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新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 第一块国际金牌获得者──吴传玉   1953年8月,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罗马尼亚首都市加 勒斯特举行。联欢节期间,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国际友谊体育比赛。这是 仅次于奥运会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国际运动会。中国选手吴传玉夺得100 米仰泳冠军,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上升起。   吴传玉是印尼华侨。曾创造印尼游泳纪录。1948年随中国体育代表团 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当时仅有一名秘书和两名干事到机场 接中国队,这种待遇使他深刻地感受到国民党政府国际地位的低下。1951 年秋天,23岁的吴传玉毅然回国,决心为新中国体育事业作贡献。   8月9日下午,100米仰泳决赛拉开了战幕。游泳馆里坐满了观众。他 们惊奇地发现:决赛中还有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选手。中国选手能 和游泳强国的高手同池决一雌雄,本身就是一大新闻。“中国”、“中国”, 观众指点着、议论着,游泳馆里轰动了。   历史性的时刻到了。"砰"的一声枪响,吴传玉和其他6名健儿如7支飞 箭同时"射"入水中。吴传玉就像一座突然爆发的火山,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他一个猛冲、超越了强劲的对手,率先冲向了终点。记分牌上显示出他的 成绩:1分6秒4。吴传玉捧走了桂冠!这是一个对中国体育史,对大业初创 的新中国都有着深刻意义的冠军,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队"名义参 加世界大赛夺得的第一块金牌。   吴传玉以他精湛的技艺和杰出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绝不再是西方 世界所勾勒的东亚病夫、小脚女人和吸鸦片的形象,中国人的智慧、才华 和强健的体魄,绝不逊于其他民族!吴传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理解和敬 重。世界真实地感受到“中国”这两个字的分量和光彩!吴传玉也赢得了 祖国人民的信任、爱护和尊重。1954年他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1954年10月,在去匈牙利学习途中,吴传玉因飞 机失事而罹难,年仅26岁。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陈镜开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内,身着蓝色紧身举重服、年仅20 岁的陈镜开沉着地举起133公斤的杠铃,成为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人。   有的外国人说这一纪录“不过是用笔写出来的,而不是用手举起来的。 因为这只是在你们国内举的,谁能证实?”第二年,在莫斯科第三届世界青 年运动会上,全世界又一次将目光集中在陈镜开面前那140公斤的杠铃上。 举第一把时,陈镜开的腰伤复发,为了今天,为了这一刻,为了让世界所 有人看看他举起的世界纪录真正是共和国沉甸甸的光荣,他发愤苦练,5个 腰椎裂开6道缝。陈镜开做了一个深呼吸,抖抖双臂,弯腰下去,双手紧抓 住杠铃,牢牢的,像要抓住一切,然后,是提杠,分腿,上举,收腿,挺 起……全场欢声雷动。因为吃惊发呆而瞠目的比赛主持人,赶紧手忙脚乱 地换国旗。当五星红旗飘扬在国际体坛的上空时,全世界对中国体育刮目 相看了。陈镜开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它的意义就在于:当 祖国从满目疮疾的废墟上站立起来,艰难迈进的时刻,“中国”这两个大 字,让全世界感到了她的勃勃生机。   翌日,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秘书长法国的古路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 总会发出信函:“中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1956年6月7日于上海创造的最轻 量级双手挺举133公斤的世界纪录,己经被批准为正式纪录。”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郑凤荣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很了解李宁、高敏、许海峰、王涛、王军霞、邓亚萍 ……等体育名星,却不一定知道“郑凤荣”这个名字。可是从五六十年代过 来的人,无人不知“郑凤荣”,当时,外国新闻界评论她是“宣告中国体育 春天降临的一只燕子!”   郑凤荣,山东济南人。从小丧父,是在卷烟厂工作的母亲把她拉扯大的。 