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为儿子与斯大林结怨 胡海 编译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年代,有相当一批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高层领导 人被撤换、监禁甚至枪决,斯大林本人也被赫鲁晓夫在苏二十大上点 名批判后掘墓移尸。据最近俄罗斯出版的一些书报透露,赫鲁晓夫之 所以用如此手段对待斯大林及其同事,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外,还有因 儿子问题与斯大林结下的怨恨。   1995年1月4日,《莫斯科晚报》刊登了一篇有关赫鲁晓夫的儿子—— 列昂尼德·赫鲁晓夫的报道。报道说,卫国战争期间,列昂尼德在古 比雪夫市的部队中服役。有一次他酗酒滋事,开枪杀死了一名红军指 挥员,因此被逮捕入狱,等待审判。这已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狱了。卫 国战争开始前,列昂尼德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就曾与一伙匪徒串通作恶, 干了不少坏事。这伙匪徒后来都被当地法庭捕获枪决了,但赫鲁晓夫 当时是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这使列昂尼德不仅能逍遥法外,甚至 还参加了红军。古比雪夫市的事件发生后,赫鲁晓夫为了救儿子一命, 便向斯大林求情,让斯大林饶恕他的儿子。斯大林同意了赫鲁晓夫的 请求,让列昂尼德上前线立功赎罪。于是,再一次逃脱惩处的列昂尼 德被送到了前线。不过由于赫鲁晓夫的影响,他没有被送到惩戒连作 战,而是按他的专业,分配他当了歼击机驾驶员。可就在第一次战斗 中,列昂尼德驾驶的飞机却突然调转了航向,飞到了德军的阵地上, 从此便销声匿迹了。   《莫斯科晚报》把赫鲁晓夫儿子的命运写成了悬案,可事实却并 非如此。今年2月17日,俄《独立报》发表了前苏联克格勃第二总局第 一副局长、退役少将瓦季姆·乌季洛夫即将出版的回忆录中的有关章 节,阐述了列昂尼德后来的命运。   这位将军写道,当得知赫鲁晓夫的儿子落入德军之手后,几乎所 有的人都认为,列昂尼德飞到德军阵地上无非有两种可能:或是他自 愿投敌,或是因机械故障迫降。列昂尼德是第二名落入敌手的苏共政 治局委员的儿子,另一名是斯大林的儿子雅可夫·朱加施维里。凑巧 的是,两人分别都是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儿子。   弄清列昂尼德的身份后,大喜过望的德军决定利用他搞一场宣传 战,以瓦解苏军的斗志。众所周知,德军同样的企图在雅可夫身上遭 到了失败,雅可夫宁死不屈,坚决拒绝与德军合作,可赫鲁晓夫的儿 子列昂尼德却卑躬屈膝地投降了敌人,成了法西斯德国宣传战中的王 牌。   斯大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异常震怒。他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赫鲁 晓夫的儿子从德军手里绑架出来并送到莫斯科审判。   当时能执行这一任务的是阿巴库莫夫上将指挥的军事谍报部队, 但这支部队的活动范围只限于当时被德军占领的苏联境内,如果德国 人把赫鲁晓夫的儿子送到德国或波兰境内,这支部队就无能为力了。 于是,斯大林的命令同时下给了巴维尔·苏达普拉多夫中将。这位将 军当时领导着几名特别善于搞越境绑架和暗杀活动的前沙皇军官。这 些沙皇军官曾成功地远涉重洋,跑到南美刺杀了当时被称为“人民公 敌”的托洛茨基。但最后到底是谁执行了斯大林的命令,由于当事人 均已作古而无法考证了。不过在巴维尔将军去世前不久,本书的作者 曾就此拜访过他。巴维尔只是含糊地表示,他手下的人“可能”参加 了绑架行动,但拒绝透露详情。这位将军认为,比起赫鲁晓夫给国家 带来的损失,赫鲁晓夫儿子的故事及赫氏为此报复政治局委员们行为 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根本不值一提。   