严 密监视形同囚系之真情,而归告中央,故令黄候於机场。对余言「有信可 派人送至机场交黄带去,因天气不佳,恐飞行误时也。」余对张此等举动, 意大不怿,遂不与之言,亦不作函。旋端纳出告张,责其不应如此。张乃使黄 来见余。黄未入前,张请余「对黄勿有他言,但谓身体甚好以慰夫人,则与 余等所去之电相符矣。」余不之答。黄来时,余即作一函致余妻如下   余决为国牺牲,望勿为余有所顾虑。余决不□对余妻,亦决不□ 为 总理之信徒。余既为革命而生,自当为革命而死,必清白之体 还我天地父母也。对於家事,他无所言,唯经国,纬国两儿,余之子亦即 余妻之子,望视如己出,以慰余灵。但余妻切勿来□。 书就後,为黄朗诵者再,恐张扣留此信,不令携去,则可使黄回京时口 述於余妻也,事後,知张果将此函留匿,且不令黄回京。盖张本欲余妻来□ 向余劝解,而余函尾有「切勿来□」之嘱,则其计将不售也。然彼亦不敢 使余妻悬盼余之消息,乃商於端纳,使返洛阳以电话向余妻报告此间状 况以慰之。盖西安诸人之唯一希望,即为余妻在京能设法缓和中央军之 攻□也。下午鲍文樾来报告,谓端纳与另一人已飞洛阳,余以为此同行者 必黄仁霖;事後,乃知鲍之来见,盖张使之,俾余揣想黄已回京而已   是夜张又来见,手持通讯社电稿,报告国际近状谓「关东军」有向 绥远前进消息。察其状,似甚悔悟而急求□事之速了也者,莫明其用意所 在。又告余此次之事,杨虎城实早欲发动催促再四,但彼踌躇未允;唯自十 日来临潼亲受训斥,剌激太深,故遂同意发难,然实後悔莫及。如因此亡国 则唯有二途:(一)自杀,(一)入山为匪云云。   按十日张来见时,畅述其对请愿团体解说作两方代表之言,余 当时曾痛斥之;盖以张在西安收容人民阵线,招纳反动政客,放任所 谓「救国联合会」者,对学校及军队煽惑反动,顿使西北社会浮动, 人心不安。对此现状倍觉杞忧。余对张,尝念其十七年自动归附中央, 完成统一之功,因此始终认其为一爱国有为之军人;故不拘他人对 张如何诋毁,余终不惜出全力为之庇护。当西北国防重地全权交彼 时,与之切言曰:「望尔能安心作事,负责尽职,以为雪耻救国之张本!」 原冀其为国家效忠也。而今彼之所为,实与我所预期者完全相反,几 使大好西北,又将被其沦为东北之续。故中心郁结,辄自痛悔知人之 不明,用人之不当,一至於此,不唯无以对党国,亦且无以对西北之同 胞。因此时用悲愤,不胜为之焦灼。故当日日记中曾记其事,且有「汉 卿小事精明,大事糊涂,把握不坚,心志不定,殊可悲也」之语。张今必 已备阅之矣。 十二月十六日   清晨,张来见余形色苍白,告余曰:「昨夜我本已将此间之委员会说 服,原定四天至七天内可送委员长回京;但中央空军在渭南,华县等处,突 然轰炸进攻,群情愤激,故昨夜之议又将不能实行矣。奈何!」余闻此语,知 中央戡乱定变,主持有人,不啻客中闻家庭平安之吉报也。然察彼所谓四 日至七之约期,则知彼等或有所待而不能自决乎?午後,端纳自洛阳回 □,知□,洛间军事仍在进行,此心更慰,以党国与人民必安定,则个人安危 固不足计也。   是晚,张浼蒋百里先生来见余。百里先生於事变前适来□,同被禁於 西京招待所者。为余言:「此间事已有转机,但中央军如急攻,则又将促之 中变。委员长固不辞为国牺牲,然西北民困乍苏,至可悯念,宜稍留回旋馀 地,为国家保持元气。一再四婉请余致函中央军事当局,告以不久即可出 □,嘱勿遽进攻,且先停轰炸.」余谓:「此殊不易做到。如确有一最短期限可 送余回京,则余可自动去函。