少年时贫困的生活磨炼了她坚强的毅志。1952年,14岁的郑凤荣成为山东省 女子跳高冠军。两年后,她在全国田径运动会上打破了全国纪录。   1957年,郑凤荣在柏林举办的一次国际田径比赛中,飞越1.72米,夺得 金牌。中国的田径运动从此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已有了冲击世界纪录的潜能。   在北京田径运动比赛中,她飞身跃过1.77米的横杆,打破了由美国运动 员麦克丹尼尔所保持的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郑凤荣成为我国第一位 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也是1936年以来亚洲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 运动员。   郑凤荣与跳高结下不解之缘,她的家被称为“跳高之家”:爱人段其炎 也是一位跳高冠军,曾获1959年第一届金运会男子跳高冠军;女儿也是一位跳 高运动员。1987年10月,郑凤荣获国际田联颁发的“国际田联75周年金质纪 念章”。郑凤荣现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 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当今世界都把中国称为“乒乓王国”。如果世乒赛没有中国队参加,比 赛就会黯然失色,谁也不会承认那是国际一流水准的比赛。可凡是熟悉中国 体育史的大都知道,50年前是没有人把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放在眼里的。许多 外国运动员对中国运动员不屑一顾,赛后连握手都感到是多余的,经常一甩 胳膊扬长而去。   1959年4月5日,这一天是我国体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联邦德国多 特蒙德威斯法伦体育馆,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力克群雄,荣登世界冠军的奖台, 高举起圣勃莱德杯。中国体育结束了耻辱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容国团生于香港,从小在渔行做童工。1957年回到祖国大陆,不久获金 国男子单打冠军。他大胆提出:“我要在三年内夺取世界冠军!”当时,我 国选手在国际比赛中连前三轮都打不进去,有人好心劝他将目标放在心里。 可容国团坚定地说;“为国争光,匹夫有责,只有公开目标,才能取得各方 面的监督,不荒时日。”   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充满豪气地说:“人生能有几次搏, 现在是搏的时候了。”男子单打角逐异常激烈,容国团在队友先后失利的情 况下,单枪匹马连闯七关,真是惊心动魄。在决赛中,容国团的对手是匈牙 利名将西多,匈牙利队自认为胜局已定,庆功的鲜花都准备好了。中国队却 在群策群力,为容国团研究制订出几套打法。支队友孙梅英特别提醒他,西 多的弱点是不善于反击旋转拉球,运用侧旋球,可以收到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的效果。容国团采纳了这个建议,打拉结合,左旋右旋,变幻莫测,突破了 西多的坚固防守,以3:1击败了对手。一位有见识的外国记者评论说:“中国 选手的倔起,比容国团个人胜利重要得多。”他的预见成了现实。   1968年,容国团遭到无辜迫害,含冤自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的 家乡珠海市为他立了塑像,深圳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阿团》受到高度评价。 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丘钟惠   旧中国乒乓球运动非常落后,北京连一个体育馆都没有。1952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只能安排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行, 参观比赛的只是两校师生。翌年,我国乒乓球队首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男队列第一级第十名,女队列第二级第三名。9年后,中国队跃为世界强队, 获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丘钟惠成为我国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 军,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子世界冠军。   丘钟惠,云南省昆明人。从1955年起多次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冠军。她的 直拍快攻打法,发球变化多,推挡凶狠,拉球稳健有力。第26届世界乒乓球 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是在匈牙利名将高基安与丘钟惠之间进行。比赛扣人心 弦,此时,丘钟惠已到了无我的境界,沉着冷静,毫不手软,抓住战机,出 其不意,攻其弱点,终于赢得了最后胜利,第一次捧回了吉.