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摘自韩勇著《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中国城市出版社,ISBN 7507410692 到1998年,中国足球俱乐部已经受五年的考验,但暴露出的问题让人忧虑,“黑 哨”、假球、转会制的不健全、球员有高额收入但并不具备的职业意识、转播权 之争、球市的火爆与低迷……在本著中,一些内幕的事件一一被揭去伪装,让人 们窥见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真实面目。 汉林书城(www.hanlin.com)推荐) 中国足球界的“噬钱黑洞” 韩勇 如果说,1994年国内各足球俱乐部还主要依靠联办单位“输血”,那么 1995年开始,多数足球俱乐部已经能够进入正常经营运作。到1996年,许多足 球俱乐部的创收能力已在1000万元上下。这种收入能力的标准相当于一个国内 的具有百台机器、七八百人左右的普通中型工业企业。至1998年经营得好的足 球俱乐部年收入可达2000万元以上。 但是,足球俱乐部这棵“摇钱树”遇到了吞金吃银的“噬钱黑洞”。这个 “黑洞”就是足球运动员迅速膨胀起来的“口袋”。面对球员的口袋,开始时 “摇钱树”无所畏惧,尽量主动满足要求。但随着时间的推延,事情发生了变 化。面对“噬钱黑洞”,“摇钱树”表现得无可奈何,力不从心。一些“摇钱 树”已经开始申请下岗。 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收入问题,历来是不向公众开放的绝对机密。但是我们 还是可以通过媒体搜寻到蛛丝马迹。 1994年,国内甲A足球选手的年平均收入是在5-6万元之间,约是中国工薪 阶层的5-8倍,而像大连万达队主力队员的年收入堪称中国足坛之最,据称不少 于20万元。 申花俱乐部的范志毅在1994年的收入便超过了50万元,从1995年起,每 年他的总收入超过100万元。万达队队长徐弘大致与范志毅在同一水平线上。其 它甲A俱乐部中的主力球员因财力不一收入也高低有别,但据说国脚们每年收入 平均数不低于50万元。 1996年,中国各俱乐部更是不惜成本地高额支出。月薪超过10万元人民币 的国内球员有大连徐弘、上海申花的范志毅、北京国安的曹限东、延边现代的 李红军、高仲勋等。月薪最高的外籍球员是上海的佩雷斯,达15000美元,其他 外援也低不了多少。 1997年是球员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1998年的增长则显得略微平稳,但据 几个俱乐部的内部信息显示,增长仍不低于20%。 在球员价码直线飙升的大背景下,教练员的薪水也扶摇直上。 遥想当年,杨玉敏带领辽宁队夺得的七运会冠军,也不过能拿到四万元年 薪。而他1996年在辽宁队“下课”后又“上课”的时候,年薪进步到36万元。 当他执教甲B球队江苏加佳队,只要球队能保组甲B就能拿到50万的年薪。数字 翻升之快,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有人在1998年大胆预测:以投入居中游水平的四川全兴队的米罗西为参照 点,1998年各队主教练的年薪将在80-90万元之间。 中国足球运动员及一些主教练的收入高得已经不正常,在以下的对比中将 可以更清晰地表达出来: 首先,俱乐部用于支付球员薪金(含工资、奖金及队员以其它名义的所 得)的支出远远大于国外足球俱乐部的支出比率。 1997年一个甲B足球俱乐部的实际支出为1800万元,除去100万元国内交 通费、200万元俱乐部综合管理费用、150万元用于维持二线队伍、150万元用 于引进外援外,其它费用几乎全部用于支付球员和教练的薪金(该俱乐部买卖 国内球员方面账面基本持平)。该俱乐部用于支付球员和教练薪金的比例达到 俱乐部总支出的65%以上。另一个甲A俱乐部,由于是刚升级而来,又加上财大 气粗,1997年一年总投入近4000万元。其中用于支付球员和教练的薪金约占总 支出的70%。 欧洲几个老牌职业俱乐部,它们的年度资金使用内容平均起来看,商务活 动消费款项约占18%、行政管理和场地设施约占9%,最大的开销方面是120人左 右的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保险和其它福利等,约占51%。 运动员、教练员的工资奖金是俱乐部最大的支出,全世界基本如此。但是 中国球员薪金所占的比重确实太大,已经影响到俱乐部在其它方面的支出。 其次,和中国国内普通城市公民的工资相比,球员的薪金与之差距太大。 在大连当地,普通市民的月收入一般在700元左右,那么一年的收入也就 是1万元上下。而万达队的普通球员最低年收入也要在40万元以上,和普通市民 相比,其年收入是普通市民的40倍。如果是大牌球星,那就要达到100倍以上。 国外绝大多数球员工资数额一般为普通公民工资的5-10倍。资金的发放形 式又各有不同。 一位教练员曾私下说:“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动不动就几十万元、上百 万元,这是极不正常的。无论是谁都会问心有愧的。” 面对足球运动员的高薪问题,中国足协早在1996年的广州足球工作会议上 就制定了《中国足球俱乐部工资制度》,对各级球队的收入作了详细的规定。 并且严肃指出,如果俱乐部不按规定执行,将视情况停止一场以至全部比赛资 格,停赛场次将判0:3告负,并要严肃处理并追究俱乐部领导者的责任。 据了解,对中国足协的限薪制度,各俱乐部只有稍稍紧张了一下,短时间 观望了一下,就置之不理了。略微慎重一点的俱乐部,将工资进行分割,工资 没降,只是名目多了一些罢了,球员每月收入仍在万元以上。据悉广州某球队 的人均工资均在万元左右,超过规定150%以上。 当问及球队是否害怕中国足协处罚时,许多俱乐部的回答是:为了留住球 员只能这样。至于处罚,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球队同球员的合同有两份, 一份报给中国足协财务核查,上面标明的工资完全合乎中国足协的规定;另一 份则在基本工资以外,还标有营养费、住房补贴、困难补助等五花八门的名 目。有个俱乐部甚至一次性发给球员签字费、全年工资、奖金。这样,1997 年,球员收入总数同以前相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升高。河南建业队、 天津万科队据说最初都是比较老实的球队,在工资方面按照足协的规定严格执 行,但球员到海埂了解到其它各队的收入状况后,便要求俱乐部加薪。为此, 河南建业俱乐部总经理立刻赶到海埂,用准备买外援的钱给球员加了工资,这 才稳住了军心,没出现“哗变”。 中国足协对这些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一位足协官员在非正式场合称:中国 足协人员有限,尽管明知一些队伍犯规,但限于证据难寻,足协也无可奈何。 1998年,由于各新闻媒体集中火力爆炒,球员的收入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正在为无法完成任务而焦头烂额的税务部门在新闻媒体的启发下,蓦然回 首,发现了足球界的奥秘。虽然工资只是运动员一小部分收入,真正收入是老 鼠拖木锨--大头在后面。但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采取“一对一”的做法,效果 也不错。如果税务部门强力介入的话,球员的显形收入会下降25%。 有人估计:尽管足球界的收入膨胀问题在1998年会得到控制,但20%的幅 度肯定会轻而易举地被突破。 按照国际惯例,一支球队的工资总额要根据俱乐部市场收入合理地来确 定,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职业俱乐部发展,经营较好的俱乐部可以用高薪 招来好球员,但也不能随意开支票。 足球改革,走市场化道路,不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就总没有落到实处;不 接触到审计、税收之类的经济问题,就只能说明足球市场的经济问题被表面繁 荣掩盖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