嘱暂停轰炸三天,然不能由张要求停战,则中 央或能见信;如照彼等所言须停止七天,则明为缓兵之计,不特中央必不 能见信,余亦决不受其欺也.」百里先生谓:「当再商之,总预派一人去传 述消息。」旋张又来见,言:「前方已开始冲突,中央军在华县与杨虎城部 对峙中,如再进攻不已则此间军队只可向後退却。」其意在以「退却」 一语,暗示将挟余他往,以相恫吓。余置若罔闻。 十二月十七日 午前,张又约百里先生来见,谓:「张意即请照委员长之意致函中央, 令军事当局在三日内停止进攻,并请派蒋铭三携函飞洛阳。」余可之。旋 铭三来见,余乃亲函敬之,嘱暂停轰炸三日,至星期六日为限,付铭三携去。 午後,张又来见曰:「此事甚多转折。现在不问如何,先派铭三飞洛通信,馀 事再议。顷已送铭三上飞机赴洛矣。」余乃知前方进攻必甚急。而味张「馀 事再谈」一语,则知其又为日後延缓迁宕之伏笔,然亦听之而已. 十二月十八日   事变迄今已一星期,安危生死,所志已决,此心更觉泰然。阅墨子自遣。   是晚张来言:「今日接京电,子文,墨三皆将来西安。」前闻端纳在洛与 京中通电话,有子文等将来□之说,想系张所电约也。张又言:「墨三来电, 如张,杨二人中有一人能约地与之相晤,则墨三愿出任疏解说明之责。」 并谓:「我已复电墨三,言委员长盼尔来甚切。」余闻此言,始觉安心,知墨 三必不被欺来□矣。如墨三再来西安,则中央高级将领又续来一人,岂不 将全陷危城,一网打尽乎?张又言:「铭三到京,尚无来电。」状似焦急。余知 京中必有决定,甚盼中央□讨部队能早到西安也。 十二月十九日   昨日以前,上身骨节疼痛难受,今日则臀部亦作刻痛,几不能起坐。看 墨子完。   今日为星期六日,三日停攻之约期已满,张等并无送余回京之表示, 余亦不作回京之希望,盖明知日前彼辈之约言不可恃也。是晚,张又来言: 「子文,墨三尚未有来□确期,唯铭三已来电,称彼到京报告後情形颇佳。」 余知此「情形颇佳」四字之意义,断非如张之所揣测者也。张又言:「现 在此事亟待速了,前所要求之条件,最好请委员长加以考虑,择其可行者 先允实行几条,俾易於解决.」并言:「现在已无须八条,只留四条矣。」余问: 「所删者为何四条?」彼答言:「後四条皆可不谈矣。」余告以:「余不回 京,任何一条皆不能实行,亦无从讨论,不问为八条四条也。」 十二月二十日 上午,闻上空有飞机声,以为停战期满,前方已开始作战,故飞机到西 安侦察敌情也。讵未几,子文偕张及端纳来见,始知此机乃载子文来□者, 殊出余意计之外。与子文相见,握手劳问,悲感交集几不能作一语。子文出 余妻一函示余,略谓:「如子文三日内不回京,则必来与君共生死!」余读 竟,不禁泫然泪下。子文示意张及端纳外出,彼独留与余谈话。此为余被劫 以来,撤去监视得自由谈话之第一次,然监视者仍在门外窃听也。余知黄 仁霖未回京,即将预留之遗嘱交子文,俾转示余妻。次乃互询彼此近状。子 文言邵元冲同志在西京招待所被叛兵击中数枪已伤重殒命,闻之不胜 悲感。余告子文以余之日记,文件等均为张等携去阅读,及彼等读余日记 及文件後态度改变之情形;并告子文此时非迅速进兵,不能救国家脱离 危险,亲示子以进兵之方略,俾其归告中央。谈约半小时,恐久谈生疑,促 子文速出。傍晚,子文又来见。余告以此事之处置,应从国家前途著想切勿 计虑个人之安危。吾人作事,应完全为公而不可徇私。如能速将西安包围, 则余虽危亦安,即牺牲亦瞑目矣,是晚,张又来见,谓乘子文在此之机会,商 定实行一二事,以便速了此局。余仍正色拒之,以非余回京,无论何事,不能 谈也。 