盖斯特杯。当 丘钟惠夺得女子单打冠军的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欢心鼓舞。   自丘钟惠后,我国女子乒乓球始终雄霸乒坛,她们几乎包揽了各届世乒 赛和国际大赛女子项目的金牌。从60年代的丘钟惠、林慧卿、郑敏之,70年 代的葛新爱、齐宝香; 80年代的焦志敏、曹燕华,到90年代的邓亚萍、乔红 等,中国女子乒乓球选手统领世界乒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丘钟惠从1963年起任国家支队教练。1973年以后,一直从事体育科研工 作,是体委科研所副研究员。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第一个女子竞走世界冠军──徐永久   女子竞走,据说是在欧洲最早发展起来的。多年来,女子竞走项目的奖 牌基本上被欧洲人所囊括,中国女子竞走到了1981年才列入全国比赛项目。 然而,起步晚不等于我们注定要落在别人的后头。   1983年9月24日,在第三届世界杯竞走大赛上首次亮相的中国姑娘一举夺 得两个世界冠军,并创造了10千米竞走的世界最好成绩。   徐永久生长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县农村,自小在山野间奔跑嬉戏,不仅有 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吃苦耐劳、争强好胜的精神。1981年女子竞走被 正式列入全国比赛项目,徐永久由练长跑转为练竞走。徐永久经常每天走20 千米,身上的衣服常常是湿透了还没有休息到干透,就又一次湿透了……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一年多后的第五届全运会上,她赢得了10千米竞走全 国冠军。徐永久发出了冲刺世界冠军的宣言:“我是祖国第一批女子竞走运动 员,决心在国际竞走大赛中,和世界强手比比高低,让我国五星红旗在世界 田坛上高高升起。”   1983年9月,在挪威卑尔根举行的世界杯竞走赛中,中国队的徐永久和队 友阎红、关平、于和平4人战胜了来自15个国家的女子竞走队,荣获女子10千 米竞走金牌,"中国"两个庄严的大字,刻在了银光闪闪的"艾斯堡恩"杯上。 徐永久还获得了女子10千米竞走个人冠军,并创造了世界女子10千米竞走的 最好成绩,成为中国田径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和女子竞走世界冠军。   国际田联竞走委员会主席拉森先生称赞道:“中国姑娘的优异成绩刺激和 推动了欧洲女子竞走运动的发展!”1987年,国际田联为表彰徐永久为竞走 运动所作出的贡献,授予她“金星奖”。 第一位创造体操史奇迹的运动员──李宁   李宁生于1963年,广西柳州人。他自幼喜爱体操,8岁破格进入自治区体 操队,10岁在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获自由体操冠军和单杠第四名。1980年, 李宁进入国家队。为了攀登世界高峰,在教练精心指导下,他大胆创新,刻苦 攻克高难动作。他创造了鞍马“托马斯”全旋接倒立和跳转,并把它移植到自 由体操中,李宁鞍马的交叉动作,能做到倒立转体式,使外国选手只能使鞍马 “平面化”的动作变成了“立体化”,从而开创了鞍马发展的新套路。   1982年,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杯体操比赛上,李宁技盖 群雄,一举夺得单杠、自由体操、鞍马、跳马、吊环和全能6枚金牌,创造了 体操史上的奇迹。第二年,在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李宁与队友奋力合作, 第一次登上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的宝座,从而打破了苏、日垄断这项金牌达30 年之久的局面。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再一次力挫群雄,荣获自由体操、鞍马、 吊环三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体操比赛上“零”的突破。在他的体操生 涯中,李宁共获得106枚金牌,拥有14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战绩。他4次荣获国家 体委颁布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6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两次被评 为"世界十佳运动员",是我国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   以李宁为代表的中国体操队早已成为世界最强队,推动了世界体操运动的 发展。世界体操比赛中不少的高难运动是以中国体操运动员的名字命名的。可 以说世界体操比赛,如果没有中国队参加,就不能称其为最高水平的比赛。 第一个获得“棋圣”称号的棋手──聂卫平   聂卫平生于1952年,北京人。少年时常与陈毅元帅对弈,陈毅曾鼓励聂卫 平:“继承发展我国围棋事业,超越日本,要靠你们这一代!”超越日本,为 祖国争光,成为聂卫平从小的奋斗目标。 