总之,无论是谁的功劳,斯大林的命令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 赫鲁晓夫的儿子被从德军手中绑架了出来并由后方游击队弄了一架飞 机送到了莫斯科。由阿巴库莫夫上将反间谍部队在敌后搜集到的有关 列昂尼德变节投敌的材料也一并被送到了莫斯科。莫斯科军区军事法 庭据此判处列昂尼德死刑,定于近日内执行枪决。   得知儿子被押解回莫斯科后,赫鲁晓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短 短的几天里,他几次三番地向贝利亚、谢洛夫及斯大林本人求情,让 大家宽恕他的儿子。当得知军事法庭的判决后,赫鲁晓夫甚至不顾一 切地要求召开政治局全会,想撤消军事法庭的判决。斯大林出人意料 地同意了赫鲁晓夫的提议,召开了苏共历史上这次最荒诞不经的政治 局会议。   会议开始前,阿巴库莫夫上将送来了列昂尼德的案卷材料及军事 法庭的判决书,随后便退出了会场。会上率先发言的是苏共政治局候 补委员、红军政治总局局长、莫斯科州委兼市委书记谢尔巴科夫。他 在发言中坚持必须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父亲的名望而宽 恕儿子的罪行,同时又以相同的罪名去惩罚其他人,那样就无法向人 民交待。谢尔巴科夫最后赞同维持原判。   第二个发言的是贝利亚,作为秘密警察首脑,他对列昂尼德在基 辅和古比雪夫所犯的罪行了如指掌。贝利亚向会议历数了列昂尼德的 罪行后强调,赫鲁晓夫的儿子已被饶恕过两次了。   众所周知,在这种令人难堪的议题前,最初的发言能起到引导方 向的作用。果然,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在随后的发 言中都纷纷表示赞同上述意见,维持原判。   最后发言的是斯大林,他以严峻的语调说:“尼基塔·谢尔盖耶 维奇(注:这是赫鲁晓夫的名及父名,俄国人这样称呼别人时表示尊 敬或庄重)应当站稳立场,同意同志们的意见。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 我儿子身上,作为父亲,我会怀着深深的痛苦接受这一公正的判决!”   斯大林一锤定音,赫鲁晓夫的儿子这次终于没能保住性命。赫鲁 晓夫对斯大林等人的怨恨也由此而生。   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赫鲁晓夫掌握了大权,凡是参与过处理他儿 子的人都遭到了厄运。   赫鲁晓夫上台的第二天,就下令取消了莫斯科的谢尔巴科夫区, 为谢尔巴科夫逝世而建的纪念碑石座也被铲平,铺上了沥青。谢尔巴 科夫的名字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不准任何人提起。   贝利亚未经审判就以刽子手和国际间谍的罪名被处决,至今没有 人见过侦查记录和法庭判决。   阿巴库莫夫上将在赫鲁晓夫上台前就以“敌人和坏分子的同谋” 罪被逮捕。赫鲁晓夫上台时已查明是冤案,正准备释放,但赫鲁晓夫 不予批准。这位将军后来终于被列入“列宁格勒案件”中而被判处枪 决。   巴维尔将军被莫名其妙地逮捕,判了15年徒刑。   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被宣布为反党集团成员而遭到 流放。   斯大林本人则在苏共二十大上被赫鲁晓夫宣布为暴君和人民的奴 役者。   赫鲁晓夫在清除异己时究竟有没有为儿子复仇的动机?另一位克 格勃将军出版的回忆录或许可资佐证。   1996年,前苏联克格勃保卫总局副局长达库恰耶夫中将出版了名 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警卫部队》的回忆录。该书引用了苏共二 十大召开前不久赫鲁晓夫在小范围说过的一段话:“列宁曾为哥哥报 复了沙皇全家,我也要为儿子报复斯大林,尽管他已经死了,我也非 要让他尝到我的厉害不可”。   历史证明,赫鲁晓夫没有食言。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