十二月二十一日   今晨睡极酣。上午十一时,余尚在睡中,子文推门入见,蒙胧中几不辨 为谁,移时清醒,乃知为子文。彼告余曰:「今日拟即回京。」余讶其归之速, 以彼昨告余,将住三日再回京也。方欲有所言,子文移身近余,谓:「门外有 人窃听,不便多谈,唯京中军事计划与兄正同也。」余曰:「如照余之计划, 五日内即可围攻西安,则余乃安全;虽危亦无所惧。宜告京中诸同志,勿为 余之生死有所顾虑,以误国家之大计。」子文颔首者再,止余勿多言,即与 余握手告别。余乃高声语之曰:「尔切勿再来!且切嘱余妻,无论如何勿来 □!」一面以手示意,暗示中央应从速进兵。子强慰余曰:「後日当再来 □视兄。」余再以手示意,令勿再来。子文言:「余来无妨,彼等对余之意尚 不恶也。」既出,忽复入,重言曰:「余後日必再来视兄。」余知其不忍遽离 念生离死别,人生所悲,况余自分已决心牺牲;此时诀别之情绪,兼以托妻 托孤之遗意,百感交集,真不堪回忆矣。   今日张来见时,余询以:「前次遗书既未交黄仁霖带去,今置於何处?」 张答:「他日若委员长安全返京,自当亲交夫人;如果不讳,亦必亲交夫人, 决不有失。」言次,显有恫吓之意。是晚,张又来,言彼须离此一二日。询以何 往,彼言:「前方已开战,杀伤甚多。此间推余到前方指挥,去一二日当再回 此。」察其语气似欲探余对其所言是否惊恐也者。余泰然置之,彼乃无言 而去。 十二月二十二日 今日终日盼望飞机声与炮声能早入余耳,以观昨晚张来见时神色 仓皇之情状,知叛军必惨败,中央军进展必极速也。不料待至午後,竟寂无 所闻;而余妻忽於下午四时乘飞机到西安,乍见惊讶,如在梦寐。余日前切 嘱子文,劝妻万不可来西安,不意其竟冒万险而入此虎穴。感动悲咽,不可 言状。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增忧虑。盖旬日以来,对自身生死早已置 之度外,而今後乃更须顾虑余妻之安危。余妻智勇慈爱,平时已信其必能 为党国效忠;且与余同心互勉,誓为 总理之主义奋斗到底,期其有成,何 忍任其牺牲於危城中乎?今日清晨偶翻旧约,得某章有「耶和华今要作 一件新事,即以女子护卫男子」云云。午後余妻果至,事若巧合。然余妻冒 险相从,非受宗教素养极深者不可能也。妻告余以外间种种情况,谓今日 同来者有蒋鼎文,戴笠,端纳,子文等四人,并劝余应先设法脱离此间,再言 其他,余告之曰:「吾妻爱国明义,应知今日一切须以国家为重。此来相从 患难,亦为公而为非为私。如他人或有以非义之言托为转劝者,必严词拒之。 余决不能在此有签允任何条件之事。如余签一字,则余即为违法而有负 革命之大义与国民之付托,且更无离此之希望;即离此,亦虽生犹死也。」 妻急慰余曰:「君千万勿虑!君所言者,余知之已审;君之素志,更所深知。余 重视国家甚於吾夫,重视君之人格甚於君之生命,余决不强君有违背素 愿之举。然余来则君有共患难同生死之人,君亦可以自慰也。」余妻并为 余言:「侍从人员及侍卫官在华清池殉难者,有组长蒋孝先,秘书萧乃华, 区队长毛裕礼,侍卫官蒋瑞昌及汤根良,张华,洪家荣等诸人,而竺培基及 施文彪二人受伤甚重,其馀尚待调查。」念诸人以身殉职均不□余平日 之教诲;然变起仓皇,忠良同殒,殊为之凄怆不止。而萧生乃华以文职人员, 抗贼不屈而死,为尤可悲也。 十二月二十三日   与余妻研究此次事变之结局,觉西安诸人心理上确已动摇,不复如 前之坚持;但余决不存丝毫徼幸之心,盖唯以至不变者驭天下之至变,而 後可以俯仰无□,夷险一致,且为战胜艰危唯一之途径也。