1973年他狂飚突起,卷走第一届围棋“国手赛”、第三、四届全运会和第 一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的冠军。1976年访日期间,他战胜日本“本因坊”冠 军石田芳夫,为中国队在中日围棋交往史上第一次战胜日本队立下汗马功劳。   1983年,中国《新体育》与日本棋院《围棋俱乐部》协商举办“中日擂台 赛”的消息传出后,在人们心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擂台赛于1984年10月3日在东京开幕。继日方小林光一战胜马晓春后,我 方局势变得极为严峻。日本方面尚有小林光一“十段”、加藤正夫“王座”和 藤泽秀行“名誉棋圣”三位高手,而我方只有擂主聂卫平一人了。但见聂卫平 三下五除二,以旋风之势狂扫日方三大高手,终于使中国队胜出。这是中日围 棋比赛史上的转折点,宣告了中日围棋抗衡时代的来临。   由于聂卫平与日本九段棋手对弈数十局,胜多负少,成绩卓著,犹如举兵 而来、旋风出击、凯旋收兵的常胜将军,日本围棋界称他为“聂旋风”,这个 美称很快传遍了全中国。   从1984年10月至1988年12月,四届擂台赛,中国以3比1领先,聂卫平也取 得了11局连胜的战绩。当年拥有日本七个大赛头衔的超一流棋手均败在他的手 下。中国围棋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上升到与日本相抗衡的水平,聂卫平起了 突出的作用,在以他为主力的中国围棋获得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胜后,1988年 国家体委授予他"棋圣"称号,他是获此称号的第一位中国棋手,曾四次入选全 国十佳运动员。   聂卫平运动生涯的辉煌正如他的下棋,一阵旋风来,随着风儿去;如今他 已做国家队总教练十数载了,一批新生代正在继续着他当年的梦想。 第一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   中国人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一天:1984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射击 比赛场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夺得第23届奥运会第一块金牌,赢得了中国 奥运史上第一个冠军。   许海峰,1957年8月1日出生于福建。从小就喜欢打弹弓,练到了弹无虚发 的程度。他家庭贫苦,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他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一枝自己 的枪。一位叫王振泽的老师听说了他恋枪的故事,把他吸收到射击班。此时, 许海峰己经22岁,右眼视力只有0.6,但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这条令他魂牵梦绕 的道路。   许海峰属于天才型的运动员。他并没有受过射击方面的专业训练,但他凭 着卓越的比赛成绩走进了国家队的大门,那年他已经26岁。   次年许海峰即参加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7月29日,奥运会开赛的第一天、 第一项,就是许海峰的主项男子手枪60发慢射。面对各国的知名选手和诸多不 利的因素,许海峰沉着、镇定,每一枪都坚持没有十足的把握绝不击发,有时 几次举枪……直到找到最佳的射发瞬间。最终他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 我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挂在许海峰胸前时,多少 中国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有谁知道当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插曲:初次参 赛的许海峰原本默默无闻,谁也没料到他会一举夺魁,以致主办国根本没有准 备中国国旗,发奖升旗仪式因找不到五星红旗而推迟了45分钟。当《义勇军进 行曲》第一次在奥运会场奏响时,许多美国人相互询问:这是哪国的乐曲?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奥运赛场的频频奏响,全世界都不得不正视,奥林匹克 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强国。   两年后的第十届亚运会,许海峰以660环的成绩再获男子自选手枪冠军, 并超过世界纪录。同年,在全国射击分项赛上他又创造了662环的成绩,超过 男子小口径自选手枪慢射世界纪录。   1995年,许海峰出任国家女子射击队主教练。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他的学 生李对红在第26届奥运会上荣获女子运动手枪金牌。 第一位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栾菊杰   1984年8月3日,国际剑联主席市鲁萨蒂将女子花剑冠军的金牌挂在了中国 剑坛名将栾菊杰胸前,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1958年9月14日,栾菊杰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先学田 径和羽毛球,后改为练习击剑。由于击剑是一项西方人的传统运动,剑坛历来 为欧洲选手独霸。但生性要强的栾菊杰偏要向强大的对手挑战。1978年3月在西 班牙举行的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她被苏联选手刺穿了臂膀,她忍着 臂伤,奋力拼搏,硬是将对手挑落马下,夺得女子花剑亚军,成为自1901年世 界击剑比赛举行以来,第一个进入决赛的亚洲运动员。此后,她在亚洲和世界 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   第23届奥运会女子花剑决赛在洛杉矶的长滩大剧院进行。栾菊杰夺夫斩将, 直逼冠军宝座。冠军的决战是在栾菊杰和联邦德国老将汉尼斯之间展开。这是 一场比技术、比智慧、比体力、比意志的激战。双方你来我往,战成3平,全场 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此时剑台上剑影飞舞,青锋相交,铿锵有声。栾菊杰 忽而避实就虚,忽而以守为攻,欲扬而先抑,欲擒而故纵,连续4个回合,终 于赢得了扭转局面的关键一分。此后,连胜四剑,结束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恶战。   栾菊杰实现了赛前立下的誓言;“我的目标就是要夺世界冠军。” 第一个女子田径比赛世界冠军──黄志红   有人说:“中国运动员拼技巧还行,拼力气就没有任何忧势了。”   在铅球运动史上,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从来没有拿过世 界冠军。中国妇女尤其为欧美人所轻视,在他们眼里,中国妇女瘦小体弱,缠 着小脚,连长途行走都困难,到铅球场上去争霸岂非笑话?是一位不卑不亢、 举止落落大方的中国姑娘,以两枚大赛金牌、两顶世界冠军的桂冠,彻底改变 了外国人对中国妇女的看法。   1986年,黄志红在第10届亚运会上勇夺女子铅球金牌,亚洲为之震惊。国 际田联授予她“亚洲最佳田径女选手”称号,并颁发给她阿迪达斯“金鞋”奖。 随后,在第1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她以20.56米的成绩,技压群芳,获得 铅球比赛冠军。黄志红在世界一流选手参赛的盛会上,以石破天惊的一掷,令 世界铅球高手对她刮目相看。   1989年9月,世界杯田径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这是奥林匹克田径运 动最高规格的世界大赛之一,若夺冠便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冠军。只见黄志红沉 着稳健,目视前方,略作调整,一手托球、一手高举,弓下身去,一个有力的 滑步转身,出手,铅球掷至20.73米!亚洲人,终于拿到了有史以来第一块世界 杯田径赛铅球的金牌。 第一位女子游泳世界冠军──林莉   1991年3月,中国泳坛名将林莉实现了几代中国泳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书 写了中国游泳史册上崭新的一页:她在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使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锦赛领奖台上。   林莉生于1970年,江苏南通人。7岁进业余体校,12岁获全国少年锦标赛 100米蛙泳冠军。由于她当时个子矮小,省队没有一个教练看得上她。一次少 年比赛,林莉腿上长了疖子,她贴了胶布转身就下水比赛去了。这件事使刚当 教练不久的张雄很受感动,他慧眼识英雄,预感到眼前这只“丑小鸭”终有一 天会变成白天鹅。少言寡语但是悟性极高的林莉懂得教练的心思,她要以自己 的方式回报教练,师徒两人似乎有一个无声的约定。   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超人的代价。林莉的训练量大得惊人,每 天从6000米渐增到15000米、20000米。她默默承受着。1987年全运会,她打破 亚洲纪录,荣获全国冠军。1990年北京亚运会,她再夺四块金牌。她己经蓄足 了劲,准备冲刺世界冠军。   1991年3月7日,中国泳坛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中国姑娘林莉在全世界的 注目之下,夺得了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两块金牌,成为那一届世界游泳 锦标赛上的"双料冠军"。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世锦赛上。她为中国游泳运动 奠定了一个金色的里程碑。 第一位获得冬季奥运会奖牌的人──叶乔波   在国际奥委会举办的国际滑联成立100周年庆典大会上,中国速滑名将叶 乔波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登台演讲。会上播放了一小时的史料片,描写叶乔波 的镜头就长达3分钟。   解放军队速滑运动员叶乔波,曾多次代表中国速滑队参加国际大赛,先后 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夺得50余枚金牌,并夺得女子全能世界冠军。今年35岁的 叶乔波在体坛上积攒得最多的是两样东西:金牌和伤疼。   