妻欲余述 总 理在广州蒙难之经过,余为追述之。妻谓余曰:「昔日 总理蒙难,尚有君 间关相从於永丰舰中,相共朝夕,今安从更得此人?」余告之曰:「此无足 异,情势互不相同,来此均失自由,即赴难亦何益。且余知同志与门人中急 难之情,无间遐迩,非不欲来也。余虽无赴难之友生,而君数千里外冒险来 此夫妻共生死岂不比师生同患难更可宝贵乎?」是日,子文与张,杨诸人 会谈约半日,对於送余回京事,众意尚未一致。夜子文来言,谓:「当无如何 重大之困难,决当做到不附任何条件而脱离此间,誓竭全力图之耳。」 十二月二十四日   西安诸人中对昨与子文所谈忽有提异议者声明中央军未撤退潼 关以前,决仍留余在西安。子文甚不怿,余坦然置之,不以为意。以本不作脱 险之想,亦无安危得失之念存於此心也。旋彼方所谓「西北委员会」中 激烈分子,又提出七条件,嘱子文转达。子文决然退还之,谓:「此何能示蒋 先生?」已而张汉卿果出而调停,谓:「不能再弄手段,否则张某将独行其 是。」遂又将所谓条件者自动撤回。一日之间变化数起。至夜间,又闻杨虎 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与张争执几决裂,究不知其真相如何。 十二月二十五日   晨,子文来言:「张汉卿决心送委员长回京,唯格於杨虎城之反对,不 能公开出城;以西安内外多杨虎城部队,且城门皆由杨部派兵守卫故也。 张意拟先送夫人与端纳出城先上飞机,对外扬言夫人回京调解,委员长 仍留□缓行;然後使委员长化装到张之部队,再设法登机起飞。」未几,张 亦以此言达余妻,速余妻即行,谓:「迟则无及,城中两方军队万一冲突,将 累及夫人,张某之罪戾益深矣。」余妻即直告张曰:「余如怕危险,惜生命, 亦决不来此;既来此,则委员长一刻不离此,余亦不离此一步。余决与委员 长同生死,共起居。而且委员长之性格,亦决不肯化装潜行也。」张闻此语, 深有所感,即允为设法。至午,子文来言,虎城意已稍动,但尚未决定,下午二 时子文复来告:「预为准备,今日大约可以动身离□矣。」旋张亦来言:「虎 城已完全同意,飞机已备,可即出城。」余命约虎城来见。半小时後,张与虎 城同来。余命二人在余床前对坐而恳切训示之(训话附後。)训话毕问 张,杨之意如何尚有他语乎?彼二人皆唯唯而退。余乃整衣起行到机场已 四时馀矣。临发时,张坚请同行,余再三阻之,谓:「尔行则东北将无人统 率,且此时到中央亦不便。」张谓:「一切已嘱托虎城代理,且手令所部遵 照矣。」遂登机起飞,五时二十分抵洛阳,夜宿军官分校。 十二月二十六日   九时四十五分由洛阳起飞,十二时二十分抵南京。下机後,见林主席 及中央诸同志均迎於机场,向主席鞠躬致谢,并向诸人答礼。登车入城,见 来道民众欢迎甚盛,中心悚惭无已。回忆半月来此身在颠沛忧患之中,虽 幸不辱革命之人格,无忝於 总理教训;然党国忧危,元气耗损,溯源祸变, 皆由余督教无方防范不密之所致。疚□之深,实非笔墨所能形容。幸赖中 枢主持得宜,党,政,军各方同志与全国国民同心一德,於国家纲纪则维护 必严,对个人安全尤关切备至,卒能消弭变局,巩固国基,使震惊世界之危 机得以安全渡过。余以自分殉国之身,乃得重莅首都,洵有隔世之感。对同 志,同胞之垂爱,与林主席及中央诸同志之焦劳顾念,私衷感激,直将与此 生相终始。今後唯有益自惕励,倍矢忠贞,以期报答於万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