她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姑娘。1985年人选国家队,1990年回“八一”速 滑队。这期间,她每天坚持十几小时的大强度训练,十几岁的小姑娘,竟然累 得得上了“老年病”:颈椎半脱位、颈椎骨质增生等。但是,超常的训练收到 了丰硕的成果:1991年2月,叶乔波在世界速滑锦标赛上第一次获得世界女子500 米速滑冠军。1992年,她在第16届冬奥会上夺得女子速滑500米和1000米两枚 银牌,结束了我国冬奥会无奖牌的历史。   1992年至1993年赛季,叶乔波忍着伤痛,抱着一条伤腿转战欧、美,为祖 国捧回了当年全部14枚世界大赛女子500米速滑的金牌,创造了世界冰坛史上 罕见的“大满贯”,被誉为“世界女子500米之王”。   1994年冬季奥运会1000米比赛,是她冰坛生涯的最后一搏。此时,她左膝 骸骨半脱位,是用三条绷带固定着走上赛场的。就在距终点约100米时,她的 左膝盖骨又被碎骨锁死了,叶乔波凭着惊人的意志冲过终点,她倒下了。   叶乔波的成绩背后充满了伤痛,她在13年间做过三次大的手术,每一次手 术都被告知放弃这项事业,然而为了心中的理想和祖国的荣誉,叶乔波没有退 后一步。叶乔波创造了令人佩服的人间奇迹,她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拼 搏精神,使世界冰坛大赛场23次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在124次国内外大 赛上共夺得133枚奖牌。她第1次使五星红旗在第1届亚冬会上升起;也是第一 个荣获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全能冠军的中国人。一位西方记者在利勒哈默尔 冬奥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乔波,你在我们心目中永远是世界冠军。” 第一位欧文斯奖获得者──王军霞   亚特兰大奥运会有一个场面令人们激动不已:中国运动员王军霞双手举着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观众们的欢呼声中绕场一周。红旗在她身后飘着,红 光衬着她一脸灿烂的笑容,她像一只金色的凤凰给祖国带来了荣誉。   王军霞,辽宁人,自幼开始练习长跑,后师从著名中长跑教练马俊仁。在 马俊仁教练的严格管理训练下,王军霞连续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1993年8月 在斯图加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她勇夺万米金牌,9月又破万米的 世界纪录并两次改写女子3000米世界纪录;10月她再赴西班牙摘取了世界杯女 子马拉松赛的桂冠,创造了女子马拉松当年最好成绩。她所掀起的长跑旋风令 世界田径界瞠目结舌,在她之前从未有人能够在1500米至马拉松跑的各项角逐 中都达到世界尖端水平,而且将旧纪录提高如此大的幅度。为表彰她对田径运 动所作出的贡献,1994年1月,国际田径协会将国际田径最高荣誉奖──欧文 斯奖授予她。王军霞是有幸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亚洲人。   在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王军霞的出战,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极大观注, 当王军霞以14分59秒88的绝对优势获得5000米金牌时,一些正在北戴河开会的 领导同志为她的胜利举杯庆贺。王军霞接着要向10000米金牌挑战,可惜当时 她吃不下饭又闹着肚子,却不敢贸然服药,就那么硬撑着上场了,终因体力不 支而屈居亚军。在奥运历史上极少有人同时参加5000米和10000米的比赛,唯 独中国姑娘王军霞敢于向世界挑战,向传统挑战。取得优异成绩的王军霞受到 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的敬重,她被誉为“东方神鹿”。 第一位女子国际象棋冠军──谢军   谢军生干1970年,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会下棋。先学中国象棋,后改学 国际象棋。她对弈反应敏捷,逻辑思维能力强,14岁便成为国家级大师。谢军 学棋极为刻苦,自13岁起每天自觉训练10小时以上。   1991年9月26日,谢军来到马尼拉参加世界冠军争夺战。此前她先后战胜 了世界各国诸多最优秀的选手,赢得了向世界冠军苏联选手玛娅·奇布尔达尼 泽的挑战资格。   谢军开局很顺,前三局为二和一胜,赢得痛快,产生轻敌思想。再战反而 让奇布尔达尼泽领先,形势骤然严峻起来,但谢军并没有气馁。经过11盘殊死 搏斗,谢军最后以四胜二负九和,积8.5分的成绩,提前结束了这场被誉为"世 纪之战"的世界冠军争夺战,荣登后座,打破了苏联棋手对国际象棋41年的垄 断地位,成为第七位女子国际象棋冠军,改写了国际象棋欧美选手一统天下的 历史。   1993、1999年,谢军两次重获世界冠军。在谢军的率领下,中国女子国际 象棋队在1998年第33届奥林匹克国际象棋赛中,终于登上团体冠军的宝座。 唯一的奥运会4枚金牌得主邓亚萍   邓亚萍身高只有1米49,却领导了世界女子乒乓的一个时代,不能不说是 一位乒坛奇女子。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世家,13岁时便打败过世界冠军,16岁时与队友合作获 得第四十届世锦赛女双冠军;17岁时与队友合作再获世界杯团体赛冠军;此后, 她便与冠军殊荣“捆绑”在一起,几乎囊括了近年来所有国际、洲际大赛的女 子桂冠。她是奥运乒乓史上唯一一位蝉联两届冠军的运动员和唯一的奥运会4枚 金牌得主。   她以攻为主,一攻到底的球风威镇乒坛。自国际乒联采用电脑排名以来, 邓亚萍曾经连续7年稳居榜首。   邓亚萍的成功离不开她过硬的心理素质,而这些正是浮躁的现代青年人需 要加强学习的。 奥运会最年轻的冠军伏明霞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14岁的中国姑娘伏明霞夺得了3米跳板冠军, 成为奥运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伏明霞1978年8月生于湖北。1989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 她便夺得了女子跳台跳水冠军。1991年不满13岁的伏明霞赢得了第六届世界锦 标赛跳台桂冠,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在 1994年第七届世界锦标赛上,她再一次登上了冠军领奖台。1995年她又获得第 九届世界杯跳板冠军、跳台亚军。但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在1996年第26届亚特兰 大奥运会上,她不仅蝉联女子跳台冠军,而且还夺得了女子跳板冠军。   伏明霞是继高敏夺得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3米跳板的冠军之后,蝉联跳水 冠军的第二人。 一代冰上皇后陈露 陈露,1976年11月4日生,1994年11月亚洲锦标赛单人滑冠军,1995年3月世 界锦标赛单人滑冠军,1998年2月18届冬奥会单人滑第三名,这是中国花样滑冰 运动员取得的最好成绩。 双臂舞动,两袖飘飞,陈露在优美的音乐中仿佛幻化作一只紫色的蝴蝶在 天空飞舞。去年长野冬奥会上,陈露在洁白的冰面上给全世界的观众讲述了一 个古老的中国爱情故事。 冰上翩翩十数载,在自己竞技生涯的最后一刻,她优雅地收拢了“翅膀”, 面对1998年冬奥运的一枚铜牌,陈露悲喜交加,任其泪洒香腮,一代冰上皇后 就这样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最后的定格。 随后不久,这只惹人怜爱的蝴蝶就飞过太平洋,落脚美国旧金山,再次张 开了双翅。 陈露与美国国际管理集团签约后,她成了花样滑冰明星表演团的一员。 在美国,获得过两届冬奥会铜牌以及有世界冠军称号的陈露,似乎比国内 更出名,更家喻户晓,更受人喜爱。随时会有人问:“你是陈露小姐吗?”没 上学的小孩子天真地把自己用花纸折成的小玩艺送给她,期待心中的东方偶像 接受自己纯真的情谊。合影的、送鲜花的更是不计其数,陈露那张妩媚、温柔 的笑脸不知进入了多少人的相机。 虽然明星表演并不像竞技比赛那样要求运动员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但 陈露向刘洪云教练“汇报”时说,至今她还能做两个“三周跳”,也能做“两 周半跳”。上冰训练,她要自己付场租;表演编排,她可以请专业编排教练, 也能自己搞。没有了国内这种既当父母又当医生的“全能型”的教练,一切的 一切,全靠她自己了。 到各地巡回表演很忙,时间安排相当紧凑,几乎每周有两到三次。作为一 名以此为生的职业选手,陈露更有一种把握自己、珍惜今天的自觉性。 刘洪云教练仍对陈露在这方面表现出的优秀品质赞赏不已:1997年备战冬 奥会时,刘洪云要按减体重计划每周给陈露称量两次体重。不等教练说,她自 己先悄悄地过一过磅,如果超了一点点,就一声不吭自己出去跑几圈。领导人、 各界人士请吃饭,面前摆的全是美味佳肴,她却能自觉“抵制”诱惑,不轻易 动筷子。 陈露一个人在美国生活得好吗?其实,由于早在几年前就不断在美国进行 训练,陈露的语言交流已无困难,而且她也早就喜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她很想 上学深造,无奈演出的安排太紧,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来系统学习。稍有闲时, 她便请音乐老师教自己唱歌,抽空还在一些戏剧表演中担任角色。 一贯精细的陈露很会过日子。前年刘洪云带着陈露和郭正新在美国训练时, 每天还要给“俩孩子”做饭,陈露是三个人中英文最好的,她总是兴致勃勃地 把信箱中的各种广告收拢来,一条条找生活中能用得上的,诸如“凭此广告, 可乐半价”之类。就算每次买东西省不下几个美元,可陈露觉得节流就等于增 收,因而乐此不疲。 看得出来,陈露在美国过得很开心。更何况,她找到了寻觅已久的爱情。 如今陈露对身边的“梁山伯”颇为中意,她不会变成祝英台那样的虽然美 丽却哀婉、凄绝的蝴蝶,她生活的旋律中跳动的是快乐的音符。 中国登山队第一次征服珠穆朗玛峰   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史上,北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不可 攀登的路线”、“充满死亡的路线”。   1960年,才有5年建队历史的中国登山队征服了珠穆朗 玛峰,走的恰恰正是北坡、他们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奇 迹!这一年的5月24日,由组长王宫洲及屈银华、刘连满和藏 族队员贡市组成的中国登山突击队,从8500米基地出发作最 后冲刺。此时,平坡六十度的陡壁悬崖横在面前,被外国 登山队称为"不可越过"的“第二平台”截断了去路,4名突 击队员轮流攀登十几次都失败了。刘连满毅然用自己的身体 搭成“人梯”,屈银华不顾零下30度的严寒,脱掉8斤重的 高山靴,踩着战友的双肩,顽强地登上去。当他们前进到 8700米时,夜晚来临了,4名勇士决定:连夜突击登山。刘连 满体力消耗太大,已处在半昏迷状态,同伴们给他留下最后 的十几块奶糖和一筒氧气。刘连满关掉了自已的氧气,他要 把活的希望留给战友们。   登山队员抱着极度疲惫的身体,一步几喘,在8830米处 用尽了所有的氧气,在严重的高山反应、极度缺氧和-30C 的低温下,他们超越了人类生命的极限,终于在5月25日凌 晨4时20分,踏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的顶端,把五星红旗插在 了珠峰之颠!   1975年,中国登山队9人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创造了 集体登上地球之巅人数最多和女子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世 界纪录。   1999年5月,西藏登山队又一次登上珠峰,并为少数民 族运动会采集了圣火。 中国女子排球队获得“五连冠”   每一个从80年代过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1981年11月 6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 以3: 2战胜号称“东洋魔女”的日本队,第一次夺得世界冠 军!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被这个巨大的喜讯震惊了!刚刚走 出"十年浩劫"的阴霾、一腔热血准备“团结起来,振兴中 华”的中国人,在这个喜讯面前,第一反应不是欢笑,而是 百感交集、喜泪盈盈!   女排所取得的胜利,是几代排球运动员的不懈奋斗的结 果。早在1965年,周恩来总理就曾特别邀请日本著名教练大 松博文来华帮助训练中国女排。大松在训练中感受到中国女 排严格的纪律性和队员们的精神力量,感受到中国观众如此 投入地支持排球运动。大松博文由衷感叹:“中国女排一定 会强大!”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上,女排在教练袁 伟民的带领下再次夺得冠军。   1984年8月,在第23届奥运会的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 以3:0的相同比分连续击败日本队和美国队,勇夺魁首,实 现了世界大赛“三连冠”。当时,一向傲慢的日本女排总教 练山田重雄说:“要战胜中国队等于要制止扬子江的水,是 没有办法做到的。”一向自视甚高的美国女排教练也风趣地 说:“我希望在将来,我们的孩子们将达到中国的排球水 平。”   1985年起,中国女排老队员已纷纷引退,世界“第一扣 球手”朗平出任队长,她率队前往日本,参加第四届世界杯 比赛,以全胜的成绩第四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两年后,第14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场上,中国女排己经没 有了“铁姑娘”曹慧英、“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 周晓兰和“快球手”张蓉芳等世界名将,但她们依靠集体的 力量和智慧,再次夺冠,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奇 迹! 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双夺汤姆斯杯和尤伯杯   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分别象征看世界羽坛男女团体最高 水平和最高荣誉。1981年,中国被接纳加入国际羽联组织, 中国至此有了第一次向世界羽坛强手挑战的机会。此前已举 行了8届汤姆斯杯比赛,印尼队夺得7次冠军,马来西亚获得 4次冠军。   1982年5月,第12届汤姆斯杯比赛在英国举行,中国队 首次参赛就夺取了汤姆斯杯。   1986年,世界瞩目的第11届尤伯杯和第14届汤姆斯杯大 赛,先后在“羽毛球王国”印度尼西亚举行,这是两赛史上 从未有过的盛事。 5月3日晚,从雅加达传来振奋人心的喜 讯:中国羽毛球女队以直落3局的比分再度蝉联冠军,夺得尤 伯杯。   两年前,中国男队在马来西亚痛失汤姆斯杯。此次志在 夺回汤杯。夺冠与卫冕,中国与印尼之战成为举世关注的热 点。双方两次出现平局。决胜局,中国最佳双打田秉毅、李 水波对林水镜、叶忠明。中国队打得勇猛,印尼队拼得顽 强,有时力争一分竟发球10多次。最后,李水波以一记重 扣,结束了这场“龙虎斗”,中国队再次夺得汤姆斯杯。   中国男女羽毛球队,从“羽毛球王国”印尼夺走双杯, 创造了羽坛史上的奇迹,大大震动了国际羽坛。这一辉煌的 纪录还在不断地延伸:接着又实现了捧走双杯的“三连 冠”!中国人向世界证明: 80年代,是中国人称雄世界羽坛 的黄金时代!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